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狼牙山五壮士
6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时
沈重
1.会写“寇、副”等15个字,会写“日寇、奋战”等20个词语。
2.结合重点语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3.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
【教学目标】
【课前解析】
关注文本:1941年秋,日军向晋察冀根据地狼牙山地区大举进犯,进行了残酷的“铁壁合围”。晋察冀军区某部七连奉命抗击,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的任务交给六班的五位战士。五位战士把敌人引到狼牙山顶峰,奋勇杀敌,扔完最后一颗手榴弹,他们纵身跳下绝壁,用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
【课前解析】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敌人集中兵力大举进犯晋察冀根据地,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安全转移,诱敌上山,痛歼敌人,最后壮烈地跳下悬崖的故事,表现了这五位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
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寇kòu(草寇、日寇、敌寇)
冀jì(希冀、冀求、冀北)
副fù(副手、副食、副班长)
榴liú(石榴、榴莲、手榴弹)
弹dàn(炮弹、炸弹、原子弹)
抡lūn(抡选、抡拳、抡一圈)
贯guàn(贯彻、万贯、全神贯注)
棋qí(象棋、棋子、下棋)
悬xuán(悬案、悬念、悬殊)
沸fèi(沸水、沸点、沸腾)
涧jiàn(深涧、山涧、溪涧)
雹báo(冰雹、雹子、雹灾)
屹yì(屹立、屹然不动)
悦yuè(喜悦、愉悦、悦耳)
屈qū(委屈、屈服、冤屈)
热血沸腾 居高临下粉身碎骨 惊天动地
近义词/Synonyms
进犯──侵犯 崎岖──蜿蜒 屹立──耸立
眺望──遥望 豪迈──豪放 沉着──冷静
奉命──遵照 相继──连续 依托──依靠
惊天动地──震天撼地
气壮山河──气吞山河
集中──分散 沉着──慌张 崎岖──平坦
英勇──懦弱 豪迈──狭隘
昂首挺胸──垂头丧气
惊天动地──风平浪静
斩钉截铁──犹豫不决
反义词/Antonyms
多音字/Polyphonic characters
看:kān(看守)kàn (看见)
扇:shàn(扇子)shān(扇风)
了:le(吃了) liǎo(了解)
似:shì(似的)sì(相似)
绿:lǜ(绿色)lù(绿林好汉)
领悟词义/Comprehend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
周到:各方面都照顾到;不疏忽。
勤勤恳恳:勤劳而踏实。
稀罕:稀奇,少有。
好歹:好坏。
筛:把东西放在萝或筛子里,来回摇动,使细碎的漏下去,粗的留在上头。
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一五一十:形容叙述时清楚有序而无遗漏。
眼中钉: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厌恶的人。
成家立业:指结了婚,有了家业或建立了某项事业。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造句:孩子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游乐园。
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二、归纳主要内容
晋察冀根据地
晋察冀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地处同蒲路以东,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多伦、宁城、锦州一线以南,东临渤海,以山西东北部和河北的冀中、冀东为主。区内除冀中大平原外,大多是山岳地带。
游击战争
游击战争是非正规作战。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游击战的精髓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逃我追。
晋察冀根据地
游击战争
再读课文,厘清结构,归纳主要内容
1.厘清结构
(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用概括小标题的方式梳理文章的层次。
(2)学生默读课文,尝试用小标题梳理文章的层次。
(3)学生交流汇报:接受任务(第1自然段)
接受任务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再读课文,厘清结构,归纳主要内容
2.归纳主要内容
(1)教师提出要求:请根据小标题的提示,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根据小标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本文主要描写了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接受了掩护连队主力及群众的撤退转移的任务,在完成拖住敌人的任务后,为了不让敌人追上部队,将敌人引上绝路继续顶峰歼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
阅读思考
请根据小标题的提示,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接受任务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事情发展顺序
段落大意:
全文共9个自然段,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六班五名战士为了拖住敌人,诱敌上山,勇敢地与敌人进行战斗。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五名战士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把敌人引上峰顶绝路。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五位壮土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并在顶峰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五壮士弹尽粮绝,最后英勇壮烈地跳下深谷。
三、自由朗读课文,选择你喜欢句子——批画重点语句,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痛击敌人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神态
动作
表现了五位战士对敌人的痛恨和完成任务的决心。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点”的描写
“面”的描写
这种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叫作“点面结合”。
四、小结归纳
课文第2自然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既让我们感受到五位战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个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形象。
“点面结合”的写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文中既有对群体形象的勾勒,又有对个体动作、神态的刻画,让学生体会到点面结合的写法有层次感和画面感。)
五、巩固练习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答: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3.准备转移时,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 他们选择了哪一条 为什么?
一条是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可以活下去,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是死路一条。他们选择了后面那一条。因为他们觉得群众和连队的安全更重要。
铭记历史,缅怀英勇先烈,
他们的无畏牺牲,铸就了强大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