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测三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1.5-1.6)
、选择题
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你变得聪明,防止走入生活和学习的某些误区.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银不是银而是金属汞,常温常压下呈液态,有毒
B.干冰不是冰,而是固体二氧化碳
C.铅笔芯中不含铅,主要是石墨和粘土
D.苛性钠不是钠,而是一种常见的盐
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 )
A.二氧化碳 干冰 CO2 B.氧化钙 熟石灰 CaO
C.氢氧化钠 烧碱 NaOH D.碳酸钠 纯碱 Na2CO3
小科同学用思维导图梳理了Na2CO3的相关知识,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俗称:烧碱小苏打
B.物理性质:易溶于水
C.化学性质:可与稀盐酸、Ca(OH)2溶液、CaCl2溶液反应
D.制取:可从内陆盐湖中通过物理方法提取
下列4种物质,把它们长期露置在空气中,其中会发生化学变化且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盐酸 B.生石灰 C.浓硫酸 D.碳酸钠晶体
尿素[CO(NH2)2]是一种(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
A.NaCl 氯化钠 食盐
B.CaO 氧化钙 生石灰
C.Na2CO3 碳酸钠 苏打
D.NaOH 氢氧化钠 纯碱
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 )
A.HCl B.KNO3 C.K2CO3 D.FeCl3
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C.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钠在水中会电离出OH-
B.往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溶液的pH减小
C.碳酸钠溶液中存在OH-
D.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
“松花蛋”(又称“变蛋”)是大家很喜欢的一种食品,因其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碱性的物质而带有苦涩味。为减少苦涩味,在吃“松花蛋”时,最好蘸点下列哪种物质( )
A.白酒 B.食醋 C.食盐 D.白糖
、填空题
纯碱又称 ,是碳酸钠的俗名。它的水溶液呈 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当碳酸钠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时,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量的水分子,其化学式为Na2CO3 10H2O。碳酸钠晶体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易失去结晶水而最后变成粉末,此变化叫 ,属于 变化。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请你应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参与有关废品收购的实践活动。
(1)假如你在打扫卫生,清理出下列物品:
A .废纸、B .矿泉水瓶C .易拉罐、D .霉变的蛋糕、E .生锈的铁钉。
其中应放入“可回收垃圾箱”的是 (填字母);
(2)废旧电池中含有汞,如果随意丢弃,会造成污染,威胁人类健康。汞的元素符号是 ,它在常温下的状态是 。常用的干电池内部填有氯化铵和二氧化锰等物质,若通过分离得到氯化铵,在实验室需进行的操作是:溶解、过滤和 ;得到的氯化铵在农业上又可用作 。
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也是重要的资源。
(1)大多数天然淡水需要经过处理方可直接饮用,将水煮沸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煮水锅炉长期使用形成水垢后可用盐酸去除。写出水垢中Mg(OH)2 溶于盐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会使水面上藻类物质大量繁殖,水质恶化。某藻类含化学式为C106H263O106N16P的物质,则污水 中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是 (填元素名称)。
如图所示为小科总结了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其中“—"农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反应,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农业上利用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应制备波尔多液,请利用化学方程式写出该反应的原理 。
(2)小科研究反应应规律②时,发现有些反应需要加入指示剂才能够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了(不考虑反应的放热)。下列符合要求的反应是____。
A.Cu(OH)2和H2SO4 B.NaOH和HCl C.BaCl2和Na2SO4
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酸、碱、盐三类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山药中含有皂角素,呈碱性,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涂厨房中的 来止痒;
A.苏打(Na2CO3) B.食醋(CH3COOH) C.蔗糖(C12H22O11)
(2)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具有杀菌、帮助消化的作用,如果胃酸过多反而会伤及胃、十二指肠等,可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症。某胃酸过多的病人按医生处方服用合适剂量的“胃舒平”后缓解了症状。下列图像大致符合病人服用合适剂量的“胃舒平”后胃液 pH 变化的是 。
A. B. C.
、实验探究题
中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侯氏制碱法的产物及其性质、用途等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了解“侯氏制碱法”的产物——Na2CO3和NH4Cl
⑴请写出Na2CO3的俗称: (写一个即可)。
⑵NH4Cl在物质的分类中属于“盐”。
任务二:探究NH4Cl的性质——NH4Cl溶液呈酸性
【提出问题】NH4Cl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溶液呈酸性,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
②NH4Cl在水中全部解离出和Cl-。
③Na2SO4,溶液呈中性,Na+对溶液的酸碱性没有影响。
【提出猜想】
猜想一:水分子单独起作用,产生较多的H+,使溶液呈酸性;
猜想二:Cl-与水作用,产生较多的H+,使溶液呈酸性;
猜想三: 。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⑴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滴入2滴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呈紫色 猜想一不成立
⑵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溶液,滴入2滴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呈紫色 猜想二不成立
⑶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NH4Cl溶液,滴入2滴紫色石蕊 猜想三成立
【解释与结论】同学们向老师请教,得知一部分NH4+,和水分子作用,产生较多的H,使溶液呈酸性。
【拓展与延伸】同学们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还发现:
①酸和碱都有强弱之分,盐酸、硫酸、硝酸是强酸,碳酸、醋酸等是弱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是强碱;氨水、氢氧化铁、氢氧化铜是弱碱。
②盐是酸碱中和的产物,强酸跟弱碱反应生成的盐叫强酸弱碱盐,其盐溶液呈酸性;强碱跟弱酸反应生成的盐叫强碱弱酸盐,其盐溶液呈碱性;强酸跟强碱反应生成的盐叫强酸强碱盐,其盐溶液呈中性。
NH4Cl溶液可以看成是强酸与弱碱反应生成的盐溶液。由此可推出醋酸钠溶液呈 性,硝酸钾溶液呈 性。
任务三:了解NH4Cl的用途——用于生产化肥
⑴NH4Cl属于化肥中的 (选填“氮”、“磷”或“钾”)肥。
⑵化肥对农作物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使用NH4Cl作为化学肥料时,要注意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膨松剂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屡见不鲜,小到包子馒头,大到其它的肉类食品,膨松剂的运用十分的广泛。某面包膨松剂由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甲同学想对其成分进行检验。查阅资料后,他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前弹簧夹都处于关闭状态),并分3步进行实验。资料:①膨松剂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
2NaHCO3 Na2CO3+H2O+CO2↑,
NH4HCO3 NH3↑+H2O+CO2↑;
②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为氨水,呈碱性。
实验操作:
第1步:关闭K2,打开K1,经过加热,D中酚酞变红。
第2步:关闭K1,打开K2,加热至试管B中的水里气泡不再产生。
第3步:观察到大试管中还有剩余物质。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没有装置C,可能不会出现什么实验现象?
(2)写出实验中的膨松剂物质组成: 。
、解答题
精盐(NaCl)和纯碱(Na2CO3)是两种常见之物.
(1)用化学方法区别这两种固体,可以选择下列哪一种物质?答:
A.白酒 B.米醋 C.纯净水 D.酱油
(2)王军同学不慎在精盐中混入了少量纯碱,他想重新得到精盐,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固体混合物 溶液 固体
方案二:固体混合物 溶液 固体
你认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
说明另一方案不合理的理由: .
(3)假设(2)方案一的固体混合物有53克,加入160克的稀盐酸却好反应后,生成4.4克二氧化碳气体,则该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要求列式计算).
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逐渐滴加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并及时测量不同时刻溶液的温度与pH,记录数据如下表:
反应时间(秒) 0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滴入稀盐酸体积(毫升)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pH 13.2 13.0 12.7 12.4 12.1 7.0 2.0 1.6 1.3
温度(℃) 36.9 37.5 38.0 38.5 38.8 39.2 39.0 38.8 38.6
(1)观察上表发现,当反应时间在 秒时开始,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加。
(2)完成上述实验,能否用氢氧化钠固体代替,并请说明原因 。
(3)结合上表中滴入稀盐酸体积与pH的变化数据,试计算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稀HCl的密度取1.0g/mL,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7.3%)
现有一种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为测定其含量,取一定量的该样品溶于水,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振荡,首先发生反应:Na2CO3 + HCl = NaHCO3 + NaCl,然后才发生反应:
NaHCO3+ HCl = NaCl + CO2↑+ H2O。
已知:该温度下CO2密度为1.98g/L,实验测得产生的CO2的与加入稀盐酸的数据如右图。
(1)当加入 g盐酸时,才开始产生CO2;图中V= mL。
(2)请计算:①所加入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②原样品中Na2CO3和NaHCO3的质量各是多少?
周周测三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1.5-1.6)答案解析
、选择题
D
【解析】(1)水银是液态金属,也称汞,有毒;(2)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3)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粘土;(4)苛性钠是氢氧化钠,是一种碱。
A.水银不是银而是金属汞,常温常压下呈液态,有毒,说法正确,A错误;
B、干冰不是冰,而是固体二氧化碳,说法正确,B错误;
C、铅笔芯中不含铅,主要是石墨和粘土,说法正确,C错误;
D、苛性钠不是钠,而是一种常见的盐,苛性钠是氢氧化钠,化学式NaOH,是一种常见的碱,不是盐,说法错误,D正确。
故选D
B
【解析】根据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氧化钙、氢氧化钠、碳酸钠的俗称和化学式分析。
A.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化学式为 CO2 ,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俗称生石灰,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俗称烧碱,化学式为 NaOH ,不符合题意;
D、 碳酸钠俗称纯碱,化学式为Na2CO3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A
【解析】 Na2CO3 ,俗称纯碱和苏打,易溶于水,可与稀盐酸、Ca(OH)2溶液、CaCl2溶液反应,可从内陆盐湖中通过物理方法提取。
A.俗称:纯碱和苏打,烧碱是氢氧化钠,小苏打是碳酸氢钠,所以A错误;
B. 物理性质:易溶于水 ,正确;
C. 化学性质:可与稀盐酸、Ca(OH)2溶液、CaCl2溶液反应,正确;
D.制取:可从内陆盐湖中通过物理方法提取,采用的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冬天捞碳酸钠 ,正确;
故答案为:A.
B
【解析】根据各个选项中物质的性质判断。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小,故A不合题意;
B.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二者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再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B符合题意;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使自身质量增大,但是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
D.碳酸钠晶体在空气中几乎无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A
【解析】根据含有氮元素的物质可作氮肥分析。
尿素中含有植物所需氮元素,为氮肥;
故选A.
D
【解析】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可解答此题。
A.化学式NaCl,名称氯化钠,俗名食盐,对应关系正确,A错误;
B、化学式CaO,名称氧化钙,俗名生石灰,对应关系正确,B错误;
C、化学式Na2CO3,名称碳酸钠,俗名苏打,对应关系正确,C错误;
D、化学式NaOH,名称氢氧化钠,俗名烧碱、苛性钠等,纯碱是指碳酸钠,对应关系错误,D正确。
故选D
C
【解析】对于物质鉴别题,首先要掌握各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所需物质,再利用反应的不同现象加以区分,鉴别题时各物质的现象必须不能相同,否则无法区分。
A.盐酸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钾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钾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白色碳酸钙沉淀,能鉴别,符合题意;
D.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产生红褐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A
【解析】本题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物质能否共存的问题,若物质在水中解离成的离子重新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时,物质就不能共存,生成沉淀或气体则溶液质量发生改变.本题考查的是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物质能否共存的问题以及反应后质量是否改变,完成此题,需要明确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
解: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质量不变,故正确;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质量减小,故错误;
C、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不发生反应,故错误;
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质量减小,故错误,
故选A.
A
【解析】根据碳酸钠的构成及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其溶液中含氢氧根离子分析。
A. 碳酸钠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电离时不会产生氢氧根离子 ,符合题意;
B、 往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二者会反应产生硫酸钠和水,溶液的pH减小,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说明 碳酸钠溶液中存在OH- ,不符合题意;
D、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B
【解析】根据酸性、碱性物质能发生反应分析。
松花蛋制作过程中使用碱性物质带苦涩味,所以吃时可蘸呈酸性的物质,白酒、食盐、白糖都呈中性,食醋呈酸性;
故选B。
、填空题
苏打;碱;风化;化学
【解析】碳酸钠俗称纯碱,又称苏打,其水溶液呈碱性。碳酸钠晶体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易失去结晶水而最后变成粉末,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可以据此进行解答。
碳酸钠俗称纯碱,又称苏打,其水溶液呈碱性,碳酸钠晶体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易失去结晶水而最后变成粉末,生成了新物质,即由Na2CO3 10H2O变为Na2CO3,该过程为风化,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苏打 碱 风化 化学
(1)ABCE
(2)Hg;液态;蒸发结晶;化肥(氮肥)
【解析】根据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制品等都可以回收再利用分析;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根据含氮元素的化合物可用作氮肥分析。
(1)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制品等都可以回收再利用,应放入可回收垃圾箱;(2)汞的元素符号为Hg,它在常温下是液态物质,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铵易溶于水,要分离得到氯化铵,可利用过滤的操作,具体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氯化铵中含有植物所需氮元素,可用作氮肥。
(1)Mg(OH)2+2HCl=MgCl2+2H2O
(2)氮、磷
【解析】(1)根据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钙进行分析;
(2)根据需 藻类含化学式C106H263O106N16P的物质 分析;
(1)水垢中Mg(OH)2 溶于盐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OH)2+2HCl=MgCl2+2H2O 。
(2)根据化学式C106H263O106N16P 分析, 污水 中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是氮、磷 。
(1)CuSO4+Ca(OH)2=CaSO4+Cu(OH)2↓
(2)B
【解析】(1)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2)注意分析反应中是否会出现明显的现象变化即可。
(1)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沉淀,则反应的方程式为:CuSO4+Ca(OH)2=CaSO4+Cu(OH)2↓。
(2)A.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溶液从无色变成蓝色,故A不合题意;
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明显现象变化,故B符合题意;
C.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故C不合题意。
故选B。
(1)B
(2)C
【解析】(1)根据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分析;
(2)根据服用合适剂量的“胃舒平”后胃液中酸性减弱pH增大分析。
(1) 山药中含有皂角素,呈碱性,所以需用酸性物质进行中和,碳酸钠溶液呈碱性,A错误;食醋呈酸性,B正确;蔗糖溶液呈中性,C错误;
(2) 病人服用合适剂量的“胃舒平”后胃液中酸性减弱,pH会从小于7上升,但因胃液成分为酸性,所以不会至等于7或大于7,故C正确;
故答案为:(1)B;(2)C。
、实验探究题
纯碱或苏打;与水作用,产生较多的H+,使溶液呈酸性;溶液呈红色;碱;中;氮;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解析】任务一:(1)根据物质的名称和俗称解答;
【提出猜想】氯化铵的溶液中,微粒就是水分子、Cl-和 ,那么它们都可能使溶液呈现酸性,根据前面的两个猜想确定第三个猜想即可。
【拓展与延伸】根据题目给出的资料确定醋酸钠和硝酸钾的组成情况,进而确定溶液的酸碱性;
任务三:(1)只含有氮元素的化肥为氮肥;
(2)根据铵肥和碱的反应解答。
任务一:(1) Na2CO3的俗称纯碱或苏打;
【提出猜想】前面已经对水分子和氯离子进行猜想,那么猜想三为: 与水作用,产生较多的H+,使溶液呈酸性 。
【拓展与延伸】醋酸钠由弱酸和强碱反应生成,水溶液呈碱性;硝酸钾由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水溶铅呈中性。
任务三: (1)NH4Cl中只含有氮元素,属于化肥中的氮肥;
(2)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
(1)不会出现酚酞变红的现象
(2)NaHCO3、NH4HCO3
【解析】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1)D装置的作用是用来检验是否产生氮气的,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而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可以和氨水发生反应,从而可能看不到D装置中的现象,而C装置中的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从而避免了二氧化碳干扰实验现象;如果没有装置C,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能与氨水反应生成碳酸铵,D中可能不会出现无色溶液变红色的现象。
(2)组装好仪器,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导管口产生气泡,说明装置不漏气;装入药品进行加热,打开阀门K1、关闭阀门K2,如果观察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有碳酸氢铵存在;然后打开阀门K2、关闭阀门K继续加热,最终观察到B中试管内没有气泡冒出,且原药品中仍有固体残留物,说明有碳酸氢钠存在。故存在 NaHCO3、NH4HCO3 。
、解答题
(1)B
(2)方案二;因为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引入了新杂质
(3)解:设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y,
Na2CO3+ 2HCl ═ 2NaCl+ H2O+ CO2↑
106 117
x y 4.4g
= =
x=10.6g
y=11.7g
混合物中NaCl质量分数为: ×100%=80%,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5.9%
【解析】(1)根据纯碱与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氯化钠不具有此性质进行区分;(2)根据纯碱能与酸反应,能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并从除杂的角度分析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进行评价;(3)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依据题中的数据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求出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解:(1)A.精盐(NaCl)和纯碱(Na2CO3)均溶于白酒,现象相同,故不能用白酒来区分;
B、米醋能够和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而和氯化钠不反应,因此各取少许精盐和纯碱于试管中,滴入2毫升醋酸,如果有气体产生,证明该物质是纯碱,而另一种物质是精盐,故可以鉴别;
C、精盐(NaCl)和纯碱(Na2CO3)均溶于纯净水,现象相同,故不能用纯净物来区分;
D、精盐(NaCl)和纯碱(Na2CO3)均溶于酱油,现象相同,故不能用酱油来区分.
故选:B;(2)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因此固体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盐酸溶液 过滤,蒸发滤液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但会引入新的杂质硫酸钠和过量的硫酸,因此合理的方案是方案二;
故答案为:(1)B;(2)方案二,方案一会混入新的杂质硫酸钠;(3)混合物中NaCl质量分数为8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9%.
(1)125
(2)NaOH溶于水放出热量,会干扰结果
(3)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HCl质量为20mL× 1.0g/mL ×7.3%=1.46g
设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x 1.46g
40:36.5=x:1.46g
x=1.6g
【解析】(1)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氯化钠不再增加,此时溶液中pH=7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分析;
(3)根据参加反应的盐酸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氢氧化钠质量分析。
(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氯化钠不再增加,此时溶液中pH=7,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反应时间在125秒时开始,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加 ;
(2)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也会放热,干扰结果,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代替溶液进行实验;
(3)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HCl质量为20mL× 1.0g/mL ×7.3%=1.46g
设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x 1.46g
40:36.5=x:1.46g
x=1.6g
故答案为:(1)125;(2) NaOH溶于水放出热量,会干扰结果 ;(3)1.6g。
(1)5;444mL
(2)解:① 444 mLCO2的质量为:0.444L×1.98g/L=0.88g
设产生0.88gCO2时,消耗HCl的质量为x g
NaHCO3+ HCl= NaCl + CO2↑+ H2O
36.5 44
x 0.88g
解得:x = 0.73g
HCl%=0.73÷(15-5)×100% = 7.3%(方法可有多种)
②设加入5g盐酸时,有yg Na2CO3转化为zgNaHCO3。
Na2CO3 + HCl= NaHCO3 + NaCl
106 36.5 84
y 5g×7.3% z
解得:y =1.06g;z =0.84g
556mLCO2的质量为:0.556L×1.98g/L=1.10g
设放出556mLCO2时反应的NaHCO3质量为m。则:
NaHCO3+ HCl = NaCl + CO2↑+ H2O
84 44
m 1.10g
解得:m = 2.10g
则原样品中NaHCO3的质量为:2.1g-0.84g= 1.26g
【解析】(1)根据图像确定开始产生CO2时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当加入10g稀盐酸时,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222mL,根据“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与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出V的数值。
(2)①根据m=ρV计算出加入15g稀盐酸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利用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溶质HCl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②根据图像可知,与碳酸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为5g,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可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并计算出生成碳酸氢钠的质量。
反应结束时生成二氧化碳体积为556mL,根据m=ρV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最后用计算出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减去前面生成碳酸氢钠的质量就是原样品中的质量。
(1)根据图像可知,当加入5g盐酸时,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当产生222mL二氧化碳时,消耗盐酸的质量为:10g-5g=5g,那么加入15g盐酸时,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
(2)① 444 mLCO2的质量为:0.444L×1.98g/L=0.88g;
设产生0.88gCO2时,消耗HCl的质量为x g,
NaHCO3+HCl= NaCl +CO2↑+ H2O
36.5 44
x 0.88g
;
解得:x = 0.73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HCl%=0.73g÷(15g-5g)×100% = 7.3%。
②设加入5g盐酸时,有yg Na2CO3转化为zgNaHCO3。
Na2CO3 + HCl= NaHCO3 + NaCl
106 36.5 84
y 5g×7.3% z
;
;
解得:y =1.06g;z =0.84g
556mLCO2的质量为:0.556L×1.98g/L=1.10g;
NaHCO3+ HCl = NaCl +CO2↑+ H2O
84 44
m 1.10g
;
解得:m = 2.10g
则原样品中NaHCO3的质量为:2.1g-0.84g= 1.26g。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