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陈情表》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1《陈情表》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3 20:3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陈情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说理艺术:陈事循情察理
2.学习掌握若干文言词语,推敲词语,体会作者的言内言外之意
3.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复杂感情;激发学生情感,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好孝道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本文的说理艺术:陈事循情察理
三、教学方法
诵读体会和鉴赏分析相结合;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多媒体课件的灵活运用
四、课时安排
4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大学》中的三纲领:明德、亲民、至善。所谓至善,即最高的善。我们常说“百善孝为先”,也常说“自古忠孝两难全”。历史上许多人物常常面临“忠孝两难全”的难题,西晋的李密就是其中之一。那么李密是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的呢?引出《陈情表》。
二、作者简介
《晋书.李密传》“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李密(224—287)字令伯,今四川彭山人。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为人正直,颇有才干。
三、题解
1. 何谓“陈情”?
明确:陈——陈述、禀报 情——隐情、苦衷 表:奏章(古代的一种文体,虽是公文,但并不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国家大事的意见主张,而是用于向君王陈说自己的请求和愿望的。)所以“陈情表”就是一封李密写给皇帝的陈述自己苦衷的奏章。
2.那么李密陈了什么情?他又是如何“陈情”的?他最后解决的自己“忠孝两难”人生难题了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陈情表》,看他如何破解这个人生难题。
四、推敲语句,徇情识忠孝。
1.听名家诵读,体会课文情感;
2.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课文注释,大致梳理课文内容
3.分组诵读,女生齐诵第一段,男生齐第二段,归纳所读部分的主要信息。
4.梳理第二段内容,思考问题:
①李密应该去尽忠吗?应该尽忠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要求学生翻译此句,积累重点词汇:逮:等到、赶上;逮至:到了,及;逮逮(dìdì):文雅安和。
②由此可见,李密到了圣朝得到了很多优待,那么具体的优待有哪些?要求学生用原文的话读出来。
明确:“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朝廷不断重用他。找出能体现他受重用的动词:“察、举、拜、除”。重点解析“除”:从“阜”,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本义:宫殿的台阶。引申:拜受官位官。《汉书,景帝纪》注:“凡言除者,除故官就新官也”。(投影)
“除”的偏旁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耳朵”而是“阜”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本义是台阶,不断上升所以引申为拜授官位。我们今天所说的“大扫除”,其实也还保留着本义。
4.此处补充关于官职变动、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等文化常识:
科举选拔:汉代察举制、征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官人法、隋设进士、明经二科、唐承隋制增设其他科目,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进士重文辞,明经重经术。唐高宗、武则天之后进士科最重。宋初也设置进士、明经二科,后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建议废除明经,只保留进士科。明清大致相同。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具体阐述每一级的参与者,考中者称谓。每一级考试有谁主持,何时何地等知识。)
官职变动:
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 辟 拜 除 授 察
表罢免官职的词语:罢 绌、黜 免 夺
表提升官职的词语:升 擢 拔 陟 晋 进 加
表降低官职的词语:谪 贬 放 左迁 左除、左降、左转出宰
表代理官职的词语:行 署 权 假 摄 守
表辞官:告老解官请老乞身乞骸骨移病 致仕
③朝廷对自己礼遇有加,不断重用,那么李密能不能不去应召呢?
明确:不能,不去的话将会灾祸临门,文中哪些语句能够体现?“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催于星火,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要求学生翻译此句。重点文言词语:切峻、逋、临、苟、告诉。
责、催、不许可以看出朝廷震怒、事情紧急。不去的话可能性命不保。朝廷如此重用我,我也对朝廷感恩戴德,去做官就好了,那么他去了吗?为什么?原因是“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不去,是因为家中还有牵挂,他的祖母。所以此时的李密是进退两难,处境狼狈。
5.再次诵读,体会李密对朝廷的感激、朝廷的震怒、李密的为难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
朝廷征兆急如星火,祖母刘氏让人牵挂,是尽忠?是尽孝?进退两难,狼狈不堪。李密面对如此大的人生难题,到底该如何抉择呢?下节课继续分解。
六、作业设计
背诵第一段
背诵课堂补充的文化常识
复习重点文言词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重点字词,检查上节课补充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
二、推敲语句,徇情识忠孝。
1.上节课,我们通过第二段的分析我们知道。李密不能尽忠的原因在祖母,请同学们在前三段中找出直接描写祖母的句子,读一读。
明确:第一段“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第二段“则刘病日笃”;第三段“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②梳理一下这些语句中的隐含信息。
明确:“躬亲抚养”可以看出祖母对他有再生之恩,祖母抚养了他,可以说恩重如山。之所以说有再生之恩,是因为李密的身世不同。
③最能概括他的身世特点两个词是什么?
明确:“孤弱”“零丁孤苦”作者强调的是哪一个字?“孤”
④读出文中具体描写他“孤”的语句。
明确:“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要求学生翻译此段。
重点文言词汇:险衅、夙、闵凶、不行、至于、成立、鲜、祚、儿息、期功、吊。重点解析:“夙”:会意。夕是夜间,丮(jí)表示以手持物。天不亮就起来做事情,表示早。所以除了早晨的意义外,还有早起劳作,以示恭敬的意思。本义:早晨。
“吊”:甲骨文字形,象人持弋射矰缴之形(人手拿带绳子的箭,会射猎之意。)。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荒野里用柴薪盖着,但怕禽兽要来吃,送丧的亲友都带着弓箭前来帮助驱除。本义:悼念死者;后用来表示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
特殊句式:慈父见背。(《孔雀东南飞》君既若见录、现代汉语“见谅”)
积累成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补充文化常识:期功,中国古代与丧葬相关的礼俗制度。敛、殡、棺椁、庐冢、丧服等级、守丧制度等。
小结: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一个孤苦伶仃的孩童,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其背后的艰辛可想而知,所以说祖母对他是恩重如山。俗话说,你养我小,我养你老。
②如今的祖母身体如何?
明确:“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刘病日笃、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重点解析“婴”:婴,从女,賏(ying)。“賏”是颈项链。本义:妇女颈饰,似现代的项链。引申:缠绕,反复盘绕其上。祖母疾病缠身,风烛残年,朝不保夕。需要李密的陪伴和照顾。
2.再一次诵读,全班齐读第一、二段,读出李密的苦情和孝情以及进退两难的狼狈之情。
教师小结:古人云“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祖母对他恩重如山,而今祖母身体不再硬朗,重病缠身,朝不保夕,他养我长大,我要赡养她终老,多么的合情合理,多么的动人。那么李密到底能不能说动皇帝呢?
三、追问探究,查理析忠孝
1.《陈情表》是一封奏章,那么李密是呈给那一位皇帝的呢?
明确:晋武帝,晋武帝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李密光陈诉自己的身世之苦和对祖母的纯孝之情能打动他吗?
爷爷是司马懿,他的对手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父亲是司马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晋武帝司马炎,他是晋朝的开国君主,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灭掉东吴,统一全国,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那么问题出现了,李密祖母确实年老多病,但是按照中国的传统,尽忠乃国家大义;尽孝是个人私情。须先尽忠后尽孝,这才符合常理。
那李密到底是怎么说动这样一个阴险多疑的晋武帝的呢?在说服晋武帝时,体现了李密怎样的机变和才智呢?我们再来读一下文章的最后两段。
2.同学齐读文章最后两段,请学生翻译两段内容
3.梳理最后两端内容思考李密与司马炎是什么关系?
明确:李密本来是蜀国的重臣,司马家族灭了蜀国,李密还没有在晋朝为官,所以他们之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君臣,甚至可以说是仇敌。
4.但是我们读完全文以后可以发现,李密用的最多的一个字是什么?
明确:臣,具体解析:臣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一只竖立的眼睛形。人在低头时,眼睛及处于竖立的位置,字形表示屈守屈从。李密用了那么多的臣子正是表示了屈服之意。
5.那么李密想不想做官呢?
明确:想“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要求学生翻译此句,重点解析“矜”:形声字,从矛,今声。本意矛柄,《方言》:矛,其柄谓之矜。《过秦论》云:锄櫌棘矜。矛在仪仗中用,用于迎接贵宾等场合。用仪仗表示对来宾的珍视,引申为怜悯、怜惜。《广雅》云:矜,大也;《公羊传》云:矜之者何?犹曰莫若我也。此两处可理解为,自大,自夸,可引申为骄傲。“矜伐”,自我夸耀。《论语》云:君子矜而不争,此处可理解为端庄、庄重。如现代汉语的“矜持”就用了此意。
四、课堂小结
李密跟晋武帝说自己想做官,而且用了27个臣,表示自己的臣服之意。但是他是真的想臣服吗?若真心臣服就该去应召做官,先尽忠再尽孝。那也就没有了这篇《陈情表》了。就是不想去才写了这篇表。口口声声以臣自称,李密是在主动站队,李密是想要向晋武帝传达一个信息,我李密对你绝对忠诚,忠心不二。这样一个称谓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很低的位置,既表白了自己对皇帝的忠心又指出了自己与皇帝巨大的身份差异。将自己受到皇帝赏识但又不能出仕的那种诚惶诚恐、战战兢兢的心态表现出来,以一个弱者的姿态向皇帝这个强者表示臣服。
五、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二三段
复习本节课重点文言词汇,早读课听写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作为前朝旧臣,李密在新朝本就危机四伏,面对朝廷的征兆,他如果处理不好,一不小心就可能性命不保,所以李密放低自己的姿态,向晋武帝俯首称臣,向新朝表忠心。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看李密是怎样一步步的说服晋武帝的。
二、追问探究,查理析忠孝
1.李密除了用“臣”这个字向晋武帝表达自己的忠心外,还有哪些语句也能表明他的忠心?
明确:“且臣少仕伪朝”,“逮奉圣朝,沐浴清化”“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要求学生翻译:重点文言词汇:仕、逮、伏惟
重点分析:圣朝——伪朝:将他曾经的故国蜀汉称为“伪朝”,否定了蜀汉朝廷的正统性;李密将西晋称为“圣朝”,只有在称呼自己生活的朝代,服从当时朝廷统治的人才会这样遣词,这无疑是对西晋统治的臣服和向往。“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这八个字更是臣仆颂君之词,说西晋的政治教化是清明的,表明了李密对西晋统治的肯定与认同。一则贬斥,一则赞美,忠于何人,一目了然。
接着又说“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要求学生翻译语句,重点文言词汇:贱、至、过、蒙、拔擢、结草衔环
重点分析:用“贱”“微”“陋”等自辱性词语介绍自己的身份,还连用两个“至”字,把他的胆怯、压抑、谨小慎微写了出来,李密不断地在言语上显示出自己的弱小和可怜,表明自己对当朝怀着敬畏之情和臣服之意。
结草衔环:感恩图报
小结:无论是以臣自居还是通过自贬来示弱,还是说要结草衔环以报,都是李密在降低晋武帝的敌对、怀疑并表明自己的臣服和忠诚。
2.那么是不是李密这样陈述了自己的苦情、孝情、忠情就能打动晋武帝,打消征召的念头了呢?
明确:我们要知道,晋武帝阴险多疑,李密这样说,他肯定会说既然你这么忠心,就更应该以国家为重,你说一千道一万,你不出来做官,那你说了那么多就有可能是诳我的,你作为亡国降俘不出来做官,说到底还是对我朝还是心怀不满啊。所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你坚决不出仕,违抗圣旨就是死路一条。
3.李密同样也知道光这样动之以情肯定是行不通,于是才思敏捷的李密又用了什么方法最终打动了晋武帝了呢?
明确:“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要求学生翻译语句,重点文言词汇:凡、故老、犹、矜育、尤甚
重点分析:李密先是以情动之,此时还是以理晓之了。先说圣朝是以孝治天下;然后说用“凡”表明圣朝皇恩浩荡,恩泽广布;再接着以“特”“尤”来突出自己不同一般的孤苦。这种语言表达技巧太高明了,先把圣朝捧到一个极高的位置,再诉说的孤苦可怜。而第一句而更是高明“圣朝以孝治天下”而我正是依其道而行之。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李密做一个孝顺的孙子和做一个忠臣,是统一的。圣朝孝治天下,他的“孝”是顺应“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这也是他对朝廷忠心的一种表现。所以对祖母的孝就是对圣朝的忠。“矜育孤苦”方显圣朝之圣。
而且“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最后提出自己的请求“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祖母刘氏生命无多,需要我安养晚年,而我年轻力壮还有长久的时间可以效忠陛下,所以我不能离开祖母出去做官。
小结:李密把自己的孝说成是对晋武帝治国方略的支持,又通过祖母与自己年龄的对比说明,可以尽孝的时间短,但尽忠的时间还很长。这体现了他的机敏和才情。并且在最后的时候进一步申诉自己的辛酸悲苦,表达此时自己内心的进退两难、惶恐不安,请求皇上怜恤。而晋武帝在看完《陈情表》后也大受感动,最终准许了李密的请求。
三、课外延伸
那么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到底有没有出仕呢?我们看一则小短文
“汉中太守,李密: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中无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年六十四。《晋书.李密传》”
他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政绩卓著,破遭人嫉,晋武帝身边的小人弹劾他,后罢官归田,64岁去世。
四、课堂小结
《陈情表》一文在历史上是非常著名的,《古文观止》对他的评价是“至性之文”。文章先陈事,再循情,在察理。以先“孝心”后“忠心”,“孝心”即“忠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说服阴险多疑的晋武帝,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最后用一副对联来总结这篇文章:陈苦衷说孝义,动人以情;表忠心分先后,服人以理。
五、作业设计
背诵全文,准备默写
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晋书.李密传》阅读练习。
第四课时
一、导入
 悟文析法,读写结合,无论是阅读文言文还是现代文,我们不仅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还要能深入挖掘课文素材,进行写作实践。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阅读与写作是分不开的,本节课我们以《陈情表》为依托,讲一讲“紧扣文本亮点,将写作进行到底”
二、挖掘文本话题
1.问题:阅读《陈情表》,请同学们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谈谈李密是如何为祖母尽孝的?
明确:“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从文中语句可以看出李密侍奉祖母事必躬亲,尽心尽责,不离不弃,感人至深。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尽管晋武帝对李密礼遇有加,宠命优渥,但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他宁愿冒着被猜疑,被杀头的风险,坚持奉养祖母,陪伴祖母走完人生最后的路。
2.课外延伸补充:《晋书·李密传》中记载“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祖母生病,李密涕泣,不是作秀,是恨自己无法为祖母分担病痛,端茶送药,亲尝亲喂,昼夜不辍,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是一个真正的孝子。
三、习作实践(25分钟)
课外延伸:2018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背着婆婆走遍山路的孝心少年李小燕。
人物简介:李小燕,17岁,四川仪陇思德乡的一位山区女孩。爸爸20年前爸爸也因为工伤,右腿高位截肢,丧失工作能力,妈妈患有严重的癫痫,爷爷去世后,全靠年迈的婆婆独自支撑起这个家。小燕14岁那年,婆婆腰间盘突出越来越严重,以致行动不便。从此,小燕便开始背着婆婆走山路去镇上看病,奶奶说刚开始小燕根本背不动她,走不了几步,腿就发抖,特别是上坡的时候,常常是弓着身子,手脚并用地往前爬,走一阵歇一阵,短短的两三公里路程,她们要走上一个多小时。尽管如此,每个周末乡亲们还是会在这段路上,看到小燕背着奶奶蹒跚前行的背影,这一走就是3年。
小燕的乐观坚强让人感动,可是当谈到心中的遗憾这个女孩却泣不成声。尽管生活如此艰难,小燕还是主动承担起大部分家务活,种地、挑粪、浇菜、洗衣做饭……她留给家人朋友的总是灿烂的笑脸。
百善孝为先。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尽孝很可贵,坚持孝更可贵,李小燕数年如一日的坚持,不辞幸劳的坚持是感人的,试问我们有几人能如李小燕一般呢?我们或许说的比做的多,请同学们以“大行其‘道’,不要大言其‘孝’”为主题,写一写你们的看法。300字左右。
三、习作交流评价
要求:挑选三四位有代表性的课堂习作,现场拍照上传到ppt,学生交流评价。评价主要就文章的标题和开头入手,评价亮点和不足。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教师给出评价示例:
习作展示一:
“行”孝与“形”孝
孝与不孝的界定是什么呢?是物质上的充裕么?或者是众目睽睽下的虚张声势呢?我从来都不明白什么叫孝。我只知道,我爱着我的家人,这便够了。我无需告诉别人我是如何如何在母亲节时买了怎样精致而又昂贵的礼物给母亲,但我会回味和母亲一起过节的幸福,那种幸福让两人彼此内心都暖暖的。我不会在空间里转发“我爱你妈妈”之类的话去炫耀我如何孝敬父母,但我会依偎在父母身边听他们唠叨,那种唠叨让我们彼此没有了隔阂。父母离我们那么近,我们完全可以将内心的爱以细微的方式告诉他们。让爱细水长流,源源不断,暖暖如冬日阳光。不必以炫耀的方式告诉别人:“看,我在行孝!”这是“形孝”只讲求大张旗鼓的形式。如果爱,简单爱,实实在在地去做就可以,“行”孝远胜于“形”孝。
【课堂评议】:
标题:“行”与“形”音同形不同,意义更不同,既独特又新颖。题目很新颖,引人深思,紧扣主题。
开头:用一连串的反问开头,直逼主题,观点不言自明。还能运用对比手法,将两种不同的尽孝方式作对比,展现个人的观点。
四、深入挖掘作文素材
“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为官作宰、仕途通达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 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 自幼失去父母、在祖母的精心抚育下长大成人的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李密向世人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义。
五、作业设计
《陈情表》除了能挖掘出“孝义”之外,李密的成长经历还能挖掘出不同的写作角度,还有许多的写作素材等待我们去进一步发现运用。请同学们回去后,选择两个角度,仿照上课所给素材示例,积累作文素材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