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二次函数的概念说课稿二三四五一 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出自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
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学业水平测试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
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 首先,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学生进入九年级之后,平时上课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爱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教师要利用本节课比较简单、基础的特点,一方面运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对函数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二次函数?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二次函数形成满足的条件。
3、教学目标和要求二、教法分析 新课改的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节课我采用启发、讨论以及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通过基础的练习题目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三、学法指导学生观察
分析
类比
概括认知结构学会会学转变应用四、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2.一次函数的定义是什么?ax2+bx+c=0形如y=kx+b(其中k ,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x 的一次函数(a≠0)2、探究学习,归纳新知提出问题归纳概括探究问题问题一:圆的半径是r(cm)时,面积s (cm2)与半径之间的
关系是什么? 解:s=πr2(r>0)问题二:用周长为2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场地面积y(m2)
与矩形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解: y=x(20/2-x)=x(10-x)=-x2+10x (0银行将本金和利息自动按一年定期储蓄转存。如果
存款额是100元,那么请问两年后的本息和y(元)与
x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不考虑利息税)?解: y=100(1+x)2=100(x2+2x+1)
= 100x2+200x+100(00)【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列出关系式,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出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联系: (1)函数解析式均为整式(这表明这种函数与一次函数有共同的特征)。(2)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这与一次函数不同)。形如y=ax2+bx+c (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
称:a为二次项系数,ax2叫做二次项
b为一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
c为常数项
归纳概念:(1)关系式都是整式
(2)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二次
(3)二次项系数不等于零注意:你知道吗提问:1.上述概念中的a为什么不能是0?2. 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中的b和c可否为0?若b和c各自为0或均为0,上述函数的式子可以改写成怎样?你认为它们还是不是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特殊形式:
当b=0时, y=ax2+c
当c=0时, y=ax2+bx
当b=0,c=0时, y=ax2
全面剖析,深入理解知识运用 例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若是,分别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y=3x-1 ( ) (2)y=3x2 ( )
(3)y=3x3+2x2 ( ) (4)y=2x2-2x+1( )
(5)y=x-2+x ( ) (6)y=x2-x(1+x) ( )不是是不是不是是不是先化简后判断2、 已知二次函数y=1-3x+5x2,则二次函数的系数a=( )一次项系数 b=( ), 常数项c=( )
3、已知函数y=(a+2)x2+x-3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则常数a的取值范围是( ) 驶向胜利的彼岸分析:因为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不能为零,所以a+2≠0分析:二次函数的自变量最高次幂为2,所以m2-2拓展延伸 提高能力六、师生互动,反思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课题
二次函数的概念 例题讲解 学生板演
注意:1、
2、
3、
特殊情况:教后反思 本节的一个知识点就是二次函数的概念,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给出,而要让学生 自己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增加对二次函数的感性认识,侧重点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这种新的函数——二次函数,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不成熟的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多多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谢谢。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