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客至 分层作业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客 至①
杜 甫
含南含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登 快 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作者在题后自注说:“喜崔明府相过。”
1.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 不 正 确的一项是( )
A. 杜诗题后自注中,“相过”的意思是“看望我”,“喜”字点出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杜诗通过写富有情趣的生活细节,表现主人待客的兴味和心境,用语平实自然。
C. 黄诗颔联营造出阔大、幽远、澄净的意境,上承首联了却公事后的畅快愉悦之情。
D. 黄诗颈联说因知音难觅而倾心于美酒,“横”字生动写出了诗人的醉态和悲凉感。
2.两首诗歌都写到鸥鸟,但借此传达的情志不尽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诗的诗体建设是诗歌界长久以来都在探讨的问题。从字面意思来看,“诗体”侧重于诗歌的形式方面,因此很多观点也是从这一维度提出的。比如国学大家季羡林就曾不无忧伤地说:“新诗至今没有找到它的表现形式。”但我却认为,新诗没有自己统一的表现形式,却是新诗不幸中的万幸。假若刚刚获得解放的新诗即刚刚从格律诗中解放出来的新诗,找到了统一的表现形式,岂不是又要给自由了近百年的新诗重新戴上手铐脚镣?正像刚刚废除妇女缠足的恶习之后,再给妇女缠起三寸金莲。因此,新诗即自由诗,没有统一的形式,这完全符合提倡写自由诗的人的初衷,是合乎自由诗的客观发展规律的,谁违背这个“自由”的规律,谁想找一个统一的新诗的表现形式,可以说,此路不通。若不然,为什么从闻一多提倡新诗的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到现在的一些理论家所提出的新诗要改革,时间已跨80多年,争来争去,至今没有形成一个令人信服的共识呢?
在这里,我不是要完全否定新诗格律化的必要性。实际上,在新诗的创作实践中,各种诗歌探索,只要是出于促进诗歌发展的初心,都非常有必要。但是,如果我们在探讨新诗的诗体建设时,只是一味地单独强调形式的问题,可能会舍本逐末。我认为,新诗体的建设,核心的核心、关键的关键、根本的根本,就是追求诗的意境美。舍此而不谈,奢谈诗的形式美、绘画美、诙谐美等等,均是舍本求末的侈谈,必然导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何谓诗的意境?有的学者认为,“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王国维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意境的核心。
朱光潜关于诗的境界说,已经把诗的意境及其作用说得极其透彻。我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得出的经验,认为符合朱光潜诗的境界说的意境,应该具备如下三个方面,即三化——氛围化、情节化、意象化。具有这三化的诗,就是具有意境美的诗。氛围化就是指诗中的气氛,是欢乐还是忧伤,是悲壮还是愤怒,是凄凉还是温馨,总之诗人的情绪都在氛围中呈现。它具有诱人的魅力,能抓住读者的心,让读者跟着诗人情绪,步步深入到诗的境界中去。情节化就是指诗的故事性、戏剧性。诗人的思想、意念、志向都体现在情节的顺序里,是诗人引领读者进入境界的巧妙构思。而意象化就是指一首诗的形象,意境的画面感全靠意象的鲜明、准确、到位,没有意象的诗,味同嚼蜡。因此氛围化、情节化、意象化,是构成一首诗的意境美的不可或缺的条件。这三位一体的完美结合就构成一首诗的意境美,有了意境美的诗,就能抓住读者的心,使其走进诗人创造的意境里。
诗的意境就是诗的灵魂。诗的意境美是奠定一首诗成功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其他的诗美会应运而生。只要稍加打磨,便纷纷呈现。但是,如果没有诗的意境,等于丢掉诗的灵魂。那么,你以上的打磨或雕刻都是徒劳的。没有意境美的诗,无论是旧体诗还是自由诗,再好的形象、再好的音韵、再好的形式,都是空的,都不是诗。
(摘编自董培伦《新诗的诗体建设》)
材料二:
杜甫为新诗准备了丰富而珍贵的藏品,百年来鲜有用者,殊为可惜。在我看来,百年中国新诗史上有些问题反复出现,或许杜甫的诗歌能给予启发。
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将中国文学的传统分为载道派与言志派。新诗似乎有这样一个怪圈:载道就不可能言志,言志就会抵触载道。讲政治,艺术就会受影响;重艺术,政治就会退居一旁。杜甫则超越了这个怪圈,他的实践证明,对优秀诗人来说,载道并不必然影响言志抒情。载道是他骨子里的东西,与生俱来,每一首诗自然都是载道,所谓“每饭不忘君”“致君尧舜上”“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并非咸吃萝卜淡操心,也并非故意而为,而是自然而然。
杜甫诗歌的实践说明,载道是一种政治情怀。当诗人真正拥有了这种政治情怀,与言志的冲突自然就得到解决。只不过载道的难度要远远大于言志的难度,因为它要求思想更丰富,视野更开阔,思考和关心的问题更复杂,面对和处理的经验也更深广。处理一个时代的复杂心理远比处理一己之感受要困难复杂得多。
在一些人眼中,诗歌散文化似乎是新诗的一大“罪状”。然而,从唐诗的历史来看,杜甫可谓是诗歌散文化的先行者和倡导者,开启了宋诗以议论为诗的先河。在杜甫的古风中,“有些句子简直就和散文的结构一般无二。尤其是在那些有连接词或‘其、之、所、者’等字的地方”。
百年新诗争论最大的就是自由与格律问题。我对杜诗和新诗研读的体会是,新诗一定要走自由的道路,决不能重回格律的老路。新诗一定是自由诗,好的自由诗一定要注重音乐性,音乐性绝不限于格律。
(摘编自师力斌《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诗歌对新诗的启示》)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诗是刚从旧体诗的格律中解放出来的,如果新诗有统一的表现形式反而不利于新诗的发展。
B. 从闻一多倡导新诗的建筑美等表现形式,直到现在,关于新诗的表现形式,理论家没有一个共识。
C. 在杜甫之前,中国文学的传统可以分为载道派与言志派,两派之间难以融合且互相不认可。
D. 杜甫的诗歌创作敢于打破前人的窠臼,他是诗歌散文化的先行者和倡导者,影响很大。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国维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其中,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是意境的核心。
B. 无论是旧体诗还是自由诗,要有好的形象和音韵,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才能产生意境美。
C. 诗人有载道的政治情怀,可以解决载道与言志的矛盾,难就难在载道要比言志复杂得多。
D. 自由与格律问题是新诗百年最大的争论,新诗一定要走自由的道路,好的新诗拒绝格律。
5.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杜甫的“三吏三别”,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
B. 诗歌忌重字,杜诗故意用重字。“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C. 杜甫的诗歌以体贴入微,精雕细刻,以小见大,以近求远的方法来表现壮阔的境界。
D. 杜甫的用韵极其灵活自由,可以一韵到底,可以转韵,也可以宽松地用通韵。
6.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7.依据材料一第4段作者和朱光潜关于意境美的看法,分析下面一首短诗的意境美。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二、文言文阅读: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客 至①
杜 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②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①这首诗作于诗人入蜀之初,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诗人安居草堂后不久,崔明府来访,于是作了这首诗。②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强调“群鸥日日来”,实际上是在说没有人来,由此可见杜甫的孤独之感,与颔联客人到来形成了欲抑先扬的效果。
B.颈联写诗人距离集市太远买不到菜,所以盘中饭菜简单,家境贫寒,只有陈年浊酒招待客人,交代了诗人此刻的处境。
C.尾联通过“邀邻喝酒”这一细节描写,用民间常见的方式表示自己难得的兴奋,可见宴席上气氛相当热烈。
D.全诗把住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2)《客至》与《登高》的“潦倒新停浊酒杯”,都通过“酒”的意象来抒发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诗歌鉴赏:
9.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客 至
杜 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宾 至
杜 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至》首联写诗人住所周围绿水环绕,日日鸥鸟聚集,透露出春景的惬意和无人相依的寂寞心情,为下文表达客至的喜悦营造氛围,景中含情。
B. 《客至》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
C. 《宾至》“老病人扶再拜难”写自己老病,需人搀扶,不能尽礼,在致歉中隐含着诗人有客而来的喜悦。
D. 《宾至》一写客,一写己,在表现客人身份尊贵的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清高。
(2)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试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四、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以极尽夸张的语言描写了蜀道之险,而剑阁又是极险要之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守卫之人必须忠诚可靠,否则容易发生叛乱。
(2)睹物思人,物是人非。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庭有枇杷树”进行补充,借以表达对亡妻的思念。
(3)杜甫《客至》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待客之简、家境之贫,表达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
五、语言表达:
11.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某中学“巴蜀名人研究团”的同学准备的解说词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作修改。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莅临杜甫草堂游览!今天我作为大家的导游深感荣幸。在游览过程中,大家有任何疑问,我都会不吝赐教。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成都的故居,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因为杜甫在成都创作的诗歌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杜甫草堂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拜谒。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草堂,瞧一瞧杜甫的风采吧!
答案和解析
1~2.【答案】D、杜诗以鸥鸟写闲适之感和寂寞之情,黄诗以鸥鸟写永诀机心、离官归隐之意。
【解析】1. D选项“‘横’字生动写出了诗人的醉态和悲凉感”错,“横”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刻画了出来。
2.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可见杜诗以鸥鸟写闲适之感和寂寞之情。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与白鸥盟:据《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可见黄诗以鸥鸟写永诀机心、离官归隐之意。
3~7.【答案】C、C、C、首先阐述新诗没有统一的形式,符合新诗的客观发展规律,接着指出新诗诗体建设的关键是追求诗的意境美,然后阐述意境的内涵,最后归结论点,指出诗的意境就是诗的灵魂。、①氛围化:诗歌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惆怅的氛围,乡愁是中国文学永恒的主题,感染力极强。
②情节化:听到浓浓的熟悉的乡音,看到故乡模糊的景致,雾里挥手离别故乡,充满故事性。
③意象化:故乡月夜,月夜永在,思乡恒存,隐喻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故乡这棵永不老去的树,永驻游子心中,隐喻诗人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念。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C.“在杜甫之前,中国文学的传统可以分为载道派与言志派,两派之间难以融合且互相不认可”错误。从原文“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将中国文学的传统分为载道派与言志派”“新诗似乎有这样一个怪圈:载道就不可能言志,言志就会抵触载道。讲政治,艺术就会受影响;重艺术,政治就会退居一旁。杜甫则超越了这个怪圈,他的实践证明,对优秀诗人来说,载道并不必然影响言志抒情”来看,中国文学的传统分为载道派与言志派并没有言明具体的时间,故“在杜甫之前”于文无据;原文是说“杜甫则超越了这个怪圈,他的实践证明,对优秀诗人来说,载道并不必然影响言志抒情”,故“两派之间难以融合且互相不认可”曲解文意。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A.“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是意境的核心”错误。原文的表述是“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意境的核心”。
B.“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才能产生意境美”错误。从原文“没有意境美的诗,无论是旧体诗还是自由诗,再好的形象、再好的音韵、再好的形式,都是空的,都不是诗”来看,意境美是别的美的基础。
D.“好的新诗拒绝格律”错误。选项表述绝对化,参见原文“好的自由诗一定要注重音乐性,音乐性绝不限于格律”,不是拒绝格律。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阐述了杜甫诗歌的载道与言志、格律与自由。
A.反映了杜甫诗歌的政治情怀,跟载道与言志相关。
B.表现杜甫诗歌的散文化,跟格律与自由相关。
C.阐述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与材料二阐述的观点无涉。
D.阐述杜甫诗歌的用韵特点,跟格律与自由相关。
故选C。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论证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共有5段。
第一段,引出问题“新诗的诗体建设是诗歌界长久以来都在探讨的问题”,并且阐述自己的观点“但我却认为,新诗没有自己统一的表现形式,却是新诗不幸中的万幸……因此,新诗即自由诗,没有统一的形式,这完全符合提倡写自由诗的人的初衷,是合乎自由诗的客观发展规律的”,即新诗没有统一的形式,符合新诗的客观发展规律。
第二段,指出新诗诗体建设的关键“我认为,新诗体的建设,核心的核心、关键的关键、根本的根本,就是追求诗的意境美”,即概括为:新诗诗体建设的关键是追求诗的意境美。
第三、四段,“何谓诗的意境?有的学者认为……”,具体阐述意境的内涵。
第五段,归结论点“诗的意境就是诗的灵魂”,指出诗的意境就是诗的灵魂。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运用文中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要求运用材料一第4段作者和朱光潜关于意境美的看法,分析材料所给短诗的意境美。
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作者和朱光潜关于意境美的相关观点,其次要理解材料所给短诗的意境,最后运用材料分析短诗。
作者和朱光潜关于意境美的观点:“我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得出的经验,认为符合朱光潜诗的境界说的意境,应该具备如下三个方面,即三化——氛围化、情节化、意象化。具有这三化的诗,就是具有意境美的诗。”
材料所给的短诗,
氛围化:
这首短诗共有三节,似三幅色彩不同、格调迥异的画面:第一幅清新淡雅,明朗欢快;第二幅模糊朦胧,沉闷惆怅;第三幅阴冷凄凉,悲痛忧伤。借助“清远的笛”“月亮”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惆怅的氛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感染力极强。
情节化:
短诗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先是听到“清远的笛”这熟悉的乡音,然后看到“故乡的面貌”而感受到“一种模糊的怅惘”,在“雾里”与故乡“挥手别离”,最后写“离别后”的乡愁。诗句具有一定的情节顺序,充满故事性。
意象化:
乡愁是中国文学永恒的主题,而诗句借助“月”“树”等意象表达了思乡之情:“月”是永恒的存在,而对故乡的思念,也是古今游子共通的情怀,“月”在,“故乡”在,游子的乡愁亦无处不在;“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故乡如树,树永不老去,故乡亦永远年轻,永驻游子心中;
故乡月夜,月夜永在,思乡恒存,隐喻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故乡这棵永不老去的树,永驻游子心中,隐喻诗人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念。诗人以极具画面感的场景,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凭借超凡的想象力,使读者进一步体会出那种沉重的缠绵的思乡之情。
8.【答案】(1)A
(2)①“樽酒”“旧醅”,表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诗人家境贫穷,没有好酒,但是竭诚待客,主客融洽相得。
②“余杯”,表现诗人、客人和邻翁性格的真率及会客场面的兴致盎然。诗人请邻翁共饮残酒作陪,足见率真自然和平日关系的和谐。
③《登高》,新停“浊酒”更深一层表现诗人的悲怆之情。诗人因身体多病而停杯断酒,潦倒之情就只能郁积心中,更加无法排遣。
【解析】(1)
A选项“欲抑先扬”表述错误,先写诗人的孤独,后写朋友到来的欢乐,应该是“欲扬先抑”。
(2)
《客至》:“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仿佛看到作者迎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
《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诗人因身体多病而停杯断酒,潦倒之情就只能郁积心中,更加无法排遣。新停“浊酒”更深一层表现诗人的悲怆之情。
9.【答案】(1)C
(2)《客至》尾联写主客对饮兴致渐浓,并招呼邻翁助兴,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突出场景的欢快热烈,表现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
《宾至》尾联写希望贵宾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再来看花,既表达了款待不周的歉意,又暗含送客的意味,言辞客气,流露出诗人的清高性格,表现了主人对贵宾的敬而远之。
【解析】(1)
C选项“隐含着诗人有客而来的喜悦”错误。“再拜”可见客人有一定的身份,但一个“难”字明显表现出诗人年迈多病,不胜应酬之苦的不悦。
(2)
《客至》中,“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意思是:若肯与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从中可以看出,对于朋友的到来,作者极为热情,非常高兴。
《宾至》中,“不嫌野外无借给,乘兴还来看药栏”意思是:你要是真的不嫌这野外没有好酒好菜,以后高兴时还可以来看看我的小园里芍药花开。诗人特致歉意,兼邀贵客重来。诗人说:如果不嫌“野外”“供给”菲薄,还望“乘兴”再“来看”花。这是客套话,也有送客之意。嘲讽之意,隐约可见了。再结合前文“老病人扶再拜难”“漫劳车马驻江千”可知,诗人品性高洁,对前来的贵宾敬而远之。
10.【答案】 (1)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
(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3)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解析】
易错字词有:“匪”“豺”“飧”“樽”“醅”。
11.【答案】①“女士们、先生们”改为“同学们”;
②“莅临”改为“来到”;
③“不吝赐教”改为“尽心解答”;
④“拜谒”改为“参观”;
⑤“瞧一瞧”改为“一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①“女士们、先生们”用来称呼“某中学”同学,不符合对象身份,应改为“同学们”;
②“莅临”一般用于上级领导前来视察,用在同学们身上不符合对象身份,改为“来到”;
③“不吝赐教”为敬辞,请对方为自己解答难题,此处用在自己身上,谦敬不当,可改为“尽心解答”;
④“拜谒”指拜访谒见,此处指游人前来参观,改为“参观”;
⑤“瞧一瞧”太过口语化,与这段导游词典雅的语言风格不合,可改为“一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