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中学部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卷
1.(2024七上·深圳开学考) 看拼音写词语。
jì mò yī wēi zhēng róng zhī yuán dān ge
xī shuài dǎo méi pì jìng pái huái rǎn gāng
【答案】寂寞;依偎;峥嵘;支援;耽搁;蟋蟀;倒霉;僻静;徘徊;染缸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偎 、 峥嵘 、 霉 、 僻 。
故答案为: 寂寞 ; 依偎 ; 峥嵘 ; 支援 ; 耽搁 ; 蟋蟀 ; 倒霉 ; 僻静 ; 徘徊 ; 染缸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2.(2024七上·深圳开学考)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掀开 (xuān) 真谛 (dǐ) 遨(ǎo) 游 垂涎(dàn) 三尺
B.掐(qiā) 住 淳(chǔn) 朴 步履(nǚ) 东施效颦 (pín)
C.蓬 (péng) 松 耷(dā) 拉 栖 (qī) 息 头晕目眩 (xuàn)
D.咀嚼 (jiǎo) 镶嵌 (qiàn) 狭隘(yì) 兴趣盎(yāng) 然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 掀开 (xuān) ——(xān) 真谛 (dǐ) ——(dì) 垂涎(dàn) 三尺 ——(xián)
B. 淳(chǔn) 朴 ——(chún) 步履(nǚ) ——(lǚ)
C.正确;
D. 咀嚼 (jiǎo) ——(jué) 狭隘(yì) ——(ài) 兴趣盎(yāng) 然 ——(àng)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3.(2024七上·深圳开学考) 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声泪惧下 万象更新 别出心裁 哄堂大笑
B.万不得以 死得其所 截然不同 跃跃欲试
C.心平气和 五湖四海 无瑕顾及 阳光明媚
D.灯火通宵 绞尽脑汁 青面獠牙 追根求源
【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 声泪惧下 ——声泪俱下
B. 万不得以 ——万不得已
C. 无瑕顾及 ——无暇顾及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4.(2024七上·深圳开学考)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走出门, 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
B.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C.随着山势, 溪流时而宽, 时而窄, 时而缓, 时而急, 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D.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 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答案】B
【知识点】拟人;排比;反问
【解析】【分析】 A.拟人;
B.无使用修辞手法;
C.排比;
D.反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5.(2024七上·深圳开学考)下面一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的作文水平进步了。
B.只要你为大家做好事,才会得到大家的信任。
C.我们认真听取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D.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增加了友谊。
【答案】C
【知识点】成分残缺;用词不当;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所以,平时多阅读培养语感是很重要的。可用反选排除法,A.缺少主语,删去“在”,B中关联词语错误,“只要”改成“只有”,D中用词不当“增加”改成“增进”,C正确,故选C。
6.(2024七上·深圳开学考) 下列语句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按照正确笔顺书写时,“兜”字的第五笔是横折。
B.“奇花异草”“见异思迁”两个词中的“异”都是“不相同”的意思。
C.“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不足为奇”都表示因为常见而觉得平常了。
D.“这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除夕。”这里的破折号表示意思的递进。
【答案】C
【知识点】汉字笔画笔顺;词义理解;破折号
【解析】【分析】 A.“兜”字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横、撇、竖提、横折、横、撇、竖弯钩,其中第五笔是横。
B.异的意思有:①有分别;不相同②奇异;特别③惊奇;奇怪④另外的;别的;不同的⑤分开。“奇花异草”的意思是希奇少见的花草,所以其中的“异”取第②种意思。“见异思迁”的意思是缺乏主见,这山望着那山高,遇到不一样的就改变趋向,所以其中的“异” 取第④种意思。
C.正确;
D.破折号的作用有: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表示意思的转换或者转折、表中断或停顿。本句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解释“最后一天”指的是“除夕”。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语法知识的掌握。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根据平时所学,结合各选项内容分析判断。
7.(2024七上·深圳开学考) 下列名言警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毛果在一次乒乓球比赛中赢了自己的教练, 教练引用《荀子》中的名言赞叹道:“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人人都爱听夸奖自己的话, 但只有那些善意的批评才会让我们更优秀。
C.小明不爱读书, 妈妈劝他:“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现在不抓紧, 将来要后悔。”
D.我们要以“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来督促自己及时反省, 不断完善自己。
【答案】C
【知识点】诗句与人
【解析】【分析】 ABD.正确。
C.有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用在劝诫小明不爱读书不合适。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句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运用能力。首先要理解古诗句表达的内容,根据平时对文化常识的积累进行作答。
8.(2024七上·深圳开学考) 排列句子。( )
①它先表演跳舞, 两臂向上伸着, 一个劲地旋转。
②最后它还表演了走铁杠, 走几步滑一下, 真逗人喜爱!
③接着它又表演了翻跟头, 动作可灵活啦!
④小猴子的精彩表演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⑤一只小猴子在台上表演节目。
A.②④③⑤① B.④③②⑤① C.③④①②⑤ D.⑤①③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 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先写“一 只小猴子在台上表演节目”,再写“它先表演跳舞,两臂向上伸着,一个劲地旋转”“接着 它又表演了翻跟头,动作可灵活啦”“ 最后它还表演了走铁杠,走几步滑一下,真逗人喜爱”,最后写“小猴子的精彩表演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9.(2024七上·深圳开学考) 读下面的句子, 按要求完成练习。
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 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 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 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1)句子运用了 的写法。
(2)仿照句子的写法, 请你写一写放学后的校园。
【答案】(1)动静结合
(2)同学们背着书包,满脸笑容地行走在路上,有些三五成群,结伴而行,互相说着在学校发生的趣事,互相追逐打闹,笑声传得很远很远。那些参天的大树苍翠欲滴,正挥动着枝叶跟同学们说“再见”呢!渐渐地,嘈杂的校园安静了下来,沉浸在暮色中。
【知识点】命题式仿写
【解析】【分析】⑴ (1) “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 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是动态描写。“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是静态描写。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⑵本题考查仿写。 采用动态结合的写法,写一写放学后的校园即可。
故答案为:⑴ 动静结合
⑵ 同学们背着书包,满脸笑容地行走在路上,有些三五成群,结伴而行,互相说着在学校发生的趣事,互相追逐打闹,笑声传得很远很远。那些参天的大树苍翠欲滴,正挥动着枝叶跟同学们说“再见”呢!渐渐地,嘈杂的校园安静了下来,沉浸在暮色中。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10.(2024七上·深圳开学考) 按课文内容填空。
(1)“在困境中, 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来看, 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安慰自己。”这句话出自小说 ,作者是英国著名作家 .小说主人公流落荒岛后做的一些事情, 请按照顺序用小标题形式写出来: 流落荒岛→ → → → .
(2)诗词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读来或让人感同身受, 或引人思绪万千。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用“ , ”表达了他的思念之情;“ , ”是李贺借马抒情,因渴望建功立业又不被赏识而发出的感慨;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 , ”抒发了词人对远方友人回归江南的美好祝愿与叮咛。
(3)跟一个人在一起的时间久了, 你就会对这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及性格等方面都很了解, 正如《增广贤文》所言:“ , 。”
(4)通过六年级两个学期的学习, 我们认识了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 其中有 的闰土, 的郝副营长, 的李大钊, 的鲁迅……我们还感悟到一个个深刻的道理, 如《学弈》告诉我们 。
【答案】(1)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建房定居;养羊种麦;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4)机智勇敢,舍己为人;无私奉献;英勇就义;爱憎分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 ⑴“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安慰自己”这句话出自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作者是十八世纪英国启蒙时期的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小说主人公流落荒岛后做的事情有:流落荒岛→建房定居- >养羊种麦→救“星期五”。
⑵唐代诗人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用“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他的思念之情。唐代诗人的《马诗》中“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是诗人借马抒情,因渴望建功立业又不被赏识而发出的感慨。宋代词人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抒发了词人对远方友人回归江南的美好祝愿与叮咛。
⑶“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
⑷通过六年级两个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如:《少年闰土》一文中机智勇敢的闰土,《灯光》一文中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郝副营长,《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英勇就义的李大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爱憎分明的鲁迅。通过学习课文我们还感悟到一个个深刻的道理,如《学弈》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
故答案为: (1) 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建房定居;养羊种麦;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4) 机智勇敢,舍己为人;无私奉献;英勇就义;爱憎分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024七上·深圳开学考) 综合性学习。
4月 23 日为“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读书推荐活动”。
11.请你给大家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写出推荐理由。
推荐书籍名称:
推荐理由:
12.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句宣传口号:
【答案】11.《鲁滨逊漂流记》;本书讲述了鲁滨逊在航海旅程中流落荒岛,顽强生存的故事。鲁滨逊如同一只孤狼,坚强、勇敢,他凭借坚韧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最终回到了家乡。本书故事情节生动,文字流畅,妙趣横生,不仅能了解到鲁滨逊的奇遇,还能学到他身上的坚强勇敢与机智。
12.书香浸润校园,智慧点亮人生。
【知识点】拟定标语、宣传语等;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 名著阅读是中考常见题型。对于规定名著,一定要认真诵读,对于其中的出现的人物和主要情节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方可完成此类题目。
⑵ 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11.本题考查推荐介绍。根据题目要求,给大家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写出推荐理由即可。示例:《水浒传》。这是一部英雄的交响曲,这是一部美丑的照妖镜,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
故答案为: 《鲁滨逊漂流记》 ; 本书讲述了鲁滨逊在航海旅程中流落荒岛,顽强生存的故事。鲁滨逊如同一只孤狼,坚强、勇敢,他凭借坚韧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最终回到了家乡。本书故事情节生动,文字流畅,妙趣横生,不仅能了解到鲁滨逊的奇遇,还能学到他身上的坚强勇敢与机智。
12.本题考查宣传口号的拟写。围绕“读书推荐活动”的主题,为本次活动设计一句宣传口号即可。示例:开启阅读之旅,拥有美好人生。
故答案为: 书香浸润校园,智慧点亮人生。
(2024七上·深圳开学考) 文言文阅读。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 “有盐乎? 有盐乎? ”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 “安可如此? ”愚人曰: “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牛 (选自《百喻经》)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昔有愚人 ②食之,甚美
14.用“/”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16.这则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 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案】13.从前;非常,很
14.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5.愚人吃盐不停,吃得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
16.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⑷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从前有一个愚钝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请他一起吃饭。他嫌菜肴太淡,没有味道不好吃。主人听说后,于是在菜肴里加上一点盐。愚人吃下加了盐的菜,觉得味道十分鲜美,就自言自语:“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的缘故。(如果我能多吃些盐,那味道不就会更好了吗 )”临近傍晚,这个愚钝的人回到家里,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 有盐吗 ”母亲拿出盐,觉得这件事很奇怪,只看见儿子只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 ”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愚人吃盐不停,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的事情都这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13.①句意:从前有一个愚钝的人。昔:从前。
②句意:愚人吃下加了盐的菜,觉得味道十分鲜美。甚:非常,很。
故答案为: 从前 ; 非常,很
1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句意:天下的事情都一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天下之事皆然” 意思是天下的事都是这样,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过则非惟无益” 意思是过度了不但没有好处,“反害之” 意思是反而有害,后两句是一个转折关系的表达。
故答案为: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5.本题考查句子翻译。重点词:已,停止;其,他的。
故答案为:愚人吃盐不停,吃得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
16.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结合“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可知,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
故答案为: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
(2024七上·深圳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
自 2017 年起,我市在城区小学分步推进“课后三点半”服务公益性试点。截至目前,全市 338 所中小学已开展课后服务,
39. 3万名中小学生享受服务成果。试点工作坚持公益性,提供机器人、围棋、书画、篮球、跆拳道、国学等多种课程。“课后三点半”服务解决了部分家长接送难题,丰富了学生的课后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
材料二
为保障全体学生和家长的基本利益,我市中小学实行“普惠托管”与“个性化课程”相结合的课后服务模式,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性需求。课后托管服务一般从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开始,结束时间在教师下班之前,原则上不晚于 18: 00,具体时间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规定。
“普惠托管”班,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作业辅导、课外阅读,手工操作、体育艺术活动、团队活动等,严禁学校或第三方机构借机开展学科集中教学或集体补课,严禁乱收费、挪用专项经费、利益输送等行为。所产生的成本在学校无偿提供场地、水电费等基础上,由自愿参加的家长按照不超过每生600元/学期 (不含耗材费) 缴纳。
材料三
记者 3 月 9 日在艳阳学校看到,该校当日开课的个性化课程有名著导读、趣味编程、航模+无人机、篮球,乐高机器人、武术等。该校作为开发区“课后三点率”第一批试点学校,今年春季学期开设包括个性化课程和普惠托管班在内共 24 个专业,38 门课程。据了解,开发区 38 所小学如期开启“三点半”课后服务,覆盖率 100%,共开设课程 975 门。
牲庐剧、绘画、注意力训练……在绿叶小学,近2000名学生报名参加了“三点半”课后服务,其中,报名“普惠托管”学生比例超过 90%。科教区艺体教师服务中心调配区域内 60 多位艺术、体育、科技类骨干教师,深入 30 多所学校,为各校补充优质师资。同时,以科教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基地,成立了集研发、实践、推广为一体的“三点半”课后服务中心。
17.认真阅读材料一,回答问题。
“课后三点半”服务给家长和学生带来哪些好处?
18.阅读材料二,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①课后托管服务的时间一般从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开始,结束时间不限制。
②“普惠托管”与“个性化课程”相结合的模式更好地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
③学校或第三方机构可以根据情况开展作业辅导,课外阅读等集体补课等活动。
④课程产生的费用由家长自愿按照不超过每生 600元/学期 (不含耗材费) 缴纳。
19.下面说法与材料三的内容不符合的是( )(填序号)
A.艳阳学校当日的“个性化课程”有名著导读、趣味编程、航模+无人机、篮球,乐高机器人、武术等。
B.绿叶小学超过 1800名学生报名参加了“普惠托管”的课后服务。
C.开发区开启的“三点半”课后服务,覆盖率 100%,共开设课程 1733门。
D.科教区成立了集研发、实践、推广为一体的“三点半”课后服务中心。
20.结合自身谈谈,“课后三点半”服务为你提供了哪些帮助? 给你带来了哪些变化?
【答案】17.解决了部分家长接送难题,丰富了学生的课后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8.错误;正确;错误;错误
19.C
20.篮球特长课程,既培养了我的爱好,又让我放下手机强身健体。素质。“课后三点半”服务解决了以前放学后父母不能接我的困难,同时根据我爱打篮球的爱好,我报名了“课后三点半”服务丰富了我的课后生活,提高了我的综合能力。
【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把握作者的见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⑶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 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⑷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17.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一中的最后一句话“‘课后三点半’服务解决了部分家长接送难题,丰富了学生的课后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可知,我们可以提取其中的关键词,就能回答本题。
故答案为: 解决了部分家长接送难题,丰富了学生的课后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8.本题考查理解能力。①有误,结合材料二中的“课后托管服务一般从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开始,结束时间在教师下班之前,原则上不晚于18: 00,具体时间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可知,结束时间有一定的限制的。
②正确。
③有误,结合材料二中的“严禁学校或第三方机构借机开展学科集中教学或集体补课,严禁乱收费、挪用专项经费、利益输送等行为”明确本题的“集体补课等活动”是不能开展的。
④有误,结合材料二中的“所产生的成本在学校无偿提供场地、水电费等基础上,由自愿参加的家长按照不超过每生600元/学期(不含耗材费)缴纳”。注意是“学校无偿提供场地、水电费等基础上”。
故答案为:错误; 正确 ; 错误 ; 错误
19.ABD.正确;
C.有误,结合材料三中的“开发区38所小学如期开启‘三点半’课后服务,覆盖率100%,共开设课程975门”,选项C中的“共开设课程1733门”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2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课后三点半”中获得的帮助,得到的成长,带来的变化作出具体的表达。
故答案为: 篮球特长课程,既培养了我的爱好,又让我放下手机强身健体。素质。“课后三点半”服务解决了以前放学后父母不能接我的困难,同时根据我爱打篮球的爱好,我报名了“课后三点半”服务丰富了我的课后生活,提高了我的综合能力。
(2024七上·深圳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家徽
国有国徽,校又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 我家竟有家徽。我们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祖父在世时,滕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身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着温饱。
牛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条人影窜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来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兄弟走了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 “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这时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来,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 “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得残废不可。”
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得米袋子交给他说: “带上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 “你拿这些钱去做个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得勾当了。”
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马上他醒悟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自此以后,我家门环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候着,
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着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刻下的鱼替代好了。祖父并叮嘱他父亲兄弟们要保管好“鱼”,牢记这件事。
于是,我们家按照祖父的意思,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这鱼的图案。
它,自然而然地成了家徽。
21.请根据文章内容,依次概括故事主要情节。
——放贼——送鱼——
22.祖父把贼放走的原因最恰当的是( )
A.贼人躲在水缸里,已经湿淋淋了,祖父不忍心。
B.家里的大米比较多,少一袋没有关系。
C.祖父希望贼人不要干伤天害理的勾当,多卖鱼过日子。
D.战乱频繁的年代,宽容的祖父猜想贼也是遇到了困境,希望他改过自新,好好生活。
23.文中“祖父感到不安”的原因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担心贼人另有企图,还想偷粮。
B.卖鱼是小本生意,十几条鱼不是小钱,担心对那户家人造成负担。
C.卖鱼是小本营生,祖父担心那户人家被他们吃倒闭关门。
D.没有足够的钱去付那十几条鱼。
24.文中“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这鱼的图案”的原因是( )
A.安慰那贼人,希望不违亡人遗愿。
B.鱼的图案画的精美,是我们的家徽,值得收藏。
C.鱼代表曾经发生的偷盗事件,让后代铭记防盗窃。
D.让父亲兄弟们记住这个故事,学会宽以待人,知恩图报。
25.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从细节描写中,分析说说被发现后,贼的心理。
26.祖父是个怎样的人? 请你结合文本分析祖父的人物形象。 (至少写两点)
【答案】21.捉贼;刻鱼
22.D
23.B
24.D
25.这句话从贼的神态和动作两方面形象地表现了贼当时恐惧的心理、冷的程度和视粮食如生命的情状。“浑身颤抖、面无人色”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刻画了贼人的极度恐慌和不知所措;“攥”表示用手紧紧抓着,表现了这袋米对贼人的重要性,即使再害怕和紧张的时候也不愿放弃。
26.祖父是个宽容的人,他没有为难贼反而放走了贼。祖父是个经验老道、细心睿智的人。父亲兄弟四人搜遍了厨房都没有发现贼,而祖父很轻易地就发现了。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根据表格中给出的内容或特点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从段落中提取出相关的词或短语作答即可。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⑸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⑹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21.本题考查故事情节概括。从第三段可知第一个情节可概括为:捉贼;从第七、八段可知第三个情节可概括为:送鱼;从第九段可知第四个情节可概括为:刻鱼。
故答案为: 捉贼 ;刻鱼
22.本题考查理解内容。依据“民国初年,战乱频繁”“祖父又把那水淋淋得米袋子交给他说:‘带 上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些钱去做个小生意, 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得勾当了’”,应该是D项最恰当。
故答案为:D
23.本题考查理解内容。依据“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应该是B项最恰当。
故答案为:B
24.本题考查理解内容。依据“祖父并叮嘱他父亲兄弟们要保管好‘鱼’, 牢记这件事”,应该是D项最恰当。
故答案为:D
25.本题考查记叙文句子的赏析能力。本句通过动作描写“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攥着一布袋大米”,神态描写“面无人色”写出了盗贼仓皇中躲进水缸内的可怜、狼狈,为祖父悄悄放走他并送他一串铜钱,让他做生意作了铺垫。
故答案为: 这句话从贼的神态和动作两方面形象地表现了贼当时恐惧的心理、冷的程度和视粮食如生命的情状。“浑身颤抖、面无人色”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刻画了贼人的极度恐慌和不知所措;“攥”表示用手紧紧抓着,表现了这袋米对贼人的重要性,即使再害怕和紧张的时候也不愿放弃。
26.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父亲兄弟四人搜遍了厨房都没有发现贼,而祖父很轻易地就发现了贼,可知祖父经验老到。根据祖父没有为难贼,反而放走了贼。祖父是一个善良、慈悲、有生活智慧的人;祖父不仅放走了贼,还给了贼一袋米和铜钱可知祖父的待人宽容。祖父知道送鱼是贼的报恩方式,但担心吃垮了人家,所以用在门板上刻鱼代替送鱼。体现了祖父是一个淳朴、厚道的人;祖父是一个体谅别人又善于教育子孙的人: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可见祖父是一个体谅,别人又善于教育子孙的人。据此分析综合表述即可。
故答案为: 祖父是个宽容的人,他没有为难贼反而放走了贼。祖父是个经验老道、细心睿智的人。父亲兄弟四人搜遍了厨房都没有发现贼,而祖父很轻易地就发现了。
27.(2024七上·深圳开学考)牲在你的成长经历中,有无数的人给你温暖、快乐、幸福……回忆起这其中的点点滴滴,你的心里一定充满了感激。请以“你是我最想感谢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内容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在450字左右。
【答案】参考例文:
你是我最想感谢的人
我呱呱坠地那年,你二十五岁,风华正茂。妈妈说那时的你就像个毛头小子,经常将我环在你的臂弯,然后伴着我咯咯的笑将我拋上了天。
我还梳着碎碎的童花头那年,你二十九岁,不显衰老。那时候我们会鼻尖对着鼻尖,额头抵着额头,然后让我把小手竖在头上当牛角。你像早晨暖暖的太阳,温暖着我的童年生活。
我可以自己背着书包过马路那年,你三十二岁,健壮依然。你要离开故乡去厦门。你理理妈妈在风中的乱发,又摸摸我的小脑袋。表情平添了严肃:“妞妞,在家一定要乖乖的,不能再胡闹。”我盯着你看了许久,终于勾住你的手指头,微微哽咽地说:“我们拉钩。”再后来,我就将这段光影剪下来,泡在每一杯你爱喝的茶里,然后在阳光艳艳的时光里咽下去。
我可以自己扎着乱乱的马尾学吉他的时候,你三十五岁,韶华不再。我一点一点地察觉到你的嗓音里流出的沧桑。或许你只有在梦里才能穿梭回故乡,梦里没有那里的人情世故,没有你要拼命为我们赚取的未来,有的只是单纯的阳光。
我对着电话拨着吉他,将歌儿唱给你听:“帘外雨潺潺,春意又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独自莫凭栏...”.爸爸,你是我的太阳,离我很远,又很近。为了我们家庭的幸福,你更多的是在外品味孤独。
我现在坐在考场上安安静静地想你的时候,你四十岁,终于归家,双鬓添了新愁。当老妈数落我的时候,你竟仍然会习惯性地将我护在你的身后。我将脚轻而浅地移回自己房屋,终于忍不住将头抵在墙.上泪流满面。老爸你是否知道,看着你矮矮的个头护在我的面前,我是何等地幸福 又是何等地心酸
十几年的光阴从我发丝中穿过,唯一不变的只是你这暖而热的阳光。
老爸,你是我生活中的阳光,无论什么时候,你都会用你的爱在奔涌的人群中找到我。
老爸,谢谢你,你是我今生最想感谢的人。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 “你是我最想感谢的人” 中,“感谢” 是题眼,“你” 是写作对象,限定了文章要用第二人称来写。
【题干分析】 ①“感谢” 一词蕴含着对某人的感激之情,这个人一定是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了重要的影响、帮助或者温暖。“你” 可以是具体的某个人,比如父母、老师、朋友、陌生人等;也可以是赋予了人格化的事物,比如一本书、一只宠物等。 ②写作思路:可以在开头直接点明 “你” 是谁,为什么 “你” 是最想感谢的人,总领全文。 详细叙述 “你” 对自己的帮助、关爱或者启发的具体事例。比如写父母,可以写他们在生活中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在自己遇到困难时给予的鼓励和支持;写老师,可以写老师在学习上的耐心教导、在思想上的正确引导等。这部分需要重点阐述,可通过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使事例生动形象。 可以写自己对 “你” 的感谢之情如何表达,或者自己将如何把从 “你” 那里得到的帮助、启发传递下去。
【立意提取】
写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付出,表达对父母的感谢。
写老师在学习和成长道路上的引导与教诲,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
【点评】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1 / 1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中学部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卷
1.(2024七上·深圳开学考) 看拼音写词语。
jì mò yī wēi zhēng róng zhī yuán dān ge
xī shuài dǎo méi pì jìng pái huái rǎn gāng
2.(2024七上·深圳开学考)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掀开 (xuān) 真谛 (dǐ) 遨(ǎo) 游 垂涎(dàn) 三尺
B.掐(qiā) 住 淳(chǔn) 朴 步履(nǚ) 东施效颦 (pín)
C.蓬 (péng) 松 耷(dā) 拉 栖 (qī) 息 头晕目眩 (xuàn)
D.咀嚼 (jiǎo) 镶嵌 (qiàn) 狭隘(yì) 兴趣盎(yāng) 然
3.(2024七上·深圳开学考) 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声泪惧下 万象更新 别出心裁 哄堂大笑
B.万不得以 死得其所 截然不同 跃跃欲试
C.心平气和 五湖四海 无瑕顾及 阳光明媚
D.灯火通宵 绞尽脑汁 青面獠牙 追根求源
4.(2024七上·深圳开学考)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走出门, 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
B.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C.随着山势, 溪流时而宽, 时而窄, 时而缓, 时而急, 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D.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 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5.(2024七上·深圳开学考)下面一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的作文水平进步了。
B.只要你为大家做好事,才会得到大家的信任。
C.我们认真听取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D.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增加了友谊。
6.(2024七上·深圳开学考) 下列语句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按照正确笔顺书写时,“兜”字的第五笔是横折。
B.“奇花异草”“见异思迁”两个词中的“异”都是“不相同”的意思。
C.“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不足为奇”都表示因为常见而觉得平常了。
D.“这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除夕。”这里的破折号表示意思的递进。
7.(2024七上·深圳开学考) 下列名言警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毛果在一次乒乓球比赛中赢了自己的教练, 教练引用《荀子》中的名言赞叹道:“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人人都爱听夸奖自己的话, 但只有那些善意的批评才会让我们更优秀。
C.小明不爱读书, 妈妈劝他:“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现在不抓紧, 将来要后悔。”
D.我们要以“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来督促自己及时反省, 不断完善自己。
8.(2024七上·深圳开学考) 排列句子。( )
①它先表演跳舞, 两臂向上伸着, 一个劲地旋转。
②最后它还表演了走铁杠, 走几步滑一下, 真逗人喜爱!
③接着它又表演了翻跟头, 动作可灵活啦!
④小猴子的精彩表演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⑤一只小猴子在台上表演节目。
A.②④③⑤① B.④③②⑤① C.③④①②⑤ D.⑤①③②④
9.(2024七上·深圳开学考) 读下面的句子, 按要求完成练习。
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 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 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 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1)句子运用了 的写法。
(2)仿照句子的写法, 请你写一写放学后的校园。
10.(2024七上·深圳开学考) 按课文内容填空。
(1)“在困境中, 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来看, 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安慰自己。”这句话出自小说 ,作者是英国著名作家 .小说主人公流落荒岛后做的一些事情, 请按照顺序用小标题形式写出来: 流落荒岛→ → → → .
(2)诗词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读来或让人感同身受, 或引人思绪万千。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用“ , ”表达了他的思念之情;“ , ”是李贺借马抒情,因渴望建功立业又不被赏识而发出的感慨;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 , ”抒发了词人对远方友人回归江南的美好祝愿与叮咛。
(3)跟一个人在一起的时间久了, 你就会对这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及性格等方面都很了解, 正如《增广贤文》所言:“ , 。”
(4)通过六年级两个学期的学习, 我们认识了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 其中有 的闰土, 的郝副营长, 的李大钊, 的鲁迅……我们还感悟到一个个深刻的道理, 如《学弈》告诉我们 。
(2024七上·深圳开学考) 综合性学习。
4月 23 日为“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读书推荐活动”。
11.请你给大家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写出推荐理由。
推荐书籍名称:
推荐理由:
12.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句宣传口号:
(2024七上·深圳开学考) 文言文阅读。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 “有盐乎? 有盐乎? ”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 “安可如此? ”愚人曰: “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牛 (选自《百喻经》)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昔有愚人 ②食之,甚美
14.用“/”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16.这则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 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024七上·深圳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
自 2017 年起,我市在城区小学分步推进“课后三点半”服务公益性试点。截至目前,全市 338 所中小学已开展课后服务,
39. 3万名中小学生享受服务成果。试点工作坚持公益性,提供机器人、围棋、书画、篮球、跆拳道、国学等多种课程。“课后三点半”服务解决了部分家长接送难题,丰富了学生的课后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
材料二
为保障全体学生和家长的基本利益,我市中小学实行“普惠托管”与“个性化课程”相结合的课后服务模式,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性需求。课后托管服务一般从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开始,结束时间在教师下班之前,原则上不晚于 18: 00,具体时间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规定。
“普惠托管”班,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作业辅导、课外阅读,手工操作、体育艺术活动、团队活动等,严禁学校或第三方机构借机开展学科集中教学或集体补课,严禁乱收费、挪用专项经费、利益输送等行为。所产生的成本在学校无偿提供场地、水电费等基础上,由自愿参加的家长按照不超过每生600元/学期 (不含耗材费) 缴纳。
材料三
记者 3 月 9 日在艳阳学校看到,该校当日开课的个性化课程有名著导读、趣味编程、航模+无人机、篮球,乐高机器人、武术等。该校作为开发区“课后三点率”第一批试点学校,今年春季学期开设包括个性化课程和普惠托管班在内共 24 个专业,38 门课程。据了解,开发区 38 所小学如期开启“三点半”课后服务,覆盖率 100%,共开设课程 975 门。
牲庐剧、绘画、注意力训练……在绿叶小学,近2000名学生报名参加了“三点半”课后服务,其中,报名“普惠托管”学生比例超过 90%。科教区艺体教师服务中心调配区域内 60 多位艺术、体育、科技类骨干教师,深入 30 多所学校,为各校补充优质师资。同时,以科教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基地,成立了集研发、实践、推广为一体的“三点半”课后服务中心。
17.认真阅读材料一,回答问题。
“课后三点半”服务给家长和学生带来哪些好处?
18.阅读材料二,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①课后托管服务的时间一般从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开始,结束时间不限制。
②“普惠托管”与“个性化课程”相结合的模式更好地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
③学校或第三方机构可以根据情况开展作业辅导,课外阅读等集体补课等活动。
④课程产生的费用由家长自愿按照不超过每生 600元/学期 (不含耗材费) 缴纳。
19.下面说法与材料三的内容不符合的是( )(填序号)
A.艳阳学校当日的“个性化课程”有名著导读、趣味编程、航模+无人机、篮球,乐高机器人、武术等。
B.绿叶小学超过 1800名学生报名参加了“普惠托管”的课后服务。
C.开发区开启的“三点半”课后服务,覆盖率 100%,共开设课程 1733门。
D.科教区成立了集研发、实践、推广为一体的“三点半”课后服务中心。
20.结合自身谈谈,“课后三点半”服务为你提供了哪些帮助? 给你带来了哪些变化?
(2024七上·深圳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家徽
国有国徽,校又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 我家竟有家徽。我们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祖父在世时,滕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身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着温饱。
牛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条人影窜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来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兄弟走了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 “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这时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来,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 “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得残废不可。”
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得米袋子交给他说: “带上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 “你拿这些钱去做个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得勾当了。”
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马上他醒悟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自此以后,我家门环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候着,
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着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刻下的鱼替代好了。祖父并叮嘱他父亲兄弟们要保管好“鱼”,牢记这件事。
于是,我们家按照祖父的意思,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这鱼的图案。
它,自然而然地成了家徽。
21.请根据文章内容,依次概括故事主要情节。
——放贼——送鱼——
22.祖父把贼放走的原因最恰当的是( )
A.贼人躲在水缸里,已经湿淋淋了,祖父不忍心。
B.家里的大米比较多,少一袋没有关系。
C.祖父希望贼人不要干伤天害理的勾当,多卖鱼过日子。
D.战乱频繁的年代,宽容的祖父猜想贼也是遇到了困境,希望他改过自新,好好生活。
23.文中“祖父感到不安”的原因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担心贼人另有企图,还想偷粮。
B.卖鱼是小本生意,十几条鱼不是小钱,担心对那户家人造成负担。
C.卖鱼是小本营生,祖父担心那户人家被他们吃倒闭关门。
D.没有足够的钱去付那十几条鱼。
24.文中“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这鱼的图案”的原因是( )
A.安慰那贼人,希望不违亡人遗愿。
B.鱼的图案画的精美,是我们的家徽,值得收藏。
C.鱼代表曾经发生的偷盗事件,让后代铭记防盗窃。
D.让父亲兄弟们记住这个故事,学会宽以待人,知恩图报。
25.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从细节描写中,分析说说被发现后,贼的心理。
26.祖父是个怎样的人? 请你结合文本分析祖父的人物形象。 (至少写两点)
27.(2024七上·深圳开学考)牲在你的成长经历中,有无数的人给你温暖、快乐、幸福……回忆起这其中的点点滴滴,你的心里一定充满了感激。请以“你是我最想感谢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内容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在45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寂寞;依偎;峥嵘;支援;耽搁;蟋蟀;倒霉;僻静;徘徊;染缸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偎 、 峥嵘 、 霉 、 僻 。
故答案为: 寂寞 ; 依偎 ; 峥嵘 ; 支援 ; 耽搁 ; 蟋蟀 ; 倒霉 ; 僻静 ; 徘徊 ; 染缸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2.【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 掀开 (xuān) ——(xān) 真谛 (dǐ) ——(dì) 垂涎(dàn) 三尺 ——(xián)
B. 淳(chǔn) 朴 ——(chún) 步履(nǚ) ——(lǚ)
C.正确;
D. 咀嚼 (jiǎo) ——(jué) 狭隘(yì) ——(ài) 兴趣盎(yāng) 然 ——(àng)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3.【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 声泪惧下 ——声泪俱下
B. 万不得以 ——万不得已
C. 无瑕顾及 ——无暇顾及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4.【答案】B
【知识点】拟人;排比;反问
【解析】【分析】 A.拟人;
B.无使用修辞手法;
C.排比;
D.反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5.【答案】C
【知识点】成分残缺;用词不当;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所以,平时多阅读培养语感是很重要的。可用反选排除法,A.缺少主语,删去“在”,B中关联词语错误,“只要”改成“只有”,D中用词不当“增加”改成“增进”,C正确,故选C。
6.【答案】C
【知识点】汉字笔画笔顺;词义理解;破折号
【解析】【分析】 A.“兜”字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横、撇、竖提、横折、横、撇、竖弯钩,其中第五笔是横。
B.异的意思有:①有分别;不相同②奇异;特别③惊奇;奇怪④另外的;别的;不同的⑤分开。“奇花异草”的意思是希奇少见的花草,所以其中的“异”取第②种意思。“见异思迁”的意思是缺乏主见,这山望着那山高,遇到不一样的就改变趋向,所以其中的“异” 取第④种意思。
C.正确;
D.破折号的作用有: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表示意思的转换或者转折、表中断或停顿。本句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解释“最后一天”指的是“除夕”。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语法知识的掌握。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根据平时所学,结合各选项内容分析判断。
7.【答案】C
【知识点】诗句与人
【解析】【分析】 ABD.正确。
C.有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用在劝诫小明不爱读书不合适。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句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运用能力。首先要理解古诗句表达的内容,根据平时对文化常识的积累进行作答。
8.【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 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先写“一 只小猴子在台上表演节目”,再写“它先表演跳舞,两臂向上伸着,一个劲地旋转”“接着 它又表演了翻跟头,动作可灵活啦”“ 最后它还表演了走铁杠,走几步滑一下,真逗人喜爱”,最后写“小猴子的精彩表演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9.【答案】(1)动静结合
(2)同学们背着书包,满脸笑容地行走在路上,有些三五成群,结伴而行,互相说着在学校发生的趣事,互相追逐打闹,笑声传得很远很远。那些参天的大树苍翠欲滴,正挥动着枝叶跟同学们说“再见”呢!渐渐地,嘈杂的校园安静了下来,沉浸在暮色中。
【知识点】命题式仿写
【解析】【分析】⑴ (1) “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 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是动态描写。“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是静态描写。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⑵本题考查仿写。 采用动态结合的写法,写一写放学后的校园即可。
故答案为:⑴ 动静结合
⑵ 同学们背着书包,满脸笑容地行走在路上,有些三五成群,结伴而行,互相说着在学校发生的趣事,互相追逐打闹,笑声传得很远很远。那些参天的大树苍翠欲滴,正挥动着枝叶跟同学们说“再见”呢!渐渐地,嘈杂的校园安静了下来,沉浸在暮色中。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10.【答案】(1)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建房定居;养羊种麦;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4)机智勇敢,舍己为人;无私奉献;英勇就义;爱憎分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 ⑴“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安慰自己”这句话出自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作者是十八世纪英国启蒙时期的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小说主人公流落荒岛后做的事情有:流落荒岛→建房定居- >养羊种麦→救“星期五”。
⑵唐代诗人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用“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他的思念之情。唐代诗人的《马诗》中“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是诗人借马抒情,因渴望建功立业又不被赏识而发出的感慨。宋代词人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抒发了词人对远方友人回归江南的美好祝愿与叮咛。
⑶“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
⑷通过六年级两个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如:《少年闰土》一文中机智勇敢的闰土,《灯光》一文中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郝副营长,《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英勇就义的李大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爱憎分明的鲁迅。通过学习课文我们还感悟到一个个深刻的道理,如《学弈》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
故答案为: (1) 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建房定居;养羊种麦;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4) 机智勇敢,舍己为人;无私奉献;英勇就义;爱憎分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11.《鲁滨逊漂流记》;本书讲述了鲁滨逊在航海旅程中流落荒岛,顽强生存的故事。鲁滨逊如同一只孤狼,坚强、勇敢,他凭借坚韧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最终回到了家乡。本书故事情节生动,文字流畅,妙趣横生,不仅能了解到鲁滨逊的奇遇,还能学到他身上的坚强勇敢与机智。
12.书香浸润校园,智慧点亮人生。
【知识点】拟定标语、宣传语等;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 名著阅读是中考常见题型。对于规定名著,一定要认真诵读,对于其中的出现的人物和主要情节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方可完成此类题目。
⑵ 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11.本题考查推荐介绍。根据题目要求,给大家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写出推荐理由即可。示例:《水浒传》。这是一部英雄的交响曲,这是一部美丑的照妖镜,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
故答案为: 《鲁滨逊漂流记》 ; 本书讲述了鲁滨逊在航海旅程中流落荒岛,顽强生存的故事。鲁滨逊如同一只孤狼,坚强、勇敢,他凭借坚韧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最终回到了家乡。本书故事情节生动,文字流畅,妙趣横生,不仅能了解到鲁滨逊的奇遇,还能学到他身上的坚强勇敢与机智。
12.本题考查宣传口号的拟写。围绕“读书推荐活动”的主题,为本次活动设计一句宣传口号即可。示例:开启阅读之旅,拥有美好人生。
故答案为: 书香浸润校园,智慧点亮人生。
【答案】13.从前;非常,很
14.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5.愚人吃盐不停,吃得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
16.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⑷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从前有一个愚钝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请他一起吃饭。他嫌菜肴太淡,没有味道不好吃。主人听说后,于是在菜肴里加上一点盐。愚人吃下加了盐的菜,觉得味道十分鲜美,就自言自语:“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的缘故。(如果我能多吃些盐,那味道不就会更好了吗 )”临近傍晚,这个愚钝的人回到家里,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 有盐吗 ”母亲拿出盐,觉得这件事很奇怪,只看见儿子只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 ”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愚人吃盐不停,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的事情都这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13.①句意:从前有一个愚钝的人。昔:从前。
②句意:愚人吃下加了盐的菜,觉得味道十分鲜美。甚:非常,很。
故答案为: 从前 ; 非常,很
1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句意:天下的事情都一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天下之事皆然” 意思是天下的事都是这样,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过则非惟无益” 意思是过度了不但没有好处,“反害之” 意思是反而有害,后两句是一个转折关系的表达。
故答案为: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5.本题考查句子翻译。重点词:已,停止;其,他的。
故答案为:愚人吃盐不停,吃得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
16.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结合“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可知,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
故答案为: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
【答案】17.解决了部分家长接送难题,丰富了学生的课后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8.错误;正确;错误;错误
19.C
20.篮球特长课程,既培养了我的爱好,又让我放下手机强身健体。素质。“课后三点半”服务解决了以前放学后父母不能接我的困难,同时根据我爱打篮球的爱好,我报名了“课后三点半”服务丰富了我的课后生活,提高了我的综合能力。
【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把握作者的见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⑶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 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⑷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17.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一中的最后一句话“‘课后三点半’服务解决了部分家长接送难题,丰富了学生的课后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可知,我们可以提取其中的关键词,就能回答本题。
故答案为: 解决了部分家长接送难题,丰富了学生的课后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8.本题考查理解能力。①有误,结合材料二中的“课后托管服务一般从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开始,结束时间在教师下班之前,原则上不晚于18: 00,具体时间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可知,结束时间有一定的限制的。
②正确。
③有误,结合材料二中的“严禁学校或第三方机构借机开展学科集中教学或集体补课,严禁乱收费、挪用专项经费、利益输送等行为”明确本题的“集体补课等活动”是不能开展的。
④有误,结合材料二中的“所产生的成本在学校无偿提供场地、水电费等基础上,由自愿参加的家长按照不超过每生600元/学期(不含耗材费)缴纳”。注意是“学校无偿提供场地、水电费等基础上”。
故答案为:错误; 正确 ; 错误 ; 错误
19.ABD.正确;
C.有误,结合材料三中的“开发区38所小学如期开启‘三点半’课后服务,覆盖率100%,共开设课程975门”,选项C中的“共开设课程1733门”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2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课后三点半”中获得的帮助,得到的成长,带来的变化作出具体的表达。
故答案为: 篮球特长课程,既培养了我的爱好,又让我放下手机强身健体。素质。“课后三点半”服务解决了以前放学后父母不能接我的困难,同时根据我爱打篮球的爱好,我报名了“课后三点半”服务丰富了我的课后生活,提高了我的综合能力。
【答案】21.捉贼;刻鱼
22.D
23.B
24.D
25.这句话从贼的神态和动作两方面形象地表现了贼当时恐惧的心理、冷的程度和视粮食如生命的情状。“浑身颤抖、面无人色”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刻画了贼人的极度恐慌和不知所措;“攥”表示用手紧紧抓着,表现了这袋米对贼人的重要性,即使再害怕和紧张的时候也不愿放弃。
26.祖父是个宽容的人,他没有为难贼反而放走了贼。祖父是个经验老道、细心睿智的人。父亲兄弟四人搜遍了厨房都没有发现贼,而祖父很轻易地就发现了。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根据表格中给出的内容或特点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从段落中提取出相关的词或短语作答即可。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⑸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⑹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21.本题考查故事情节概括。从第三段可知第一个情节可概括为:捉贼;从第七、八段可知第三个情节可概括为:送鱼;从第九段可知第四个情节可概括为:刻鱼。
故答案为: 捉贼 ;刻鱼
22.本题考查理解内容。依据“民国初年,战乱频繁”“祖父又把那水淋淋得米袋子交给他说:‘带 上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些钱去做个小生意, 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得勾当了’”,应该是D项最恰当。
故答案为:D
23.本题考查理解内容。依据“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应该是B项最恰当。
故答案为:B
24.本题考查理解内容。依据“祖父并叮嘱他父亲兄弟们要保管好‘鱼’, 牢记这件事”,应该是D项最恰当。
故答案为:D
25.本题考查记叙文句子的赏析能力。本句通过动作描写“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攥着一布袋大米”,神态描写“面无人色”写出了盗贼仓皇中躲进水缸内的可怜、狼狈,为祖父悄悄放走他并送他一串铜钱,让他做生意作了铺垫。
故答案为: 这句话从贼的神态和动作两方面形象地表现了贼当时恐惧的心理、冷的程度和视粮食如生命的情状。“浑身颤抖、面无人色”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刻画了贼人的极度恐慌和不知所措;“攥”表示用手紧紧抓着,表现了这袋米对贼人的重要性,即使再害怕和紧张的时候也不愿放弃。
26.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父亲兄弟四人搜遍了厨房都没有发现贼,而祖父很轻易地就发现了贼,可知祖父经验老到。根据祖父没有为难贼,反而放走了贼。祖父是一个善良、慈悲、有生活智慧的人;祖父不仅放走了贼,还给了贼一袋米和铜钱可知祖父的待人宽容。祖父知道送鱼是贼的报恩方式,但担心吃垮了人家,所以用在门板上刻鱼代替送鱼。体现了祖父是一个淳朴、厚道的人;祖父是一个体谅别人又善于教育子孙的人: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可见祖父是一个体谅,别人又善于教育子孙的人。据此分析综合表述即可。
故答案为: 祖父是个宽容的人,他没有为难贼反而放走了贼。祖父是个经验老道、细心睿智的人。父亲兄弟四人搜遍了厨房都没有发现贼,而祖父很轻易地就发现了。
27.【答案】参考例文:
你是我最想感谢的人
我呱呱坠地那年,你二十五岁,风华正茂。妈妈说那时的你就像个毛头小子,经常将我环在你的臂弯,然后伴着我咯咯的笑将我拋上了天。
我还梳着碎碎的童花头那年,你二十九岁,不显衰老。那时候我们会鼻尖对着鼻尖,额头抵着额头,然后让我把小手竖在头上当牛角。你像早晨暖暖的太阳,温暖着我的童年生活。
我可以自己背着书包过马路那年,你三十二岁,健壮依然。你要离开故乡去厦门。你理理妈妈在风中的乱发,又摸摸我的小脑袋。表情平添了严肃:“妞妞,在家一定要乖乖的,不能再胡闹。”我盯着你看了许久,终于勾住你的手指头,微微哽咽地说:“我们拉钩。”再后来,我就将这段光影剪下来,泡在每一杯你爱喝的茶里,然后在阳光艳艳的时光里咽下去。
我可以自己扎着乱乱的马尾学吉他的时候,你三十五岁,韶华不再。我一点一点地察觉到你的嗓音里流出的沧桑。或许你只有在梦里才能穿梭回故乡,梦里没有那里的人情世故,没有你要拼命为我们赚取的未来,有的只是单纯的阳光。
我对着电话拨着吉他,将歌儿唱给你听:“帘外雨潺潺,春意又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独自莫凭栏...”.爸爸,你是我的太阳,离我很远,又很近。为了我们家庭的幸福,你更多的是在外品味孤独。
我现在坐在考场上安安静静地想你的时候,你四十岁,终于归家,双鬓添了新愁。当老妈数落我的时候,你竟仍然会习惯性地将我护在你的身后。我将脚轻而浅地移回自己房屋,终于忍不住将头抵在墙.上泪流满面。老爸你是否知道,看着你矮矮的个头护在我的面前,我是何等地幸福 又是何等地心酸
十几年的光阴从我发丝中穿过,唯一不变的只是你这暖而热的阳光。
老爸,你是我生活中的阳光,无论什么时候,你都会用你的爱在奔涌的人群中找到我。
老爸,谢谢你,你是我今生最想感谢的人。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 “你是我最想感谢的人” 中,“感谢” 是题眼,“你” 是写作对象,限定了文章要用第二人称来写。
【题干分析】 ①“感谢” 一词蕴含着对某人的感激之情,这个人一定是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了重要的影响、帮助或者温暖。“你” 可以是具体的某个人,比如父母、老师、朋友、陌生人等;也可以是赋予了人格化的事物,比如一本书、一只宠物等。 ②写作思路:可以在开头直接点明 “你” 是谁,为什么 “你” 是最想感谢的人,总领全文。 详细叙述 “你” 对自己的帮助、关爱或者启发的具体事例。比如写父母,可以写他们在生活中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在自己遇到困难时给予的鼓励和支持;写老师,可以写老师在学习上的耐心教导、在思想上的正确引导等。这部分需要重点阐述,可通过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使事例生动形象。 可以写自己对 “你” 的感谢之情如何表达,或者自己将如何把从 “你” 那里得到的帮助、启发传递下去。
【立意提取】
写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付出,表达对父母的感谢。
写老师在学习和成长道路上的引导与教诲,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
【点评】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