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题人 历史组
审核人 历史组
一、单选题
1.连任在古罗马的政制传统中一直被视为专政的象征。但是却有确切的文献证实,在罗马保民制度早期,从平民大会选出的保民官却可以再度竞选,以谋求连任。保民官连选连任( )
A.一定程度保障了平民利益 B.保证了任期目标的实现
C.避免了执政理念的短期化 D.推动古罗马帝制的形成
2.在雅典历史上,特米斯托克利因出色指挥萨拉米斯海战而被誉为全希腊的救星,但雅典人不满他自我吹嘘,终将其放逐。伯里克利深得公民信赖,但当雅典城在战争期间爆发大瘟疫时,雅典人立刻迁怒于他,罚他的款。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
A.极力维护平民利益 B.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C.民众参政热情高涨 D.防范僭主政治复辟
3.学者们考证,陶片放逐法实施程序如下:公民大会决定当年是否启用陶片放逐法;如需要,则再次举行公民大会决定放逐人选,并在当天围出一个有10个入口的圆形会场,10个部族的公民从各自对应入口入场进行投票,如投票人数超过6000人,则得票最多者被放逐10年。这表明雅典( )
A.直接民主确保结果正义 B.公民具有较强的参政议政意识
C.重视对城邦民主的维护 D.陶片放逐法的使用具有随意性
4.公元前4世纪初,雅典官员就任前需进行资格审查,现存的任职资格审查的相关案例中,受审查者能力十分出众,但因其都曾是寡头政变的同谋或同情者(后来在大赦中被免于惩罚),还是被指控无资格担任官员。这表明当时雅典( )
A.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B.官员选拔注重个人的能力
C.直接民主带有制度缺陷 D.平民与贵族政治地位平等
5.雅典、斯巴达、罗马共和国的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其作用却不尽相同。在雅典,是城邦最高权力机关,决定法律和政策;在斯巴达,最高权力掌握在长老会手中;在罗马共和国,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 )
A.地理位置优势不同 B.对外殖民程度不同
C.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D.面临外部形势不同
6.亚里士多德认为:“君王们希望城邦长存,因为他们在臣民中享有应有的荣誉,贵族们乐于在长老院中有一席之地,平民则安于监察制,所有人都有入选的机会。”据此判断该国家( )
A.公民法庭决策国家大事 B.民主政治堪称文明典范
C.皇帝掌控国家一切权力 D.寡头政治是其典型特征
7.斯巴达城邦经过莱库古改革之后,出现监察官制度。监察官自普通公民之中选举而出,任期一年。监察官可以越过元老院,直接调遣城邦的军队,还可以主持公民大会,代表公民大会上交法律提案。这说明当时斯巴达( )
A.监察官掌握最高权力 B.民主制的范围扩大
C.公民的政治地位提升 D.元老院已名存实亡
8.包括雅典在内的希腊各城邦间的战争一般有时间规律:耕种的季节和打仗的季节是分开的,没有交叉和重叠。梭伦任执政官期间,以年地产收入的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据此可知,当时雅典( )
A.公民掌握着社会财富 B.农业是重要的经济基础
C.公民平等得到了保障 D.寡头政治制度正式形成
9.公元前5世纪中期,一个雅典公民担任议事会主席的机会,比一个人掷出骰子的某个点数的概率都要大。雅典的公民中,每年大概有四分之一以上有过听审经历。这说明( )
A.权力运行机制成熟 B.公民群体广泛参政
C.城邦服从民众意愿 D.雅典民主达到顶峰
10.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把学习“政治技艺”看作一种伟业,他认为“人天生关注自己和忽视他人……(但如此)即便他们没有偷窃和犯罪,也会受到指责”,如此城邦毁坏了,一切也就毁坏了。他强调城邦的存续得益于( )
A.持续拓展的海外殖民 B.有效的城邦制度规范
C.积极参政的公民群体 D.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11.在古雅典,通常采用陶片放逐法放逐少数权力过大或威望太高的个人。它采用选举的方式,而通常在一个较大的群体里,选举出来的都是名人。其根本目的不是惩罚被放逐者。被放逐者的财产可以保留,只是在流放期间不能回雅典,不能对雅典政治生活施加影响。由此可知,陶片放逐法的实行( )
A.形成了公正平等的参政机制 B.维护了城邦居民的民主权利
C.有效遏制了官员权力的滥用 D.意在消除民主政治潜在威胁
12.公元378年,罗马帝国东部地区皇帝瓦伦斯在与哥特人的战争中战死;随后西部皇帝格拉提安任命将领狄奥多西为东部地区军事长官,次年成为东部地区皇帝。对于狄奥多西成为皇帝,学者指出其既具有偶然性,同时也有必然性,因为百余年间,罗马帝国皇帝均是军队将领出身,或在即位前曾统帅过军队。由此可推知,当时( )
A.罗马帝国政治权力与战争联系密切 B.东罗马帝国附属于西罗马帝国
C.蛮族入侵影响了罗马帝国权力格局 D.罗马社会军国主义色彩较强烈
13.公元前4世纪,雅典五百人议事会每2名议事会的议员中就有1名候补人,如果议员受审查则要被取消资格,或官员在任期内死亡,他们便接替职位。在资格审查时,无论有没有人提出指控,议事会或陪审法庭都要对受审人逐一表决,也可能取消他们的任职资格。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
A.民主监督制度较为健全 B.选官流程比较规范
C.注重培育群众权利观念 D.司法审判程序严格
14.1215年,英王约翰被迫签署《大宪章》,其中规定:“为了对某一捐助或兵役免除税的额度进行讨论并取得全国的同意,国王应召集大主教、主教、道院长老、伯爵和大男爵等开会,讨论研究征款事宜。”由此可知,《大宪章》( )
A.确立了议会君主制度 B.体现了封建贵族的意志
C.加强了英国议会权力 D.否定了国王的专制统治
15.“瘰疬”(éCrouelles)是生于颈部的一种感染性外科疾病,欧洲中世纪文献中多有记载。英法民众认为可以通过国王的触摸而治愈,因此国王以手触摸为患者治病逐渐成为一种神圣的仪式,到16世纪尤盛。1569年,法国国王就触摸了高达2092名患者。仪式的盛行( )
A.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发生 B.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C.体现了因行称义的主张 D.促进了世俗王权的加强
16.伴随着匈奴西征,日耳曼人掀起了民族大迁徙的狂潮,摧毁了西罗马帝国。入主西欧后,日耳曼族,原来简单的氏族组织因形势的需要变成国家组织。这说明日耳曼人的迁徙( )
A.促进了西欧的封建化 B.摧毁了古罗马帝国的文化
C.增强了区域文化认同 D.推动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
17.1214年,英国约翰王在布汶战役中大败于法国人,心怀不满的贵族聚集起来反抗国王的统治。1215年,双方达成妥协,签订了限制王权的《大宪章》。约翰王去世以后,各派势力又陆续签署了《1216年宪章》、1217年的《森林宪章》、《1225年宪章》。《大宪章》屡屡“重新颁布”反映了( )
A.君主立宪政体得到不断完善 B.封建王权逐渐被议会剥夺
C.法治原则确立进程曲折复杂 D.国王与贵族力量相互制衡
18.8世纪,法兰克王国推行采邑制,贵族从国王处领取的采邑,只能终身享用,不能世袭,并且领取土地的贵族要为国王服骑兵役。这一举措被一些势力大的封建主纷纷仿效。这表明采邑制( )
A.使中央政权的统治相对强化 B.严重削弱了大封建主的势力
C.推动庄园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D.是建立在对农奴的剥削之上
19.847年,西法兰克王国颁布《麦尔森法令》,其中规定,“每个自由人必须按照他的意愿从我们或我们的忠臣中,选择一个领主,……如无正当理由,任何人都不得离开他的领主,……我们要把权利赐给我们的忠臣们。”这一规定( )
A.强化了国家的统一 B.推动了专制王权发展
C.阻碍了封君封臣制 D.适应了封建化的趋势
20.相较于中国封建小农经济,西欧庄园在大领主的集中管理下也是自给自足,但恶劣的气候条件和政治环境导致农业生产条件十分落后,整个西欧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处于非常低的状态。这种经济状况( )
A.维持了西欧社会基本单元的稳定性 B.破坏了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基础
C.使得农奴长期承担“超经济剥削” D.加速了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解体
21.“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13世纪颁布)。上述材料说明( )
A.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B.英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C.以法律的形式对王权予以限制 D.英国进入了议会君主制时期
22.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这说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都体现了( )
A.对民主和人权的追求 B.民主与封建专制的斗争
C.对共和制政体的实践 D.君主立宪制的构建进程
23.1761年3月,英王乔治三世任命布特为国务大臣,筹划与法国媾和“七年战争”。首相皮特声称要“对人民负责,将战争进行到底”。布特的亲信格兰威尔伯爵却说:“这位先生谈到对人民负责,这是下院的惯用语。他忘记了在内阁中,他只对国王负责。”这反映出此时的英国( )
A.未能对国王权力进行有效限制 B.国王在国家政治中仍有一定影响力
C.首相由国王任免、对国王负责 D.内阁成为国王推行专制统治的工具
24.有学者将法国政体与美国和英国的政体进行了比较,认为美国是一个不可动摇的总统面对一个同样不可动摇的国会;英国是一个可以动摇的首相面对一个可以动摇的议会;而法国则是一个不可动摇且又不负责的总统面对一个他可以随意解散的议会。据此推知( )
A.美国总统不能制约国会权力 B.法国是典型的责任内阁制国家
C.英国议会主权原则遭受破坏 D.法国总统拥有规避限制的权力
25.“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增新的基本原则。下表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4世纪,法国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 法国形成了限制主权的历史情况
B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标志着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 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 美国政体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D 1875年,法国通过新宪法,规定了总统与国会的权力 推动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A.A B.B C.C D.D
26.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从1887年到1897年,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会议全部时间的84.5%,有人戏称,议会下院只是“充当内阁登记机关”而已。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内阁逐渐走向集权 B.内阁议会权限不明
C.政党政治渐趋成熟 D.议会体制受到损害
27.美国宪法规定,国会具有对外宣战权,招募军队、维持军备的权力。总统为合众国陆海军总司令,并在各州民团奉召为合众国执行任务时担任统帅;经参议院建议和同意,总统有缔结条约之权。二战以前,美国出兵哥伦比亚、古巴以及墨西哥均未经国会宣战。这说明美国( )
A.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脱离现实 B.民主政治制度设计存在一定缺陷
C.分权政治影响了政府行政效率 D.总统始终掌控对外政策的主导权
28.从1976年到2013年,美国联邦政府共发生关门事件18次,最短的1天,最长的21天。2013年10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其民主党同僚控制的参议院与共和党议员占多数的众议院,在医改问题上的分歧难以弥合。参议院多次否决众议院通过的限制奥巴马医改方案的预算案,致使政府因预算“难产”而关门。美国联邦政府关门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中央政府权威的强化 B.联邦制名存实亡
C.各州之间矛盾的缓解 D.分权制衡的原则
29.有学者说:“光荣革命后,激烈的政治变动在英国始终都没有出现……英国宪政看似有形,实则无形。”如1742年,沃波尔的下台开创了内阁首相在失去下院多数支持时应当辞职的宪法先例,后来这一做法成为英国政治制度的一部分。同时,英国统而不治的虚位国王,在政治生活中始终发挥着“制动阀”和“缓冲器”的作用。这说明英国政治制度的演进( )
A.具有灵活性与稳定性并存的特点 B.始终带有保守主义的色彩
C.促使议会正在丧失对内阁的制约 D.阻滞了政党政治正常发展
30.从1791年至1870年,法国宪法更替频繁,共颁布过13部成文宪法,交替经历了15种不同政体,发生了“至少4次革命、2次政变和3次外国势力的干预”。宪法和政体的演变几乎是一致的:先是有限君主制(或君主立宪制),然后是共和制,最后是君主专制(或帝制)。”这反映了( )
A.政治势力的妥协 B.封建势力十分强大
C.民主进程的艰难 D.制度建设各有局限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以下是四幅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结构示意图的示意图,分析比较,然后回答问题
(1)指出唐朝“三省六部”中三省的职能各是什么?三省六部制度具有什么特点
(2)图一与图二的决策方式有何不同?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形成不同政治制度的根本原因
(3)根据图一与图三比较中国古代和美国近代历史上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 本质上有何不同
(4)图三与图四比较,两国实行民主政治都采取了哪一种形式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王权演变趋势图
材料二 雅典是古希腊文化的中心。克里斯提尼改革后,民主逐渐成为雅典公民生活的准则。在伯里克利时期,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政治制度和管理方式。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为西方送去了政治文明的曙光。
——摘编自杜常生《民主的古今之辨——以雅典和美国为例》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王权演变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王权变化的社会环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雅典古代民主对美国现代民主的影响。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2——13世纪的英格兰,是欧洲意义上的封建社会。尽管当时的英格兰远非是一个平等的社会,但却是一个尊重财产、权利与契约的社会。在国王与贵族之间,前者应提供保护和尊重习惯,而后者应提供兵役和表示效忠。按照《中世纪经济社会史》的作者詹姆斯·汤普逊的说法:“领主和附庸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而契约的理论向上推到包括国王在内”,“按誓约,国王的责任是:执行正义而自己也服从法律”,“按封建法律,一个附庸有权对他的宗主甚至国王作战,如果后者拒绝了正义”。当国王未能基于法律和习惯按约统治时,贵族和臣民就获得合法反抗的权利。
——摘编自包刚升《驯服统治者:<大宪章>的政治遗产》
材料二:1629年3月,查理一世解散议会。“长期议会”(1640年11月—1653年4月)一度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中心。1649 年1月,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同时,议会通过决议:“在上帝之下,人民是一切正当权力的来源;在议会里集会的英国下议院是人民选出并代表人民的,在本国有最高的权力。”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税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皆为非法”。这样,《权利法案》以成文法的形式宣布英国现代议会制度的确立。
——摘编自张旭东《从制度变革角度看近代英国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2—13世纪英国政治体制的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英国制度变革的历史意义。
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连任在古罗马的政制传统中一直被视为专政的象征。平民大会选出的保民官却可以再度竞选,以谋求连任。”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平民大会选出的保民官,一定程度上维护的是平民的利益,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任期的目标,无法得出连任是为了目标的实现,排除B项;“避免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罗马帝制是君主专制,其形成与保民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特米斯托克利、伯利克里都是能力出众之人,但是正是因为这种能力,雅典人对他们进行了处罚,尤其是对伯利克里的处罚,显然带有一时冲动的成分,这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弊端,B项正确;对特米斯托克利、伯利克里的惩罚并不能维护平民利益,排除A项;通过材料信息并不能看出当时雅典民众的参政热情,而且雅典只有公民才有参政权,排除C项;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制的黄金期,当时并不能出现僭主政治复辟,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雅典。由材料可知,陶片放逐法程序严密,其制度设计本意也是放逐被认为对雅典民主构成威胁的人,是维护雅典民主制度的有力工具,C项正确;雅典直接民主过于泛滥时,难以保证结果正义,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公民的参政议政意识,没有强调公民对参政的态度,排除B项;D项表述与材料表明的程序严密形成矛盾冲突,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雅典。材料“受审查者能力十分出众,但因其都曾是寡头政变的同谋或同情者(后来在大赦中被免于惩罚),还是被指控无资格担任官员”体现的是雅典公民对寡头政治的否定,说明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个人能力的肯定,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直接民主制的局限性,排除C项;古雅典是阶级社会,平民和贵族的地位并不平等,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罗马。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城邦或者国家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雅典发展海上贸易,工商业发达,注重公民平等民主,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而斯巴达、罗马以农业为主,寡头政治色彩浓厚,可见经济发展水平不同,C项正确;地理位置不同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材料所述与对外殖民、外部形势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概括可知:“贵族们乐于在长老院中有一席之地,平民则安于监察制,所有人都有入选的机会”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说明国家权力是掌握在贵族手中,但平民也有参与政治的机会和权力,表明少数人参政,因此这是寡头政治的表现,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贵族掌握国家决策的权力,排除A项;民主政治堪称文明典范是雅典的直接民主政治,材料涉及的是寡头政治,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平民获得了监察权,贵族能够参与政治,并非皇帝的专制掌握一切权力,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公民可以选举监察官,且代表公民的监察官拥有较大的权力,反映了公民政治地位的提升,C项正确;国家最高权力仍掌握在长老会手中,而非监察官掌握最高权力,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民主制的范围扩大,未涉及民主主体的变化,排除B项;元老院仍掌握最高权力,且未涉及元老院权力的丧失,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雅典。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梭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以财产的多寡为标准划分公民等级,题干突出了雅典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知识,B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公民掌握社会财富的结论,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保障公民平等的结论,梭伦改革划分了四个等级,排除C项;雅典实行的是民主政治,并不是寡头政治,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5世纪中期的雅典。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一个雅典公民担任议事会主席的机会……每年大概有四分之一以上有过听审经历”并所学知识可知,随着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公民参与政治的权力有所增加,才会出现材料中提及的现象,故可以说明当时的雅典民众可以广泛地参政,B项正确;材料仅涉及了民众能够参与到城邦的管理中,未涉及到权力的分配和运行,不能得出权力运行机制成熟,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城邦和民众的关系,不能得出城邦服从民众意愿,且“民众”一词叙述不准确,应为“公民”,排除C项;民主政治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所有公民可以近乎担任一切官职,及其确保公民参政的津贴制度等内容,不能以公民的参政听政人数和担任主席的机会得出雅典民主达到顶峰,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希腊。古希腊形成很多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很多城邦实行民主政治,城邦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公民在政治和国家事务中的作用。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强调学习“政治技艺”,宣称“如果有人忽略了公共的事 ,即便他们没有偷窃和犯罪,也会受到指责”,也即认为公民除了应该遵纪守法以外,还应该积极关注和参与公共事务,积极参政,C项正确;材料中德谟克里特强调学习“政治技艺”来积极参政,没有海外殖民相关信息,排除A项;“没有偷窃和犯罪”体现遵守城邦规范和良好道德风尚,而德谟克里特认为,仅仅要求公民不偷窃不犯罪是不够的,“有效的城邦制度规范”“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据材料“通常采用陶片放逐法放逐少数权力过大或威望太高的个人。它采用选举的方式,而通常在一个较大的群体里,选举出来的都是名人。其根本目的不是惩罚被放逐者。被放逐者的财产可以保留,只是在流放期间不能回雅典,不能对雅典政治生活施加影响。”可知,实行陶片放逐法意在消除民主政治潜在威胁,D项正确;陶片放逐法只针对少数权力过大或威望太高的个人,并不能形成了公正平等的参政机制,排除A项;陶片放逐法只针对少数权力过大或威望太高的个人,并不能维护了城邦居民的民主权利,排除B项;陶片放逐法只针对少数权力过大或威望太高的个人,并不能有效遏制了官员权力的滥用,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378年(罗马)。据材料可知,罗马皇帝多由军事长官担任,这反映出当时军事战争在罗马帝国内的重要地位,进而使军事能力与政治权力联系密切,A项正确;东、西罗马帝国处于平等地位,其皇帝的任命需要得到相互的认可,东罗马帝国附属于西罗马帝国说法与史实相悖,排除B项;材料没有讲述罗马帝国权力格局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军事能力与政治权力的联系密切,没有讲述罗马社会军国主义色彩强烈,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世纪(古代雅典)。据材料可知,古代雅典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都要进行资格审查,甚至会因为被指控而取消任职资格,这表明古代雅典民主监督制度较为健全,A项正确;材料所示内容不属于选官机制,排除B项;对议员进行监督并不涉及群众权利观念的培养,排除C项;材料中未涉及司法审判,排除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英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按照材料中《大宪章》的规定,英国在税收问题上,要征求封建贵族的意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宪章》是英国封建贵族用于限制国王权力的宪法性文件,B项正确;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议会权力的加强,排除C项;D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近代西方。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中世纪到16世纪,国王通过触摸治病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神圣性和权威,增强了民众对王权的认同和尊重,这种仪式不仅体现了国王的仁慈和关怀,也加强了国王在民众心中的地位,D项正确;宗教改革主要是反对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和权威,而这种仪式与宗教改革的发生并没有直接的推动关系,排除A项;社会秩序的维持主要是通过加强社会治理来实现,如加强法制建设等,而不是靠国王触诊这一办法,排除B项;“因行称义”是基督教的一种教义,主张一个基督徒只有通过自己的行为和修为,如积功行善、购买赎罪券等,才能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材料与因行称义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西欧)。根据材料可知,日耳曼人在摧毁西罗马后,将原来氏族组织变成国家组织,结合所学可知,日耳曼人君主把他们征服的地区分封给儿子和随从,形成以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的封建制度,日耳曼人的迁徙促进了西欧的封建化,A项正确;材料强调日耳曼人的迁徙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与罗马帝国的文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文化认同的信息,排除C项;亚历山大东征推动希腊文化中心的东移,排除D项。故选A项。
1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英国)。根据材料可知,为了限制王权,英国颁布《大宪章》,并在此之后屡次“重新颁布”,这反映了法治原则的确立经历了复杂曲折的过程,C项正确;君主立宪政体此时尚未确立,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议会信息,排除B项;国王与贵族力量并未达成制衡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8世纪法国。材料表明采邑制度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不能世袭,只能终身享用,如果受封者在这期间不履行为国王尽责的义务,那么就会受到强制性的终止。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地方贵族势力过于强大,A项正确;这一举措被一些势力大的封建主纷纷仿效,大封建领主又将其领地分封给下一级,即中等领主、子爵和男爵,彼此也形成封君和封臣关系,材料无法体现严重削弱了大封建主的势力,排除B项;材料表述的是西欧中世纪的政治制度——封君封臣制度,没有体现其经济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同时这一改革与庄园经济的发展不构成因果关系,排除C项;庄园内部的关系是领主压迫、剥削依附农民或农奴的关系,与采邑制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
1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欧洲。依据材料概况可知:如无正当理由,任何人都不得离开他的领主,……我们要把权利赐给我们的忠臣们,可知强化了封君封臣制度,有利于庄园经济的发展,适应了封建化的趋势,D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度,地方的独立性很大,排除A项;该措施有利于地方权力的扩大,不利于专制王权发展,排除B项;该措施有利于封君封臣制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2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之下,保持了封建王朝政治制度和思想近两千多年的稳定传承,但在近代化道路上却迟滞不前。西欧农业的落后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解体,当新的生产关系出现后,社会关系和经济结构能够较快地调整重构,以适应新的社会需要,D项正确,排除A项;中世纪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基础是封土制,而材料反映的是庄园制下的农业经济状况,两者并不是一回事,排除B项;庄园是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基本单元,在其之下,农奴确实受到庄园主的“超经济剥削”,但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本题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的英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可得出英国通过立法限制王权,C项正确;奠定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是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排除A项;英国实行的是议会君主制,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强调的是法律对王权的限制,排除D项。故选C项。
2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可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联系而且还有共同点,据所学可知,从《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等文献可总结出这种共同点表现为:对民主和人权的追求,A项正确;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不涉及与封建专制斗争,排除B项;1649-1660年英吉利共和国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军事独裁,排除C项;三国中君主立宪制政体唯一没有在美国出现过,排除D项,故选A项。
2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在18世纪的英国,虽然君主立宪制已经确立,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和议会的限制,但国王能够任命布特为国务大臣,并筹划与法国的媾和,显示出国王在政治上仍有一定的影响力,B项正确;1689年,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对国王权力进行有效限制,排除A项;首相对国王负责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首相是对议会负责,排除C项;此时英国已确立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实行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2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美国和英国)。据材料,“法国则是一个不可动摇且又不负责的总统面对一个他可以随意解散的议会”说明法国总统被赋予了极大的权力,包括可以随意解散议会,说明其拥有规避一些限制的权力,D项正确;根据1787年宪法确立的分权制衡原则,美国的立法权属于国会,但总统通过搁置否决权、行政命令权、委托立法权的行使,实际牵制着国会的立法活动,排除A项;责任内阁制的重要特征是议会高于内阁,不能随意解散议会,议会倒阁则没有法律上的限制,法国政体与此不符,排除B项;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在国家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提高并得到巩固,到19世纪时,英国逐渐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议会享有立法的垄断权、对政府的监督权以及最高司法权,排除C项。故选D项。
2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这是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C项正确;14世纪法国召开的三级会议,并没有形成对王权的限制,排除A项;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排除B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1870年建立的,排除D项。故选C项。
2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英国)。从材料信息看,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这一时期英国政党政治渐趋成熟,而内阁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会内对内阁不利的议案会遭到首相所在政党的否决,导致有人所戏称的“议会成了内阁的御用议事会”现象,C项正确;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内阁对议会负责,不存在集权问题,排除A项;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内阁和议会的权限是清楚的,排除B项;议会的权力受到压制,不意味着议会体制受到损害,排除D项。故选C项。
2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前的美国。根据材料“国会具有对外宣战权;招募军队、维持军备的权力”“总统为合众国陆海军总司令,并在各州民国奉召为合众国执行任务时担任统师;经参议院建议和同意,总统有缔结条约之权”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法律条文上看,美国立宪者们将对外决策的权力分别授予了国会与总统,这一安排使得国会和总统任何一方很难独自行使某项对外决策权,两者相互牵制,很多时候需要双方的合作才能有效地使用外交权,存在理性色彩。但同时这一安排使国会和总统在外交事务的权力分配上存在着一大片不确定的、重叠的,有时甚至是对抗性的“半阴影区”,有时会引起总统与国会的冲突,存在一定的缺陷,B项正确;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存在一定缺陷,并不意味着脱离现实,排除A项;行政效率在材料中并未反映,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总统始终掌控对外政策主导权”,排除D项。故选B项。
2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美国。据材料可知,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行政、立法、司法相互独立,相互制衡,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分权制衡,而非中央政府权威强化,排除A项;联邦制名存实亡,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三权分立的原则,而非各州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
2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7世纪后(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在发展过程中,开创了内阁首相在失去下院多数支持时应当辞职的宪法先例,而且这一先例成为英国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但是英国统而不治的虚位国王在政治生活中始终发挥着“制动阀”和“缓冲器”的作用。这说明英国的政治制度演进中有“变与不变”的情况,即具有灵活性与稳定性并存的特点,A项正确;英国政治制度的演进是进步性与保守性共存,排除B项;英国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对内阁有制约作用,排除C项;材料所述的英国政治制度演进,有助于英国政党政治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3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91年至1870年法国。据材料可知,1791年至1870年法国政体更迭频繁,政体先后是君主制—共和制—君主专制,政体变革折射出法国民众对民主的追求,同时也说明民主进程的艰难,C项正确;根据材料,“至少4次革命、2次政变和3次外国势力的干预”可知,1791年至1870年法国革命次数多,说明当时法国政治势力并未妥协,排除A项;根据材料,“先是有限君主制(或君主立宪制),然后是共和制,最后是君主专制(或帝制)”,说明君主派与共和派实力此消彼长,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制度建设,排除D项。故选C项。
31.(1)职能:中书省——草拟、颁布诏令;尚书省——执行命令;门下省——审核命令。
特点: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分割,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
(2)不同:图一体现的是专制(或集权)的决策方式,图二体现的是民主的决策方式。
根本原因: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分散性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统一;古希腊:商品经济以平等贸易为基础,渴望追求民主。
(3)共性: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本质不同:美国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中国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则体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特点。
(4)代议制。
【详解】(1)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第一小问职能,据图一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因此其职能为:中书省——草拟、颁布诏令;尚书省——执行命令;门下省——审核命令。第二小问特点,据图一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分割,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和古代雅典。第一小问不同,据图一信息并结合所学三省六部制的知识可知,图一体现的是专制(或集权)的决策方式;据图二信息并结合所学古代雅典的政治制度的知识可知,图二体现的是民主的决策方式。第二小问根本原因,从经济出发说明原因,如古代中国,结合所学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知识可知,自然经济的分散性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统一;古希腊,结合所学古代希腊的知识可知,商品经济以平等贸易为基础,渴望追求民主。
(3)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与近代美国。第一小问共性,据图一、图三信息并结合所学三省六部制和美国的三权分立的知识可知,唐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和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都强调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第二小问本质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本质进行说明,如结合所学美国政治制度发展的知识可知,美国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结合所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知识可知,中国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则体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特点。
(4)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美国和英国。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实行民主共和制,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而两国实行的民主政治都代议制。
32.(1)趋势:曲折发展,从王权较弱到王权增强再到王权下降。
社会环境: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制度,猛烈冲击了王权;启蒙运动的开展冲击了封建王权。
(2)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体现了主权在民、分权制衡、民主监督、法律至上的民主思想与原则,对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确立产生了影响。美国独立战争及独立后,通过颁布《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实行代议制为基础的共和政体,体现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法律至上的原则;实行国家治理机构三权分立,体现了分权制衡、民主监督的原则。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8至18世纪。趋势:根据材料“西欧王权演变趋势图”可知,曲折发展,从王权较弱到王权增强再到王权下降。 社会环境:根据所学知识,可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制度,猛烈冲击了王权;启蒙运动的开展冲击了封建王权等方面分析。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雅典和现代美国。根据材料“克里斯提尼改革后,民主逐渐成为雅典公民生活的准则。在伯里克利时期,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政治制度和管理方式。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为西方送去了政治文明的曙光”可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体现了主权在民、分权制衡、民主监督、法律至上的民主思想与原则,对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确立产生了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及独立后,通过颁布《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实行代议制为基础的共和政体,体现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法律至上的原则;实行国家治理机构三权分立,体现了分权制衡、民主监督的原则。
33.(1)特征:具有封建等级性;尊重财产、权利; 国王与贵族之间存在契约关系。
原因:英国具有一定的封建传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政治秩序和社会观念;当时的英格兰以封建经济为主,封建领主在经济和政治上都有较大的影响力,财产权的尊重有助于维护封建经济秩序;欧洲中世纪的文化中强调契约精神和法律观念,这种文化氛围对英国政治体制产生了影响。
(2)意义: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为其他国家的政治体制变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也推动了民主法治的进程;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为英国在全球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2—13世纪英国。特征:据材料“12——13世纪的英格兰,是欧洲意义上的封建社会。尽管当时的英格兰远非是一个平等的社会”可知,具有封建等级性;据材料“却是一个尊重财产、权利与契约的社会”可知,尊重财产、权利;据材料“在国王与贵族之间,前者应提供保护和尊重习惯,而后者应提供兵役和表示效忠”可知,国王与贵族之间存在契约关系。原因:据材料“当国王未能基于法律和习惯按约统治时,贵族和臣民就获得合法反抗的权利”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具有一定的封建传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政治秩序和社会观念;据材料“领主和附庸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而契约的理论向上推到包括国王在内”“按封建法律,一个附庸有权对他的宗主甚至国王作战,如果后者拒绝了正义”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英格兰以封建经济为主,封建领主在经济和政治上都有较大的影响力,财产权的尊重有助于维护封建经济秩序;据材料“按誓约,国王的责任是:执行正义而自己也服从法律”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中世纪的文化中强调契约精神和法律观念,这种文化氛围对英国政治体制产生了影响。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世纪的英国。意义:据材料“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并结合所学可知,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结合所学可知,为其他国家的政治体制变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据材料“《权利法案》以成文法的形式宣布英国现代议会制度的确立”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也推动了民主法治的进程;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工业革命奠定了政治基础,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为英国在全球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