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教版小学科学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知识填空与质量调研卷
1.1听听声音
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以 到它。
2、声音可以用 、 、悦耳和刺耳等词语进行描述。
3、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可以按照简单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根据 不同,可以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 的声音等。
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一个物体(比如皮筋)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 。
2、物体受到外力作用 (一定或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物体 才能产生声音
3、声音是物体 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 (继续或停止)。
4、吹竖笛是由 振动产生的声音。
5、人的声音是 振动产生的。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是通过 向四面八方发散传播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 (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 ,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声音可以在 、 、 中传播。如土电话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的是棉线和空气;鼓声在传播的过程在借助的是空气;水槽里的音叉的声音在传播过程在借助的是水和水槽。
声音可以在物质中传播,但是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能力 。固体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
声音以 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声音通过 传播到我们的耳中。
人的耳朵分为 、 和 三部分。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耳蜗属于内耳,听觉神经不属于内耳。
耳郭有 的作用,通过外耳道传到 。
鼓膜很薄而且很有弹性,鼓膜的作用是将声音转化为 。
鼓膜会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 ,声音的远近和强弱等不同的条件,引起鼓膜的振动也 (相同或者不同)。
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 ,空气的振动又引起 的振动。 可将振动传到 ,并刺激神经系统,产生信号。大脑接收到听觉神经传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听诊头上的薄膜能随声音产生 ,听诊器的听筒和耳郭作用一样能 声音,医生用的听诊器是“拉长变大的耳郭”。
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如远离噪音,遇到噪音可以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尽心呵护耳朵,不长期使用耳机;控制噪音的产生,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切断噪音的传播,安装隔音玻璃。
1.5声音的强与弱
在日常生活在,我们通常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 不同。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来描述(单位:分贝db)。音量与物体 (大小)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 。(音量:用力大小--大强小弱)
轻轻拨动钢尺,振动幅度 ,发出的声音 ;用力拨动钢尺,振动幅度 ,发出的声音 。
1.6声音的高与低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 来描述(单位:赫兹HZ)。音高与物体 有关。物体振动的越快,声音越 ;物体振动的慢,声音越 。(音高:振动快慢--快高慢低)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声音的高低 (相同或不同)。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 , 发出的声音越 ;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 ,发出的声音越 。(尺子伸出桌面:短高长低)
声音有高低的不同,口琴/铝片琴声音的高低取决于簧片/琴片的长短,较短的发出的声音较 ,较长的发出的声音比较 。(短高长低)
1.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 (相同或不同)。细高粗低、短高长低、紧高松低。
大的 、 长的 、 粗的 、 多的 、 松的 ......音调相对比较低
小的 、 短的 、 细的 、 少的 、 紧的 ......音调相对比较高
(1)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 ,大音叉发出的声音 。(音叉:小高大低)
(2)敲击粗细不同的钢管, 细钢管声音越 ,粗钢管声音越 。(粗细钢管:细高粗低)
(3)敲击编钟时,短的声音 ,长的声音 。(编钟:短高长低)
(4)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 。(钉子:短高长低)
(5)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 水越少声音越 ,水越多声音越 。
(6)拨动琴弦时, 琴弦越细,声音越 ;琴弦越粗,声音越 。
(7)琴弦松,声音 ;琴弦紧,声音 。(琴弦:细高粗低)
(8)拨弹橡皮筋时, 皮筋越紧,声音越 ;皮筋越松,声音越 (筋紧:紧高松低)
一、选择题(20分)
1.下列几种现象中,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是( )。
A.潜水的人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
B.人在岸边能听到水流声
C.在海边,能听到波浪拍击海岸发出的轰鸣声
2.如图,小科用水、空气和沙子分别填充三个塑料袋,封口并放在桌上,小科一只耳朵轻轻地贴在塑料袋上,另一只耳朵捂住,在不远处敲击桌面。隔着装( )的塑料袋听到的声音效果最好。
A.水 B.空气 C.沙子
3.敲击粗细相同的空心钢管时,( )钢管发出的声音最高。
A.最长的 B.长度居中的 C.最短的
4.如图,如果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那么闹钟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 )
A.声音变大 B.声音消失 C.没有变化
5.大自然里有许多动物“音乐家”,它们发出声音时的共同点是( )。
A.都是由振动产生的 B.音量大小都相同 C.都是动物的喉咙发出的
6.下列做法能保护我们耳朵的是( )。
A.经常掏耳朵
B.长时间使用耳机听音乐
C.游泳时带上耳塞,防止水进入耳朵
7.如图,将玻璃罩内空气逐渐抽出至真空状态,闹钟的声音会( )。
A.由强变弱 B.由弱变强 C.没有变化
8.金鱼在鱼缸里游动,当我们用手敲击鱼缸时,金鱼会受到惊吓。金鱼听到的声音是靠( )。
A.水传播 B.空气传播
C.鱼缸壁和水传播
9.如图,拉伸橡皮筋,橡皮筋不会发出声音,这是因为( )。
A.用力程度还不够 B.橡皮筋被捏住了
C.橡皮筋没有振动
10.小慧用材质、厚薄都相同但长短不同的铁片制作了一件乐器(如图),然后用相同的力度依次敲击1号到7号铁片,它们发出的声音是( )。
A.从高到低 B.从低到高 C.从弱到强
二、填空题(15分)
11.从左到右弹拨下图弦乐器时,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是从 到 的。除了松紧外,影响音高的因素还有 、 等。
12.小成在学习了《声音》单元后,对声音在不同物质中怎样传播很感兴趣,课后他调查了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以下是实验数据:
物质名称 氧气 空气(25℃) 水(常温) 煤(25℃) 冰 铁
声音传播速度(米/秒) 316 346 1450 1324 3160 5200
根据上表中的信息,我们可以推测声音在 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 传播的速度次之,在 中传播的速度最慢。(均填“气体”“液体”或“固体”)
13.声音是由物体 ( )产生的。物体振动幅度越( ),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 ),声音越弱。
14.鱼被水下的划桨声吓跑,说明 能传声,土电话表明 能传声;在月球上由于没有 ,即使两个人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声音。
15.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 ,它就像一根橡皮带。当我们发声时,它会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它变得越紧,发出的声音就会越 。
三、判断题(10分)
16.往试管中加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水位越低,声调越低。( )
17.北京时间2023年9月21日15时48分,“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新晋“太空教师”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 )
18.轻轻打击大音叉与轻轻打击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完全一样。( )
19.声音的强弱无法控制。( )
20.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马兰花儿童合唱团的歌声响彻国家体育场。观众在各个方位都能听到歌声,是因为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 )
21.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是利用空气传递声音的。( )
22.我们可以用高低和强弱来描述声音。( )
23.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很小的声音就可以使它产生振动。( )
24.长期生活在噪音环境里,会影响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 )
25.人只有老的时候,才能有可能丧失听力。( )
四、连线题(6分)
26.请将耳朵的结构与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听觉神经 能帮助我们收集声音
耳蜗 将听觉信息传递给大脑
外耳道 传递振动到内耳
耳廓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鼓膜 传送声波到中耳
听小骨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五、简答题(10分)
27.我们做的“土电话”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如果将其中的棉线改为铁丝,效果会怎么样?为什么?
28.有人说:“控制说话的音量是一种礼仪。”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我们应该如何去控制自己说话的声音?
六、实验题(19分)
29.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一下问题。
(1)如图一,用敲击的音叉轻触水面,我们可以看到水面产生波纹,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图一 图二
(2)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闹钟(如图二)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如果将玻璃罩抽成真空,我们 (能或不能)听到声音,如果把空气再慢慢放进去,我们 (能或不能)听到声音,可见 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
(3)根据图片提供的“1-7”的顺序敲击长短不同的编钟,声音的变化规律是 (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因为 。
(4)根据图片提供的“1-8”的顺序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声音的变化规律是 (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因为 。
(5)弹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弹拨时把橡皮筋拉得越紧,发出的声音越 ,橡皮筋拉的越松,发出的声音越 。
小欣和弟弟打算用不同长度的钢条做一个手指琴,为了合理安排钢条,小欣和弟弟决定用钢尺探究声音的影响因素。下表是小欣和弟弟的实验现象。
尺子振动的长度/厘米 4 8 12 16
振动速度 快 较快 较慢 慢
声音的高低 高 较高 较低 低
30.小欣发现( )可能会影响声音的强弱,从而对实验产生影响。
A.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 B.拨动尺子的力度 C.尺子的材质
31.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发现,尺子振动部分越长,振动越( ),发出的声音越( )尺子振动部分越短,振动越( ),发出的声音越( )。
32.下列方法中,( )可以使尺子发出的声音变得更强且更高。
A.减小拨动的力度,缩短尺子振动的长度
B.增大拨动的力度,增长尺子振动的长度
C.增大拨动的力度,缩短尺子振动的长度
33.通过《声音》单元的学习,我们还知道,除长度外,相同条件下钢条发出的声音高低还和哪些因素有关?(请写出两个影响因素)
① ;
② 。
七、综合题(20分)
声音的研究。
今年重阳节,小明去乡下看望爷爷奶奶,为愉悦爷爷奶奶的心情,小明用吉他给他们弹奏了《重阳颂》。
34.如图所示,是小明弹奏用的吉他。在弹奏前小明调节了下弦钮,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调节弦的松紧 B.调节弦的粗细 C.调节弹奏的力量
35.调完音后,小明尝试用相同大小的力从①→⑥依次弹拨,听到的声音变化是( )。
A.从低到高 B.从高到低 C.从弱到强
36.如图,演奏时小明的手指按在同一根弦的a处和d处时都能发出声音,这时( )。
A.a点声音高 B.d点时声音高 C.两次声音相同
37.小明在演奏的过程中,为了让声音响亮一些,应该( )。
A.轻轻拨动琴弦 B.拨动最细的琴弦 C.用力拨动琴弦
38.吉他弹奏时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这种声音的产生是由于( )。
A.琴弦的振动 B.手指的振动 C.弦钮的振动
39.如图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小球弹起的幅度不同,下列关于3个不同位置的小球,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弹到1号位置时敲击的能量最大
B.小球弹到2号位置时发出的声音最强
C.小球弹到3号位置时敲击的能量最大
二胡(如图)作为伴奏乐器,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值得去感受和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40.二胡发出声音是因为琴弦( )。
A.弯曲 B.振动 C.受到力的作用
41.二胡演奏时,声音是通过( )传到人耳中的。
A.琴弦 B.人体 C.空气
42.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动同一根琴弦,( )。
A.力大时声音强
B.力小时声音强
C.声音的强弱相同
43.进行二胡演奏时,发现二胡的音高偏低,可以采取的措施为( )。
A.拧动琴轴,使琴弦拉紧 B.增加拉动频率 C.拧动琴轴,使琴弦松一点
44.演奏家停止拉弦后,小科还能听到二胡声持续一会,其主要原因是( )。
A.琴弦停止振动后仍能发声
B.琴弦继续振动了一段时间
C.人耳的错觉,实际上声音已经消失
45.表演结束后,同学们关于声音的传播进行了激烈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传播中遇到墙壁的阻碍就停止传播 B.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C.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6.小科回到家中,用自己的水杯奏乐,一边慢慢倒水,一边连续敲击杯子上部的杯壁,杯子发出的声音会( )。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一样高
第一单元声音知识填空答案
1.1听听声音
感受
强弱、高低
产生途径、人类生产生活
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振动
不一定、振动
振动、停止
笛内空气
声带
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空气
物质、不能
振动
气体、液体、固体
不同
波
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空气
外耳、中耳、内耳
收集声波、鼓膜
振动
振动、不同
振动、鼓膜、听小骨、内耳
振动、聚集
1.5声音的强与弱
强弱
音量、振动的幅度、强、弱
小、弱、大、强
1.6声音的高与低
音高、振动频率(快慢)、高、低
不同、快、高、慢、低
高、低
1.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不同
高、低
高、低
高、低
高
高、低
高、低
低、高
高、低
参考答案:
1.A
2.C
3.C
4.B
5.A
6.C
7.A
8.C
9.C
10.B
11. 低 高 弦的长短 弦的粗细
12. 固体 液体 气体
13. 振动 大 小
14. 水 固体 空气
15. 声带 高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利用棉线传播声音;效果会更好,因为铁丝的传声效果比棉线好。
28.这个说法是对的;做法:在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说话要有文明,打电话时,小声说话,从声源处减弱噪声,在教室中尤其是上课时,禁止说闲话,影响他人上课,图书馆、电影院更不能喧哗,有问题外出解决。
29. 振动 不能 能 空气 由低到高 编钟越长,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由低到高 琴弦越粗,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高 低
30.B 31. 慢 低 快 高 32.C 33. 钢条的厚度 钢条的粗细
34.A 35.B 36.B 37.C 38.A 39.A
40.B 41.C 42.A 43.A 44.B 45.B 46.B
知识填空
单元检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