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刘委强
电话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
邮件
单位
昌邑市文山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鸦片战争
一、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此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 争之后,中国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各种主权如领土主权,经济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等等开始遭到一步步地破坏,中国人民也进行了一 系列的反抗斗争,中国的各个阶层也开始了一步步的探索。因此,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
难点: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性 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因 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的必然性;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两次鸦片战争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全面客观的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当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即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介绍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唤起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使用的技术:PPT制作技术、视频截取和组合、动画制作技术、录音的录制与后期制作、用会声会影制VCR、制作概念图、录制课前学习微视频等。
如何使用和使用效果:
(1) 在导入部分,鸦片的危害,使用图片和声音播放能增强感染力和趣味性。
(2)在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这一子目录播放视频、使用图表,能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和中国的状况,以便进行有效的研究性学习。
(3)在课堂小结部分使用概念图做成简洁的知识列表,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展示鸦片的危害等相关ppt,
观看图片,思考鸦片走私带给中国的危害。
PPT图片
讲授
1, 放映鸦片战争前中西对比的视频,得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清政府战败的必然性。
2, 用图片展示战争爆发的经过,用ppt展示《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观看视频,小组讨论: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小组长分工引导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关于战前中西对比的视频、战争经过图片、《南京条约》内容和危害。
研讨
展示ppt鸦片战争影响的材料,明确讨论疑难题目
学生讨论展示解决疑难
ppt
评价
整体班级评价,个别同学评价,题目选项评价,老师板书。
?
小组长汇报分数
网络评价平台,
数据分析
?
建构
教师展示本课的基本架构
学生自主建构
PPT知识体系示意图
历史启示和感悟
顺序播放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的探索历程,展示其历史意义。
学生体会,体验,感受,情感升华
PPT图片、音乐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此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如何结合信息化技术构思教学,设计思路主要是由浅入 深,比较全面地涵盖了鸦片战争背景、经过及影响,针对每个环节,都设计了相应的信息技术支持,以自主学习、研讨交流、老师讲解,老师和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互 动,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去针对问题进行思考、研讨、展示、巩固,使得教与学都有体现的机会。设计的问题,通过动画显 示,让学生有了直观的印象,更好地启发他们去思考,既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又不会限制他们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音频视频图片等信息资料,也 有助于他们的学习,更好地把我本课的重难点。
课件24张PPT。罂粟花罂粟果鸦 片鸦 片 战 争一、战争原因(偶然和必然)(一)、虎门销烟英国对华倾销鸦片财政危机扭转逆差打开市场吏治腐败军备废弛危害身心出 超入 超林 则 徐 禁 烟严重灾难中国正当贸易(二)、鸦片战争前的英国和中国 英 国中 国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英国是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清朝军机处英国议会大厦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军舰英国的铁甲战舰封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落后的自然经济完成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经济发达装备技术落后船坚炮利闭关锁国殖民扩张中国与英国的差距经济政治军事
外交
落后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生产力提高(机器代替手工)生产更多商品消耗更多原料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市场) “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把新的国家殖民化,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经济漩涡之中,它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列宁世界工厂工业文明
资本主义农耕文明
封建主义西方(英国)中国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打开中国的市场(必然性)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偶然性) 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西方商人简直是欣喜若狂。 英国商人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不应求了” 。 1. 从上图这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问题?
2. 你能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3、如果你是英国商人,你希望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对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3.6亿人均 0.75便士结合材料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马克思:妨碍对华出口贸易迅速扩大的主要因素,是那个依靠小农业与家庭工业相结合而存在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
马克思:中国人不能同时既购买商品又购买毒品。
英国输华的商品中,有许多西方人的日常用品,如刀叉、睡帽、钢琴…… 自然经济的抵制中国人购买力低下有些商品不符合中国人生活习惯二、过程和结果《望厦条约》《黄埔条约》打开中国市场1840-1842英国清政府战败、签约《南京条约》及附件《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清政府战败、签约英、法1856-1860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⑤附件内容: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英人可在通商口
岸租地建屋。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结果:南京条约及附件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增加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破坏了中国贸易主权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司法主权最能反映其侵华意图的是?①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②外国舰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③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④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⑤鸦片贸易合法化;⑥给英法巨额赔款;
内容
内容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1.客观原因── 英国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2.主观原因── 清王朝3.根本原因──综合国力强大的腐朽落后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三、战争影响①(政治)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被迫对外开放)。②(经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总之)社会性质发生巨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中国近代史开始④向西方学习 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非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即主权不能完全自主。是历史的沉沦
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即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释割让香港岛,租地建房破坏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协定关税,破坏关税主权协定关税,五口通商,瓦解自然经济领事裁判权,破坏司法主权洋务运动国家机构的变化设置总理衙门设置总税务司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设新式学堂培养人才中国现代化运动开始起步权力结构的变化清政府被迫应对变局兴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保守派洋务派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