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认识“〉”“〈”“=” 2(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认识“〉”“〈”“=” 2(冀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10-12 19: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认识“>”、“<”、“=”
学习目标:
1.通过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认识符号“>”、“<”、“=”及其含义,能根据所出示的“>”、“<”、“=”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3.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初步的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4.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童话情境,引入象形统计图
1.图片展示。
(1)3只小猴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玩耍的情况。
(2)3只小猴共进午餐。草地上凌乱地摆放着3种水果──梨、桃和香蕉。
2.画外音(小猴说):我还没看清楚每种水果各有几个,你怎么就开始吃了?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几个?怎样摆能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
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
5.图片展示。
6.提问:观察摆放的图,数一数几只猴吃几个桃,几个梨和几根香蕉?
学生回答后,在象形图下面写“3”、“4”、“3”、“2”。
二、教学比较2、3、4的大小
1.教学“3=3”。
(1)画外音(小猴说):我可喜欢吃桃了,可我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图片。
(2)提问: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一个也没多,猴的只数与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相同、相等、同样多)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图下面写上“3=3”。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2.教学“3>2”。
方法和教学“3=3”相同。
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3.教学“3<4”。
方法如前。
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4.区分“>”、“<”和“=”。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教师都加以肯定。
(2)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① 看谁举得对: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
② 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三、小结
1.让小朋友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加以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时仍然可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四、巩固深化
1.基本练习。
2.补充练习。
(1)左边摆2个梨,右边摆1个苹果。填( )>( )
(2)左边摆4朵花,右边摆3个梨。填( )>( )
(3)左边摆3个苹果,右边摆5朵花。填( )>( )  
3.开放练习:这里有1、1、2、3、4、5、=、>、<这些数字和符号。用这些数字和符号组成各种不同的式子。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