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后代与亲代》 单元教学规划 2.5《孩子与父母》教学设计(含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后代与亲代》 单元教学规划 2.5《孩子与父母》教学设计(含练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26 08:4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后代与亲代》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人教鄂教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后代与亲代
单元主题 该单元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体如何通过遗传和变异传递信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探究能力、实践技能以及负责任的科学态度。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 遗传:生物体将其特征通过遗传物质(如DNA)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变异:后代在遗传过程中出现的与亲代不完全相同的特征或表现。 遗传规律:如孟德尔遗传规律,描述遗传因子(基因)如何组合以决定后代表现型的基本规律。 学习内容: 1. 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识别生物体中的遗传现象。 2. 探究遗传与变异的关系,理解其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3. 初步学习孟德尔遗传规律,了解基因如何控制生物性状。 4. 识别并解释人类及其他生物中常见的遗传性状。 学业要求: 能够举例说明遗传和变异在自然界中的表现。 设计并实施简单的遗传实验,记录并分析数据。 运用遗传规律解释生物性状的遗传方式。 培养尊重生命、关注生物多样性及遗传资源保护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编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遗传现象,利用生动的案例和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从日常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入手,逐步深入到遗传规律的探索,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体现了科学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此外,教材还强调科学史的学习,如孟德尔的发现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充满好奇,但受限于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对遗传和变异等复杂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和小组讨论,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升科学素养。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 形成对遗传和变异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认识到生命延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科学目标: 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和工具进行遗传现象的观察、实验和记录。初步掌握遗传规律的应用,解释生物性状的遗传方式。 探究实践: 设计并实施简单的遗传实验,如豌豆杂交实验模拟,培养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数据分析、结论推导等科学探究活动。 责任态度: 培养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的责任感,认识到保护遗传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对科学探索的热情,树立科学精神,勇于质疑,敢于创新。
单元结构化活动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动植物遗传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兴趣,引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理论讲解:结合教材,深入浅出地讲解遗传和变异的基础知识,介绍孟德尔遗传规律。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模拟或植物性状遗传观察,记录数据,分析讨论。 4. 案例分析:选取人类遗传病或动植物遗传特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遗传规律的应用。 5. 拓展延伸:探讨遗传资源保护、基因编辑等前沿科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6. 总结反思:回顾单元内容,总结学习成果,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促进深度学习。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书面作业,评估其对遗传和变异概念的理解程度。 自我反思: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制定改进计划。 知识测试:通过单元测试或期末测试,检验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知识的掌握情况,确保教学目标达成。
第五课时《孩子与父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素养:学生能够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识别并解释遗传特征在亲子间的传递;认识环境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2. 情感态度:增进学生对家庭关系的理解和尊重,培养感恩之心;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好奇心。
3. 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意识到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促进家庭和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认识遗传与环境对个体成长的共同作用。
难点:如何将抽象的遗传概念与具体的生活现象相联系,理解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现象。
三、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通过展示一系列家庭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家庭成员间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引出“为什么我们与父母长得像,但又不完全一样?”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自然过渡到本课主题,为后续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探究活动 1.探究活动一:遗传特征的寻找 活动:分组让学生收集家庭成员的照片,比较并记录彼此间的遗传特征(如眼睛颜色、发型等)。 探究活动二:模拟遗传实验 活动:使用不同颜色的豆子代表不同的遗传特征,模拟孟德尔遗传实验,观察“遗传”与“变异”现象。 探究活动三:环境对成长的影响 活动:讨论并列举生活中环境因素(如饮食、运动、教育)如何影响个人成长。 4. 探究活动四:家庭访谈 活动:安排学生回家采访父母,了解家族历史、成长故事及对自己的期望。 5. 探究活动五:设计未来家庭计划 活动:鼓励学生设想并绘制自己未来家庭的蓝图,包括希望传递给下一代的品质、家庭氛围等。 通过实践活动,直观感受遗传现象,为理解遗传概念提供具体素材。 通过动手实验,加深学生对遗传规律的理解,培养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增进亲子沟通,加深学生对家庭关系的理解,培养感恩之心。 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和责任感,同时加深对家庭责任的理解。
(三)生活应用 生活应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根据遗传知识合理规划饮食、运动,促进健康;在家庭中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通过生活应用的实践,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实用性,增强学习的动力,同时促进家庭和谐与个人成长。
(四)知识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总结遗传与环境对个体成长的影响,强调家庭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巩固学习成果;同时,强化学生对家庭价值的认识,为成为有责任感、有爱心的社会成员奠定基础。
四、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人类是通过哪种方式将遗传信息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的?
A. 呼吸作用 B. 血液循环C. 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 D. 消化过程
答案:C
2、以下哪项不是直接体现孩子与父母之间遗传相似性的特征?
A. 眼睛的颜色B. 身高和体型 C. 兴趣爱好D. 血型
答案:C
3、在遗传学上,控制某一性状的成对基因中,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另一个基因(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的作用就不能表现出来,这种现象称为:
A. 遗传 B. 变异 C. 显性遗传 D. 隐性遗传
答案:C
(二)、填空题:
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遗传特征,这些特征主要通过______从父母那里继承下来。
答案:基因
2、在遗传学上,当两个相同的遗传因子组合在一起时,我们称之为______。
答案:纯合子
3、除了基因遗传,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还会受到______的影响,这包括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
答案:环境因素
4、理解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遗传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加珍惜和尊重______。
答案:生命多样性
(三)、简答题:
1、请简述人类是如何通过生殖过程繁衍后代的?
答案: 人类通过生殖过程繁衍后代,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两个主要阶段:受精和妊娠。首先,男性产生精子,女性产生卵子。当精子和卵子在女性生殖道内相遇并结合时,就发生了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随后会移动到子宫内着床,开始妊娠过程。在妊娠期间,受精卵逐渐发育成胚胎,再进一步成长为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营养和氧气,同时排出废物。经过约40周的妊娠,胎儿成熟后通过分娩过程离开母体,成为新生儿,从而完成了生命的延续。
2、为什么说孩子会继承父母的某些特征?
答案: 孩子会继承父母的某些特征,这主要归功于遗传学的基本原理。遗传信息储存在DNA分子中,而DNA则位于细胞的染色体上。当我们说“继承”时,实际上是指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了特定的遗传物质(即基因)。这些基因决定了孩子的许多特征,包括外貌(如眼睛颜色、发型)、身高、体型,甚至是一些遗传性疾病的易感性。在生殖过程中,父母各自贡献一半的遗传物质给下一代,通过基因的随机组合,孩子就获得了独特的遗传特征组合,既包含了来自父亲的特征,也包含了来自母亲的特征。因此,孩子会表现出与父母相似的某些特征,但也会有自己的独特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