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子的故事》教学设计——苏教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1. 科学观念:学生能够了解轮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认识到轮子是人类为了省力、提高效率而发明的重要工具。
2.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比较和推理,学生能够理解轮子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原理,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探究实践:学生能够参与简单的轮子制作或实验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态度责任: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态度,以及关注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活影响的责任感。
二、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轮子发展的历史、不同轮子的应用实例、轮子工作原理的动画等)、实物展示(如自行车轮、汽车轮、玩具车轮等)、轮子制作材料(如纸板、轮子模板、胶水、剪刀等)、教学板书、习题卡片。
- 学生准备:观察记录本、铅笔、橡皮,可携带小型轮子玩具以便分享。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约5分钟)
教师活动: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骑的自行车、坐的汽车都能快速地前进呢?是什么东西让它们变得这么灵活和省力呢?”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适时引出“轮子”的概念,并展示多媒体课件中的轮子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教师总结:
“对,就是轮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轮子的故事》,看看轮子是怎么发明的,它有哪些神奇的功能,以及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重要的应用。”
(二)轮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约10分钟)
教师活动:
1. 展示实物轮子,引导学生观察轮子的基本结构,包括轮毂、辐条、轮辋等部分。
2. 通过动画演示或实物演示,解释轮子如何滚动以减少摩擦、节省力气的原理。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并讨论轮子的结构,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轮子的工作原理。
教师总结:
“轮子是由轮毂、辐条和轮辋组成的,它能够滚动从而减少与地面的摩擦,使得我们推动或拉动物体时更加省力。这就是轮子的神奇之处!”
(三)轮子的应用实例(约15分钟)
教师活动:
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场景下轮子的应用实例,如自行车、汽车、火车、轮椅、行李箱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这些物品都要使用轮子?轮子在这些物品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教师总结:
“轮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能够节省力气,还能提高运输效率,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舒适。”
(四)动手制作轮子模型(约20分钟)
教师活动:
1. 分发轮子制作材料,指导学生按照步骤制作简单的轮子模型。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或方法制作轮子,并测试其滚动效果。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创意。
教师评价: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创意和努力,同时提出改进建议。
(五)习题巩固,深化理解(约15分钟)
填空题:
1. 轮子主要由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组成。
2. 使用轮子可以______摩擦,从而节省力气。
选择题:
1. 下列哪项不是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
A. 自行车 B. 书本 C. 汽车 D. 轮椅
2. 轮子滚动时,与地面的接触方式是______的。( )
A. 滑动 B. 滚动 C. 静止 D. 跳跃
简答题:
1. 请列举两个你生活中见到的使用轮子的物品,并说明它们为什么使用轮子。
2.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轮子,我们的日常生活将会受到哪些影响?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习题,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完成后,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答案,并进行全班讨论。
教师总结:
“通过习题的练习,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对轮子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不仅掌握了轮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还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这是非常棒的。轮子的发明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六)拓展延伸,激发创造力(约10分钟)
教师活动:
1. 创意挑战:提出一个创意挑战,比如“设计一款未来交通工具的轮子”,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创新设计方案。
2. 分享与讨论: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他们的设计方案,包括设计理念、轮子功能、材料选择等方面。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思维的碰撞和融合。
学生活动:
学生积极思考,设计自己的创意轮子,并在分享环节中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相互学习,激发新的灵感。
教师总结:
“同学们的设计真是太棒了!每一个方案都充满了创意和想象力,展现了你们对轮子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科技的期待。希望你们能够保持这份热情和创造力,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为科技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总结提升,情感升华(约5分钟)
教师活动:
1. 总结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轮子的重要性和人类创造力的伟大。
2. 情感升华:提问学生:“在学习了轮子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你认为轮子还可以有哪些改进或新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后回答,表达自己对轮子技术的敬佩和对科技创新的期待。
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轮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还见证了轮子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希望你们能够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不断学习和探索,为未来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加美好的明天!”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观察、动手制作、习题巩固和创意挑战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了轮子的故事。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锻炼了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通过拓展延伸和情感升华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对科技发展的关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