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后代与亲代》 单元教学规划 2.6《植物的后代与亲代》教学设计(含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后代与亲代》 单元教学规划 2.6《植物的后代与亲代》教学设计(含练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26 08:4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后代与亲代》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人教鄂教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后代与亲代
单元主题 该单元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体如何通过遗传和变异传递信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探究能力、实践技能以及负责任的科学态度。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 遗传:生物体将其特征通过遗传物质(如DNA)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变异:后代在遗传过程中出现的与亲代不完全相同的特征或表现。 遗传规律:如孟德尔遗传规律,描述遗传因子(基因)如何组合以决定后代表现型的基本规律。 学习内容: 1. 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识别生物体中的遗传现象。 2. 探究遗传与变异的关系,理解其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3. 初步学习孟德尔遗传规律,了解基因如何控制生物性状。 4. 识别并解释人类及其他生物中常见的遗传性状。 学业要求: 能够举例说明遗传和变异在自然界中的表现。 设计并实施简单的遗传实验,记录并分析数据。 运用遗传规律解释生物性状的遗传方式。 培养尊重生命、关注生物多样性及遗传资源保护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编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遗传现象,利用生动的案例和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从日常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入手,逐步深入到遗传规律的探索,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体现了科学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此外,教材还强调科学史的学习,如孟德尔的发现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充满好奇,但受限于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对遗传和变异等复杂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和小组讨论,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升科学素养。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 形成对遗传和变异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认识到生命延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科学目标: 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和工具进行遗传现象的观察、实验和记录。初步掌握遗传规律的应用,解释生物性状的遗传方式。 探究实践: 设计并实施简单的遗传实验,如豌豆杂交实验模拟,培养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数据分析、结论推导等科学探究活动。 责任态度: 培养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的责任感,认识到保护遗传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对科学探索的热情,树立科学精神,勇于质疑,敢于创新。
单元结构化活动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动植物遗传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兴趣,引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理论讲解:结合教材,深入浅出地讲解遗传和变异的基础知识,介绍孟德尔遗传规律。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模拟或植物性状遗传观察,记录数据,分析讨论。 4. 案例分析:选取人类遗传病或动植物遗传特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遗传规律的应用。 5. 拓展延伸:探讨遗传资源保护、基因编辑等前沿科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6. 总结反思:回顾单元内容,总结学习成果,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促进深度学习。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书面作业,评估其对遗传和变异概念的理解程度。 自我反思: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制定改进计划。 知识测试:通过单元测试或期末测试,检验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知识的掌握情况,确保教学目标达成。
第六课时《植物的后代与亲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使学生理解植物亲代与后代之间的遗传关系,认识到遗传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2. 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植物繁殖现象的能力,学会提出假设并进行简单实验验证。
3. 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尊重生命、珍惜生物多样性的科学态度。
4. 社会责任: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植物资源的重要性,理解人类活动对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植物繁殖的基本概念,包括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识别植物亲代与后代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难点:理解遗传因子在植物繁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这些遗传信息如何影响植物后代的性状。
三、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通过展示一组对比鲜明的植物图片(如同一品种的不同植株、形态各异的果树果实),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些植物看起来既相似又不同?”从而自然引出“植物的亲代与后代”话题。 利用直观、生动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为后续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二)探究活动 1. 观察实验:种子发芽 活动:学生分组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种子,记录发芽过程。 2. 对比分析:亲代与后代特征 活动:观察并记录校园内或家中种植的植物亲代与后代的形态特征。 3. 模拟实验:遗传因子传递 活动:使用彩色豆子模拟遗传因子,进行简单的遗传规律模拟实验。 4. 案例分析:无性繁殖实例 活动:介绍并讨论植物无性繁殖的方式(如扦插、嫁接),分析其优缺点。 5. 小组讨论:保护植物遗传多样性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人类活动对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通过亲手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植物生命的起始,初步认识有性繁殖。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理解遗传现象。 以趣味性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因子的传递方式及遗传规律。 拓宽学生视野,理解植物繁殖的多样性。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三)生活应用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如家庭园艺中的植物繁殖,或农业生产中的作物育种,理解这些知识如何应用于实际生活,改善人类生活品质。 通过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服务社会的热情。
(四)知识总结 回顾植物亲代与后代的概念、繁殖方式、遗传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强调保护植物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性。 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理解,同时强化记忆。此外,也为学生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生命科学内容打下坚实基础。
四、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植物的后代与亲代在性状上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的______。
答:差异
2、科学研究发现,奥地利科学家______通过长达______年的豌豆实验,揭示了生物一代与一代之间遗传与变异的奥秘。
答案: 孟德尔;8
3、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反映了生物的______特性。
答案: 遗传
4、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生物的遗传规律,还为培育高产、优质的作物品种提供了______。
答案: 理论基础
(二)、判断题:
1、所有植物的后代都会完全继承亲代的所有特征。
答案:错误。
2、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时,种子中的遗传信息完全来自母本。
答案:错误。
3、同种植物的不同品种之间,由于遗传差异,其后代可能表现出新的性状。
答案:正确。
4、植物的无性繁殖(如扦插、嫁接)能够确保后代完全复制亲代的遗传信息。
答案:正确。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植物的亲代和后代?请举例说明。
答案:植物的亲代指的是直接产生后代的个体,它们通过繁殖过程将自身的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而后代,则是由亲代通过繁殖方式(如有性繁殖、无性繁殖)产生的新个体。以苹果树为例,一棵成熟的苹果树(亲代)通过开花、授粉、结果等过程,最终结出的苹果种子内含有其遗传信息。当这些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发芽
2、植物的后代通常会继承亲代的哪些特征?这些特征又是如何传递的?
答案:植物的后代通常会继承亲代的多种特征,包括形态、颜色、大小、生长习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等。这些特征的传递主要依赖于遗传物质DNA。在繁殖过程中,亲代的DNA会经过复制,并通过生殖细胞(如花粉和胚珠)传递给后代。具体来说,对于有性繁殖的植物,如前述的苹果树,其亲代的雌雄配子(花粉和胚珠中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中的遗传信息综合了来自两个亲代的DNA,从而决定了后代的遗传特征。而对于无性繁殖的植物,如通过扦插、分株等方式繁殖的,其后代则几乎完全继承了母株的遗传特征,因为这种方式不涉及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四)、选择题:
1、植物的后代在形态上往往与亲代有一定的相似性,这种现象称为( )。
A. 遗传 B. 变异 C. 进化 D. 适应
答案:A. 遗传
2、下列哪项不是植物遗传给后代的主要方式?( )
A. 种子繁殖 B. 扦插繁殖 C. 嫁接繁殖 D. 无性繁殖(如孢子繁殖)
答案:C. 嫁接繁殖
3、同一株菊花上开出的花朵颜色各不相同,这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性?( )
A. 遗传性 B. 适应性 C. 稳定性 D. 变异性
答案:D. 变异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