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采卓异的文坛巨擎;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课前导入
曹操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培养热爱中华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作者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儿子曹丕代汉称帝后,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葬于高陵。
曹操善诗文,知兵法,开建安文风。有诗文多篇。今人整理其诗文成排印本《曹操集·诗集》。
“三曹”
指汉魏年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因他们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是建安文学的代表,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曹操 建安文学的领袖人物,风格清俊通脱,代表作有《龟虽寿》、《观沧海》、《短歌行》等。
曹丕 擅长诗文及辞赋,其名作有《燕歌行》、《与吴质书》等,其中《燕歌行》全诗均用七言,句句押韵,在中国七言诗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第一首可以考证的七言诗。
曹植 是第一个大力创作五言诗的作家,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完全成熟,他的散文和辞赋也表现出了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作《洛神赋》、《与吴季重书》和《与杨祖徳书》。
作者简介
《观沧海》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公元207年,曹操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在平定乌桓,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后,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目睹祖国的大好河山后,更激起诗人要一统天下的强烈愿望,故才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句。
写作背景
建安文学:东汉末年一大批文学家在铜雀台,用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内容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社会现实和文人的思想情操。
建安文学的十大代表诗人:
三曹—曹操、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刘桢。
文学常识
古代抒情文学体裁发展简历:
《诗经》、《楚辞》—古体诗—格律诗—词—曲
“乐府”属于古体诗,它本是汉朝的音乐机构,后人也将乐府中收集编录的诗称为“汉乐府诗”,简称汉乐府。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一般会合乐演唱,本身没有标题,“观沧海”是后人所加。
先秦
两汉、魏晋南北朝
唐 宋 元
文学常识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观沧海
[东汉]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盛。
jié
ɡuān
dàn
sǒnɡ
zhì
四言古诗,不讲求押韵。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xiāo
sè
xínɡ
zāi
读准节奏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到达,登上
多么
水波荡漾的样子
耸立
译: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读懂内容
读懂内容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巨大的波浪
动 景
静 景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译:(岛上)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木长得茂盛。
译:萧瑟的风声传来了,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读懂内容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像
它,指沧海
译:太阳和月亮不停运行,好像从海中升起;
银河
译: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里产生出来的。
译:我十分庆幸,可以用这首诗歌来歌咏自己此刻的心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运
达到极点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观
知识卡片
诗眼指一首诗(词)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诗人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
碣石 沧海
地点 观的对象
诗歌鉴赏
作者“观”到了哪些景象?所观之景的特点?
海水:水何澹澹
山岛: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海波:洪波涌起
海的宏伟
动景
静景
动景
诗歌鉴赏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观海的所见、所感。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合乐而加的,与诗的内容无关。
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哪些景物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诗歌鉴赏
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歌鉴赏
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是虚写。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星長的雄伟景象,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及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诗歌鉴赏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为什么曹操会产生这样的想象?
这四句展现了大海之大,有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派。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荡平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抚今追昔,他的心情和沧海的浪涛一样汹涌澎湃。所以才有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想象,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诗歌鉴赏
诗以言志,曹操是如何借助诗句来抒发他的豪情壮志的?
诗人没有直接抒写他的抱负,而是将其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象,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自己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主旨归纳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本诗完全把情包含在景中,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诗人通过描写大海的辽阔与壮美来表现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诗歌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且把高潮放在诗的末尾,通过虚写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即对大海的感悟,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气势宏伟,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
写作特色
2.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诗人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诗人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勾画出大海变化万千的特点和波澜壮阔的气势。
写作特色
日月出其中
星汉出其里
海水:水何澹澹
海的宏伟
海的气概
观海地点:东临碣石
观沧海
建功立业
统一中原
山岛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海波:洪波涌起
板书设计
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4、《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渲染大海苍茫动荡气势的句子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习题检测
5、《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7、《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8、毛泽东《浪淘沙 北戴河》中有句:“萧瑟秋风今又是。”《观沧海》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习题检测
课后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你一定对《观沧海》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请你为电视剧《三国演义》曹操角色朗诵的片段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