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人教版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课件+课后练习)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人教版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课件+课后练习)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1-26 23:39:48

文档简介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F2的表现型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基因型的比为1∶2∶1
D.测交后代比为1∶1
解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形成配子时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遗传给后代。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杂合子产生两种等量的配子。
答案:B
2.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孟德尔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面不属于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理由的是(  )
A.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
B.自然条件下的豌豆为杂合子
C.自然状态下豌豆一般都是纯种
D.豌豆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解析: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进行杂交实验所得的结果比较可靠;豌豆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便于遗传统计和分析。
答案:B
3.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不属于“假说—演绎法”的内容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验证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
答案:A
4.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解析:依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A项中若某一性状为显性杂合子而另一性状为隐性个体(或显性纯合子)则不能判断出显隐性;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该组合中均为纯合子,其后代必为杂合子,且表现为亲本之一的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C项中的可能性与A项相同,如感病株×感病株均为纯合子,其后代表现型与亲本相同。
答案:B
5.下列是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各项假设性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
C.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
答案:D
6.羊的毛色有白色和黑色,且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白色小羊,若它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
                
A.一定是白色的 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C.一定是黑色的 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解析:由于生每只羊是独立事件,小羊之间互不影响。因此,每只新出生小羊是白色的概率都是75%,是黑色的概率都是25%。即使连续生了3只白羊,第4只也是这样的概率。
答案:B
7.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测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以推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
B.通过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
C.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根据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所得后代性状表现反向推知的
D.测交时,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无特殊限制
解析:测交必须是利用隐性纯合子与被检验对象杂交,目的是通过分析其后代以推知其遗传因子组成。孟德尔分离定律杂交实验中测交的对象是F1,其遗传因子组成决定了基因分离定律的正确与否。
答案:D
8.判断一株高茎豌豆是否是纯合子,最简便的方法是 (  )
A.测交 B.自交
C.与纯合高茎杂交 D.与纯合矮茎杂交
解析:鉴定纯合子可用测交法或自交法,由于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所以自交法比测交法更简便。
答案:B
9.水稻的非糯性W和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含W的花粉遇碘变蓝,含w的花粉遇碘不变蓝。把遗传因子组成为WW的个体和遗传因子组成为ww的个体杂交得到的F1种下去,长大开花取出其中的全部花粉,滴一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花粉(  )
A.全部变蓝 B.全部不变蓝
C.1/2变蓝 D.3/4变蓝
答案:C
10.杂合子个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  )
A.1/8 B.7/8 C.7/16 D.9/16
解析:设题中杂合子个体遗传因子组成为Aa,则自交一代其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为AA∶Aa∶aa=1∶2∶1,其中杂合子占1/2;F1自交时,纯合子的后代仍是纯合子,杂合子的后代有1/2为杂合子,即F2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2×1/2=1/4;同理,F2自交时,F3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4×1/2=1/8,纯合子的比例为1-1/8=7/8。
答案:B
11.老鼠毛色有黑色和黄色之分,这是一对相对性状。有下面三组交配组合,四个亲本中是纯合子的是(  )
交配组合
子代表现型及数目

甲(黄色)×乙(黑色)
12(黑)、4(黄)

甲(黄色)×丙(黑色)
8(黑)、9(黄)

甲(黄色)×丁(黑色)
全为黑色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解析:根据三组杂交组合的子代表现型可知,黑色鼠出现的频率高于黄色鼠,且第③组子代全为黑色鼠,说明黑色为显性,黄色为隐性。故甲为隐性纯合子,丁为显性纯合子。
答案:D
12.有甲、乙、丙、丁、戊五只猫,其中甲、乙、丙都是短毛,丁和戊是长毛,甲和乙是雌性,其余都是雄性。甲和戊的后代全部是短毛,乙和丁的后代长、短毛都有。欲测定丙猫的遗传因子组成,与之交配的猫应选择 (  )
A.甲猫 B.乙猫 C.丁猫 D.戊猫
答案:B
13.豌豆的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将A、B、C、D、E、F、G 7种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杂交后代
实验组合     
高茎
矮茎
总数
A×B
210
70
280
C×D
0
250
250
E×F
190
190
380
G×D
300
0
300
(1)豌豆C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豌豆G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2)上述实验结果所获得的高茎纯合子植株占高茎植株数的    。?
(3)所得总株数中,性状能稳定遗传和不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    。?
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知A、B、C、D、E、F、G的遗传因子组成依次为Hh、Hh、hh、hh、Hh(或hh)、hh(或Hh)、HH,因此只有A×B组合的高茎后代中有1/3的纯合子,其他组合中的高茎后代均为杂合子,则实验结果所获得的高茎纯合子植株占高茎植株数的比值为(210×1/3)/(210+190+300)=1/10(或10%)。纯合子的性状能稳定遗传,杂合子的性状不能稳定遗传,隐性性状均为纯合子,所以性状能稳定遗传和不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210×1/3+70+250+190)/(210×2/3+190+300)=58/63。
答案:(1)hh HH (2)1/10(或10%) (3)58/63
14.玉米是遗传实验经常用到的材料,在自然状态下,花粉既可以落到同一植株的柱头上也可以落到其他植株的柱头上。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玉米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为探究一高茎玉米植株的果穗上所结子粒的遗传因子组成,某同学选取了该玉米果穗上2粒种子单独隔离种植,观察记录并分别统计后代植株的性状,结果后代全为高茎,该同学即判断玉米果穗所有子粒为纯种。可老师认为他的结论不科学,为什么?                   。?
(2)玉米的常态叶与皱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以自然种植多年后收获的一批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的种子为材料,通过实验判断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①甲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若干粒,分别单独隔离种植,观察子一代性状:若子一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为   性状;若子一代未发生性状分离,则需要 ?
?
?
 。?
②乙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若干粒,种植后使它们杂交,观察子代性状,请帮助预测实验结果及得出相应结论。
?
?
?
 。?
解析:(1)玉米为异花传粉,同一株玉米果穗上所结玉米子粒的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该同学只选取2粒种子,选取样本太少,不能代表全部子粒的遗传因子组成。(2)①甲同学是利用自交方法判断显隐性,即设置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性;若子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为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可再设置杂交实验判断,杂交后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②乙同学利用杂交实验判断显隐性,若杂交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若杂交后代同时表现两种性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性状。
答案:(1)选择样本太少,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代表全部子粒的遗传因子组成
(2)①显性 分别从子代中各取出等量若干玉米种子,种植,杂交,观察其后代叶片性状,表现出的叶形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叶形为隐性性状
②若后代只表现一种叶形,该叶形为显性性状,另一种为隐性性状;若后代既有常态叶又有皱叶,则不能作出显隐性判断
15.观赏植物藏报春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两性花、异花传粉。在温度为20~25 ℃的条件下,红色(A)对白色(a)为显性,遗传因子组成为AA和Aa的个体表现为红花,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表现为白花。若将开红花的藏报春移到30 ℃的环境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的个体也表现为白花。现有一株开白花的藏报春,如何判断它的遗传因子组成?
(1)在人工控制的20~25 ℃温度条件下种植藏报春,选取开白花的植株作亲本甲。
(2)在   期,去除待鉴定的白花藏报春(亲本乙)的雄蕊,并套纸袋。?
(3)待亲本乙的雌蕊成熟后,            ,并套袋。?
(4)收取亲本乙所结的种子,并在     温度下种植,观察     。?
(5)结果预期:若杂交后代都开白花,则鉴定藏报春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若杂交后代      ,则待鉴定藏报春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若杂交后代既有红花,又有白花,则待鉴定藏报春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
解析:在植物杂交实验中,去雄要在花蕾期完成,去雄的植株应作为母本,观察的指标是花的颜色。该实验的培养温度应为20~25℃,排除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的预期结果有三种:一是杂交后代只开白花,说明待鉴定藏报春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二是杂交后代只开红花,说明待鉴定藏报春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三是杂交后代既有红花,又有白花,说明待鉴定藏报春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
答案:(2)花蕾 (3)取亲本甲的花粉授给亲本乙 (4)20~25 ℃ 花的颜色 (5)aa 都开红花 Aa
课件43张PPT。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常用符号及含义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2.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不受外来花粉的干扰。
(2)豌豆植株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3.人工异花传粉的一般步骤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1)人工异花传粉时,什么时期剪去豌豆的雄蕊?
答案:花蕾期。
(2)去雄后和传粉后为什么要套上纸袋?
答案: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1)假说—演绎法的过程是什么?
答案:假说—演绎法的过程是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哪一个过程?
答案:演绎推理。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四、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女儿,女儿长大后,与一位双眼皮的男子结婚,又生了一个双眼皮的男孩。
(1)请写出双眼皮夫妇及单眼皮女儿的遗传因子组成(用A、a表示)。
答案:夫妇都是Aa、Aa,女儿是aa。
(2)双眼皮男孩的遗传因子组成能确定吗?
答案:能确定,是Aa。一二三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一、遗传学中的基本概念辨析
1.性状类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子一代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3)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2.遗传因子类
(1)显性遗传因子:决定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2)隐性遗传因子:决定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二三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3.个体类
(1)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它包括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
(2)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4.交配类
(1)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2)自交: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传粉。广义上讲,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间交配均可称为自交。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3)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相交,来测子一代的遗传因子组成。
(4)正交和反交:正交和反交同时存在,若甲类型个体作父本,乙类型个体作母本称为正交,则甲类型个体作母本,乙类型个体作父本称为反交。一二三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一二三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例1】 下列关于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仍是纯合子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C.纯合子中不含隐性遗传因子
D.杂合子的双亲至少有一方是杂合子
审题:本题主要考查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区别。解答本题应从纯合子和杂合子的遗传因子组成特点、纯合子和杂合子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上的变化以及两者杂交后出现的不同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一二三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解析:纯合子是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其遗传因子组成可以是两个相同的显性遗传因子,也可以是两个相同的隐性遗传因子,故自交后代仍为纯合子。杂合子是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其自交后代有纯合子,如遗传因子组成为Dd的个体自交,后代也有遗传因子组成为DD、dd的个体出现。产生杂合子的亲本不一定是杂合子,如遗传因子组成为DD和dd的亲本杂交,产生的即为遗传因子组成为Dd的杂合子。
答案:A一二三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一二三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下列有关遗传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杂种后代只显现出显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测交是指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D.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能稳定遗传
解析: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隐性性状在隐性纯合子中能表现出来;测交是指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杂合子的自交后代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其中的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纯合子能稳定遗传。
答案:C一二三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一二三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二、性状的显隐性和遗传因子组成的推断
1.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1)根据定义判断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该性状为显性。
(2)根据性状分离现象判断
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亲本性状为显性。一二三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一二三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2)根据分离定律中的规律性比值来直接推断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后代数量较多)。
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Bb),即Bb×Bb→3B_∶1bb。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Bb×bb→1Bb∶1bb。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BB×BB或BB×Bb或BB×bb。一二三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例2】 某实验小组做完饲养灰鼠和白鼠(遗传因子组成未知,用B、b表示)的实验,得到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组合Ⅱ可以判断出白色是隐性性状
B.组合Ⅰ中灰色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一定是Bb
C.组合Ⅳ中的灰色雌鼠和组合Ⅱ中的灰色雄鼠交配,子代会出现白色鼠
D.单独根据组合Ⅲ不能判断白色的显隐性一二三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审题:从亲代的表现型与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进行分析。
解析:根据组合Ⅱ可知,灰色鼠杂交后,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并且亲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一定为杂合子,即Bb;组合Ⅰ中白色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后代灰色∶白色约为1∶1,灰色鼠的遗传因子组成一定为Bb;组合Ⅳ中的灰色雌鼠和白色雄鼠杂交的后代都为灰色,说明灰色雌鼠为显性纯合子BB,因此组合Ⅳ中的灰色雌鼠与组合Ⅱ中的灰色雄鼠交配后代不会出现白色鼠;组合Ⅲ只能说明白色鼠都为纯合子或者一个为显性纯合子,不能判断出显隐性。
答案:C一二三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番茄的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
B.实验1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红果为AA,黄果为aa
C.实验2的后代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
D.实验3的后代中黄果番茄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Aa一二三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解析:由实验2可以判断出红果为显性性状,黄果为隐性性状,因此实验1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Aa、aa;实验2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AA、aa,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实验3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Aa、Aa,黄果番茄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
答案:C一二三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别方法
(1)与隐性纯合子相交(即测交法)
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若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表现出两种性状,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2)自交法
待测个体自交,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3)花粉鉴别法
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待测个体长大开花后,取出花粉粒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碘液,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的颜色。若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橙红色,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若全为橙红色或全为蓝黑色,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一二三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三、分离定律中概率的计算方法
1.用分离比直接计算
如人类白化病:Aa×Aa→1AA∶2Aa∶1aa,则杂合双亲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1/4。
2.用配子概率计算
(1)先确定亲本产生几种配子。
(2)计算出每种配子的概率。
(3)再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一二三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3.实例
两只白羊生了2只白羊和1只黑羊,如果它们再生一只小羊,其毛色是白色的概率是多少?是黑色的概率是多少?
方法一:棋盘法
(1)先根据亲本产生雌、雄配子列表。
(2)再根据表格写出配子结合成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类型)或只列出所要求的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类型)。
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种数)=雌配子种数×雄配子种数。
子代遗传因子组成概率=所求遗传因子组成数目/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种数)。一二三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一二三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一二三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例3】 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C、c控制。下表是豌豆花色的三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请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组合    能判断出    是显性性状。?
(2)请写出三个组合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
组合1      ;组合2      ;组合3      。?一二三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3)组合3的F1显性性状植株中,杂合子占    ,若取组合2中的F1紫花植株与组合3中的F1紫花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白花植株的概率为    。?
(4)组合    为测交实验,写出其遗传图解。?
(5)如何根据组合3选育出具有稳定遗传性状的白花品种?如何选育稳定遗传性状的紫花品种?
审题:本题应从亲本性状表现类型,子代性状表现类型及比例,自交、杂交和测交的特点等方面分析。一二三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解析:由F1的表现型和比例我们不难看出组合1为测交实验,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为Cc×cc;组合2为纯合子杂交,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为CC×cc;组合3为杂合子自交,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为Cc×Cc,其中纯合子杂交与杂合子自交能判断出显隐性。组合3的F1显性性状植株中,遗传因子组成有CC和Cc,其中CC占1/3,Cc占2/3,组合2的F1紫花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全为Cc,故两者杂交,子代出现白花植株的概率为2/3×1/4=1/6。要选育具有稳定遗传性状的白花品种(隐性),一出现就可直接保留;要选育具有稳定遗传性状的紫花品种(显性),需连续自交,提高纯合度,直至不出现性状分离。一二三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一二三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已知一批豌豆种子中胚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与Aa的数目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胚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
A.3∶2∶1       B.7∶6∶3
C.5∶2∶1 D.1∶2∶1一二三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遗传图解的画法
遗传图解是解释遗传学现象的一种实用、简明的工具,是高考试卷中经常考查的一种试题类型。遗传图解包括竖式和棋盘式两种类型,其中竖式是经常考查的类型。
(1)竖式遗传图解书写要点
①左侧标注:即在图解的每一行最左侧标识这一行代表什么。②P、F1、F2的性状表现类型和遗传因子组成:要求每一代的性状表现类型和遗传因子组成必须同时体现在遗传图解中。③配子前没有系数:书写的是配子遗传因子组成的种类。④子代比例:根据解释的具体遗传学问题是否要解释比例,确定子代是否带比例。⑤带母本、父本符号:题目中特别强调或提出谁做母本谁做父本的时候就需要标出♀、♂;正交反交时必须标出♀、♂。一二三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2)棋盘式遗传图解书写要点
①表头:表头中应标出雌配子和雄配子。②横行和竖行:应对应填写雌雄配子的遗传因子组成和概率。③棋盘中内容:应对应填写子代的每种遗传因子组成的性状表现类型及概率。易错点一易错点二易错点一:“F1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不是“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雄配子和雌配子”。
F1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是指F1中的父本植株产生的雄配子中,D∶d=1∶1,母本植株产生的雌配子中,D∶d=1∶1,不能理解为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雄配子和雌配子。在自然界中,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其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要远远多于雌配子数量。易错点一易错点二【例1】 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有(  )
①子一代产生的不同类型配子的比例 ②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 ③子一代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④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比例 ⑤子一代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雌配子比例 ⑥子一代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雄配子比例
A.①②④⑤⑥     B.①③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③④⑥易错点一易错点二解析: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涉及多个比例:①子一代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配子比是1∶1;②F1自交,F2中性状分离比为3∶1;③F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④自然界中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不论植物还是动物,其雄配子数均远远大于雌配子数;⑤和⑥F1产生配子时,不同类型的雌配子间比例为1∶1,不同类型的雄配子间比例也是1∶1。
答案:B易错点一易错点二易错点二:“患病男孩”与“男孩患病”的概率不同。
计算“患病男孩”的概率时,性别未知,则结果为后代中患病概率 ;计算“男孩患病”概率时,性别已知,则结果为后代中患病概率×1。
【例2】 人类多指畸形是一种显性遗传病。若母亲为多指(Aa),父亲正常,则他们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  )
A.50%   B.25%   C.75%   D.100%
解析:母亲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父亲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则生患病孩子概率(Aa×aa→1Aa∶1aa)为1/2,又因为生男孩的概率为1/2,所以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2=1/4,即25%。
答案:B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1.让独立遗传的黄色非甜玉米YYSS与白色甜玉米yyss杂交,F2中得到白色甜玉米80株,那么从理论上来说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杂合子植株约为(  )
                
A.160株 B.240株
C.320株 D.480株
解析: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实验分析,F2中不同于双亲的重组类型占3/16+3/16,其中杂合植株占4/16,双隐性(白色甜玉米)占1/16(80株),所以重组杂合植株占4×80=320株。
答案:C
2.某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白色=3∶3∶1∶1。则“个体X”的基因型为(  )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解析:子代直毛与卷毛比例为(3+1)∶(3+1)=1∶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Bb和bb;黑毛与白毛比例为(3+3)∶(1+1)=3∶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Cc和Cc。
答案:C
3.某生物个体可产生4种配子,其比例为Ab∶aB∶AB∶ab=4∶4∶1∶1,该生物自交后代中,出现双显性纯合子的概率为(  )
A. B.
C. D.
解析:双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BB,来自基因型均为AB的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AB配子所占比例为,因此基因型AABB在子代中所占比例为。
答案:C
4.下列有关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后代有9种表现型
B.F1产生的精子中,YR和yr的比例为1∶1
C.F1产生基因型为YR的卵和基因型为YR的精子的数量比为1∶1
D.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精子和4种卵自由结合
解析: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F1产生4种精子,YR∶Yr∶yR∶yr的比例为1∶1∶1∶1;F1产生的基因型为YR的精子比基因型为YR的卵的数量多;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不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答案:B
5.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表现型有8种,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的比例为1/16
B.表现型有4种,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的比例为1/16
C.表现型有8种,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的比例为1/8
D.表现型有8种,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的比例为1/16
答案:D
6.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解析: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另外基因之间有互作现象;当完全显性时,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性状相同;测交既可检测F1的基因型,也可检测F1在产生配子时,成对的基因是否分离,从而形成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如果没有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雌雄各两种基因型的配子就无法得到比例相同的四种结合方式,也就得不到3∶1的性状分离比。
答案:D
7.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T)对不抗病(t)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用高秆抗病和矮秆不抗病两个纯种品种作样本,在F2中选育矮秆抗病类型,其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在F2中所占的比例为(  )
                
A.1/16 B.2/16
C.3/16 D.4/16
解析:高秆抗病(DDTT)与矮秆不抗病(ddtt)品种杂交得F1(DdTt),F1自交所得F2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其中矮秆抗病类型的基因型有ddTT和ddTt两种,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为ddTT,占F2的1/16(F2中每种纯合子都占1/16)。
答案:A
8.右上表为3个不同小麦品种杂交组合后子代各表现型的植株数。
组合
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抗病红
种皮
抗病白
种皮
感病红
种皮
感病白
种皮

抗病红种皮×感病红种皮
416
138
410
135

抗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180
184
178
182

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140
136
420
414
据表分析,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6个亲本都是杂合子
B.抗病对感病为显性
C.红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
D.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解析:由第三组可知感病为显性,由第一组可知红种皮是显性。感病、抗病基因用T、t表示,红种皮、白种皮用B、b表示,第一组的亲本基因型是:ttBb×TtBb,第二组是:ttBb×Ttbb,第三组是:TtBb×Ttbb。根据结果可以判断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B
9.香豌豆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R、r)控制,只有B、R同时存在时才表现为红花。甲、乙两株开白花的品种杂交,F1全部开红花,F1自交得到的F2,开红花与开白花的比例是9∶7。甲、乙两株开白花的品种的基因型分别是(  )
A.bbRr、BBrr B.BBrr、bbRR
C.Bbrr、bbrr D.bbrr、bbRR
答案:B
10.设水稻的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非糯粒(B)对糯粒(b)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以下杂交和结果:
P1 有芒糯粒×无芒非糯粒无芒非糯粒×无芒非糯粒
   ↓          ↓
F1 有芒非糯粒36株,    无芒非糯粒37株,
无芒糯粒35株      无芒糯粒12株
那么,两亲本有芒糯粒和无芒非糯粒的基因型依次是 (  )
①AAbb ②AaBb ③Aabb ④aaBb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无芒非糯粒自交的后代中非糯粒与糯粒的比例接近3∶1,因此该组合中的无芒非糯粒基因型均为aaBb。有芒糯粒与无芒非糯粒杂交的子代中有芒非糯粒和无芒糯粒的比例接近1∶1,那么有芒与无芒、糯粒与非糯粒均相当于进行的测交,所以有芒糯粒与无芒非糯粒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
答案:B
11.基因型为YyRr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且性状分离比为9∶3∶3∶1。下面关于Y和y、R和r遗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Y和y遵循分离定律进行遗传
B.Y、y和R、r两对等位基因间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遗传
C.9∶3∶3∶1产生的前提是每对基因的性状分离比为 3∶1
D.后代性状分离比由9∶3∶3∶1变为9∶7时,说明Y、y和R、r两对等位基因间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遗传
解析:9∶3∶3∶1来自3∶1与3∶1的乘积,说明每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后代性状分离比由9∶3∶3∶1变为9∶7时,两对基因间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只是所研究性状由两对基因共同决定。
答案:D
12.孟德尔用豌豆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不必考虑的是(  )
A.亲本的双方都必须是纯合子
B.两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性关系
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
解析: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时,要求是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两对相对性状中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即两对相对性状各自有显隐性关系;因为是以豌豆为实验材料,为避免自然条件下的自花传粉,故要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由于不管是正交还是反交,结果都是一样,故不必考虑哪种亲本作父本,哪种亲本作母本。
答案:D
13.牵牛花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叶的形态由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是自由组合的。下表是三组不同的亲本杂交的结果。
组合
亲本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红色
阔叶
红色
窄叶
白色
阔叶
白色
窄叶

白色阔叶×
红色窄叶
415
0
397
0

红色窄叶×
红色窄叶
0
419
0
141

白色阔叶×
红色窄叶
427
0
0
0
(1)根据哪个组合能够分别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显性类型?      。?
(2)写出每个组合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
组合一           ,?
组合二           ,?
组合三           。?
(3)组合三的后代是红色阔叶,让它们自交,其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
解析:组合三中白色阔叶与红色窄叶杂交,子代全部表现为红色阔叶,说明红色对白色为显性,阔叶对窄叶为显性。根据三个组合中亲本的表现型和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判断出组合一、二、三的基因型分别是rrHH×Rrhh、Rrhh×Rrhh、rrHH×RRhh。组合三中子代的基因型为RrHh,它们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红色阔叶∶红色窄叶∶白色阔叶∶白色窄叶=9∶3∶3∶1。
答案:(1)组合三
(2)rrHH×Rrhh Rrhh×Rrhh rrHH×RRhh
(3)红色阔叶∶红色窄叶∶白色阔叶∶白色窄叶=9∶3∶3∶1
14.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上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亲本的基因型是      (黄色圆粒)、      (绿色圆粒)。?
(2)在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          、        ,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      。?
(3)F1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    。?
(4)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             。?
解析:(1)后代黄色和绿色之比是1∶1,属于测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Yy和yy;圆粒和皱粒之比是3∶1,所以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Rr。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和yyRr。
(2)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黄色皱粒(Yyrr)和绿色皱粒(yyrr),比例分别是1/8和1/8,所以这两种表现型数量之比为1∶1。
(3)F1中纯合子是yyRR、yyrr,比例分别是1/8和1/8,总的比例是1/8+1/8=1/4。
(4)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或YyRr。
答案:(1)YyRr yyRr (2)黄色皱粒 绿色皱粒 1∶1 (3)1/4 (4)YyRR或YyRr
15.用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绿色皱粒豌豆(yyrr)作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从F2中选取了一粒黄色圆粒豌豆甲,欲鉴定其基因型。请完善下列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
(1)选取多株表现型为        的豌豆乙与甲一起播种,进行杂交实验。在母本的花成熟前,应先进行          处理,待花成熟时再进行        。?
(2)请预测该实验可能得到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结果
相应结论

甲的基因型为YyRr
后代只出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两种表现型


甲的基因型为YyRR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应采用测交法鉴定F2中一粒黄色圆粒豌豆甲(Y_R_)的基因型,该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不确定,可将黄色圆粒豌豆的所有基因型写出,分别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根据理论上所得的表现型,来预测实验结果,从而得出相应结论。
答案:(1)绿色皱粒 去雄和套袋 人工授粉
(2)①后代出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 ②甲的基因型为YYRr ③后代只出现黄色圆粒、绿色圆粒两种表现型 ④后代只出现黄色圆粒一种表现型 ⑤甲的基因型为YYRR
课件30张PPT。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上述实验中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吗?为什么?
答案:遵循。因为就每一对相对性状而言,F2的性状分离比都为3∶1。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同一对夫妇所生后代性状不相同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答案:同一对夫妇生育时,通过基因的自由组合形成了遗传因子组成多种多样的配子,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每次生育时形成的受精卵很可能不同,后代的性状也很可能不同。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三、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自由组合定律也称为独立分配定律,你认为这样称呼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在形成配子时,决定不同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的分离是独立的、互不干扰的。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四、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1866年,孟德尔将遗传规律整理成论文发表。
2.1900年,三位科学家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工作。
3.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并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1)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等位基因: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那么当基因型相同时,表现型一定相同吗?
答案:也不一定相同,因为环境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一二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1.F2的表现型分析
(1)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是各自独立的。
①黄色∶绿色=3∶1。
②圆粒∶皱粒=3∶1。
(2)两对性状的随机组合。
(3)F2的性状分离比。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析 一二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2.F2的基因型分析
(1)控制每对性状的等位基因相对独立,互不干扰。
①控制粒色的基因型:YY∶Yy∶yy=1∶2∶1。
②控制粒形的基因型:RR∶Rr∶rr=1∶2∶1。
(2)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一二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3)F2的基因型比例。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1∶2∶1∶2∶4∶2∶1∶2∶1。一二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例1】 牵牛花的叶子有普通叶和枫形叶两种,种子有黑色和白色两种。现用普通叶白色种子纯种和枫形叶黑色种子纯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为普通叶黑色种子,F1自交得F2,结果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对F2的描述,错误的是(  )
A.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B.F2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
C.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3/8
D.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与枫形叶白色种子个体杂交将会得到两种比例相同的个体审题:本题考查对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要根据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及解释对亲本、F1和F2的情况进行分析。一二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一二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一二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B.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
C.F1细胞中控制两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相互融合
D.F2中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解析:孟德尔对F2中两种性状之间发生自由组合的解释是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其中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这样,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数量比接近1∶1∶1∶1,配子随机结合,则F2中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答案:C一二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规律总结
(1)表现型共有4种,其中双显(黄圆)∶一显一隐(黄皱)∶一隐一显(绿圆)∶双隐(绿皱)=9∶3∶3∶1。
(2)基因型共有9种,其中纯合子有4种,即YYRR、YYrr、yyRR、yyrr,各占总数的1/16;只有一对基因杂合的杂合子有4种,即YyRR、Yyrr、YYRr、yyRr,各占总数的2/16;两对基因都杂合的杂合子有1种,即YyRr,占总数的4/16。
(3)当亲本为纯合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时,F2中的重组性状类型为黄色皱粒与绿色圆粒,各占3/16。
(4)当亲本为纯合黄色皱粒与绿色圆粒时,F2中的重组性状类型为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分别占9/16 和1/16。一二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二、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的相关问题
1.思路
将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分离定律的相关问题,并分别进行求解,最后加以组合。如AaBb×Aabb可以分解为Aa×Aa和Bb×bb。
2.类型
(1)配子的类型及概率问题
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为:一二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2)子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概率问题
如AaBbCc与AaBBCc杂交后,若求其子代的基因型种类,可将其分解为:
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
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Cc∶1cc)。
因而,AaBbCc×AaBBCc,后代中有3×2×3=18(种)基因型。
又如该双亲后代中AaBBcc基因型出现的概率为:一二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3)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概率问题
如AaBbCc×AabbCc,若求其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的表现型种类,可将其分解为:
Aa×Aa→后代有2种表现型(3A_∶1aa);
Bb×bb→后代有2种表现型(1Bb∶1bb);
Cc×Cc→后代有2种表现型(3C_∶1cc)。
所以,AaBbCc×AabbCc,后代中有2×2×2=8(种)表现型。
又如该双亲后代中表现型A_bbcc出现的概率为:一二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例2】 下表为3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设A、a控制是否抗病,B、b控制种皮颜色)
(1)对于是否抗病,根据第   组杂交结果,可判断   对    为显性;对于种皮颜色,根据第   组杂交结果,可判断    对    为显性。?
(2)三个杂交组合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①   ,②    ,③    。?
(3)第    组符合测交实验结果。?一二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审题:解答本题应先判断显隐性关系,再确定基因型。
解析:(1)单独分析每一对相对性状,在第①组中,双亲均为红种皮,子代个体有红种皮和白种皮,且比例接近 3∶1,由此确定红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在第③组中,双亲均为感病,子代个体有感病和抗病,且比例也接近3∶1,由此确定感病对抗病为显性。
(2)第①组中,抗病×感病→1抗病∶1感病,符合测交实验结果,即抗病亲本基因型为aa,感病亲本基因型为Aa;红种皮×红种皮→3红种皮∶1白种皮,符合杂合子自交实验结果,即双亲基因型均为Bb,所以第①组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同样的方法可推出第②③组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AaBb×Aabb。
(3)单独分析第②组中每一对相对性状,均符合测交实验结果,即子代中显性∶隐性=1∶1。
答案:(1)③ 感病 抗病 ① 红种皮 白种皮
(2)aaBb×AaBb aaBb×Aabb AaBb×Aabb (3)②一二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F1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再将F1中高秆抗病类型分别与矮秆感病类型进行杂交,则产生的F2表现型之比理论上为(  )
A.9∶3∶3∶1     B.1∶1∶1∶1
C.4∶2∶2∶1 D.3∶1∶3∶1
解析:首先根据F1表现型及比例确定亲本基因型都是TtRr,然后确定F1中高秆抗病类型的基因型及比例为TTRR∶TtRR∶TTRr∶TtRr=1∶2∶2∶4。最后确定与矮秆感病类型进行杂交产生的F2基因型及比例为TtRr∶ttRr∶Ttrr∶ttrr=4∶2∶2∶1。从而判断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感病∶矮秆感病=4∶2∶2∶1。
答案:C一二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解决自由组合问题的几个注意点
(1)当某些基因不是完全显性时,会出现一些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特殊的比例,如F2的表现型比例有15∶1,9∶6∶1,9∶3∶4,12∶3∶1,9∶7等,测交结果比例则相应变为3∶1,1∶2∶1,1∶1∶2,2∶1∶1,1∶3。判断时注意结合题意,根据所给的具体条件,具体分析。
(2)判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时,常以上面的比例为依据。
(3)推断亲本基因型的方法,除了分离定律中提到的隐性纯合突破法及子代分离比解题法外,还有综合法。即,若F2出现9∶3∶3∶1,则F1一定为杂种显性个体(AaBb)自交。易错点一易错点二易错点一: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和相同基因。
等位基因是指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控制豌豆粒色的基因Y和y,控制豌豆粒形的基因R和r。基因型为YY或yy的个体(纯合子),其所含有的成对基因为相同的基因,不是等位基因。Y与R、Y与r、y与R、y与r均称为非等位基因。易错点一易错点二【例1】 下列关于等位基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B.决定生物同种性状的同一表现型
C.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D.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
解析:等位基因是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豌豆的高茎基因D和矮茎基因d就是一对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分离定律的实质就是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所以杂合子高茎豌豆产生两种配子(D和d),比例为1∶1。
答案:B易错点一易错点二易错点二: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而不是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中。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指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不要理解为受精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才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易错点一易错点二A.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⑥
B.③⑥过程表示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
C.图1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Aa占1/2的原因之一
D.图2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1/16易错点一易错点二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过程,③⑥过程表示受精作用,图2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1/3,在子代所有个体中占1/16。
答案:C第1章过关检测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面不属于孟德尔遗传实验成功原因的是(  )
A.选择了山柳菊作为实验材料
B.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成功后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
C.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D.设计了测交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
解析: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不是一帆风顺的,开始选择了山柳菊作为实验的材料,结果一无所获,所以A项不是孟德尔成功的原因。运用假设—演绎法进行研究是孟德尔成功的重要原因,设计测交实验对假设验证属于演绎环节,所以D项属于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答案:A
2.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解析: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本质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去,独立地遗传给后代。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一般用测交的方法,即杂合子与隐性个体杂交。杂交的两个个体如果都是纯合子,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方法是杂交再测交或杂交再自交,子二代出现1∶1或3∶1的性状分离比;如果不都是或者都不是纯合子可以用杂交的方法来验证;显隐性不容易区分容易导致统计错误,影响实验结果;所选相对性状必须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果受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可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不遵守操作流程和统计方法,实验结果很难保证准确。
答案:A
3.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
A.水稻的抗病与玉米的感病
B.菜豆的白花和菜豆的绿叶
C.豌豆的高茎和菜豆的矮茎
D.人的双眼皮和人的单眼皮
解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作相对性状,例如人的双眼皮和人的单眼皮。
答案:D
4.豌豆种皮灰色(G)对白色(g)为显性(种皮颜色为透过种皮看到的子叶颜色),现有基因型为GG和gg的两种豌豆杂交得F1,将F1连续种植(自交)得F3。则F3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颜色的分离比约为(  )
A.3∶1   B.4∶1   C.5∶3   D.5∶2
解析:F1的基因型是Gg,F2中Gg占1/2,F3中的Gg占1/4,其他基因型比例GG=gg=(1-1/4)/2=3/8,所以F3中显性性状个体所占比例是1/4+3/8=5/8,所以种皮的颜色分离比约为5∶3。
答案:C
5.豚鼠的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如果一对杂合的黑毛豚鼠交配,产生四仔,则它们的表现型是(  )
A.全部黑毛 B.三黑一白
C.一黑三白 D.无法确定
解析:由于后代数量较少,故A、B、C三项都有可能,当后代数量较多时,就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答案:D
6.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F1全为高茎,将F1自交得F2,发现F2中高茎∶矮茎为3∶1。实现F2中高茎∶矮茎为3∶1的条件是 (  )
A.F1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形成两种配子
B.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随机结合
C.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
D.需A、B、C项条件
解析:由题可知,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因此必须遵循A、B、C三项条件F2才会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
答案:D
7.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总结出了遗传学的两大定律,以下说法中属于假说的是(  )
A.F1全部表现高茎
B.F1测交得到两种性状的豌豆,比例大体相等
C.F2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
D.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解析: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内容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答案:D
8.种皮光滑与种皮皱缩的豌豆杂交,F1全部种皮光滑,F2中种皮皱缩的有1 215株,则种皮光滑的为(  )
A.3 645株 B.1 420株
C.1 215株 D.4 860株
答案:A
9.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  )
A.自交和杂交、测交 B.测交和自交、杂交
C.杂交和自交、测交 D.杂交和测交、自交
解析:孟德尔是在做豌豆的杂交和自交实验中,通过杂交和自交发现了问题,提出了遗传因子假说,最后用测交实验进行的验证。
答案:C
10.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答案:D
11.已知玉米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现有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如下表。
基因型
TTSS
TTss
TtSS
Ttss
TTSs
TtSs
比例
1
1
1
1
2
2
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
A.TTSS×TTSs B.TtSs×TtSs
C.TtSs×TTSs D.TtSS×TtSs
解析:根据比例关系,TT∶Tt=(1+1+2)∶(1+1+2)=1∶1,推测亲本一对基因的杂交组合为Tt×TT;同理可知,另一对基因的杂交组合为Ss×Ss,所以双亲的基因型为TtSs×TTSs。
答案:C
12.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P      黄色×黑色
      ↓
F1       灰色
F2 灰色 黄色  黑色  米色
9 ∶ 3 ∶  3 ∶ 1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F1 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子
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解析:两对等位基因杂交,F2中灰色比例最高,所以灰色为双显性状,米色最少为双隐性状,黄色、黑色为单显性;F1为双杂合子(AaBb),与黄色亲本(假设为aaBB)杂交,后代为两种表现型;F2出现性状分离,体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灰色大鼠中有1/9的为纯合子(AABB),其余为杂合子;F2中黑色大鼠中纯合子(AAbb)所占比例为1/3,与米色(aabb)杂交不会产生米色大鼠,杂合子(Aabb)所占比例为2/3,与米色大鼠(aabb)交配,产生米色大鼠的概率为2/3×1/2=1/3。
答案:B
13.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YYRR和yyrr,且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杂交得F1,F1自交产生的F2中,在新类型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F2总数的(  )
A.3/8 B.1/3 C.5/8 D.1/8
答案:D
14.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
A.1∶3,1∶2∶1和3∶1
B.3∶1,4∶1和1∶3
C.1∶2∶1,4∶1和3∶1
D.3∶1,3∶1和1∶4
解析:两对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F1的测交后代出现四种比例相同的基因型。当F2的分离比为9∶7时,即只出现双显性与其他性状之比,那么测交只出现两种性状,比例为1∶3;F2的分离比为9∶6∶1,说明出现三种性状,测交后代中双显、两个一显一隐、双隐比例为1∶2∶1;F2的分离比为15∶1,则只出现双隐与其他类型,测交后代比例为3∶1。
答案:A
15.在完全显性条件下,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两亲本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其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  )
A.0 B.37.5%
C.62.5% D.100%
解析:此题运用拆分法求解,Aa×aa→Aa∶aa=1∶1;Bb×Bb→B_∶bb=3∶1;CC×cc→全为Cc。求解不同于双亲的个体比例可以通过求解与双亲表现型相同的个体比例来解答。与AaBbcc个体表现型相同的个体比例为1/2×3/4×0=0,与aaBbCC个体表现型相同的个体比例为1/2×3/4×1=3/8,故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1-3/8=5/8。
答案:C
16.在家鼠中短尾(T)对正常尾(t)为显性。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尾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类型相互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则不能存活的类型的基因型可能是(  )
A.TT B.Tt
C.tt D.TT或Tt
解析:首先根据“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尾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推知这是一个测交过程,该短尾鼠基因型为Tt,能存活;其次,短尾鼠基因型有TT、Tt两种类型,而“短尾类型相互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由于子代出现了正常尾(tt),所以杂交的短尾鼠基因型一定是Tt,根据分离定律,后代:TT∶Tt∶tt=1∶2∶1;已知,Tt、tt个体能存活,则只有TT个体死亡,且满足后代短尾(Tt)∶正常(tt)=2∶1。
答案:A
17.豌豆子叶的黄色(Y)和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现型如图。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  )
A.1∶1∶1∶1 B.2∶2∶1∶1
C.3∶1∶3∶1 D.9∶3∶3∶1
解析:分析柱状图中圆粒∶皱粒=3∶1,黄色∶绿色=1∶1,则亲本基因型为RrYy和Rryy,F1中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RRYy或RrYy,二者比例为1∶2。由此可计算F2性状分离比为2∶2∶1∶1。
答案:B
18.玉米中,有色种子必须具备A、C、R三个显性基因,否则表现为无色。现将一有色植株M同已知基因型的三个植株杂交,结果如下:①M×aaccRR50%有色种子;②M×aaccrr25%有色种子;③M×AAccrr50%有色种子,则这个有色植株M的基因型是(  )
A.AaCCRr B.AACCRR
C.AACcRR D.AaCcRR
解析:由①杂交后代中A_C_R_占50%知该植株A_C_中有一对是杂合的;由②杂交后代中A_C_R_占25%知该植株A_C_R_中有两对是杂合的;由③杂交后代中A_C_R_占50%知该植株C_R_中有一对是杂合的;由此可以推知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CCRr。
答案:A
19.现有甲、乙、丙、丁、戊五株豌豆,如使其杂交,统计后代的数量如下(黄色、圆粒为显性)。
     后代表现型
亲本组合    
黄色
圆粒
黄色
皱粒
绿色
圆粒
绿色
皱粒
甲×乙
85
28
94
32
甲×丁
78
62
68
71
乙×丙
0
0
113
34
丁×戊
0
0
49
51
在甲、乙、丙、丁、戊中,表现型相同的有(  )
A.甲、丙 B.甲、戊
C.乙、丙、丁 D.乙、丙、戊
解析:第一个组合,甲与乙的后代中黄色与绿色的比例约为1∶1,可确定亲代中控制颜色的一对基因为Yy×yy;圆粒与皱粒的比例约为3∶1,可确定亲代中控制种子形状的一对基因为Rr×Rr。第二个组合,甲与丁的后代中黄色与绿色的比例约为1∶1,可确定亲代中控制颜色的一对基因为Yy×yy;圆粒与皱粒的比例约为1∶1,可确定亲代中控制种子形状的一对基因为Rr×rr。第三个组合,乙与丙的后代中,全是绿色,可确定亲代中控制颜色的一对基因为yy×yy;圆粒和皱粒的比例约为3∶1,可确定亲代中控制种子形状的一对基因为Rr×Rr,即乙与丙的基因型都是yyRr。结合第一个组合,知甲的基因型为YyRr。再结合第二个组合,知丁的基因型为yyrr。则第四个组合中戊的基因型为yyRr。综合甲(YyRr)、乙(yyRr)、丙(yyRr)、丁(yyrr)、戊(yyRr)的基因型,表现型相同的有乙、丙、戊。
答案:D
20.采用下列哪一种方法,可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杂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答案:B
21.下列有关自由组合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由组合定律是孟德尔针对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直接归纳总结的,不适合多对相对性状
B.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C.在形成配子时,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是随机的,所以称为自由组合定律
D.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表现为自由组合
解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因此,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自由组合定律是孟德尔针对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归纳总结的,也适合多对相对性状,所以,A选项错误。
答案:D
22.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传粉前的处理是(  )
①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 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 ④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 ⑤开花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⑤⑥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⑥
解析: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在进行异花传粉之前,必须保证雌花没有受粉,因此要在花蕾期去雄。
答案:C
23.在F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四种表现类型,其比例为9∶3∶3∶1。与此无关的解释是(  )
A.F1产生了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B.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C.F1的4种雌、雄配子自由组合
D.必须有足量的F2个体
答案:B
24.人类的多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控制这两种疾病的两对等位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正常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的概率分别是(  )
A.3/4、1/4 B.3/8、1/8
C.1/4、1/4 D.1/4、1/8
解析:解答本题可分两大步:(1)确定双亲的基因型。设多指基因为T,白化病基因为a。依题意,T_A_×ttA_→ttaa,单独考虑多指病,则推知父亲基因型为Tt;单独考虑白化病,则父母基因型均为Aa。所以双亲基因型为TtAa和ttAa。(2)求概率。单独考虑第一对基因,有Tt×tt→1/2Tt、1/2tt;单独考虑第二对基因,有Aa×Aa→3/4A_、1/4aa;按题目要求:①求表现型为ttA_(正常)的概率为1/2tt×3/4A_=3/8ttA_;②求表现型为T_aa(双病兼发)的概率为1/2T_×1/4aa=1/8T_aa。
答案:B
25.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
A.aaBB和Aabb B.aaBb和AAbb
C.AAbb和aaBB D.AABB和aabb
解析:由题知,控制瓜形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中扁盘形∶圆形∶长圆形≈9∶6∶1,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中扁盘形、圆形、长圆形的基因型通式分别为:A_B_、(aaB_+A_bb)、aabb。已知亲代圆形南瓜杂交获得的全是扁盘形,因而可确定亲代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鸭蛋蛋壳的颜色主要有青色和白色两种。金定鸭产青色蛋,康贝尔鸭产白色蛋。为研究蛋壳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利用这两个鸭群做了五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组合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康贝尔
鸭♀×金
定鸭♂
金定鸭♀
×康贝尔
鸭♂
第1组
的F1
自交
第2组的
F1自交
第2组的
F1♀×康
贝尔鸭♂
后代所
产蛋
(颜色
及数目)
26178
7628
2940
2730
1754
109
58
1050
918
1648
请回答问题。
(1)根据第1、2、3、4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鸭蛋蛋壳的   色是显性性状。?
(2)第3、4组的后代均表现出        现象,比例都接近    。?
(3)第5组实验结果显示后代产青色蛋的概率接近   ,该杂交称为    ,用于检验            。?
(4)第1、2组的少数后代产白色蛋,说明双亲中的     鸭群混有杂合子。?
(5)运用      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鸭蛋蛋壳颜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        定律。?
解析:(1)第1组和第2组中康贝尔鸭和金定鸭杂交,不论是正交还是反交,后代所产蛋颜色几乎为青色。青色是显性性状。(2)第3组和第4组为F1自交,子代出现了不同的性状,即出现性状分离现象,且后代性状分离比第3组:青色∶白色=2940∶1050,第4组:青色∶白色=2730∶918,都接近于3∶1。(3)由上述分析可知康贝尔鸭(白色)是隐性纯合子,第5组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种杂交称为测交,用于检验F1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实验结果显示后代产青色蛋的概率约为1/2。(4)康贝尔鸭肯定是纯合子,若亲代金定鸭均为纯合子,则所产蛋的颜色应该均为青色,不会出现白色,而第1组和第2组所产蛋的颜色有少量为白色,说明金定鸭群中混有少量杂合子。(5)本实验采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知鸭蛋蛋壳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答案:(1)青
(2)性状分离 3∶1
(3)1/2 测交 F1相关的基因组成
(4)金定
(5)统计学 基因分离
27.(10分)小麦中光颖和毛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P表示),抗锈病和不抗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R表示),两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现有光颖抗锈病和毛颖不抗锈病个体杂交,F1全为毛颖抗锈病,F1自交,F2出现4种性状:毛颖抗锈病、光颖抗锈病、毛颖不抗锈病、光颖不抗锈病。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遗传符合           定律,其中    和        是显性性状,F1所产生的配子类型是              ,F2中表现型与亲本不同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2)F2中毛颖抗锈病植株所占比例是    ,F2毛颖抗锈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3)F2中要获得PPRR的小麦10株,F2群体理论上至少应有    株。?
(4)选F2中光颖抗锈病植株与毛颖抗锈病双杂合子植株杂交,后代出现光颖抗锈病纯合子的概率是    。?
解析:(1)光颖抗锈病与毛颖不抗锈病个体杂交,F1全为毛颖抗锈病,说明毛颖和抗锈病是显性性状,F1的基因型为PpRr,可产生PR、Pr、pR和pr4种配子。F2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为毛颖抗锈病(P_R_)和光颖不抗锈病(pprr),前者占F2的9/16,后者占1/16,共占5/8。(2)F2中毛颖抗锈病植株(P_R_)占的比例为9/16,其中纯合子PPRR占1/16,所以毛颖抗锈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9。(3)F2中PPRR小麦占1/16,因此要获得PPRR小麦10株,理论上F2至少应有160株。(4)F2中光颖抗锈病植株与毛颖抗锈病双杂合子植株杂交:即ppR_(2ppRr∶1ppRR)×PpRr,其中1/3ppRR×PpRr→1/12ppRR;2/3ppRr×PpRr→1/12ppRR,因此出现光颖抗锈病纯合子(ppRR)的概率为1/12+1/12=1/6。
答案:(1)基因的自由组合 毛颖 抗锈病 PR、Pr、pR、pr 5/8 
(2)9/16 1/9 
(3)160 
(4)1/6
28.(10分)(2015福建理综,28)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P   红眼黄体×黑眼黑体
F1     黑眼黄体
F2黑眼黄体红眼黄体黑眼黑体
  9  ∶  3  ∶ 4
(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    。?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   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         ,则该推测成立。?
解析:(1)根据实验中F1的表现型可知,黄体、黑眼均为显性性状。正、反交结果均相同,则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可推知亲本中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aaBB。
(2)按照自由组合定律,控制红眼和黑眼、黄体和黑体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应出现4种表现型,F2中缺少红眼黑体性状的个体。但F2中三种表现型比例为9∶3∶4,符合9∶3∶3∶1分离比的变式。推测可能是比例为“1”的aabb的个体未表现出其应该表现的性状。
(3)亲本中红眼黄体的基因型为aaBB,F2中黑眼黑体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A_bb或aabb,若该黑眼黑体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则后代全为红眼黄体。
答案:(1)黄体(或黄色) aaBB
(2)红眼黑体 aabb
(3)全部为红眼黄体
29.(10分)体色是划分鲤鱼品种和检验其纯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鲤鱼品种的体色不同,是由于鱼体鳞片和皮肤含有不同的色素细胞及其数量分布差异所致。科研人员用黑色鲤鱼(简称黑鲤)和红色鲤鱼(简称红鲤)杂交,F1皆表现为黑鲤,F1自交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取样地点
取样总数
F2性状的分离情况
黑鲤
红鲤
黑鲤∶红鲤
1号池
1 699
1 592
107
14.88∶1
2号池
62
58
4
14.50∶1
(1)鲤鱼体色中的    是显性性状。?
(2)分析实验结果推测:鲤鱼的体色是由    对基因控制的,该性状的遗传遵循                定律。?
(3)为验证上述推测是否正确,科研人员又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择双显纯合黑鲤和纯合红鲤作亲本杂交获得F1;
② ;?
③ 。?
预期结果: 。?
(4)如果    与    相符,说明上述推测成立。?
解析:(1)两纯合亲本杂交,F1全为黑鲤,则黑色应为显性性状。(2)如果是由一对基因控制,子代分离比应该是3∶1,而题中分离比约为15∶1,可知不是受一对基因控制;如果是受两对基因控制,即只要含显性基因就表现为显性性状,则F2的分离比为(9+3+3)∶1=15∶1;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3)如果是受两对基因控制,且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通过测交实验子代应该表现为3∶1的分离比。(4)推测是否成立需要根据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来确定。
答案:(1)黑色
(2)2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3)②F1与隐性亲本(红鲤)杂交 ③观察后代性状表现,统计其性状分离比例 黑鲤与红鲤的比例为3∶1
(4)实验结果 预期结果
30.(10分)用纯种有色饱满子粒的玉米与无色皱缩子粒的玉米杂交(实验条件满足实验要求),F1全部表现为有色饱满,F1自交后,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有色饱满73%,有色皱缩2%,无色饱满2%,无色皱缩23%。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每一对性状的遗传符合        定律。?
(2)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     (选填“符合”或“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                                                                   。?
(3)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一步验证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实验条件满足实验要求)
实验步骤:
①?
 。?
②取F1植株与         进行测交。?
③?
           。?
结果预测:
①若后代种子             ,则说明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②若后代种子             ,则说明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1)F2中子粒有色∶无色=(73%+2%)∶(2%+23%)=3∶1,饱满∶皱缩=(73%+2%)∶(2%+23%)=3∶1,由此推测每一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F2中四种表现型比例为73∶2∶2∶23,而不是9∶3∶3∶1,因此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可通过测交实验验证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测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1∶1∶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1)基因的分离
(2)不符合 玉米粒色和粒形中每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均为3∶1,两对性状综合考虑,如果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表现型应符合9∶3∶3∶1的比例
(3)实验步骤:①纯种有色饱满的玉米和纯种无色皱缩的玉米杂交,获得F1 ②纯种皱缩植株 ③收获杂交后代种子,并统计不同表现型的数量比例
结果预测:①四种表现型符合1∶1∶1∶1的比例 ②四种表现型不符合1∶1∶1∶1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