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16周周练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16周周练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27 16:4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周周练(16)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愠怒(yùn) 焦灼(zhuó) 褴褛(lǒu) 万籁 (lài) 俱寂
B.募集(mù) 奔丧(sàng) 逶(wēī)迤 循循 (xún) 善诱
C.打颤(chàn) 踉(niàng)跄 吮(yǔn) 吸 鳞次栉(zhì) 比
D.风靡(mǐ) 蹊跷(qiāo) 踌躇(chú) 辗(zhǎn)转反侧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犯了错误,不仅不承认还跟老师据理力争。
B、从小酷爱电脑的王明对计算机的操作非常熟练,已经到了如火如荼的程度。
C、“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体 育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D、起伏的群山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夜色中。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保留现有水源的基础上,杭州将逐步形成以千岛湖为主,钱塘江、东苕溪为辅的多水源供水,从而提高居民的用水品质。
B.如何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人口增长速度,保持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平衡,这是摆在一些国家面前的重大课题。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真正走进作品,去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D.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到笔下,这都源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4.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须粗知。只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研究,仔细揣摩。所以 ,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的读。
A.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
B.有的书只须咀嚼揣摩,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
C.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有的书需要钻研、咀嚼。
D.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
5.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 )
A.《枣核》作者是萧乾,《最后一课》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都德,法国小说家。虽然这两篇文章体裁不同,但我们阅读作品时仍倾听到作品中人物抒发出相同的爱国主义心声。
B.《七律·长征》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热情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C.《背影》这篇叙事散文的抒情气氛是很浓的,语言朴实,但充满着溢于言表的深挚感
情。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初唐四杰”王勃的一首律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基调凄苦缠绵。
6、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
据调查,目前教师队伍的整体健康状况不佳,不少老师因长期投入紧张的教学工作而身心疲(bèi)_______,无(xiá)_______ 顾及自己的身体,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我们呼吁全社会关注教师群体,为教师减压、为教师(qí dǎo)______ ________!
7.默写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 。
② ,铁马冰河入梦来。
③海内存知己, 。
④浩荡离愁白日斜, 。
⑤ ,风烟望五津!
⑥杜甫《春望》中,表达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亲人音讯的千古名句是:
, 。
⑦毛泽东在《七律·长征》诗中,用夸张的修辞 ( http: / / www.21cnjy.com )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 , 。
8.读名著
他还受过瓦西里神父无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次小的侮辱:往往为了些极小的事情,神父就把他赶出教室,有时好几个星期天天罚他站墙角,而且从来不问他功课,因此他不得不在复活节前跟别的几个功课不及格的同学一道到神父家去补考。他们在厨房里等候的时候,他就把一撮烟末儿撒在复活节蒸糕用的面团上。
(1)文中的他是指 ,人物出自 (国籍)的作家
的长篇小说《 》。
(2)小说的主人公一直都是青少年的学习榜样,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阅读理解)
(一)古诗词阅读
9.阅读杜甫的《绝句二首》,完成下列题目。(4分)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迟日:春日
(1)用精彩的语句描绘一、二两句诗所体现的初春景象。(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二)阅读《处之不易》,完成下列题目。(14分)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 ( http: / / www.21cnjy.com ),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尔曹其存之。”
【注】处:居于高位。殷仲堪:人名。 俭:荒年。率物:为人表率。豁:放弃。尔曹:你们。存:谨记。
10.(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既为荆州( ) 虽欲率物( )
斗折蛇行( ) 圣人非所与熙也( )
(2)与“勿以我受任方州”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吾欲辱之,何以也?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辄拾以啖之
D.全石以为底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焉得登枝而损其本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12.文中殷仲堪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3分)
(三)阅读《蚂蚁的特异功能》,完成下列题目。(10分)
①蚂蚁虽小,但力大无比。一只小小的蚂蚁能够把一颗米粒拖进洞穴,如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相当于大象的60倍。
②蚂蚁为何有如此惊人的大力气?昆虫学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过研究认为,这与肌肉的构造有直接关系,肌肉产生的力气与肌肉的粗细成正比,而与肌肉的长度无关。一只非洲大象的体重要比一只蚂蚁重一百多亿倍,而它的肌肉只比蚂蚁粗几百万倍,所以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当然要比大象大得多。
③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在南美洲圭亚那的印第安人部落里,当地的大夫作外科手术时,常用一种割叶蚁来进行伤口缝合。大夫先将病人的伤口对合,让割叶蚁咬住缝合口,再剪下蚁身,留下的蚁头就成了最好的羊肠线。它把伤口缝合得紧密无缝,伤口愈合后还不必拆线,可减少病人的痛苦。
④生物学家在对蚁穴的调查中发现,有一种红蚁能把采集到的肥马草、鸢尾花、紫罗兰、报春花的种子混合在一起,“配制”出一种奇效药品,经过尝试,能使人的舌尖麻木二三个小时,就像是打了麻药针似的。
⑤白蚁虽食木毁房,给人类带来灾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它又是出色的“地质勘探家”,可以帮助人类寻找矿产。现代科学家对白蚁聚居的土堆进行光谱分析,发现土壤里有三十多种元素,其中最高的是硅和铝。在沙漠里,科学家还发现,蚂蚁常常深挖洞,找水源,经过化验,发现这种水中含有金属盐溶液。因此,只要观察沙漠中白蚁洞,就可以了解矿物的储量及其分布情况。可见白蚁虽然对人类有害,但也有益。
13.本文是从哪些方面说明蚂蚁有特异功能的?(3分)
14.说说第3段划波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3分)
15.说说第2段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分)
几生修得到梅花
①在万紫千红的花的世界,梅花是最特立独行的一种。
②江南的冬天还未过去,寒风肆虐,雪花纷飞,万木都在沉睡之中,而梅花却在这时,绽开一树树的花朵,向人们报告着春之将至的讯息。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③怒号的狂风不是不想吹灭她的火焰,漫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大雪不是不想掩息她的娇媚,而她却在凌霜斗雪中更加灼灼有神。那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雪花,似乎成了她玉洁冰清的知音,心魂相印的伴侣。
④在无锡梅园观赏过梅花,走进梅花,你会感到诗意像湖水一样漫上心头。润如凝脂的红梅,洁如瑞雪的白梅,碧光盈盈的绿梅,明艳灿灿的黄梅,构成了一个缤纷多彩的梅的世界。小小的花朵似乎不受半点尘埃的侵染,宛若悄然飘落凡尘的仙子,真正是冰肌玉骨。你若拿俗常的桃花、杏花和她们对照,越发显得梅花的脱俗。置身花下,你会被随之而来的清幽的芳馨环绕,使你立刻想到“暗香浮动”。梅花的香气不像梨花、水仙花那样肥硕袭人,她若有若无,清逸幽雅,它是那么婉约和内敛。观赏梅的枝干,姿态极美,有的疏影横斜,有的奇崛突兀,有的苍劲朴拙,有的狂放洒脱。怪不得古人说“梅以形势为第一”。
⑤最喜欢看那棵古梅,虬曲盘错,势如游龙。铁骨嶙峋、古朴苍劲的枝头,绽放着朵朵温润率真的红梅,那种强烈的对比给你以心灵的撞击,无法用语言描述。仿佛眼前的梅花是从悠远的历史深处走来,她曾与宋代林和靖相伴相守,在西湖孤山朦胧的月色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她曾和画家王冕相交,是王冕笔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那幅墨梅的范本,在王冕精心经营的梅园里度过许多春夏秋冬。她是陆游一生痴迷的梅花,她是王维、苏轼、杨万里、范大成他们曾经反复歌咏的梅花,她是被鲁迅识为“只有梅花是知己”的那一树,她是历代有道的君子仰慕钦敬,视为修养的典范,感叹“几生修得到梅花”的那一树。
⑥特立独行的梅花从历史深处走来,那冰肌玉骨的韵致,高标清雅的圣洁,横斜疏美的仙姿,傲岸坚贞的风骨,凌霜斗雪的意志,独步早春的气魄,铸成了华夏民族的心魂,成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站在梅花前,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境,还是陆游说的好啊,“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16.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②自然段画线的句子。(3分)
答:
17.文章第③自然段连用两个“不是不想”,请从句式上分析有何作用?(3分)
答:
18.作者在梅园赏梅时感到了诗意,梅花的哪些特点富有诗意?请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概括。(4分)
答:
19.文章第⑥自然段在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加以分析。(4分)
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