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性质(第1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不等式的性质 》是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等式的基本性质,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初中数学中,占据 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节内容的学习直接关系到解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不等式性质的过程,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经历不等式性质的得出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通过观察、实验、类比可以获得数学结论,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
(2)、通过对不等式性质探索,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不等式的三个性质。通过探究规律,交流讨论突出重点。
难点:对不等式的性质3的认识。通过探索、交流、总结,练习突破难点
关键:经历探究不等式性质的过程,用类比的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使学生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二、教法分析(说教法)
1、教学手段及方法:
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何突出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类比-实验-交流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教类比-实验-交流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探究,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 学生特点分析:本班学生人数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部分学生对数学没有多大兴趣。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 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原有的基础对等式掌握较差,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深入浅出的分析。
(3) 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指导观察
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等式的性质吗?
学生举手回答,交流联想。
投影显示:等式的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等式的性质,类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式的性质,为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做好铺垫,并且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出发,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梳理知识体系的习惯。
(二)、知识探究
1、用“﹥”或“﹤”填空,并总结其中的规律:
5>3, 5+2 3+2 , 5-2 3-2 ;
(2)–1<3 , -1+2 3+2 , -1-3 3-3 ;
学生活动:探究规律,交流讨论,解答上述问题,结果:
(1) > 、 > (2) < 、 <
根据发现的规律填空:
当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去同一个数(正数或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
师生共识:总结出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字母表示为: 如果a>b,那么a±c > b±c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精心设计的填空题,让学生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察有限个不等式的变化,发现并归纳不等式的性质1,进一步培养学生得抽象概括能力及合情推理能力。让学生用语言概括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2、继续探究,接着又出示(3)、(4)题:
(3) 6>2, 6×5 2×5 , 6×(-5) 2×(-5) ;
(4) -2<3, (-2)×6 3×6 , (-2)×(-6) 3×(-6)
(方法同上)又得到:
当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当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不等式的性质2 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字母表示为:如果a>b,c>0,那么ac > bc.
设计意图:类比等式的性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体会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异同,体会类比的学习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继续探究,接着又出示(5)、(6)题:
(5) 6>2, 6×(-5)____2×(-5) 6÷ (-5)____2÷ (-5) ;
(6) –2<3, (-2)×(-6)____3×(-6) (-2) ÷(-6)____3÷ (-6)
会发现: 当不等式的两边同乘或同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______;
不等式的性质 3 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字母表示为:如果a>b,c<0,那么ac < bc.
设计意图:由学生发现不等式性质2和性质3,讨论得出结论,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性质2和性质3的区别,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三)、想一想
1.不等式的性质2和不等式的性质3有什么区别?
2.不等式的性质和等式的性质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不等式于等式性质异同的过程,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知识更好的掌握。
(四)、练习:若a>b,用“<”或“>”填空。
(1)3a 3b; (2)a-8 b-8 (3)-2a -2b
(4)2a-5 2b-5 (5)-3.5a+1 -3.5b+1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的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性质,为下面利用不等式性质解不等式作准备。
(五)、范例学习,应用所学
1、例1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1) x-7>26 (2) 3x<2x+1
(3) 2/3x﹥50 (4) -4x﹥3
2、逐题分析得出结果:
(1) x-7>26
分析:解未知数为x的不等式,就是要使不等式逐步化为x﹥a或
x﹤a的形式.
解:(1)为了使不等式x-7>26中不等号的一边变为x,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7,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得
x-7+7﹥26+7
x﹥33
(2) 3x<2x+1
为了使不等式3x<2x+1中不等号的一边变为x,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减去2X,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x-2x﹤2x+1-2x
x﹤1
通过两小题得到:解不等式时也可以“移项”,即把不等式的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而不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3) 2/3 x ﹥50
为了使不等式2/3 x﹥50中不等号的一边变为x,根据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3/2 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得
x﹥75
(4) -4x﹥3
为了使不等式-4x﹥3中的不等号的一边变为x,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除以-4 ,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得
X<-3/4
通过(3)(4)的求解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似于解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未知数系数化为1),解不等式时要注意未知数系数的正负,以决定是否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生得积极性,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六)、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课本P119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指明板演)
设计意图:及时了解学习效果,了解学生是否能正确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七)、课堂小结与作业: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惑?
作业:课本P120第6题
预习不等式的性质的第2课时(课本P117-119)
设计意图:学生归纳总结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课的主要内容,交流在探索不等式性质的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通过课后作业,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调整。
五、说板书设计
不等式的性质
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加(或减) 例1.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
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1) x-7>26
性质2 :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 3 :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说教学后记: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类比-实验-交流的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多数学生掌握了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能简单运用。但这节课,在探索新知上花的时间较多,以至于学生的练习时间太短了,以后我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注意教学时间的把握,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