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单元复习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单元复习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13 19:3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九年级 上册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古代日本
第12课:阿拉伯帝国
1、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2、了解伊斯兰教的传播,初步认识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学习目标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古代日本
建国: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统一:五世纪初, 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阿拉伯帝国
统治:幕府统治时期形成武士道精神。
伊斯兰教:七世纪初。穆罕默德。麦加
半岛统一:穆罕默德以宗教为纽带,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扩张:哈里发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改革:646年大化改新,是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文化: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天方夜谭》医学方面成就突出。

1世纪
基督教兴起

481年
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843年
查理帝国一分为三。
646年
日本大化改新开始

12世纪
大学兴起

1453年
拜占庭帝国灭亡

800年
伊斯兰教兴起

9世纪
庄园兴起
欧洲、亚洲封建社会发展线索
社会性质:封建社会

10世纪
城市兴起

教皇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
7世纪初。

8世纪中期。
横夸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形成。
第11课 古代日本
1世纪-2世纪
(出现上百个国家)
3世纪
奴隶制国家“大和国”出现
5世纪
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6-9世纪
中日交往频繁
南北朝
隋唐
大 王
贵 族
平民
平民
平民
领地

生产组织形式
部民
地位近似奴隶
最高统治者称“大王”
探究 : 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田 部”
“海 部”
汉倭奴国王印
材料一: 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改革的背景?
①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根本原因)
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催化因素)
一、大化改新
政治
经济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两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管理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土地分给公民,每个六年授田一次,
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统一赋税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2.内容
改新之前,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没有人身自由和生产资料。改新之后,奴隶主成为地主,农民在租种地主土地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相应的报酬。此外,农民还有口分田,人身上也不再是谁的私有财产。原有的部民奴隶变成了封建农民,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发展成为一个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奴隶制
封建制
注意: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为日本,意为“日出之国”。
根据材料说说大化改新的意义和启示?
大化改新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1、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成为“武士”。
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集团,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出现武士道精神。
二、幕府统治
地方势力强大,出现不输不入的局面,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建立时间:
建立者:
影响:
源赖朝
日本封建等级
12世纪晚期
源赖朝(征夷大将军)
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幕府与天皇并存,但幕府将军把持国家大权。
2、幕府统治建立过程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观察地理地形图,简述阿拉伯半岛的地理位置、地形,分析其影响。
我们以劫掠为职业,
劫掠我们的敌人和邻居,
倘若无人供我们劫掠,
我们就劫掠自己的兄弟。
——阿拉伯古诗
热带沙漠气候
炎热干燥
地理位置
五海三洲之地
商贸活动
商路受阻
自然环境
游牧生活
渴望统一
信仰危机
多神崇拜
生存危机
各部落相互仇杀
生存环境恶劣
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时间:
2.人物:
3.地点:
4.经典:
7世纪初
穆罕默德
阿拉伯半岛
《古兰经》
630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在中国,称“回教”或“清真教”。
5.影响:
610年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
622年






622年带领少数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
630年,占领麦加。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二、穆罕默德的主要传教活动
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阿拉伯半岛基
本统一
穆罕默德的继承人哈里发为了争夺商路和土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先后征服西亚、北非、西班牙和中亚等地。到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有何关系
阿拉伯
帝国
伊斯兰教
加速了阿拉伯半岛思想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振兴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进一步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相互促进
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国家的不断扩张而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比较
①数学:
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
《医学集成》和《医典》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
②医学: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③文学
④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 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三、阿拉伯文化
材料一:哈里发马门在巴格达创立规模宏伟的智慧宫,不惜重金延揽人才......在智慧宫里,汇聚了众多学者......
材料二: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帝国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①哈里发重视知识 。
②地理位置优越,是文化荟萃之地。
③政局稳定,国家统一,经济繁荣。
材料三: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不仅是一个帝国,而且是一种文化。他们继承了在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地中海东岸上盛极一时的古代文明,又吸收而且同化了希腊-罗马文化的主要特征。
④吸收、消化外来文化,兼收并蓄,融合创新。
1.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世界古代史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东方
(亚非)
西方(欧洲)
欧洲
亚洲
古埃及:太阳历、金字塔、象形文字
古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古印度:发明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佛教
古希腊:雅典的民主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法兰克王国:基督教、封君封臣制、庄园经济、城市和大学
拜占庭帝国:《罗马民法大全》
日本:大化改新
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改良并传播阿拉伯数字
1. 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实行民主政治 B. 实行查理 马特改革
C. 进行大化改新 D. 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C
课堂练习
2.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日本:“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数百国。”公元5世纪,统一“数百国”的是 ( )
A.大和 B.高丽 C.琉球 D.本州
A
3.下列属于大化改新内容的有 ( )
①土地归属国家,定期分给农民耕种
②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
③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④强制普及初等教育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这折射出阿拉伯人致力于( )
A 发明与创新 B. 冒险与挑战
C. 贸易与交流 D. 统一与扩张
C
A
5.7-8世纪,唐朝西部有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它迅速扩张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并与唐朝发生了怛罗斯之战。该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D
6.下列关于阿拉伯人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
②创立了伊斯兰教
③创立了文学名著《天荷马史诗》
④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中起了积极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