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学习目标】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归纳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通过阅读地图,了解环境问题在全球的分布状况。【问题情境】阅读教材P17 图1-3-1与1-3-2,思考:环境问题古已有之,为什么最近几十年才开始受到人类的特别关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字母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d森林锐减(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3)简述减轻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我的疑问】 备 注
第1页共4页
【自主探究】1.全球性环境问题阅读教材 P17-22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 http: / / www.21cnjy.com )2.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读教材P22-23内容,思考:当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特点有哪些?3.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读教材P24-25内容,思考:(1)什么是环境伦理?(2)正确环境伦理观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例1:下列符合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的是( )A、草原发展畜牧业,载畜量越多越好B、山地丘陵植树造林,严禁砍伐C、封山育林,定期开禁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促进农业高产稳产例2: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有:( )A.环境问题有的是区域性的,有的是全球性的B.酸雨只会造成局部地区的影响C.“臭氧空洞”目前只在南极上空出现D.全球增温会使海水大量蒸发而导致海平面下降 备 注
第2页共4页
【课堂检测】 阅读下列资料和区域图,完成: 资料一: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响,松花江流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此次污染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物;为稀释污染水团浓度、延缓江水冻结,松花江上的两座水库自11月24日10时开始,加大放流量。位于吉林省的丰满水库日平均放流量已由600立方米/秒提高到1000立方米/秒以上,黑龙江省的尼尔基水库的放流量也由20立方米/秒增加到120立方米/秒。 资料二:近年来,由于天气干旱的原因,东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区的水稻插秧受到缺水影响较大,部分原计划种植水稻的耕地改变种植计划;此外,在今年4月份春小麦播种过程中,东北中西部地区也因墒情不足(黑龙江还存在低温情况)而使一部分原计划种植春小麦的耕地改变种植计划。 (1)松花江的源头之一是中朝交界处的___________。 (2)缓解松花江水污染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区域内的松嫩平原与美国的中央平原均为两国的重要粮食产区,试分析两区域形成的相似自然条件: (4)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大面沼泽地是我国重要的湿地之一,近年来我国把保护湿地列为环保项目之一,请说明湿地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回标反馈】 备 注
第3页共4页
【巩固练习】1.下列属于当前全球突出的环境问题是:A.噪声污染和水土流失 B.臭氧层破坏和地震频繁发生C.水体污染和湖面缩小 D.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2.大气的“温室效应”是指: A.大气吸收了太阳辐射,保存在大气中,使气温升高B.大气对太阳辐射无阻挡作用,使地面温度升高C.大气中的水汽、CO2几乎把地面辐射全部吸收,使地表热量散失很少D.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3.读图我国酸雨分布图,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人们把pH值________的雨水称为酸雨。 (2)酸雨形成主要是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 和 等酸性气体所致。 (3)我国重酸雨区位于________以南,pH值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酸雨主要属于硫酸型酸雨B.西北地区森林多酸雨影响小C.政府正控制CO2排放,以减少酸雨危害 D.农村不受酸雨影响 (5)我国南方酸雨比北方严重,主要原因有 、 。(6)酸雨的主要危害 。 (7)我国南方丘陵山区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以粮为纲,开山种粮,越种越荒”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 )A.土壤贫瘠 B.自然灾害C.开山破坏了原有植被,环境退化D.背风坡降水稀少 备 注
第4页共4页
【解析】该题提供的是一幅人类活动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环境问题的相关图表,(1)根据教材所学知识可知,臭氧层空洞的形成是由于氟氯烃过量排放而致,全球变暖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而导致大气保温效应加强,酸雨是酸性气体(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与水汽结合而成的,同时酸雨又是导致森林锐减的一个重要原因。森林锐减是由于人类滥伐森林导致的。(2)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一般从三个方面着手:①人口问题,②资源问题,③发展(经济问题)。根据图表分析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人口迅速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传统发展方式下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类排放到环境中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等。(3)措施应与成因对照分析,然后再结合当今环境问题的热点加以分析。
答案:(1)见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
例:解析:超载放牧会造成草场退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地丘陵植树造林可保持水土,但不能严禁确伐;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会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A、B、D都不符合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的基本要求。答案:C
31. (1)长白山天池
(2)加大上游水库放流量,稀释污水 向污染的河水中投放活性碳
(3)同为温带气候,雨热同期,地势平坦,灌溉水源丰富,土壤肥沃
(4)沼泽是蓄水池和过滤器,在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珍稀动植物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3.(1)小于5.6 (2)硫氧化物、氮 ( http: / / www.21cnjy.com )氧化物 (3)长江 小于4.5 (4)A (5)多雨、高硫煤,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 地形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6)使草木枯萎、湖泊酸化、良田变成荒漠、建筑物遭到腐蚀。(7) 【解析】 主要是由于开山对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的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单产下降。【答案】 C
46.(5分)读图8—9,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a和图b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趋向。图c表明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与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污染控制费用包括污染赔罚款和治理污染的设备费用)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8—9
(1)在图a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_________。
(2)在图b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_________。
(3)根据图c,分析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原因。
(4)从“既满足当代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出发,需要制定环境法规。这些法规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要求学生读图并回答出重污 ( http: / / www.21cnjy.com )染工业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城市到农村的地理转移方向。以上两种地理转移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环境保护法规的地区差异。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与乡村的污染赔罚款和治理污染的设备费用等相差极大,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减少生产成本,将重污染工业大量转移到环境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反映在图c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和乡村在同等污染物排放量前提下的污染物控制费用的差异,从而引出制定环境保护法规的作用的问题。
【答案】 (1)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 (2)由城市转向农村
(3)在污染物排放相等的前提下发达国家治污费用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
(4)规范人们的行为,协调社会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