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4 19:3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散步》教学设计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味文字之美和细节的动人。学习以小见大、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3. 引导学生用心发现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1.认真阅读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主题。(重点)
2.学习以小见大、结尾升华主题的写作方法;领悟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难点)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有一种最为简单,而又永远时尚,永远流行的健身运动,大家知道是什么吗?答案显而易见,是散步。散步能消化食物,锻炼身体,延年益寿,还能减肥,多好的事儿!
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去散步,感受家庭浓浓的亲情。
【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年生于重庆,当过知青、解放军、摩托车手和小提琴演奏员。经历复杂、意志坚强、随和、豁达、原则性强。曾任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能胜任多种体裁,但擅长写小说,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在了中学语文课文之中。视写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写作背景】
文章写于1985年。莫怀戚父亲刚去世。莫怀戚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莫怀戚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同时,作者在和美国朋友交流时候发现国外对“孝”也是倍加推崇,因此在散步的时候产生了写下这篇文章的念头。
【文体知识】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
“神不散”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时候注意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标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检查字词。
【汉字注音】
散(sàn ) 步莫怀戚(qī) 很累(lèi) 熬(áo ) 咕咕(gū)
分歧(qí) 一霎(shà)时 水波粼粼(lín) 拆()chāi散
【多音字 】
【词语积累】
分歧:(思想、意思、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这里是指是使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水波粼粼:形容水波十分明净。
信服:相信并佩服。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者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排。
请学生读词语,教师纠正读音。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1)本文写了什么事?
(2)散步的人有哪些?
(3)散步中发生了什么?
(4)结果如何?
5.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①这篇文章记叙了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散步。
②这句话在课文的哪里出现过?(开头)
追问:这种开头方式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开门见山)
③散步的人有:母亲、我、妻子、儿子
散步的地点:田野
散步的季节:初春
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
原因: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结果:走小路: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一家人温馨地散步。
6.比较:下面改写后的句子和原句相比,哪个更好?
(1)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2)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母亲、妻子和儿子。
第(1)句更好。“我的”重复出现,以第一人称作为叙事主体,一是突出“我”在家庭中的重要,二是突出“我”与“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之间的至爱亲情。
小结:开头独句成段,总领全文,交代了事件、地点、人物,而且从朗读中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这一家四口三代人之间浓浓的亲情。
7.品读课文,感受亲情。
(1)这是一个温馨美满的大家庭,在这个家庭里充满了互敬互爱,他们都变现出怎样的可贵品质呢?你最喜欢的人是谁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进行简要分析。
①我——稳重孝顺体贴
A.“母亲本不愿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着想,孝顺)
B.“蹲下来”、“背”、“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孝顺、体贴,小心翼翼,唯恐有失)
②母亲——慈爱关切
事情:为了孙子,放弃走大路的想法。(理解孙子,满足孙子的好奇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幼的传统美德。)
③妻子——温柔贤惠
A.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相亲相爱)
B.蹲下来,背起儿子。(爱幼)
④儿子——聪明乖巧懂事
“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十分默读第2、3段,体会字词句的韵味。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加点词的意义。
①“熬”字用得好吗?好在哪里?
好。“熬”字说明母亲已经老了,身体虚弱,度过冬天艰难,暗示“我”能与母亲我”也饱受世着煎熬。因为“我”担心母亲会突然去世,就像“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极不好的,说明每个严冬对于母亲来说都是煎熬。因为在父亲离开人世后,母最需去了”。
又”体现了母亲的身体是要儿女陪伴。这个时候,莫怀戚的四兄弟决定轮流陪伴母亲度过相处的时日已不亲多了。
②文中除了母亲,还有谁也在饱受着煎熬呢?
“这段艰难的时光。孝心可见,感人至深。
文章在朴实亲切的叙述中,在如话家常般的语言中表现出作者十分关心母亲,珍惜与母亲在一起的每一刻。这就是文章举轻若重的体现,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大家可以再朗读这两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分歧 蹲下 熬过 嫩芽 霎时 粼粼
2.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读懂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去散步,感受到他们在散步中所表现出来的浓厚的亲情、感人的孝子之心。谁能用简洁的语言和大家分享一下上节课的收获?
@1学生交流。老师总结。
【再读课文 体会情感】
1.幸福的一家人也难免在生活中产生分歧,这次散步过程中发生的分歧让我们看到了怎样的一家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6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面对分歧,这一家四口分别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① 学生合作探究。
②教师总结。
一开始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当我决定委屈儿子而走大路时,母亲又改变了主意走小路。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出来了她“要走大路”。儿子顺从了她,她又“变了主意”。这是因为什么?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① 学生合作探究。
②教师总结。
母亲改变了主意是因为她不想让儿子为难,更是对孙子的疼爱,还有小路那边有美丽的景色。
(3)在解决分歧时“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① 学生合作探究。
②教师总结。
因为一切取决于“我”,“我”正好处在家庭的核心地位,上有老、下有小,“我”的选择、“我”的行为都会影响家庭成员的感情,影响家庭和睦。所以“我”感到中年人的责任重大。
(4)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①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总结。
②表面来看:因为走的小路比较坎坷,“我们”怕一不小心会摔到母亲和儿子,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小孩的爱护。
深入来看:“我”和妻子都意识到作为中年人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子女,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
通过一件简单的日常小事,折射出人性中最光辉的地方,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里运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以小见大)
【写作点拨】
以小见大立意法: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题材、小事件,来表现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本文选取“散步”这一生活侧面,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引发了对人类社会的繁衍、发展的思考。用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5)再次齐读第6段,体会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担当。
小结:可以说每个人做得都好。因为亲情是永恒的情感,所以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2.这篇文章感染力强,是因为它的语言。如果我们细细咀嚼、品味,会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下面请同学们赏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圈点勾画,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交流时请用上“我喜欢的句子是……,因为……”或“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它……”等句式。
①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批注。
②交流互动。(示例)
(1)写景的句子
①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段文字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
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现出勃勃的生机,同时也衬托了一家
人散步时祥和、欢描绘乐的心情。
②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走小路的原因,展现母亲理解孙子愿望的内心世界,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③这些景物描写能删掉吗?为什么?
@1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2不能删除。这些景物描写删除后,①感受不到春天勃勃生机;②无法更好地衬托出作者幸福的心境;③不能有效推动情节的发展;④文章主题得不到准确的表达。
(2)对称的句式
①有的浓,有的淡。
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⑤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⑥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⑦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作用: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3)表达情感的句子
①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母亲老迈、顺从,儿子诚恳、孝顺、有修养。母亲是担心自己腿脚不便,给“我们”添麻烦,她总是为子女考虑,充满了对孩子的爱护。而“我”希望母亲能多出门走动,让家人能够多陪伴她,让她像春天一样生机盎然、充满活力,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孝顺和关心。)
②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对比回环,母子温顺的性格、和谐的关系表露无遗。)
3.说说对“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理解。
①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②这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文中“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我和母亲,妻子和儿子,两对母子三代人,代表着把人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生命之火不熄,爱与责任就在一代代人心中郑重传递。家庭对于个人来说就是个小世界。一个个这样的小世界构成大的世界,家庭式构成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和谐带来社会安定,家庭的努力促进社会发展,爱由家庭扩散开去,社会才能形成浓郁的爱的气氛。
③指导朗读。
这一段应该读的庄严、凝重、深沉、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4.不少名家评论这篇散文时都提到两个词:“大词小用”和“小题大做”。请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
①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文中“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一处是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一处是把自己的话说成是“决定”,一处是“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表现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深意,作者是在借散步这件事强调对家庭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和重视,对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责任担当的思考。
小结:中年一代责任重大,他们既要赡养老去的一辈,又要呵护幼小的生命。有了他们,我们的传统美德才能得以发扬,我们的家庭才能和谐美好!
本文选取散步这件小事,表现人与人之间真挚浓烈的亲情。在我们身边同样洋溢着亲情,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是啊!亲情是身上的新衣服,手里的零花钱,桌上可口的饭菜;也是彼此间说的贴心话,为父母端上的一杯茶;亲情有甜美的宽容和宠爱,也包含令人厌恶的唠叨和可能产生的误解,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光去领悟。生活中处处洋溢着亲情。请珍惜身边的亲情,尊敬父母,尊敬老师,爱护同学,爱着所有爱你的人。
小练笔:用行动表达爱。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地趴一会(至少一分钟),想象自己回到小时候,再为他们做个简单的按摩。照照镜子,感受一下他们的背和你的背有什么不同。虔诚地做完这些事,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时间:初春
地点:田野
事件:散步
人物:我 (孝顺体贴)
母亲(慈爱关切)
儿子(聪明乖巧) 尊老
妻子(温柔贤惠) 爱幼
小 → 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