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第21课《创造宣言》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中考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
B.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受诸多因素影响持续走低,国内参考的原油变化率持续下滑。
C.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D.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
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管什么时候,人都不可以自暴自弃。
B.这副对联挂在这气派的厅堂,真是画龙点睛。
C.以他的个性,事情未到山穷水尽时,他是绝不会罢休的。
D.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众叛亲离、一败涂地的下场。
3.选出依次填在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1)有人说:环境太________了,不能创造。
(2)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________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
(3)你不能________你的责任。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都献给你。
A.平庸 鲁钝 放任 B.平凡 鲁莽 放弃
C.平庸 鲁莽 放任 D.平凡 鲁钝 放弃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塑相 六贤祠 哑口无言 山穷水尽
B.金刚 无字碑 走头无路 众叛亲离
C.卦辞 茅草房 画龙点晴 陷入绝境
D.封锁 安魂曲 自暴自弃 接二连三
5.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石像繁植倘若用武之地从天而降
B.惯通单调封锁哑口无言先知先觉
C.镰刀枯干茅草走头无路接二连三
D.屋檐瀑布飞禽一丝一毫参天大树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崇拜(chóng)彼此(b )塑像(sù)中伤(zhōng)
B.豢养(juàn)不朽(xi )和谐(xié)卦辞(guà)
C.懒惰(duò)沙漠(mò)鲁钝(dùn)桑叶(sāng)
D.懦夫(nuò)雕刻(diāo)樵夫(jiāo)单调(diào)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涵养创新的精气神
李秦卫
①最近,围棋“人机大战”在韩国首尔收官,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败给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狗 (AlphaGo)”。对此,国人感受到了前沿技术创新的紧迫感与危机感,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成为共识,创新成为当代社会的高频词。
②创新从哪里来?首先需要有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500年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变迁,背后的重要力量正是创新。创新能力不足,“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卖十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故事就会不断上演。当年,钱学森为让祖国“挺直腰杆子”,执着于“两弹一星”研制,立下卓著功勋;焦裕禄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顶风冒沙,在遍地盐碱的兰考创造出多种治沙新招。从根本上说,正是一种报效祖国、情牵百姓的理想与抱负,使无数中国人焕发出执着创新的勇气与锐气。今天,我们更加迫切需要涵养创新的精气神。
③然而,创新之路上,失败是最亲密的伙伴。有资料显示,科研创新的成功率仅为10%左右。在相当意义上说,创新能力取决于抗打击能力。如果没有对190多次失败的的无畏,屠呦呦怎么能提取到青蒿素? 倘若不能善待一次次失败,诺贝尔如何能发明炸药?
④可以说,创新是壮丽的探险,只有不惧困难和挫折,踏着失败,拾级而上,方有可能直至梦想的顶峰。
⑤古人云:“日新之谓盛德。”创新兴则国家兴,创造强则民族强。我们要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敢为人先的锐气、锐意开拓的勇气,涵养创新的精气神,让当代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征途上,各方面都能实现爬坡过坎,再上台阶。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3月18曰,有删改)
7.细读全文,选出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人机大战”中围棋高手李世石败给人工智能围棋程序,让国人产生了中国围棋技艺不如韩国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B.创新是壮丽的探险,只要不惧困难和挫折,踏着失败向前,就能走向成功。
C.“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卖电脑的人太多导致电脑不值钱。
D.创新之路上,失败是最亲密的伙伴。据资料显示,科研创新有90%左右的失败率。
8.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第③段的横线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9.作者认为,涵养创新精神需要做到哪方面?你认为作为中学生还需要做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从小学生“读书等身”说开去
①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②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改进教育方式,十几年来,开展每日午读、亲子读书会、阅读节等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小学6年的时间,一个孩子竟能读1700本课外书。阅读不仅让孩子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成绩,还锻炼了口才和思维,跟爸爸妈妈在家里相处也变得更加融洽。
③有感于读书给孩子带来的变化,玉峰实验学校的一位家长突发奇想,让孩子与读过的书合一张影,结果发现书堆起来,跟孩子身高一样高。如果要解码该校一些小学生“6年读1700本书”的奥秘,或许正源于学校通过改进教育方式,让这里有了更多“读书等身”的孩子,其实现路径就是挤时间读书——“只要每天坚持花20分钟时间,就能在小学6年读完1700本书。”
④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年基本持平;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阅读,纸质阅读比例下降;在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2.1%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6.3%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比较多,37.8%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一般,41.5%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成年国民阅读数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忙没时间”。相比小学生“读书等身”,我们是否有点汗颜?
⑤古人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抗战名将彭雪枫常告诚自己:“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习,我会输给工作的。”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他不论行军作战多么艰苦,都坚持每日读书,常常手不释卷、挑灯夜战。他的名言是“知识之在于我,向来是如饥似渴的”,座右铭是“苦读苦读一百个苦读”,约法三章是“每日决学两小时”。今天我们各方面条件都比过去优越得多,即使工作再忙,其实也不难发现有一些碎片时间。比如在公交、地铁等车时,在银行排队时,或者睡前20分钟,都能成为自己专享的读书时间。
⑥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写作上了。”对读书人而言,就是应该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时间碎片。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是拿手机刷屏,还是读电子书或者手不释卷,是对我们读书习惯与学习定力的考验。如果在碎片化时间看碎片化信息,那么浅表、庸俗就会无形放大;如果在这期间读有价值的东西,那么我们的修养和才干就会不断累积。所以,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其价值和意义就在这里,同时读纸质书和读电子书也并不相悖。
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早已为我们指出了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新时代,人人都想“下笔如有神”,取得像大文豪们那样“著作等身”的成就。然而,梦想不会从天而降,还需先静下心来,多挤点时间,“读书破万卷”,才能厚积薄发、梦想成真。作为普通人,纵然我们做不到“著作等身”,但只要每天坚持读书,也能做到“读书等身”。
(有删改)
10.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11.第②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2.仔细阅读第⑤段,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
13.根据本文观点,说一说在今天这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可以怎样读书。(答三点即可)
14.下面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爱上了阅读,也让更多孩子“读书等身”。
B.第④段引用了大量的调查数据,意在告诉我们:成年人纸质阅读量明显不足,原因是工作忙没有时间。
C.选文第⑦段论述了读与写的关系:读是写的前提,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厚积薄发。
D.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自卑也是一种十足强大的力量
国馆
①当写下主题词“自卑”的时候,有一个人几乎是不由自主地浮现在我的脑海—周星驰。是的,这个大名鼎鼎的喜剧演员,是诠释这个词的最佳范例。
②即使已经功成名就,可是周星驰依然是个沉默寡言、没有多少朋友的人,原因是他“情丑”(即害羞)。
③他生长在单亲家庭,小时候觉得最好吃的就是“鼓油捞饭”了,长大了要报考TVB,考了两次才考上。好朋友梁朝伟已经红得一塌糊涂的时候,他还在儿童节目里被埋没。红了之后,他鼓起勇气向张曼玉提出约会。张曼玉冷冷地说:“如果你能用英语跟我聊半小时天,我就跟你约会。”周星驰心凉了半截。跟他合作的演员包贝尔评价说:“总感觉他(周星驰)骨子里透着自卑。”
④很多人因为家庭出身、教育背景的原因,长时间甚至终身带着自卑的情绪,弗洛伊德说,这叫“压抑”。有的人被压抑,一辈子抬不起头来。因为他们只把这当作攀比。有的人被压柳,因此懒于交际,使他们尤其强烈地关注自己,探向自己的内心。
⑤自卑的人一般觉得自己并没有天赋,然而自卑恰恰是一种极大的天赋。
⑥与周星驰一样,梁朝伟也是自卑的。因为他的家庭出身也不好,早年生活也很不顺。直到现在,都是做影帝的人了,没事还能宅在家里一声不吭。可是正是他的自卑成就了他,因为他总能沉下心来揣摩角色。因此,梁朝伟堪称演技之神,因为他演什么就像什么。
⑦自卑的人能把自己放得最小,从而最大程度地反映出了别人。这不仅对于演员有用,对于一般人也很有用:把自己退到不那么重要的位置,能够看出别人的好处来,从而得其精华,补已不足。
⑧在古代哲学里,“卑”原本没有主观的贬义,而是自然位置的相对低下。《易经·系辞》第一章就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⑨没有领略过大地的广漠,不足以欣赏高空的深远。没有领受过深深的自卑,不足以享有持久的自信。
⑩如周国平所说:“谦恭是自信带着自卑的面具出场。”任何谦恭的人,都一定程度上具备自卑的属性。但他们的自卑不是为了对生活消极,而是张扬着生命的自信。
一个从来不懂自卑的人,凭着可怜的自大,也许可以获得一时成功的甜头,但不会有破砺前行的持久动力。
自卑而不满,往往是人超越自己的必由之途。
谦恭是自信带着自卑的面具出场。
(节选自《意林原创版》)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6.选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1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18.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我们应如何把自卑作为一种强大的力量。
现代文阅读
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刘根生
①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的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的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的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③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
④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荷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
⑤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比如用新瓶装旧酒,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一张;比如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碌碌装样子,有难度的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不敢干。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地死亡”。
⑥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的脚踝,接着再咬个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安逸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面的舒适区。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一个人才能在进取中不断赢得新优势,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
⑦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的目标伟大。高远的目标,寄托着理想和信仰,能激励精神、催人奋进。高原之上有高峰,目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高度,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艰难地踏上新征程。面对生命这棵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9.从全文来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0.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21.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创造宣言》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②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③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么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④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
⑤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⑥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
⑦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⑧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当你把莫扎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加尔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⑨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
⑩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像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
创造之神!你回来呀!你不能放弃你的责任。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当你看见满山的幼苗在你监护之下,得到我们的汗、血、心、生命的灌溉,一根一根的都长成参天的大树,你不高兴吗?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有你回来,才能保证参天大树之长成。
罗丹说:“恶是枯干。”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根据需要有删改)
22.请简述选文的论证思路。
23.从修辞角度解释句子的含义。
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
24.文章⑤—⑩主要运用何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5.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说说其观点和论证方式与《创造宣言》一文有何异同?
链接材料: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谈创造性思维》节选
创造宣言
陶行知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最高的造出上帝,其次造出英雄之神,再其次造出财神、土地公、土地婆来供自己崇拜,省事者把别人创造现成之神来崇拜。
恋爱无上主义者造出爱人来崇拜。笨人借恋爱之名把爱人造成丑恶无耻的荡妇来糟踏,糟踏爱人者不是奉行恋爱无上主义,而是奉行万恶无底主义的魔鬼,因为他把爱人造成魔鬼婆。
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未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Lesseps)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辞。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毋需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当你把莫扎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加尔(Pascal)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仑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像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
东山的樵夫把东山的茅草割光了,上泰山割茅草,泰山给他的第一印象是:茅草没有东山多,泰山上的“经石峪”、“无字碑”;“六贤祠”、“玉皇顶”;大自然雕刻的奇峰、怪石、瀑布,豢养的飞禽、走兽、小虫,和几千年来农人为后代种植的大树,于他无用,都等于没有看见。至于那种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境界,也因急于割茅草看不出来。他每次上山拉一堆屎,下山撒一泡尿,挑一担茅草回家。尿与屎是他对泰山的贡献,茅草是他从泰山上得到的收获。茅草是平凡之草,而泰山所可给他的又只有这平凡之草,而且没有东山多,所以他断定泰山是一座平凡之山,而且从割草的观点看,比东山还平凡,便说了一声:“泰山没有东山好。”被泰山树苗听见,想到自己老是站在寸土之中,终年被茅草包围着,徒然觉得平凡、单调、烦闷、动摇,幻想换换环境。一根树苗如此想,二根树苗如此想,三根树苗如此想,久而久之成趋向,便接二连三的,一天一天的,听到树苗对樵夫说:“老人家,你愿意带我到东山去玩一玩么?”樵夫总是随手一拔,把它们一根一根的和茅草捆在一起,挑到东山给他的老太婆烧锅去了。我们只能在樵夫的茅草房的烟囱里偶尔看见冒出几缕黑烟,谁能分得出那一缕是树苗的,那一缕是茅草的化身?
割草的也可以一变而成为种树的老农,如果他肯迎接创造之神住在他的心里。我承认就是东山樵夫也有些微的创造作用——为泰山剃头理发,只是我们希望不要把我们的鼻子或眉毛剃掉。
创造之神!你回来呀!你所栽培的幼苗是有了幻想,樵夫拿着雪亮亮的镰刀天天来,甚至常常来到幼苗的美梦里。你不能放弃你的责任。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当你看见满山的幼苗在你监护之下,得到我们的汗、血、心、生命的灌溉,一根一根的都长成参天的大树,你不高兴吗?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有你回来,才能保证参天大树之长成。
罗丹说:“恶是枯干。”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一九四三年十月十三日写于凤凰山
26.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7.文中认为教育最大的成功是什么 为获得这一成功,你认为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勇气
(美)爱默生
①人们往往以为勇气是寻常而平凡的,然而事实证明,它是罕见而可敬的。因为,懦弱是人类的本性。由于我们是在安宁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很少会面临那种需要勇气的时候。这就好比一个从未经历过激烈场面的柔弱的男孩,却忽然要面临刺刀或其他暴力的威胁,毫无疑问,他会感到胆怯和绝望。
②怯懦会蒙蔽我们的双眼,令我们无法看到广阔的天空,而适时的鼓励却常能拨云见日。克尔律治在英国海军服役期间有过这样一段轶事,14岁那年,他随亚历山大伯爵远征。当身佩步枪,列队袭击敌人的船只时,他害怕得连膝盖都在不停地颤抖。他说:“就在我将要晕厥倒地的时候,伯爵抓住了我的手,轻声地对我说道:‘勇敢点儿,我的伙计!你很快就会恢复的,我第一次时也和你一样地害怕。’那简直就像是天使在同我说话。从那一刻起,我便不再惧怕,而是同老船员们一起勇往直前。我不敢想象,假如在那一刻,他不是鼓励我,而是嘲笑或者呵斥我,我会变成什么样子。”
③当孩子面临楼梯的台阶、燃烧的火炉或者飞驰的汽车时,就如同战士们面临着枪炮和伏兵一样,他们会感到自己身处危险之中。可是,一旦他们能够准确地了解危险,学会抵抗,他们便将克服恐惧。正如老练的马夫知道如何去平稳地驾驭马匹一样,当一个老练的士兵看到枪炮的火焰时,他便知道如何去躲避。所以,猎人不会害怕狗熊、狮子和野狼,养狗人可以轻松地制服猎犬。
④可见,对所处环境的准确判断是疗治胆怯的一剂良方,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有了勇气。
⑤学生之所以会被一道数学题难倒,原因就在于他还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旦领悟了其中的奥妙,他就会像阿基米德那样令人叹服不已。
⑥勇气还在于信念。要相信,你的智力和精神并不亚于那些你所崇拜的人。很多时候,危险只是人们的幻想而已。那些不惧困难的人会坦白地承认自己有时候也会感到一丝胆怯,之所以胜利,是他相信自己的身体里潜伏着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使一位虔诚的教徒在面对死亡的火焰时,仍能泰然自若地说道:“这是上帝为我特制的帽子。”
⑦工作中会有挑战,生活中会有困境,学习中会有挫折,勇气是何等的重要。你,应当更勇敢一些。
(选自《爱默生随笔精选》,有删改)
28.请简述全文的论证思路。
29.文章第③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0.结合文意,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这种力量能够使一位虔诚的教徒在面对死亡的火焰时,仍能泰然自若地说道:“这是上帝为我特制的帽子。”
31.联系本文②~⑥段中的某个观点,结合自己的经历,简要谈谈你是如何获得勇气的。
阅读下列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②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③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④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当你把莫扎尔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加尔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⑤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
⑥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⑦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节选自陶行知《创造宣言》)
(乙)
①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②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③认为“我不具有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这些人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④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⑤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节选自罗迦·费·因格《谈创造性思维》)
32.文本甲和文本乙都强调了什么观点?
33.“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这句话作为论据插入文本甲哪段最合适?请为该段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34.请写出下列两个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
(2)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35.甲乙两个文本的论证方式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A.两面对一面,可删掉“能否”;C.语序不当,将“有效的”移至“方法”前面;D.语义重复,删掉“大约”或“左右的”。故选B。
2.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的能力。考题出现的常见词语使用错误的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颠倒等。考生要准确理解这些词语,并掌握这些词语(短语)的搭配对象、使用范围等方面的特点,同时要把握语境的表达意思,准确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及用法,从而做出准确的选择。A.“自暴自弃”指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符合语境;B.“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用在此处不合语境;C.“山穷水尽”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符合语境;D.“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符合语境。根据以上分析,故选B。
【点睛】
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3.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及运用的能力。考生要准确理解这些词语,并掌握这些词语(短语)的搭配对象、使用范围等方面的特点,同时要把握语境的表达意思,准确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及用法,从而做出准确的选择。“平凡”与“平庸”,既有共性,也有不同。共性在于两者都含有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意思,不同在于“平凡”多指社会属性,“平庸”多指个人特点,故(1)处应填写“平凡”;“鲁钝”的意思是。“鲁莽”指言行不仔细考虑,轻率从事。故(2)处应填写“鲁钝”;“放任”不加约束,听其自然。“放弃”指丢掉,不坚持。故(3)处应填写“放弃”。根据以上分析,故选D。
4.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及书写词语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A.“相”应写作“像”;B.“头”应写作“投”;C.“晴”应写作“睛”;故选D。
5.D
【详解】
A.繁植——繁殖;
B.惯通——贯通;
C.走头无路——走投无路;
故选D。
6.C
【详解】
A.中伤—— zhòng;B.豢养——huàn;D.樵夫——qiáo;
故选C。
7.D
8.示例一:假如不能正确对待一次次失败,居里夫人怎么可能从—堆废渣中提取出镭?示例二:假若没有对上千次失败的无惧,爱迪生如何能发明给人们带来光明的灯泡?
9.需要有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需要有抗打击能力(不惧困难和挫折)。示例:学好各学科的课程。想要创新发明,没有知识作后盾是不行的;涵养创新精神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
【解析】
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找到相关段落,分析解答即可。
A.根据第一段“国人感受到了前沿技术创新的紧迫感与危机感”可知A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第三段“方有可能直至梦想的顶峰”,可知B选项中所说的“就能走向成功”太绝对,是错误的;
C.根据第二段“创新能力不足,‘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卖十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故事就会不断上演”,由此可知C选项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
8.本题考查了补写论据,需要结合文章第③段阐述的是“创新能力取决于抗打击能力”,从我们平时积累的事例中找出能够证明这个观点的事例,仿照划线句,用一致的句式整理即可。
9.本题第一问主要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据第二段“创新从哪里来”可知答案去下文寻找,“首先需要有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只有不惧困难和挫折,踏着失败拾级而上,方有可能直至梦想的顶峰”,据此提取概括即可解答。解答第二问就需要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谈谈看法,合理即可。
10.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11.举例论证。通过列举“玉峰实验学校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成效显著”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增强了说服力。
12.先引用名言强调抓紧时间读书的重要性,接着列举彭雪枫勤读的例子,告诉我们要抓紧时间,坚持每日读书,最后告诉我们:一些碎片时间,是可以成为读书时间的。
13.(示例)(1)坚持每天阅读;(2)合理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3)要读有价值的东西;(4)静下心来挤时间读;(5)读书的形式可以多样化;(6)多读书,读好书。(任答出三点,合理即可)
14.B
【分析】
10.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注意题目中“用原文语句回答”的提示。论点是作者对论题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需要结合论题、论据等内容自己归纳概括。全文共七段,通读全文可知,本文作者着重阐述“读书”的问题,并在首段给出了论点。
11.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第②③段都是在讲述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学生读书的事例,即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这一中心论点。
点睛: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的分析,首先要对论证方法判断准确,然后用议论文论证方法作用分析的格式进行作答。答题格式:(1)举例论证:以……(事实)作论据,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论点(或分论点),增强了说服力。(2)比喻论证:作者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本文(段)……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3)对比论证:作者把……与……对比,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4)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谚语,充分有力的论证……观点。使说理更具权威性、科学性,更具说服力。
1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思路的梳理与概括能力。要抓住点明结构思路的语言标志,没有词语标志的就要仔细阅读文章内容,读懂内容,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术语连缀作答。理清第⑤段的层次可知,首句引用古人的名句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接着列举彭雪枫的事例进行论证;最后谈到我们,明确利用碎片时间也可以读书。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13.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迁移能力。首先读懂原文,运用原文所讲的相关理论来谈怎样谈书。文章主要强调的是坚持读书,利用碎片时间读书,挤时间读书,除此之外,可以联系自己的读书体验来谈,比如选择有意义的书来读,运用浏览、跳读等方法来读,做读书笔记等。
14.B.表述有误。“成年人纸质阅读量明显不足,原因是工作忙没有时间”不正确,应该是“成年人纸质阅读量明显不足,原因是他们不抓紧时间读书”。故选B。
15.自卑也是一种十足强大的力量。
16.举例论证。列举了梁朝伟的例子,论证了“自卑也是一种十足强大的力量”这一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加真实可信,增强了说服力。
17.本文首先以周星驰的事例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运用梁朝伟的例子作为事实论据.并引用《易经》与周国平的话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强化中心论点。
18.示例:作为一名中学生,学习成绩可能不如别人理想,家庭可能不如别人富有,朋友可能不如别人多等,这些都会让我们心生自卑感,但我们应该学会扬起自信的风帆,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只有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解析】
1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提炼或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中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论点则需要结合论题、论据等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时,要在理解文章的论证层次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题目(或论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进行分析和提炼。本文围绕着“自卑”展开论述,结合文章内容来看,本文的标题“自卑也是一种十足强大的力量”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16.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文章第6段列举了梁朝伟因“家庭出身也不好,早年生活也很不顺”的“自卑”而成就影帝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自卑也是一种十足强大的力量”这一中心论点。
17.试题分析: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一般采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本文先以周星驰的事例引出本文的观点;然后运用梁朝伟的例子作为事实论据,并引用《易经》与周国平的话作为道理论据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全文,再次提出“自卑而不满,往往是人超越自己的必由之途”的结论。据此作答。
18.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本题可从自身的“劣势”方面说起,表达积极进取的思想来谈自己的主观感受,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一般没有固定答案,答题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19.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有高远的目标,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20.首先,提出分论点;然后,用航天员训练的事例进行证明,再引用孟子的话加以强调;最后,得出“求极限”虽使人痛苦,却促人强大的结论。
21.①举例论证,连用三个“比如”列举一系列事例,有力地证明了待在“舒适区”的危害。②比喻论证,用洗照片比喻反复显摆成果,形象地说明了模仿自己,机械重复这一现象,进而有力地论证了待在“舒适区”的危害。
【解析】
19.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的分析判断能力。论点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论点的提取方法有多种:多数议论文的题目就是论点;在文章的开头;在文章中间;在文章结尾。另外还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往往是一个判断句,是明确表明观点态度的句子。根据本文开头即可提炼出作者的观点: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有高远的目标,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20.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需抓住与文章结构有关的符号或关键词,还要加上一些显示议论文特征的词语来概括。答题格式为:首先运用了什么论据或提出了什么分论点,然后再用什么论据论证论点,最后再次论证论点(补充论点)或得出什么结论。本题可以这样回答:首先提出分论点;然后用航天员训练的事例进行证明;再引用孟子的话加以强调;最后得出“求极限”虽使人痛苦,却促人强大的结论。
21.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以及正反对比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了什么观点。根据不同的论证方法用评价语,如“有力地证明”“形象生动地说明”等。如:第⑤段运用举例论证,连用三个“比如”列举一系列事例,有力论证了待在舒适区的危害,具有可信度,增加说服力。又如:第⑤段运用比喻论证,用洗照片比喻反复显摆成果,形象说明模仿自己、机械重复这一现象,进而有力论证了待在舒适区的危害。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首先要根据划线句判断所用的论证方法,而论证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思路是:运用了……的论证方法,……地论证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所论证的内容,一般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该段的中心句。
22.先提出“我们要创造”的总论点,然后阐述教育者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和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接着批驳五种常说的不能创造的观点,提出“处处天天人人皆可创造”的观点,最后借罗丹的话,发出创造宣言,激励人们去创造。
2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的教育对象,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对,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是众多受教育者成才。
24.举例论证,作者列举多个事例来反驳五种人们常说的不能创造的借口,大量的事实既增加了文章可信度,又让文章显得其实充沛,有很强的说服力。
25.(1)链接材料和选文都强调了人人都有创造力,创造力要从点滴做起的观点。此外,链接材料还谈到了拥有创造力的关键因素。
(2)链接材料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采用立论的方式,选文针对几种错误的观点加以反驳,从而得出人人都有创造力的观点,属于驳论。
【分析】
22.
考查分析论证思路。读文可知,本文首段即提出观点:我们要创造。第二段到第四段论述了教育者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和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第五段到第十段反驳了五种常说的不能创造的观点: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年纪太小,不能创造;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第十一段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末段引用罗丹的话,向读者发出创造宣言,激励人们去创造。
23.
考查赏析句子。联系画线句前句“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可知,这句话用刀法比喻教育方法,用万像比喻众多的教育对象,用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这句话中的“画龙点睛”指的是如果教育方法得当,就会成就更多的人才。“万像同毁”指的是如果教育方法失当,那么就会毁掉众多的教育对象。
24.
考查论证方法。第五段到第十段列举了五种人们常说的不能创造的理由: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年纪太小,不能创造;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这些均是生活中的实例,所以是举例论证。列举大量生活中的实例,既增强了文章的厚度,也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5.
考查比较阅读。
相同点:文本强调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链接材料的观点是“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要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从点滴做起。两者观点大致相同。
不同点:链接材料还强调了拥有创造力的关键: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文本中并未涉及。文本驳斥了生活中五种常说的不能创造的观点。这属于驳论。链接材料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人人都有创造力,创造力要从点滴做起,这属于立论。
26.①环境平凡;②生活单调;③年纪太小;④没有能力;⑤陷入绝境(或“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结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27.教育最大的成功是: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教育者要注意的问题:①要敢于创造;②要有献身创造的精神;③要明确教育的创造目标;④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⑤要鼓励学生创作;⑥要注意师生合作创造;⑦要注意集体创造的特点。
【分析】
26.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阅读文章,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原语句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概括出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由此作者得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一结论。
27.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1)作答时可依据“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概括为:教育最大的成功是“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2)这一问题综合性很强。要回答这一问,必须把握住全文的主要内容。如作者批判“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就是鼓励人们要敢于创造;其中批驳“年纪太小,不能创造”,就是鼓励学生创造;最后一段对创造之神的呼唤,表达的是献身创造的愿望;谈到教育者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说的是教育要明确创造的目标;要探索创造理论和技术;要注意师生合作创造;从文章第三段可归纳出要注意集体创造的特点;这一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很难。能基本概括就可以了。
28.首先由人的本性是怯懦的说起,提出勇气的可贵;然后从“外界的鼓励“了解环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信念”等三个方面谈获得勇气的途径;最后指出我们应该具有勇气。
29.第③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对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有力地证明了人面临危险的处境需要准确判断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可获得勇气的观点。
30.这句话的意思是信念能够使人具有勇气,即使面临死亡,也能泰然自若,乐观地认为死亡是上帝给他的特殊礼物。
31.示例:鼓励会让人获得勇气。有一次,我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我特别紧张,愣在台上,这时候,看到班主任对我竖起大拇指,我鼓起勇气,战胜了恐惧,发挥出色。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解析】
28.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要抓住点明结构思路的语言标志。没有词语作为标志就要仔细阅读文章内容,读懂内容后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术语作答。如本文首先由人的本性引出勇气的可贵的论点,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获得勇气,最后指出我们应该具有勇气并总结全文,发出号召。这样使整个论证过程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使论证更加深刻,观点更加鲜明。
29.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当孩子面临楼梯的台阶、燃烧的火炉或者飞驰的汽车时……”为举例论证,“正如老练的马夫知道如何去平稳地驾驭马匹一样”等句为对喻论证,“他们会感到自己身处危险之中。可是,一旦他们能够准确地了解危险,学会抵抗,他们便将克服恐惧”为对比论证。有力地证明了下文的观点句,即“可见,对所处环境的准确判断是疗治胆怯的一剂良方,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有了勇气”。使说理深入浅出,观点更鲜明。
30.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意。“一位虔诚的教徒在面对死亡的火焰时”是说他在面临死亡时,“仍能泰然自若地说道:‘这是上帝为我特制的帽子’”这是说死亡是上帝给他的特殊礼物。这句话强调信念能够使人具有勇气,有勇气就能泰然自若,乐观对待一切危难状况。围绕“信念”“勇气”“乐观”这几个关键词作答即可。
31.要求联系文章,结合自己的经历,简要谈谈你是如何获得勇气的。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时要联系全文,首先从②~⑥段中提炼出一个观点,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回答;注意,所列举的自己的生活经历要能够证明相关论点。表达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
【点睛】
议论文主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结合原文分析使用。
32.任何人都具有创造力。
33.插入第六段最合适。答案示例:遭到楚王疏远放逐之屈原,毕竟写下了《离骚》。
34.(1)答案示例:比喻论证,把平凡比做白纸,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最平凡的地方也可以创造出不朽作品的观点。
(2)答案示例: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心理学专家两组对比实验的事例,具体真实地证明创造力与一个人的自信心有关的观点(任何人都具有创造力)。
35.文本甲的论证方式是驳论,文本乙的论证方式是立论。答案示例:文本甲首先以“有人说”的形式,列出错误观点,作为批驳的靶子。然后举古今中外的名人创造出不平凡的事例,最后总结出随时随地人人都可以创造的观点(号召大家走向创造之路)。文本乙首先提出是否人人都具备创造性思维的问题,然后用心理学专家的实验为例,证明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最后总结创造性思维的必备条件。
【解析】
32.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提炼。由文本甲第⑦段“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和文本乙第⑤段“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可以得出答案。
33.本题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判断,论据的补充。“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这句话写出了哥伦布面临绝境,但却有了创造之举,符合文章第⑥段“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的内容,故插入本段。论据补充示例:遭遇极刑,忍奇耻大辱的司马迁,毕竟完成了史书巨著《史记》。
34.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比喻论证,把环境平凡比做白纸;举例论证,用八大山人挥毫作画的事例,生动形象地驳斥了第①段中的“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的观点,论证了最平凡的环境也可以创造出不朽作品的观点。
(2)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举心理学专家对“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对比实验的事例,具体真实地证明任何人都具有创造力,只是有的人缺乏自信罢了。
35.本题考查论证方式的分析。
文本甲作者每段开头都列出了要批驳的观点,如第①段“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第②段“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然后举古今中外的名人创造出不平凡的事例,从而得出第③段观点:“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第④段又列举批驳的观点“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第⑤段“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第⑥段“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举例批驳之后,最终得出本文结论——第⑦段:“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因此,论证方式是驳论;
文本乙,先在开头第①段提出“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然后②③④段用心理学专家的实验为例,证明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最后得出结论——第⑤段“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因此论证方式是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