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 2 课时)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组
下图为我国某地一处河流的地层及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构造地貌为( )
A.背斜山 B.向斜谷 C.背斜谷 D.向斜由
2.若想在河岸建设居民区,应在( )
A.东岸 B.南岸 C.西岸 D.北岸
马尔马拉海位于小亚细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之间,海岸两侧分布着绵延不断的低山(下图)。海中的
马尔马拉群岛是旅游胜地,游客主要来自西欧和北欧地区。完成下面小题。
3.马尔马拉海两岸低山绵延分布是因其位于( )
A.板块消亡边界 B.板块生长边界 C.大陆板块内部 D.大洋板块内部
4.马尔马拉群岛旅游旺季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某区域发生多次地质变动事件,地层受水平方向挤压发生塑性变形,断层南侧地块曾有明显沉降。下
图示意目前该区域地质及河流水系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该地岩层受水平挤压形成的地质构造为( )
A.向斜 B.背斜 C.背斜山 D.向斜山
6.该区域的地质事件发生顺序是( )
①玄武岩高地形成②岩浆侵入③固结成岩④水平挤压⑤断层出现
A.①②③④⑤ B.③⑤④②① C.③④②⑤① D.③④⑤②①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平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7.该区域最晚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
A.褶皱运动 B.岩浆侵入 C.沉积作用 D.地壳断裂
8.关于该区域断层说法正确的是( )
①F1 西南侧断块相对上升②F1 东北侧断块相对上升③F2 西北侧断块相对北移④F2 东南侧断块相对北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某区域曾发生过多次地质事件,底层轻微褶皱,断层东北侧地块有明显的抬升。如图为该区域地质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区域最老的岩层是( )
A.泥灰岩 B.灰岩 C.砂砾岩 D.粉砂岩
10.该区域下列地质事件最新的是( )
A.褶皱变动 B.砂页岩沉积 C.砾岩沉积 D.断层构造
11.在下列地点进行地质钻探,最有可能获得砂页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黄土高原地区大量传统村落仍保持了较好的原生村落风景和特色浓郁的建筑风貌,“沉坑藏林”式传统
村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该类型传统村落一般位于完整塬面上,临近空间皆为平原耕地,无险可依、
无势可仗,主体窑洞以合院形式下沉于地坑中,下沉式院落之间高林密布,窑院藏于林间,二者浑然一体。
下图示意“沉坑藏林式”村落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完整塬面上的传统村落选择“沉坑藏林”式布局的理由是( )
A.仰视风景 B.生活便利 C.利于生产 D.利于避险
【能力提升】
13.读云南省西部某地地质构造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云南省西部山高谷深地貌的形成过程。
(2)分别指出甲地地质构造与地貌,并说明其形成现今谷地地貌的原因。
(3)该地油气资源匮乏,试从地质构造角度说明理由。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那木拉错(拉姆拉错)又名琼果杰神湖,是西藏最具传奇色彩的湖泊,坐落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加查
县曲科杰丛山之中。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下游、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境内山高谷深,山峦起伏,
地势险峻,其中主要山峰有南迦巴瓦峰。下列左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墨脱
县某段山路景观图。
(1)指出那木拉错所处的构造地貌类型,并说明那木拉错的形成过程。
(2)从地质作用力角度分析墨脱县境内山高谷深的原因。
(3)说明墨脱地区交通建设成本高的自然原因。
19.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西部主要位于横断山区,由一系列近似南北向的平行高山峡谷组成,区域内断裂发育(青藏高原
向东挤压四川盆地导致),有三大呈 Y 字形分布的地震断裂带(图),地震频繁。断裂带附近多有温泉分
布,许多已开发成著名旅游休闲胜地。
(1)分析四川西部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自然原因。
(2)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凶。
(3)说明图示地区断裂带处温泉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1.C 2.A
【解析】1.图中的构造地貌为背斜谷。从地层来看,中间地层老,两翼地层新,这是背斜的特征。中部有
河流,应为谷地。综合判断,该地的构造地貌为背斜谷。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2.根据等高线弯曲可知,河流大致自北向南流。北半球,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向右偏转,即东岸
侵蚀作用较弱,河岸较为稳定。西岸受侵蚀作用较强,河岸不稳定。所以应在东岸建设居民区。A 正确,
BCD 错误。故选 A。
【点睛】等高线稠密坡度陡,水流速度快;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水流速度慢。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
是山谷,山谷是河流的发源地且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等高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凸出是山脊,
山脊是河流的分水岭。
3.A 4.B
【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马尔马拉海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不断碰撞、
挤压,隆起一列列山脉,板块边界类型属于消亡边界,A 正确,B 错误;板块内部地壳稳定,不易出现山脉,
CD 错误。故选 A。
4.结合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该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降水较少,阳光充足,因
海洋的调节作用,气候比较舒适宜人,适合旅游,故夏季是该地旅游的旺季,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点睛】马尔马拉海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之一;黑海与地中海(爱琴海)之间的唯一
通道。
5.B 6.D
【解析】5.如果断层横穿或斜穿背斜或向斜,则在背斜中变宽的一盘为上升盘,变窄的一盘为下降盘。在
向斜中恰好相反,变窄的一盘为上升盘,变宽的一盘为下降盘。从图中可看出,断层南北两侧同一岩层的
宽度不同,由题可知,断层南侧地块为下降盘,故推测本区域有一个南北向延伸的背斜,B 正确,A 错误;
背斜山、向斜山属于构造地貌,不是地质构造,CD 错误,故选 B。
6.由图可知,侵入岩穿过断层,说明岩浆侵入发生在断层之后;图中砂岩被断层断开,且南北部宽度差异
大,说明砂岩形成后先发生褶皱,使岩层发生塑性形变,然后发生断裂错位,褶皱变动应早于断层构造;
玄武岩为喷出岩,玄武岩相对比较完整,并且截断了侵入岩,而侵入岩比断层形成晚,说明火山喷发最晚
发生,因此该区域的地质时间发生顺序是③固结成岩-④水平挤压-⑤断层出现-②岩浆侵入-①玄武岩高地
形成,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
【点睛】地质过程先后顺序判断:1、常见顺序——沉积岩层中上部岩层晚于下部岩层;褶皱晚于弯曲的沉
积岩;断层晚于断裂的岩层;侵入作用晚于被侵入的岩层;变质作用晚于侵入作用;侵蚀作用晚于被侵蚀
的岩层。2、一般后发生的地质作用,要对原来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地形或岩石进行破坏(或覆盖)。
7.B 8.B
【解析】7.据材料可知,P 岩层向两侧逐渐变老,可知图中中部地质构造为向斜,发生过褶皱运动,且还
并存有断层构造,其发生应该晚于褶皱运动,否则岩层断裂无法挤压受力形成褶皱;由图中花岗岩覆盖破
坏了断层,可知岩浆侵入晚于断层发生,故最晚发生的地质作用是岩浆侵入,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8.据图可知,断层 F1 发生在向斜构造处,P 为向斜的中心(槽部),对比断层线 F1 两侧的 P 岩层可发现,
西南侧 P 岩层更宽,可知 F1 西南侧下降,东北侧 P 岩层更窄,说明 Fl 东北侧上升,①错误,②正确;结
合 F2 两侧 C 岩层位置差异可知,F2 西北侧应该北移,东南侧相对南移,③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点睛】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有时间顺序,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
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所侵入的岩层。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断层的形成晚于
其断裂的岩层。
9.A 10.D 11.B
【解析】9.据材料可知,底层轻微褶皱,断层东北侧地块有明显的抬升,观察断层两侧同一岩层之间的宽
度可知,核部上盘变窄,因此本区域有一个东北-西南方向延伸的向斜,向斜岩层中间新,两侧老,所以外
围的泥灰岩比里面的砂页岩、灰岩老,粉砂岩、砾岩、砂砾岩覆盖在向斜之上,所以比较新,因此,该区
域最老的岩层是泥灰岩,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10.由上题可知,该区域底层轻微褶皱,形成向斜,之后接受沉积,断层截断图中砂页岩和砾岩岩层,即
该区域地质事件最新的是断层,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
11.砂页岩位于向斜构造中,上覆岩层是灰岩,图中甲是泥灰岩,位于砂页岩下方,乙是灰岩,丙、丁下
方岩层是泥灰岩,因此进行地质钻探,最有可能获得砂页岩的是乙,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点睛】判断沉积岩层新老关系的方法:向斜中心岩层新,两翼老;背斜中心岩层老,两翼新。
12.D
【解析】12.结合材料“下沉式院落之间高林密布,窑院藏于林间,二者浑然一体”和“临近空间皆为平原耕
地,无险可依、无势可仗”可以看出,自然条件下,其村落无险可依,抵御自然灾害和野兽的能力弱,故人
为制造屏障“沉坑藏林”,主要是利于避险,但同时也增加生活生产的不便,传统村落布局一般不考虑欣赏风
景,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
【点睛】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
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
了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能力提升】
13.(1)地处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导致地壳抬升,形成高大山地;山地河流发育,河流不断向源头和向下
侵蚀,形成山高谷深的地貌。
(2)地质构造:背斜;地貌:谷地。原因:岩层受到挤压变形,向上拱起形成背斜;背斜顶部裂隙发育,易
被侵蚀,形成现今谷地地貌。
(3)地处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储油构造易被破坏;有断层分布,油气易散失;多花岗岩,缺乏
沉积岩类储油气岩层等。
【分析】本题以“云南省西部某地地质”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地貌的形成、地质构造形成和应用等相关知识,
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
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云南省西部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交界处附近,在漫长的地质历史
时期中,两大板块发生碰撞,导致地壳抬升,形成了高大的山地;这些山地在抬升过程中,河流系统逐渐
发育,河流不断向源头侵蚀,同时向下切割地表,形成了山高谷深的地貌特征。在此过程中,流水的侵蚀
作用和地壳的抬升作用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云南省西部独特的山高谷深地貌。
(2)依据图文材料可知,甲地位于云南省西部某地地质构造图中的一个地点。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所在
位置的岩层呈现出向上拱起的形态,这是背斜地质构造的特征。背斜是由于地壳内部的构造应力作用,使
得岩层受到挤压而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向上拱起的形态。在甲地的背斜构造中,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
层易破碎,呈裂隙发育,使得该地区的岩石容易被流水等外力侵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裂隙逐渐扩大,
最终形成了现今的谷地地貌。
(3)由 1 小问可知,该地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运动活跃,这使得油气储藏的构
造容易被破坏,从而影响油气资源的形成;该地区存在断层分布,油气资源容易沿着断层散失掉,从而影
响油气资源的保存;该地地下岩石以花岗岩为主,以岩浆岩为主,缺乏沉积岩类储油的气岩层,缺乏沉积
环境。因此,从地质构造角度来看,该地油气资源匮乏。
14.(1)地貌类型:背斜谷。形成过程:该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和断层作用,多裂隙发育,易被外力侵
蚀,形成地势低洼的谷地(背斜谷),同时来自周边地区的降水和冰雪融水不断汇入谷地,积水成湖。
(2)该县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岩层受挤压隆起,地壳不断抬升,形成高大的山体;该县
年降水丰富,高山冰川广布,地势落差大,流水、冰川向下侵蚀作用强烈,形成幽深峡谷。
(3)该县地处山区,地势起伏大;处于板块交界附近(或多断层发育),地质条件复杂;多暴雨和冻融现象,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高山高原气候,冰冻时间长 。
【分析】本题以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和墨脱县某段山路景观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构造地
貌、地貌形成过程,地形对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
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构造地貌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质体与地质构造控制的地貌。而
常见的地质构造类型主要是背斜、向斜、断层构造等。其判断主要根据岩层变形或变位形态。由图中那木
拉错岩层的弯曲状况可知,岩层上拱,其为背斜构造;从地表形态看,那木拉错呈下凹形态,为谷地,因
此该构造地貌为背斜谷。由以上分析结合图示可知,那木拉错构造地貌属于背斜谷,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
用和断层作用,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导致地势低洼,形成谷地,谷地海拔较低,能够汇集周围的降
水、冰雪融水,进而形成高原湖泊。
(2)本题分别要对山高、谷深进行解释。墨脱县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山高主要是因为内力作用,该县
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板块消亡边界岩层受挤压隆起、经历造山运
动,地壳不断抬升,形成高大的山体;并且在地壳的抬升过程中,使该地区的地势起伏、高差加大,由于
该地区降水丰富、且冰川融水量较大,地表受流水、冰川持续向下侵蚀作用强烈,形成幽深峡谷。
(3)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处山区,地势起伏大,建设难度大;处于印度洋板块和
亚欧板块的交界附近,地质构造活跃,多断层构造,地质条件复杂,建设难度大;区域夏季多暴雨,且存
在冻融现象,加之地势起伏大,其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加剧交通线路建设难度;区域海拔高,
属高山高原气候,冰冻时间长,施工时间较短,交通建设难度大,施工成本高。
15.(1)地处横断山区,多高山深谷,地势陡峭;板块交界处,地震频繁,多松散岩层;夏秋多暴雨,易诱
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使青藏高原抬升隆起并向东侧(四川盆地)挤压,导致过渡带(横
断山区)地壳运动活跃,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
(3)断裂带处地壳活跃,岩浆活动频繁,地热丰富,地热加热深层地下水,高压使地下水沿岩层空隙上涌后
形成温泉。
【分析】本题以横断山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了地质灾害、断裂发育的原因、温泉的形成等知识,考查
学生获取和提取地理信息,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讨论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
心素养。
【详解】(1)据材料“四川西部主要位于横断山区”可知,地处横断山区,这里山河相间,多高山深谷,相
对高度大,地势陡峭;位于印度洋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地震频繁,多松散岩层,地表碎屑物
较多;该地为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降水集中,夏秋多暴雨,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该地为消亡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使青藏高原抬升隆起并
向东侧(四川盆地)挤压,并把挤压力传递到了横断山区,导致过渡带(横断山区)地壳运动活跃,多次
高强度的地壳运动使延时承受巨大的压力,当压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导致断裂发育。
(3)图示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断裂带处地壳活跃,且地表有裂隙,岩浆活动频繁,地热丰富,地热
加热深层地下水,使地下水水温升高,温泉的出口一般地势较低承受一定的水压,高压使地下水沿岩层空
隙上涌后形成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