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是故乡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 月是故乡明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4 13:0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月是故乡明
【教材解说】
《月是故乡明》是统编教材五下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所写的一篇抒情性散文,全文以“月”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真挚的思乡之情。
1.“月”为线索,贯穿全文。“月亮”是本文的抒情线索,贯穿文章的始终。起初,作者将故乡和月亮联系在一起,并由“月”联想到山与水。接着,他选取故乡六年、背井离乡、晚年三个时间点,分别描写了故乡的小月亮及月下的美好往事、身处异地望到的月亮和晚年在朗润园所见的月亮。最后,深化“月是故乡明”的主题,借“月”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2.对比衬托,思乡情切。作者花大笔墨描写了自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时在各地望月的经历,在他的心中,虽然各地的月景都是美妙绝伦的,但无论如何都比不上故乡那个平凡的“小月亮”,由此衬托出故乡月的“美”,表达“月是故乡明”的情感。同时,“小月亮”的称呼亲昵自然,凝聚着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的思念与牵挂之情。课文的插图描绘的正是故乡月景,幽幽思乡情暗含其中,有助于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用词古雅,直抒胸臆。大文豪季羡林先生的文笔平实又不失诗意,文章引用了一些古诗文,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四字词语的运用,细细品读,一个词就是一幅画,一句话就是一首诗,彰显了高度的文化品味。文中有许多直抒胸臆的语句,让读者一下子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生活和故乡月亮的喜爱和追忆之情,进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学情分析】
五下的孩子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了一定的基础。经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也初步了解“融情于事”“寓情于景”的表达情感的方法,略读课文是他们综合运用所学方法的实践场。这一阶段的孩子拥有一定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时要给学生留足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深入读文和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去运用、发现、体会、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渺、澈”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通过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方式理解“风光旖旎”“碧波万顷”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以及抒发的感受,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月是故乡明”的含义,联读拓展,深化思乡主题。
3.链接园地,深化“通过对比进行强调”的表达特点,并能进行仿写。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抒发的感受,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2.难点:理解课题与思乡主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境揭题 字词通关
1.情境揭题:上节课,我们在“名家的童年”一站,感受到萧红对祖父园子的依恋。这节课,我们走进一代大师季羡林先生,看看又是什么牵动着他的心,齐读课题。
2.明确要求:课题是《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杜甫借“月”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季老先生又会通过“月”表达什么情感呢?我们去好好探究一番,自主默读“略读提示”,圈画任务。
自古以来,月亮常常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①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抒发了哪些感受。②如果有兴趣,再搜集一些思乡的古诗,和同学交流。
3.检查预习,四字通关。
(1)过渡:季老先生在文中用了许许多多的四字词语,你能读好吗?出示:
烟波浩渺 清光四溢 晶莹澄澈 风光旖旎 无边无垠 碧波万顷 巍峨雄奇 燕园胜地 点缀其间 荷香远溢 宿鸟幽鸣
指名读,相机正音,重点关注多音字“燕”。完成《作业本》第1题。
(3)想象画面:选择其中一个词语来说说仿佛看到的画面。相机理解“烟波浩渺”“风光旖旎”“碧波万顷”等词语的意思。
板块二:以“月”为线 整体感知
1.梳理时期,整体感知。
(1)过渡:这三组词语是季羡林老先生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看到的月景。出示:
学习建议一: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作者哪几个时期看到的月亮?他分别看到了哪些地方的月亮,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交流,相机梳理。
①时期:故乡六年;背井离乡、漂泊天涯;年事已高。
②地点:故乡、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碧波万顷的大海、巍峨雄奇的高山、风光绝妙的朗润园。(点明后5个地方是“他乡”,板书:故乡月、他乡月)
(3)梳理:根据时期和地点完成《作业本》第2题右半部分填空。
(4)回顾词语:故乡六年,季老看到了这样的月景——第一组词;漂泊天涯时,他欣赏到了各地的美景——第二组词;晚年,在燕园胜地,他领略了绝妙风光——第三组词。
2.重点聚焦。
(1)出示:
学习建议二: 默读课文3-6段,说说作者在不同时期看到月亮都想到了哪些往事,抒发了哪些感受,同桌交流。
(2)学生自主交流。
①预设1:想到了“数星星、点篝火、摇知了、赏明月”等往事。
▲追问:这些往事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预设:乐此不疲;诗兴萌动)
▲朗读: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②预设2:看到他乡月,都会想起故乡的小月亮,抒发“永远忘不掉故乡月”的感受。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聚焦关键词:引导学生从“无论如何比不上”“永远忘不掉”“仍然”等词体会作者对故乡“小月亮”的喜爱。(板书:喜爱)
▲关注“小月亮”:为什么称家乡的月亮为“小月亮”呢?
▲朗读小结:像这样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我们可以称之为“直抒胸臆”。(相机板书)
板块三:引发冲突 悟思乡情
1.过渡:他乡月不是也很美丽吗?
(1)感受美丽:关注第5-6段,从“美妙绝伦”“赏月胜地”“奇景”等感受他乡月的美。
(2)朗读体会,引发思考。出示:
学习建议三: 小组讨论:他乡月如此美丽,为什么作者看到它们,就会立刻想起故乡的小月亮,觉得它们比不上心爱的小月亮?
2.探究原因。
(1)预设1:不管他乡月多美妙绝伦,也比不上作者心中的小月亮,将他乡月写得越美,越是衬托出他对故乡月亮的喜爱、依恋之情。(板书:对比衬托)
(2)预设2:作者在故乡只生活了六年,之后就背井离乡,非常思念故乡。
①关注句子: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
②联读季羡林的经历:
1911年,季羡林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六岁那年离开故乡来到济南,被寄养在家境小康的叔父家。在济南,季羡林有机会接受较好的教育。1930年,季羡林高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这所中国一流大学里,季羡林受到了良好的学术训练,并发表了不少散文。1934年秋,季羡林大学毕业,回济南母校任国文教员。第二年,他前去德国哥廷根大学读书,在德国一住就是近十一年。1946年,季羡林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之后就一直在北京从事科研和翻译工作,再也没有回过自己的故乡。2009年,季老逝世。
③朗读:我离开他们的时间愈远,他们却离我愈近。 ——《海棠花》
④小结:季老的一生都在外漂泊,但故乡的一切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他就是借“故乡月”,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板书:借月抒情、思念)
3.链接园地。
(1)发现相同。
①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借助范例,发现句子在表达上的相似之处。
②小结:三个例句都用上“对比”的方法突出强调某种情感,使情感表达得更强烈。
(2)探究不同:引导学生再读句子,发现表达之不同。
①预设1:使用的对比词语不同,如对比之下、比不上、远比不上。
②预设2:第一个例句中和“心爱的小月亮”对比的事物有很多,第二、三个例句中和“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姑爹的小渔船”对比的事物只有一个。
(3)仿写句子,完成在《作业本》P13第3题第(3)小题,全班交流、展评。
4.思考:第2段没有写故乡月和童年往事,只是由“月”联想到“山”,可以去掉吗?
①(1)同桌讨论,交流想法。随机出示:
山高月小 三潭印月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后来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②(2)发现:第二段也是一处对比,故乡和别处与众不同——作者没见过山,因此在故乡望月也从不和山相联系。故乡的记忆是独特的,这也正是思乡的表现。
板块四:拓展诗句 深化主题
1.引读“首尾”,理解“题目”。
(1)过渡:其实,月亮只有一个,只因为作者心中装着对故乡的思念,所以看月亮的心情和感受也就发生了改变。怪不得,作者一再强调——月是故乡明。
(2)引读:让我们走进季老的内心,读读他对故乡真挚又热切的情感——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3)理解: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月是故乡明”的理解吗?
2.拓展诗句,深化主题:思乡历来是飘在游子心头解不开的云。你们还积累了哪些思乡诗?和同学分享分享,他们又是借助什么来表达思乡之情。朗读诗句。
3.小结:今天,我们在“月”中穿梭,感受着季老先生对故乡的喜爱和思念。下节课,我们同样走进一位老者思乡的故事,他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呢?
【作业布置】
1.课内作业:完成《作业本》第3题。
2.课外作业:①搜集一些思乡的古诗,誊抄在《作业本》第4题,和同学交流。②完成“童年旅行手帐之名家的童年”。
【板书设计】
3* 月是故乡明 故乡月 借月抒情 喜爱思念 直抒胸臆 他乡月 对比衬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