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4 07:0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湖心亭看雪
张岱
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尤以一山、两堤、三岛、十景著称。
一山:孤山。
两堤:苏堤、白堤。
三岛:阮公墩、湖心亭、小瀛洲。
十景: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花港观鱼、苏堤春晓、双峰插云、三潭印月。
疏通文意
主题探究
艺术特色
作家作品
张岱(1597—1689),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明亡后,避居山中,从事著述,穷困以终。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
疏通文意
主题探究
艺术特色
作家作品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大举南下。张岱避居浙江剡溪山。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西湖梦寻》和《陶庵梦忆》,书中主要追忆了当年风月繁华、故国往事,凡记叙过去的行踪皆用明朝纪年。《湖心亭看雪》就是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
疏通文意
主题探究
艺术特色
作家作品
小品文
本文是一篇小品文。小品文的文体并无定制,尺牍、日记、游记、序跋等均可包含,其特点有三:一是通常篇幅不长;二是结构松散随意;三是文笔轻松而富于情趣。小品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明代。晚明小品文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产物,它的核心为“性灵”,与唐宋古文的核心“道统”恰好相对,使散文得到了一次解放。
疏通文意
主题探究
艺术特色
作家作品
沆 砀 铺毡 喃喃
更定 更有此人 强饮 一芥
hàng
zhān
dàng
nán
gèng
gēng
qiǎng
疏通文意
主题探究
艺术特色
作家作品
jiè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疏通文意
主题探究
艺术特色
作家作品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 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疏通文意
主题探究
艺术特色
作家作品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疏通文意
主题探究
艺术特色
作家作品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连续下了三天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从上到下全是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疏通文意
主题探究
艺术特色
作家作品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
疏通文意
主题探究
艺术特色
作家作品
通读课文,找出作者痴的具体表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与文中哪句话相照应?
疏通文意
主题探究
艺术特色
作家作品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痴——行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不仅写出了作者形单影只,更写出了作者超凡脱俗,表现了作者独有的孤独、落寞的心情和孤傲、清高的性格,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疏通文意
主题探究
艺术特色
作家作品
痴——景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疏通文意
主题探究
艺术特色
作家作品
文本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侧面描写,从听觉角度写人鸟声皆无的寂静环境,来侧面写出雪的浩大,以及下雪时间之长。
全景式描写,连用三个“与”,写出了雪后雾气弥漫,天云山水合一的雪中西湖。
动态式特写镜头,由远及景,痕、点、芥、粒,递次缩小,写出了天地之浩大,人物的渺小,同时万物又融入天地之中,也展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景物描写: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些景物描写是否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加以修饰?有什么特点?
疏通文意
主题探究
艺术特色
作家作品
写作手法: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疏通文意
主题探究
艺术特色
作家作品
例如: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疏通文意
主题探究
艺术特色
作家作品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沉迷于故国之思的淡淡愁绪
痴——情
材料一:“湖心亭看雪”事件发生于崇祯五年(1632);崇祯十七(1644)明朝灭亡,顺治帝登基,清军入关;顺治元年(1644) 张岱反清复明失败,逃入山中著书;1647年左右,张岱写《湖心亭看雪》。
材料二:“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疏通文意
主题探究
艺术特色
作家作品
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不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故国之思,《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疏通文意
主题探究
艺术特色
作家作品
笔记
湖心亭看雪
痴行:
大雪独行
痴景
痴情
全景——广漠
炉正沸,拉余同饮。是金陵人。(乐知己,思故国)
(小)
(热)
(冷)
(孤独)
(喜悦)
作者情感: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沉迷于故国之思的淡淡愁绪
特写——渺小
(一痕,一点
一芥,两三粒)
(大)

疏通文意
主题探究
艺术特色
作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