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3课 内战爆发
01
目标导航
02
思维导图
03
知识要点
04
历史图片
05
解题技巧
06
课堂探究
07
课堂过关
课程标准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等史事。
学习目标 1.掌握重庆谈判的史实,“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全面内战的爆发,转战陕北。(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独裁进行斗争的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了解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史实,认识国民党反民主、假和平的真面目。(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4.知道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史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1.重庆谈判:
(1)时间: 年8月。
(2)目的:蒋介石一方面是为 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 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毛泽东为了尽一切可能 ,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争取和平
不愿和平
发动内战
1945
(3)结果: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 》,即“ ”。
(4)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年1月10日在重庆举行,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 的方针。
2.国民党发动内战:
(1)爆发: 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 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2)高峰: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中原
1946
和平建国
1946
双十协定
会谈纪要
3.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1)作战原则和方针:以 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 ,集中 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2)转战陕北: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 ,转战陕北。
(3)粉碎敌人重点进攻: 年3月,国民党转而发动对
解放区与 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率领的西北野战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 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 ,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七十四师
孟良崮
彭德怀
山东
陕北
1947
延安
优势
主要目标
运动战
图1 图1是 年 期间的合影,这次谈判最终签署“ ”,国共两党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 _ 为基础,长期合作,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图2 图2场景出现在 _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
解放区和
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期间。 、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 ,
转战 。
陕北
延安
毛泽东
山东
陕北
1947
统一
双十协定
重庆谈判
1945
★(2023烟台)1946年6月至10月,胶东我军主力部队奋起自卫还击,发起胶济路阻击战。陆战历时3个多月,共歼敌1万余人。材料中的“自卫还击”( )
A.意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有力配合了孟良崮战役
C.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有利于华北全境的解放
A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 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材料中的战役时间与此吻合,符合题意
孟良崮战役发生在1947年,时空观念错误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9年平津战役结束,华北全境解放
1. [课标学业要求:运用文字资料再现历史的情境,使学生观察、感受近代历史的真实情况。]
材料 目前最为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重庆机场的讲话
毛泽东认为“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经过国共谈判,为解决目前最迫切的问题,双方达成了什么文件?(4分)
问题: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2分)文件:《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2分)
依据材料“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可知毛泽东认为,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经过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2. [课标要求: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
有人认为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依然未阻止内战爆发,所以毫无意义,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不对。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毛泽东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明知蒋介石迟早都要发动内战,但还是亲赴重庆谈判,通过重庆谈判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教育了广大被蒋介石做法的假象所蒙蔽的群众,孤立了蒋介石,赢得了中间势力的同情,并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4分)
可从当时的背景、毛泽东赴重庆的目的和意义来进行分析。
( )1.如下图,两位同学谈论的内容应该是
A.会宁会师 B.百团大战 C.重庆谈判 D.转战陕北
C
重庆谈判
解析:根据材料“毛泽东”“争取和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为了尽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 )2.在战后国共和谈中,共产党通过“让”展示了自己追求和平、民主和极力避免内战的最大诚意,赢得了各方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表明,中国共产党赴重庆谈判
A.揭露了国民党的阴谋 B.代表了人民心声
C.达成了所有政治目标 D.实现了和平建国
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通过‘让’展示了自己追求和平、民主和极力避免内战的最大诚意”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赴重庆谈判代表了人民希望和平,不要内战的心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担当,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揭露,排除A项;虽然重庆谈判达成了“双十协定”,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但后来蒋介石便撕毁协定,发动内战,所以CD两项的表述不准确,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 )3.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一边邀请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一边以受降为名,调集大批军队向解放区发动进攻,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军队。这表明
A.重庆谈判没有实际意义 B.国民党是假和平真内战
C.国共军事对峙局面形成 D.和平建国急需国共协商
B
解析:依据“蒋介石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一面邀请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一面以受降为名,调集大批军队向解放区发动进攻,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军队”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B项正确;重庆谈判虽然没有制止内战的爆发,但是中国共产党表明了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国共军事对峙局面形成,而是反映蒋介石在抗战胜利后的“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排除C项;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真实目的并不是和平建国,而是利用谈判争取部署内战的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
( )4.“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在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的描述中,“幻灭得太快了”的原因在于
A.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B.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
C.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 D.重庆谈判未能达成协议
C
国民党发动内战
解析: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在美帝国主义的援助下先后向中原、华东、晋冀鲁豫、晋绥等解放区大举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了。由材料“胜利到来”“实现小康时代”“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幻灭的太快”,反映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要和平和民主,但随后的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打破了全国人民的原望,故选C项;国民大革命的是在1927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日本于1937年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时间不符,排除B项;1945年10月,重庆谈判达成协议,即《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排除D项。故选C项。
( )5.抗战胜利后,中国进入和平发展的好时机,国共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这些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就不顾舆论谴责,大肆进攻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其爆发的标志是
A.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 B.国民党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C.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46年6月22日,国民党单方面撕毁了《双十协定》,国民党20多万人,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C项符合题意;“内战”爆发指的是争战爆发,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不代表军事行动,A项不合题意;国民党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属于重点进攻。B项不合题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C项。
党派 军队 武器装备 统治区人口
国民党 430万 良好 3.39亿
共产党 127万 老旧 1.36亿
( )6.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面对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如下表),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C.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D.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B
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解析:据材料“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面对国共双方力量对比(下表)”并结合所学可知,在解放战争初期,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毛泽东依据国民觉统治不得人心,提出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提高了人民胜利的决心和勇气,B项正确;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开辟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并发展为燎原之势,排除A项;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1939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针对根据地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提出了“自己动手”的口号,排除C项;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 )7.毛泽东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下列军事行动最能体现这一作战指导思想的是
A.调集主力,分兵御敌 B.战略转移,万里长征
C.集中力量,全面围攻 D.主动撤离,转战陕北
D
解析:依据“……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和所学知识,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大敌当前,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结果不仅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而目牵制了敌人的大量有生力量,有利于全国战局的发展,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故选D项。
( )8.华东野战军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魄,一举全歼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 这一战役是
A.青化砭战役 B.羊马河战役
C.沙家店战役 D.孟良崮战役
D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良崮战役是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60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取得了点役的胜利,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被完全消灭,这一战役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所以题干描述的是孟良崮战役, D项符合题意;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沙家店战役均是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时期发生的,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共38张PPT)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01
目标导航
02
思维导图
03
知识要点
04
历史图片
05
解题技巧
06
课堂探究
07
课堂过关
课程标准 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史事;通过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学习目标 1.掌握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理解土地改革运动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之间的关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正确理解跃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开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4.理解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时间: 年。
(2)文件:《 》和土地改革总路线。
(3)内容:没收 土地,按照农村人口 分配土地。
(4)结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 ,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顺利完成
平均
地主
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
(5)意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 ,翻身农民踊跃
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参军
积极性
2.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 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 的序幕。
(2)辽沈战役: 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 野战军首先攻占辽宁 ,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
放 。
东北全境
锦州
东北
1948
战略进攻
大别山
1947
(3)淮海战役: 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 、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
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解放了 _
以北的广大地区。
中下游
长江
徐州
邓小平
1948
(4) 年,东北野战军与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 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 。平津战役的胜利,使 基本解放。
(5)渡江战役: 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 ,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南京
1949
华北全境
和平解放
傅作义
1948
图1 图1场景是在 _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后,宣传《 _ 》。该文件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_________ 的土地制度。 图2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 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图2场景),占领 _
(城市名称),宣告了国民党
的覆灭。
反动统治
南京
1949
封建剥削
法大纲
中国土地
1947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工农红军胜利会师
C.重庆谈判顺利进行
D.解放战争走向胜利
★(2023广西)自1947年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布到1948年底,在解放区约有1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有利于( )
D
北伐战争是1926—1928年,时空观念错误
会师,时空观念错误
工农红军胜利会师是指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成功
重庆谈判时间是1945年,时空观念错误
注意时间信息
解放战争是1946—1949年,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材料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此后,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历时一年多后,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1. [课标要求: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知道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变化:由减租减息政策改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2分)
作用:①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②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物力保障。(一点1分,共2分)
根据材料分析,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产生了什么作用?(4分)
根据材料画下划线的语句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由减租减息政策改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解放区土地改革的作用是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物力保障。
根据材料,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材料
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情况统计表
2. [课标要求:了解淮海战役,知道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项目 淮海战役
民工 543万人
担架 30.5万副
车辆 88万辆
牲畜 76.7万头
船只 8 500只
粮食 9.6亿斤
启示: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胜利的主要因素。(2分)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人民为淮海战役支援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启示我们人民解放战争能够取得胜利,主要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 )1.右面的《翻身游行图》创作于1948年8月,画中游行队伍敲锣打鼓,高举“农民彻底翻身”“彻底消灭封建剥削”条幅,展现出了河北正定城郊农民翻身后的喜庆心情。这幅画的创作背景是
A.日本相继占领东北三省
B.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开展
D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解析:据题干“1948年”“农民彻底翻身”“彻底消灭封建剥削”等并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翻身游行图》的创作背景是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开展。D项正确;日本相继占领东北三省是1931年,排除A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1934年,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是1937年,排除C项。故选D项。
( )2.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这里“最基本条件”是
A.建立稳固的革命根据地 B.建立党领导的工农红军
C.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D.取得广大农民支持拥护
D
解析:从“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的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主张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革命。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因此,此处“最基本的条件”当为取得农民阶级的支持拥护,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土地问题,与建立革命根据地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当时工农红军已经更名为解放军,排除B项;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是在士地改革时期,与解放战争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 )3.美国某学者在分析解放战争胜利原因时认为,不是因为苏联的援助比美国多,而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能够动员和利用革命的潜力”。可以用于支持该观点的依据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B.《论持久战》的发表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尽力争取一切爱好和平。反对内战的力量的支持,D项正确;北伐战争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与“解放战争胜利”不符,排除A项;《论持久战》的发表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B项;“双十协定”的签订发生在1945年,排除C项。故选D项。
( )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过:“蒋介石两个拳头(指蒋发动的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关门打狗锁锦州 D.蘑菇战术胜陕北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A
解析:据题干“蒋介石两个拳头(指蒋发动的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像一把尖刀插入了敌人的胸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A项正确;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是渡江战役,排除B项;关门打狗锁锦州反映的是辽沈战役,排除C项;蘑菇战术胜陕北反映的是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排除D项。故选A项。
( )5.1948年10月10日,毛泽东再次致电林彪、罗荣桓“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毛主席的这封电报针对的是
A.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恒率东北人民解放军率先发起了辽沈战役。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关上了国民党军队进出东北的大门,形成关门打狗之势。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军队部分起义,其余投诚,长春宣告和平解放,之后东北解放军主力,拿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C项正确。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以北地区,排除A项;平津战役解放华北全境,排除B项;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排除D项。故选C项。
A.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B.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
C.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 D.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 )6.根据《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分析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其中正确的是
A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筹粮 挑子 船只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48万吨 20.6万副 8 500只
解析:据题干《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中的数据“民工543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筹粮48万吨”“挑子20.6万副”“船只8 500只”等可知,人民的大力支持是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在题干中并无法体现出来,排除BCD项。故选A项。
( )7.古代兵法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战争的最高境界,解放战争时期下列城市的解放符合这个标准的是
A.南京 B.北平 C.天津 D.上海
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不战而屈人之兵”出自《孙子兵法》,原意为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战斗能力,从而使己方达到完胜的目的。现多指不通过双方军队的兵刃的交锋,便能使敌军团服。由此推断是平津战役。平津战役中,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压力和耐心争取下,率军队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B项符合题意。南京、天津、上海不是和平解放的,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揭开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序幕
C.标志着祖国大陆已经得到统一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8.如下图是1949年4月25日《南京日报》的头条摘录。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
D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1949年4月25日”“解放军进入南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D项正确;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转而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及、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排除A项;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路进攻的序幕,排除B项;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排除C项。故选D项。
9.报纸是大众传媒的重要载体,每一篇报道都承载着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毫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1945年8月29日)
材料二 下面是1949年4月下旬《南京日报》头条的部分标题
4月20日:“对共军渡江要求,政府将加以拒绝”
4月24日:“治安维持会成立,筹备欢迎解放军”
4月25日:“百万市民夹道欢呼,解放军进入南京”
4月26日:“我们的队伍来了!”“解放军真正好”
材料三 下面是2021年《法治日报》刊登的题为“《中国土地法大纲》及暴风骤雨般的土地改革”这篇文章中讲述的片断:在西柏坡纪念馆陈列着一封信,信封上写有“毛主席亲收”,信的内容是:“主席啊!没有您我们真得饿死啦,这回我们都翻身了,分了地,分了马,分了衣服、粮食,都有吃有穿,也都抱团了,一定打倒大地主,打倒反动派!眼看到了冬天了,你那里很冷吧?给你捎去了一件皮大氅、一双靴子、一双毛袜、一顶帽子,这是我们的翻身果实,也是我们的一点点心意,请您收下吧……”落款是“哈尔滨市顾乡区靠山屯全体翻身农民”。
(1)材料一报道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4分)
事件:重庆谈判。(2分)
原因: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使人民看到了国内和平民主和国家统一富强的希望。(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京日报》头条标题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4分)
变化:从关注政府对解放军的应对措施,转变为欢迎解放军。(2分)
原因: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解放军军纪严明,得到人民的支持。(2分)
(3)材料三讲述的故事中,农民翻身得益于什么政策?简述这一政策起到的作用。(6分)
政策:解放区的土地改革。(2分)
作用: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一点2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