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6课:散步
作者:莫怀戚
新课导入
同学们,家是温馨的港湾,亲情是港湾中最温暖的慰藉。今天我们要走进莫怀戚的《散步》,去感受一次平凡而又意义非凡的家庭散步之旅。在这看似简单的散步过程中,却蕴含着家人间细腻的情感、不同代际间的交流与碰撞。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去体会那字里行间所流淌的家庭温暖、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以及那份沉甸甸的家庭责任感。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主题。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作家。笔名周平安、章大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
创作背景
《散步》创作于莫怀戚对家庭伦理关系深入思考的背景下。当时社会家庭结构逐渐发生变化,传统家庭观念受到一定的冲击。莫怀戚通过自身家庭生活的点滴感悟,创作此文。他想展现家庭中的平凡温馨,强调家庭关系里的相互尊重、关爱,以一次散步中的小分歧展现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呼吁人们珍视家庭亲情。
文体知识
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准确表达感情的语言的运用上,往往借助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言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字词读音
桑树( ) 蹲下 ( )
嫩芽( ) 霎时 ( )
拆散( ) 步履( )
sāng
dūn
nèn
shà
chāi
lǚ
名词解释
分歧:
粼粼:
霎时:
各得其所:
熬:
信服:
忍受(病痛或艰苦生活等)。
相信并佩服。
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短时间。
意见不一致。
这里形容水的明净。
整体感知
1、细读课文,把课文分为三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3):交代散步的人物、地点和季节,描绘初春田野景色,提到母亲熬过严冬身体不好,为散步做铺垫。
第二部分(4-7):讲述散步时的分歧,母校想走大路,儿子想走小路,最终母亲因疼爱孙儿选择小路,体现家人间的爱与尊重。
第三部分(8):写“我”和妻子在前,母亲和儿子在后的画面,“我”感受到责任,包括对家庭老少的照顾和家庭美德传承。
整体感知
2、请简要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文章讲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散步过程中发生了路线分歧,母亲要走4,儿子要走小路,最后“我”决定顺从母亲,母亲却因疼爱孙儿又改变主意,一家人在小路上继续愉快地散步。
整体感知
3、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文章的主题思想是通过描写一家人散步过程中的分歧与和解,展现了家庭中的尊老爱幼、温馨和谐的关系,表达了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同时了强调了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责任,要传承家庭的美好品德,维护家庭的和睦。
整体感知
4、从《散步》这篇文章中可以感受到哪些家庭情感?
可以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如“我”对母亲的孝顺,母亲对孙儿的疼爱,妻子的贤惠温顺,儿子的天真可爱等。这种亲情体现在对彼此的尊重、理解、关爱和包容上,大家在处理分歧时都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充满浓浓的家庭温暖。
整体感知
5、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母亲是一个善解人意、疼爱晚辈的人。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中,她最初想走大路是因为大路平顺,自己身体不好走起来方便,但当孙子表示想走小路时,她为了满足孙子的愿望,决定走小路,这体现了她对孙子的疼爱。同时,她也理解儿子的为难,这种理解和包容展现了她的善解人意。
课文赏析(一)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以及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表现了我对母亲健康的担忧,体现了我的一片孝心。
课文赏析(二)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慢慢地”“稳稳地”表现了“我”和妻子对老人的尊敬,对孩子的爱护。
画线句则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文中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大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为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
课文赏析(三)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是对初春田野的景物描写,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由“铺”字我们会想到铺地毯,地毯踩上去柔柔的,软软的。说明这草是新生的芽,很嫩。由“密”字让人感觉春的气息正越来越浓。“咕咕地”拟声词,让人似乎听到了春的动人旋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暗示“生命”的活力。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深入探究
1、文章以”散步“为标题,除了是事件本身的概括,还有什么深层次的意义?
”散步“这个标题看似简单,实则有深层次意义。从表面看,它是家庭活动的线索,贯穿全文。深入探究,”散步“象征着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过程。在散步过程中出现的分歧及解决方式,反映出家庭内部不同代际之间如何相互尊重、包容和协调,是家庭关系为断磨合、走向和谐的一个缩影。这一过程体现了家庭伦理道德的实践,如同散步时一步步向前,家庭关系也在日常的互动中稳步向前发展。
深入探究
2、文中儿子这一角色对文章主题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儿子这一角色对文章主题表达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儿子作为家庭中的年幼一代,他天真地想要走小路的想法引发了家庭中的分歧。这个分歧的出现和解决过程,更加突出了家庭中不同代际之间的关系特点。他的存在让读者看到家庭中的爱不仅仅是长辈对晚辈疼爱,也有长辈之间因为晚辈而互相的体谅和包容,从侧面丰富了文章中尊老爱幼这一主题的内涵,使家庭关系的展现更加全面立体。
深入探究
3、文中多处描写了初春的景色,这些景色描写有什么独特的写作目的?
首先,从氛围营造上来说,初春田野的景色描写,如”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烘托出家庭散步时温馨、和睦、愉悦的氛围。其次,从主题表达方面来看,初春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与家庭关系中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传承相呼应,这种家庭关系会在美好的氛围中不断延续和发展。
深入探究
4、文章在叙述家庭分歧时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种手法对表达文章主旨有何帮助?
运用了对比和细节描写的手法。对比体现在母亲想走大路与儿子想走小路的不同意愿上,这种对比突出了不同代际之间的需求差异。细节描写则表现在对人物语言、动作和心理的刻画上,如”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这一动作描写,细腻地展现了母亲对孙儿的疼爱。这种写法有助于表达文章主旨,通过分歧的产生与解决,生动地展现出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包容和关爱的关系,更加深刻地体现了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在家庭生活中的具体实践。
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家人散步的平凡小事,展现出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在散步途中的路线分歧处理上,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中描绘的优美初春景色,为家庭和睦氛围做了很好的烘托。人物对话与行动描写简洁生动,使读者深刻感受到家庭关系中的理解、包容与爱,也启示我们珍惜家庭亲情,传承美好传统。
当堂检测
1、《散步》一文中,“我”决定走大路,委屈儿子来满足母亲的意愿,这一情节体现了( )
A.儿子年龄小,好商量。
B.“我”不重视儿子的感受。
C.中华民族尊老的传统美德。
D.母亲过于强势。
C
当堂检测
2、《散步》中的“我”是一个( )的人。
A.没有主见,只听母亲话的人。
B.有责任感、孝顺、重视家庭关系的人。
C.偏爱母亲,忽视儿子感受的人。
D.只重视家庭和谐,不考虑个人想法的人。
B
当堂检测
3、对“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句话中”熬“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体现母亲身体好,轻松度过冬天。
B.表明冬天时间长,突出母亲忍受痛苦度过冬天。
C.说明母亲在冬天喜欢熬东西。
D.显示冬天很难熬,母亲过得很艰难。
B
当堂检测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表现了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
B.“我”是家庭的决策者,具有绝对权威。
C.文中的景物描写为散步营造了美好的氛围。
D.文章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B
课后作业
1、讲述一件你生活中类似体现家庭亲情的小事,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