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陵镇中学八年级语文周周练(17)
一、积累运用(2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风靡(mí) 谛听(dì) 镂空(lòu) 悖(bèi)论
B. 老鸹(guā) 潋滟(liàn) 猬集(wèi) 龟裂(jūn)
C. 虬干(qiú) 倏然(shū) 愚氓(máng) 温馨(xīn)
D. 斟酌(zhēn) 嶙峋(lín) 红桧(huì) 参禅(chán)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3D电影《智取威虎山》改编自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讲述的是解放军与土匪斗智斗勇的故事。
B. 新的一年,反腐怎么干?势头会减弱吗?习近平于1月13日给出了答案。
C. 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
D. “在扬州,冬天一旦有雨水生成,虽然天气预报的温度不低”, 陈大爷说,“可是觉得寒气一阵阵地透到身上。”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 )
A. 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不仅需要循循善诱的影响、春风化雨的熏陶,更需要制度、规矩来“保驾护航”。
B.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C. 2015年1月以来,中国多地奶制品企业停止向个体奶农收购牛奶,牛奶滞销导致一些奶农不得不将新鲜牛奶倒掉,真是令人饮泣吞声。
D. “月亮险”、“雾霾险”、“摇号险”、“高温险”……近两年,林林总总的奇葩险种已经成了热门的互联网金融形式之一。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 以清朝扬州盐商为题材的历史剧《大清盐商》凭借“正剧范儿”在央视八套收官,赢得了观众的口碑。
B. 通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使被许多人羡慕的“铁饭碗”被打破。
C. 2015年,江苏省将出台振兴校园足球,创建一批校园足球特别学校和特色县。
D. 据调查,到2014年止,江苏省百岁老人近万人左右,其中女性是男性数量的三倍多。
5、下列文学常识以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枣核》是萧乾的散文,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访友中解开对友人索要生枣核的疑团的过程,反映了美籍华人深厚的民族感情。
B.《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在南京浦口车站和父亲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情感,也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C.《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形式,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表现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赞赏和眷恋。
D.《治水必躬亲》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深刻地指出了治水中利与义的关系,论述了治水必躬亲的道理,说明了只有躬亲、勤廉才能治好水的道理。
6、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炎黄子孙历来有着chóng( )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常集中表现为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无论走到哪里,故乡的山川、草木、人物,总是yíng( )绕在心头。过去有些准备漂洋过海谋生的人在离乡背井的时候,总要怀chuāi( )一把“乡井土”,并bì( )生珍藏。
7、根据课文填空(9分)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 。(毛泽东 《七律 长征》)
②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④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过零丁洋》)
⑤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⑦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⑧无限河山泪, ?(夏完淳《别云间》)
⑨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二、阅读理解(54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10题。(6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8、“赚得行人空喜欢”一句,有的版本作“赚得行人错喜欢”,“错”与“空”,你更喜欢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9本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3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15分)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 ( http: / / www.21cnjy.com )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月色人户( ) (2)鱼可百许头( )
(3)相与坐石台( ) (4)偕访仲和(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红粉笙歌 /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治水必躬亲》)
B.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 / 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使楚》)
C.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 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
D.不若山空人静 /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13.作者喜爱的虎丘的特点是什么? (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7分)
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有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是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还没有到1分钟就认为已经到1分钟的时间了;而年长的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是1分钟的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人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缺少太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1/5);而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1/20);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1/50)。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4期B,有删改)
14.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4分)
15.文章的最后一段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6.文中加点字“实验表明”能不能删去,为什么?(4分)
17.“门前老树长新芽/院儿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她/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看到这一段歌词,结合选文,给你的爸爸妈妈解释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时间越来越快的问题,并联系生活,说说你从歌词中得到的启示。(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16分)
化在母亲掌心的糖
晓余
①去年夏天,我带上儿子回到老家。老家有年过八十的奶奶,喜欢吃核桃,我给她买了一盒核桃仁。
②那些看着我长大的乡邻们,见远嫁的我回来了,会不时地过来坐坐,聊聊我小时的趣事,打听我现在的生活情况,又告诉我儿时的朋友现在何处,生活如何如何。
③这天上午,住在奶奶家后面的一位大婶也过来坐,她女儿是我童年的好友。闲聊时,奶奶把我带来的核桃仁拿出来吃,又抓了一大把递给她,她十分客气地在一番推托感谢后接下了。在后来将近一个钟头的说话中,我和奶奶都吃了许多核桃仁。那位大婶,她从一片完整的核桃仁上掰下一小块放在口里,细细慢慢地吃了许久,就再也不吃了。我有些奇怪,叫她不要客气,吃完了再抓,她很坚决地拒绝了,让我不要讲礼。我向来大而化之,见她不吃,也没有太坚持,就这样,一直坐到她离开,那把核桃仁,她都没有再动。那么炎热的夏天,我心想,核桃仁该被汗湿了吧
④大婶走后,我起身去后面的房间拿书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透过那扇小小的窗户,我看到:大婶正站在自家小小的厅屋里,身边围着三个十岁上下的孩子,我知道那是她的外孙,其中就有我朋友的孩子。孩子们的小手都伸向外婆,而她正一个个地把核桃仁分发给他们,三个孩子分光了外婆手中的核桃仁,坐到门槛上用心地数,开心地吃,而他们的外婆,从门后拿出扫帚弯腰扫地,脸上极其平淡地没有任何表情。
⑤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怕被她看到会尴尬,赶紧缩回了身子。
⑥依稀记得童年的我,许多次和哥哥骑坐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门槛上,满怀喜悦地分一颗妈妈带回来的硬硬的黑红黑红的水果糖,不知道也不管糖从哪儿来。我总是紧盯着哥哥用手小心地剥开已经和表面化了的糖粘到一起的糖纸,眼巴巴地看他把糖放进嘴里用力咬成两半,再吐出来比较一下,大小差不多,这才各自拿一小块,甜甜地吃,妈妈这时在哪儿,在干什么,在想什么,我们不知道,只知道那块化了的糖是如此的甜。
⑦及至求学在外,每次放假回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妈妈和奶奶会把积攒了好久的东西拿出来给我们吃,她们留了许久的,也总不过是化成一团的糖,变了味的饼子,长了霉的点心,蔫了干了的水果等等。常常会抱怨她们:自己吃了啊!不用留着,都放坏了。可是她们依然一年一年地留。
⑧结婚后,有一天带孩子去婆婆家,婆婆招 ( http: / / www.21cnjy.com )手让儿子跟她到房里去,我悄悄跟进去看祖孙俩玩什么花样,结果看到的是天下母亲都玩的游戏:婆婆从枕头边拿出一个用手帕包得好好的饼子,笑眯眯地塞给我儿子,大概是哪家新媳妇上门按老规矩分发的,也不知道放了几天了。
⑨母亲和婆婆已经先后去世,我也很少再吃糖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连儿子都不爱吃,家里的糖果总是放到化成一团,然后扔掉,到后来索性不买了。大婶手中汗湿的核桃仁,妈妈掌心软化了的水果糖,婆婆枕头边放干了的饼子,那样的香和甜,是买不到的。
18.标题“化在母亲掌心的糖”包含了哪些含义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几件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⑤节中,“我的眼泪夺眶而出”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⑥节中,“妈妈这时在哪儿,在干什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在想什么,我们不知道”,这时候“妈妈”在想什么呢?请用第一人称写出此刻“妈妈”的心理活动。(要求:想象丰富,合情合理,60字左右)(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