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课纪念白求恩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
A.静谧(mì) 热忱(chén) 殉职(xùn) 拈轻怕重(niān)
B.鄙薄(bì) 派遣(qiǎn) 泯灭(mǐn) 见异思迁(qiān)
C.纯粹(cuì) 休憩(qì) 埋怨(mái) 否极泰来(pǐ)
D.惬意(xiè) 狭隘(ài) 抨击(pēng) 振聋发聩(kuì)
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 率领 悼念 概述 佣护
B 鄙薄 热枕 延安 系统
C 佩服 纯粹 扼要 恳切
D 道谦 教训 极端 实践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B.美菱在服务上精益求精,打通了冰箱行业在转型升级上的所有环节,将产品、销售和服务完美地结合起来了。
C.我们不能对弱势群体漠不关心,因为全社会的关心才能使他们战胜困难。
D.现如今,一些大学生找工作拈轻怕重,认为工作压力小、工作强度低的岗位才是好岗位。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果家用空调过滤网上的有害细菌超标,就会增加使用者患气管炎和鼻炎等疾病的风险。
B.为了让市民及时了解更多的政府信息,该市在网络上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微博城市广场。
C.这次送温暖活动中,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学生捐赠了一批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
D.今年国庆节期间,无论高速公路是否收费,预计广东省内的自驾出游车辆都不会减少。
5.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淡泊,是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平和;淡泊,是人生境界,表现了一种超脱。
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
C.鉴赏印章,除了看材质,最重要的是了解它的几个组成部分:印面、印款、印饰。
D.网络改变了阅读方式,读者搜索一下“电子书下载”,可搜到三千多万个相关网页。
6.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偶)
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拟人)
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比喻)
D.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反问)
7.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②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④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⑤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④①⑤②③ B.③⑤②①④ C.④①③⑤② D.③②⑤①④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记叙”和“议论”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叙文”和“议论文”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所以议论文中不允许有记叙的成分。
B.《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逝世而写的,文章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
C.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证、结论。
D.《纪念白求恩》一文的文体是记叙文。
9.学完本课后,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领会白求恩精神的实质,老师建议同学们办一期黑板
报,请完成下面的准备工作。
(1)为这次黑板报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
(2)请设置几个栏目,并简要介绍一下每个栏目的名称及设置的目的。(至少三个栏目)
阅读理解
(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0.对上段文字的要点归纳正确的是( )
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
C.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11.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B.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D.文中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12.这段文字批判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_ 形成鲜明对照;批判不少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 形成鲜明对照。
1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些?为什么?
原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改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留住那个心智觉醒的时刻 周国平
①一个5岁的男孩看见指南针不停转动,最后总是指向同一个方向。他心中顿时充满惊奇:没有一只手去拨动,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从这个时刻起,他相信事物中一定藏着某种秘密,等待着他去发现。爱因斯坦之所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从这个时刻开始的。在所有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的时刻:好奇心觉醒了,
②面对成年人已经习以为常的世界,他们提出了绝大部分成年人没有想到也回答不了的问题。和好奇心一起,还有想像力和理解力,荣誉感和自尊心,心灵的快乐和痛苦,总之,人类精神的一切高贵禀赋也先后觉醒了。假如每个孩子生命中的这个时刻在日后都能延续下去,成为真正的起点,人类会拥有多少托尔斯泰、爱因斯坦、海德格尔啊!
③当然,这是不可能的,由于心智的惰性、教育的愚昧、功利的驱迫、生活的磨难等原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儿童时代的这个时刻仿佛注定只是昙花一现,然后不留痕迹地消失了。但是,趁现在的孩子们正拥有着这个时刻,我们能否帮助他们尽可能多地留住它呢?
④《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所做的也许就是这样一件有意义的工作。不妨说,获奖者们正是一些幸运地留住了那个心智觉醒时刻的人。在那个时刻之后,他们没有停止提问和思考,终于找出了隐藏在事物中的某个或某些重大秘密。比如1986年物理学奖得主宾尼希,在他小时候,由于父母不让他随便打电话,他就自己想办法,用两个罐头盒和一根紧绷的长绳子制作了一部土电话机。当孩子们能够用它在相邻房间清楚地通话时,他品尝到了成功的巨大快乐。后来他因研制可以拍摄到原子结构的光栅隧道显微镜而得奖,我相信这一成果与那部土电话机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联系。
⑤为什么天空是蓝的?为什么树叶是绿的?为什么我们忘记一些事情而不忘记另一些事情?为什么有男孩和女孩?为什么1+1=2?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为什么会有战争……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回答的问题似乎都属于《十万个为什么》的水平,可是,请仔细想一想,不必说孩子,有多少大人能够说清楚这些貌似简单的问题?他们的讲述还表明,他们每个人的特殊贡献往往就是建立在解决某一简单问题的基础之上的,是那个简单问题的延伸和深化。关于科学家工作的性质,1986年化学奖得主波拉尼有一个生动的说法:和小说家一样,科学家也是讲故事的人,他们用自己讲的故事来为看似杂乱的事物寻找一种联系,为原因不明的现象提供一种解释。的确,在一定意义上,一切创造活动都是针对问题讲故事,是把故事讲得令人信服的努力。譬如说,自然科学是针对自然界的问题讲故事,社会科学是针对社会的问题讲故事,文学艺术是针对人生的问题讲故事,宗教和哲学是针对终极问题讲故事。我由此想到,我们不但要鼓励孩子提问题,而且要鼓励他们针对自己提的问题讲故事,通过故事给问题一个解答。是对是错无所谓,只要是在动脑筋,就能使他们的思考力和想像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⑥请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这是一个有趣的构想。对诺贝尔奖获得者自己来说,这是童年的回归,不管这些大师们所发现的秘密在理论上多么复杂,现在都必须还原成儿童所能提出的原初的、看似简单的问题,仿佛要向那个儿童时代的自己做一个明白的交代。对读这本书的孩子们来说,这是很及时的鼓励,他们也许会发现,那些在成年人世界里备受敬仰的大师离他们非常近,其实都是一些喜欢想入非非的大孩子。这本书当然未必能指导哪一个孩子在将来获得诺贝尔奖,但它可能会帮助许多孩子获得比诺贝尔奖更加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对提问权利的坚持、对真理的热爱和永不枯竭的求知欲,有了这些东西,他们就能够成长为拥有内在的富有和尊严的真正的人。
(选自《周国平论教育》,有删改)
14、文章的第①段用爱因斯坦的事例开头,有什么作用?
15、阅读第③段,说说加点词语“昙花一现”的含义。
16、文章第④段中,作者说“我相信这一成果与那部土电话机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联系。你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17、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结尾画线句中“更加宝贵的东西”具体指什么?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成事与成功
孙道荣
①一个小伢儿,连滚带爬,跌跌撞撞,蹒跚学步。最后,他终于学会走路了。
②一个半身不遂的人,装了假肢,咬着牙,忍着剧痛,克服种种艰难,最终重新站立了起来,再次学会了走路。
③前者叫成事,后者为成功。
④成事与成功有什么区别?在我看来,大凡迟早能做成的事,虽然途中也有困难,亦靠努力,那都是成事,事情终于做成了。而需坚定的信念,不懈的追求,甚而耗尽毕生心血的,才敢叫成功。
⑤很多时候,我们说的成功,只是成事。
⑥一个孩子,考了所好学校,固然不易。但他成功了吗?我看未必,他前面的路还长着呢,他最终能不能成材还两说着呢,怎么现在就能叫成功?这只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小步,只是圆了一个愿望,只是做成了一件事而已,虽然这件事可能有很多 孩子未能做成。
⑦一个职员,加班熬点,终于将手头一堆杂乱无章的工作做完了。这当然也不能叫成功,它只说明,他付出了,他努力了,他最终也做成了。如果换做别人,也许要花更多的时间,费更多的精力,但总归是可以完成的,达到的。
⑧一个生意人,费尽口舌,想尽办法,几经蹉跎,终于谈成了一笔大买卖,可预见的利润相当可观。这算不算成功?当然不是,他只是做成了一笔买卖,做成了一件事,无论这买卖有多大。
⑨我们经常沾沾自喜“成功”的,往往都只是做成了类似的一件件事。
⑩当然,成事并不容易。不是什么事你想做就能做,也不是什么事你想做就能做得了,更不是什么事你做了就一定能做成。我们的一生中,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你做了,而且是很努力地去做了,却没有做成。
就像你做成了一件事,并不能就叫成功一样,一件事,我们千辛万苦而没有做成,也并不意味着你失败,它只说明,你没有做成这件事。我们的很多挫败感,来源往往就是一件事的成败。如果一件事做砸了,就以为自己失败了,因而心灰意懒,一蹶不振,那你就真 的离失败的人生不远了。
一件事的成与不成,甚而很多件事的成与不成,都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任何一个人,一辈子都能做成很多很多事,有小事,也有大事,但他未必就是成功的。反之,一个人一辈子也会做不成很多很多事,跌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跟头,但他执着于自己的信念,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锲而不舍地努力,纵令最终他也未能如愿以偿地达到自己的顶峰,他的人生也未必就是失败的。
把做成了一件事就当成成功的人,很容易满足,这没什么不好,人生需要一些小安慰。但这样的人,也很容易受伤,一旦在某件事上受挫,就可能颓废,看不到未来。最终能走向成功殿堂的,一定是那些不以一事论成败,不以一时论英雄,不以一己而罔世界的人,他们怀揣理想信念,坚定,执着,淡泊名利,砥砺前行。
也未必是做大事的人,才配叫成功。芸芸众生,无名小卒,一辈子也可能没机会遇上一件惊心动魄的大事, 我们遇到的,我们所做的,可能都是些芝麻粒大的小事,我们甚至也没有什么远大崇高的理想,我们就永远也无法成功了吗?当然不。我觉得,一个人,能把一件哪怕是再小的事,不但做成了,而且做到了完美,达到了极致,他就是一个成功者。
成事容易,成功难。正因为这一点,我们才需要不断修正自己,不浮躁,不气馁,不妥协,努力成事,梦想成功。
18.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9.从选文来看,成事与成功有何区别?
20.选文⑥⑦⑧三段都是事例论据能否删掉一个?为什么?
21.选文第 段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2.文章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
三、写作
23.本文叙议结合,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深刻。请自立观点,选取具体事例,运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写一个片段。150字左右。
答案
A 2.C 3.A 4.C 5.B 6.D 7.C 8.B
9、(1)示例: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
(2)示例:①生平简介: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②名人风采:着重介绍白求恩的精神品质。
③代代相传:介绍我们今天该如何继承和发扬白求恩的精神。
10.C
11.B
12.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 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
13.原句好,加强肯定语气,表达对白求恩的赞美之情.
14、用名人事例开头,可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文章的核心观点,同时充作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
15、比喻美好的事物出现不久就消失,这里指儿童心智觉醒时刻非常短暂,易于消失,因而格外宝贵。(或:指儿童心智觉醒时刻像昙花开放一样非常短暂,易于消失,因而格外宝贵。)
16、宾尼西制作土电话正是他心智觉醒的时刻,在此基础上,他没有停止提问和思考,对问题不断延伸和深化,终于找出了隐藏在事物中的某些重大秘密,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7、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永不枯竭的求知欲,对提问权利的坚持,对真理的热爱。(言之成理即可)
18.因为成事容易,成功难,我们需要不断修正自己努力成事,梦想成功。(或我们需要不断修正自己努力成事,梦想成功。)
19.大凡迟早能做成的事,虽然途中也有困难,亦靠努力,那都是成事。而需坚定的信念,不懈的追求,甚而耗尽毕生心血的,才敢叫成功。
成事容易,成功难。
20.不 能删,这三个事例从小孩到成人,兼顾不同年龄,不同范围,有典型性代表性,具有说服力。
21.道理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鲜明有力地论证了一件事的成与不成,甚而很多件事的成与不成,都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
22.首先由生活中的事例引出文章的论题“成事与成功”,接着论说了成事与成功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归纳总结文章的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