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冲入总督府
的起义军
总督府大门
总督府牌子
被打断
清廷龙旗
掉落地上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 辛亥革命
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革命志士在武昌起义前发动的起义概况。(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通过研读史料,分析武昌起义爆发的条件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了解革命党人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的事迹,感受他们英勇抗争、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素养目标
第9课 辛亥革命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看图说一说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前发动了哪些起义?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广西起义
黄花山岗起义
阅读教材,简述这些事件的经过、结果。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醴起义
时 间:
领导人:
地 点:
结 果:
地 位:
影 响:
1906年
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
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
失败,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半壁东西三楚雄,
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
谁与斯人慷慨同。
—— 孙中山赋诗深切哀悼
刘道一
祖籍湖南衡山,生于湘潭。青年时代,追随其兄刘揆一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加入华兴会,联络会党准备起义,事败后流亡日本。次年,参加同盟会。1906年,同盟会本部派会员刘道一、蔡绍南从日本回到湖南活动,宣传同盟会的纲领。他们打算分三路起义,后因消息泄露提前发动。12月初,龚春台等在江西萍乡高家台起义,12月6日攻克上栗,起义迅猛发展。萍乡、浏阳、醴陵等地群众纷纷响应。起义军推举龚春台为都督,发布中华国民军起义檄文,以同盟会的纲领为号召,宣布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建立共和民国。数日之内,起义军增至3万余人,屡败清军,声势浩大。后清政府调集数万军队进行镇压,起义失败,刘道一等先后被捕牺牲。刘道一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2.安庆起义
时 间:
领导人:
地 点:
成 果:
结 果:
1907年夏
光复会会员徐锡麟
安庆
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失败,徐锡麟死难。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同盟会群英中文武双全的奇女子——巾帼英雄、鉴湖女侠秋瑾
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创办我国第一份妇女报刊,提倡男女平等
参加安庆起义,被叛徒出卖慷慨赴死
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遗言
“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而流血牺牲的,请从我秋瑾开始吧!”
秋瑾是一个带头打破“三从四德”这种封建束缚的“新女性”,是一个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驱者”。
——周恩来
徐锡麟(1873-1907年)
浙江绍兴人。光复会会员。曾游历日本。1905年在绍兴创办大通学校,宣传革命排满,暗中积蓄革命力量。与秋瑾策划皖、浙同时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杀。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3. 广西起义
时 间:
领导人:
经 过:
结 果:
1907年
孙中山、黄兴
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起义军奋战七昼夜。
失败
孙中山
黄兴
黄兴,(1874--1916) ,湖南长沙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与孙中山“孙黄”并称。1916年10月31日,病故于上海。
孙中山在阵地为伤员包扎,并亲手发炮,竟打得很准。他慨言道:“反对清政府二十余年,此日始得亲发炮击清军耳!”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4.广州黄花岗起义
背景: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经过:
结果:
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会后,孙中山赴欧美各国募集起义经费,黄兴到香港设立统筹部,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
广州
1911年4月
孙中山、黄兴、赵声
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他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
失败。
黄兴绝笔书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4.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蜇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材料研读
历史意义:
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合作探究:这些革命志士有何的品质精神值得人们学习?武装起义先后遭遇失败,为何革命者屡败屡试?又何作用?
刘道一
22岁就义
徐锡麟
35岁就义
秋瑾
32岁就义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平均年龄29岁
精神: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百折不挠、勇于为理想献身......
失败原因:①群众基础薄弱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
作用: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意识,让更多人投身到反清斗争。
二、武昌起义
1.准备活动
一次大的革命行动往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聚集能量,而辛亥革命的能量正是从1894-1911年聚集的,武昌起义是其能量的释放。 ——金冲及《辛亥革命史稿》
革命前的准备活动
①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和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提出
②组织基础:
③军事基础:
④经济基础:
⑤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二、武昌起义
2.有利时机
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
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随后又马上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激起各省民众的反对。四川省的斗争尤为激烈,清廷派出大臣端方率领部分新军入川镇压,致使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
“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推迟一年半载的。” ——孙中山
二、武昌起义
3.概况
(1)起义准备:
(2)主要力量:
(3)时间:
(4)发动者:
湖北新军
①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②10月9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在汉口租界制造炮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形势非常紧迫。
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1911年10月10日
新军工程营中的革命党人
湖北新军为清末张之洞于湖北训练的新式军队。中下层军官不少曾官费派日留学,因而遍布革命党人。当中以共进会及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渗透最广。本是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但湖北新军后来反而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之一。
二、武昌起义
3.概况:
(5)过程
1911年
1911.10.10
1911.10.11
1911.10.9
1911.10.10
1911年11月下旬
谋划起义
士兵首义
计划泄露
三镇胜利
取得胜利
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谋划起义
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时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
新军工程营革命党人首先起义,夺取军械库
成立湖北军政府
各省响应,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二、武昌起义
3.概况:
湖北军政府成立
黎元洪
武昌起义前夕,由于革命机关被破获,起义重要领导人刘复基等遇害,孙武受伤,蒋翊武被迫逃亡。黄兴、宋教仁等革命领导人也不在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不足,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命党人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
不久后,湖北的政权、军权逐步完全落到以黎元洪为首的旧官僚手上。
黎元洪作为清王朝旧官僚,摇身一变却成为了革命党人的高阶领袖,这反映了革命党的什么问题?
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不彻底性!
3.概况:
二、武昌起义
(6)结果:
武昌起义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独立的省份很多是由旧军阀、资产阶级主导——革命不彻底
19世纪末
1911年
10月10日
1912年
狭义上讲,1911年,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广义上讲,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
狭义的辛亥革命
广义的辛亥革命
二、武昌起义
二、武昌起义
4.辛亥革命进步性:
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制度)
材料一: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
——1912年2月12日伦敦《泰晤士报》
清帝退位诏书
二、武昌起义
4.辛亥革命进步性: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由资产阶级领导,由人民群众参加,以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以及争取民族独立为目标,并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而进行的革命运动。
----摘编自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
民族革命:反对外来侵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
民主革命:反对本国专制统治、争取民主自由的革命。
政治上: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1.有政党领导
2.有理论指导
3.唤醒了民众
4.有目标有成果
二、武昌起义
4.辛亥革命进步性:
材料三:“皇帝如今都可以被打倒……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 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金冲及
思想上: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材料四: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吴玉章文集》
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二、武昌起义
4.辛亥革命进步性:
材料五: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经济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五: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社会生活:人们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发生变化,体现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剪辫子
劝禁缠足
服饰变革
4.辛亥革命局限性:
二、武昌起义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七十年》评价辛亥革命是“一朵没有果实的花”,说说你的理解。
材料1: 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阿Q正传》
材料2:辛亥革命以孙中山先生的解职和袁世凯的登台而结束,实际上是失败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没有改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仍然沉重地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
——《吴玉章回忆录》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启示:
①在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
②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发动和依靠群众。
1.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辛亥革命纪念馆陈列着一幅黄兴撰写的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该对联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萍浏醴起义 B.广西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安庆起义
C
考点突破
2.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如此重要的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黄花岗起义
A
考点突破
3.1912年2月12日,在颁发的《清帝退位诏书》中写道:“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诏书中提到的“民军起事”产生的重大意义在于( )
A. 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B. 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 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A
考点突破
4.“早在兴中会成立前后,孙中山和其他革命仁人志士就重视学习和传播民主思想和自然科学,特别是进化论、天赋人权学说、共和政体和自然科学。这些学说,成了人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反对传统封建文化和进行暴力革命、推翻帝制的思想武器,提高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为建立民主共和国做了思想准备。”由此可见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 )
A. 终结了封建帝制 B. 促进了思想解放
C. 促进了国共合作 D. 实现了民族独立
B
考点突破
考点突破
5.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戊戌政变后数年,革命之论渐昌。1903年,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著《革命军》,革命之焰益炽。初炳麟与徐锡麟等设光复会于上海,黄兴、宋教仁等亦立华兴会于湖南。是岁,黄兴、宋教仁举事柳州,败后,二人走日本,刊杂志《二十世纪之新支那》,以鼓吹革命。1905年,孙文至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政治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1906年,萍浏醴起义,失败。1907年孙文领导惠州起义,不克。同年,锡麟、秋瑾举事,不克。同期,保皇派的《新民丛报》主张君主立宪,与《民报》相对峙,公开论战……至1911年武昌起义止,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近代史》《新编中国史·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的努力。
(1)创办革命报刊,建立革命组织,提出革命思想,举行武装起义。
考点突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特点。
(2)革命迅速发展,清政府统治瓦解迅速。
材料二: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示意图
考点突破
材料三: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部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不同时期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评价的共同之处,并结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续写一项辛亥革命的其他积极作用。
(3)共同之处:君主专制结束,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作用: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北洋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专制政体于此告终,共和政体于此开幕矣” 南京国民时期 辛亥革命后“帝制告终,民治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 5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产生了中华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
7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1世纪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创新思维
革命志士的奋斗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广西起义、
黄花岗起义
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武昌起义的概况
辛亥革命的意义
主力:湖北新军
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
影响:全国一半以上省宣布独立,清政府土崩瓦解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湖北成立军政府,各省纷纷独立,支持革命。清王朝即将分崩离析。
辛亥革命的启示: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感谢大家聆听!
第9课 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