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1课时)(分层练习)(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1课时)(分层练习)(PDF版含解析)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9-16 21:4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 1 课时)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组
2024 年 4 月 3 日早上 7 时 58 分,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 7.3 级地震。正欲前往当地知名景点清水
断崖的王老师一家不得不提前终止行程返回大陆。据当地的旅游资料显示,清水断崖是位于海边一处面向
大海,壮美绝伦的大理石崖壁。
1.本次花莲发生地震的海域可能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生长边界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
2.清水断崖的岩石类型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戊
3.清水断崖形成的过程可能是( )
A.海水堆积-变质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B.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C.海水堆积-岩浆活动-地壳抬升-变质作用
D.海水堆积-地壳下沉-外力作用-变质作用
甘肃省张掖地区红层地貌地处祁连山中段北麓,被称为“世界十大地理奇观”,主要由距今约 6500 万
年形成的红色砾岩、砂岩和泥岩组成,以交错分层、四壁陡峭、色彩斑斓而著名。下图示意张掖地区红层
地貌地质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4.组成张掖地区红层地貌的主要岩石( )
A.形成与岩浆活动相关 B.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可能含有古生物化石 D.岩石粒径均一相同
5.该区域彩色丘陵区( )
A.地表受外力侵蚀作用微弱 B.良好的储水地质构造
C.隧道工程建设的优先选址 D.砾岩形成的年代最早
6.该区域红层地貌区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
A.水平挤压→固结成岩→外力侵蚀→断裂抬升 B.风力沉积→水平挤压→断裂下陷→外力侵蚀
C.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抬升→外力侵蚀 D.断裂抬升→外力侵蚀→流水沉积→水平挤压
彩色丘陵(简称彩丘),地貌学名词。以往常将其与丹霞地貌或雅丹地貌混淆,现在多认为是独立的
地貌,比较有代表性的分布地点是甘肃张掖彩丘。研究发现彩色丘陵与丹霞地貌是在同一类岩层—“红层”上
发育而来。“红层”是地质时期内陆盆地的河流或湖泊环境中形成的岩层。下图为甘肃张掖国家地质公园地形
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彩色丘陵区没有经历的地质作用是( )
A.岩浆活动 B.固结成岩 C.水平挤压 D.断裂抬升
8.彩色丘陵区( )
A.岩层中心老两侧新 B.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C.地下水易汇聚 D.油气资源富集
图 1 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图 2 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造成该区域地貌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
A.向斜成谷 B.向斜成山 C.背斜成山 D.背斜成谷
10.图 1 中形成时间最早的岩层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图 1 中 M 岩石与图 2 中岩石形成相同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中国科研团队根据古高度和地球深部动力学等证据,恢复了青藏高原不同地体(山脉、板块等)约 7000
万年以来的隆升历史(左图);右图示意青藏高原隆升某阶段。完成下面小题。
12.近 7000 万年以来青藏高原地区( )
A.水平隆升 B.同时隆升 C.波动隆升 D.差异隆升
【能力提升】
二、综合题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气温下降,湿度上升时,硫硝钠会吸水形成芒硝,使得裂隙中的容积增大;当气温上升,湿度下降
时,芒硝会脱水产生反硝化。该过程涉及主要化学方程式为:Na2SO4+10H20 Na2SO4·10H2O。四川仁寿县
牛角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岩石表层紫色砂岩以及雕刻石像(牛角寨大佛)的裂缝中均发现了硫酸钠。
下左图示意仁寿牛角寨地质剖面图;右图示意 2021 年 8 月份每天等时平均温度、平均湿度对比。
说明甲、乙两区域的地质构造及地层年代特征,并据此判断甲、乙哪个区域的地表剥蚀作用更强。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朗绝大部分国土在伊朗高原上,是高原国家,海拔一般在 900~1500 米之间。伊朗西部和西南部是
宽阔的扎格罗斯山山系,东部为加恩—比尔兼德高地,北部有厄尔布尔士山脉,最高峰达马万德山的海拔
为 5670 米;中部为干燥的盆地,有卡维尔荒漠与卢特荒漠,平均海拔 1000 余米。伊朗仅西南部波斯湾沿
岸与北部里海沿岸有小面积的冲积平原。下图示意伊朗主要山脉和荒漠分布。
(1)概括伊朗的地形、地势特点。
(2)分析伊朗高原上山脉的形成原因。
(3)说明伊朗高原的地形格局对中部荒漠形成的影响。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滨里海盆地南邻里海,东邻乌拉尔山,油气资源丰富。盆地东部发育一套巨厚盐层,在乌拉尔造山运
动产生的区域挤压力和上覆地层差异压力等共同作用下,盐发生塑性流动,导致盐底辟构造形成(图)。
盐层不仅为其下伏泥灰岩(可生油气且可储油气)中的油气藏提供了优质封盖层,也为其上覆砂岩(不生
油气但可储油气)中的油气藏提供了封堵条件。
(1)据图说明滨里海盆地东部盐底辟构造的形成过程。
(2)从成因和发育过程角度,尝试定义“盐底辟构造”。
(3)在图(b)地层中,存在由盐层封堵(盖)而利于油气成藏的部位,请用“●”在盐层中的上覆地层和下伏
地层中各标出一个来。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1.B 2.C 3.A
【解析】1.台湾花莲位于太平洋西岸,属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B 正确,ACD 错误。所以选
B。
2.沉积物堆积形成沉积岩,故甲是沉积岩,火山喷发形成喷出岩,丁是玄武岩,则戊是岩浆,乙是侵入式
岩浆岩,即花岗岩,所以丙是变质岩,“清水断崖是精美绝伦的大理石”属于变质岩,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 C。
3.清水断崖是大理石,大理石由石灰岩变质形成,而石灰岩则在海洋环境中堆积形成,故而需要先海水堆
积形成石灰岩,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石,地壳抬升露出地表,位于沿海,受到外力的作用,形成在现在
的清水断崖景观,A 正确,BCD 错误。所以选 A。
【点睛】岩石的成因类型有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等。岩浆岩:岩浆侵入或喷出冷凝而成。如花岗岩、
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沉积岩:外力作用下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变质岩:变质作
用下形成。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等属于变质岩。
4.C 5.B 6.C
【解析】4.组成张掖丹霞陆地地层的主要岩石为红色砾岩、砂岩、泥岩,该岩层属于沉积岩,沉积岩中可
能含有古生物化石,C 正确;形成与岩浆活动相关的是变质岩或岩浆岩,A 错误;沉积岩主要是由沉积作用
形成,而非侵蚀作用,B 错误;砾岩、砂岩、泥岩的粒径并不相同,D 错误。故选 C。
5.根据图中信息,地红色丘陵区为向斜构造,形成丘陵,是向斜山,说明侵蚀作用明显,A 错误;向斜因
是岩层向下凹陷,是良好的储水地质构造,B 正确;背斜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适合建设穿山隧道,向
斜不适合建设穿山隧道,C 错误;砾岩在泥岩和砂岩之上,说明砾岩形成的年代最晚,D 错误。故选 B。
6.张掖彩色丘陵区地质构造主要是沉积岩层、褶皱、断层和向斜成山,所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
是沉积物先经过固结成岩,产生沉积岩层,后受水平挤压出现褶皱,后褶皱岩层受力断裂,断裂部分相对
抬升,岩层表面受外力风化侵蚀,形成向斜山及丘陵。根据以上分析,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点睛】如何区别背斜向斜:根据岩层的形态。岩层向上凸起为背斜,向下凹陷为向斜(注意,是根据岩
层形态,而不是地表地貌形态)根据岩层的年代。中间老、两侧新的为背斜,中间新两侧老的为向斜(这里说
的中间,即为图中的“核部”;两侧,即为图中的““两翼”)。
7.A 8.C
【解析】7.据材料可知,“红层”是地质时期内陆盆地的河流或湖泊环境中形成的岩层。其形成过程有沉积
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B 不符合题意;图中岩层有弯曲、断裂,说明经历了水平挤压和断裂抬升,CD 不符
合题意;图中没有岩浆岩等信息,没有经历岩浆活动,A 符合题意。故选 A。
8.读图可知,彩色丘陵区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构造,岩层中间新两侧老,A 错误;向斜岩层的槽部受到
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B 错误;向斜槽部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地下水易汇聚,C 正确;油气资源因质
量较轻,主要分布在背斜顶部,D 错误。故选 C。
【点睛】按照成因,岩石主要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侵入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后,形成花岗
岩等侵入岩或流纹岩、玄武岩等喷出岩;经外力风化、侵蚀、搬运至低洼处沉积的泥沙物质,在固结成岩
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常见的陆源沉积岩有砂岩、砾岩、页岩,海洋环境中的沉积岩有石灰岩;已有岩石在
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常见的变质岩有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大理岩,页岩变质形成的板岩。
9.D 10.C 11.C
【解析】9.读图 1 可知,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背斜的顶部受张力影响,裂隙比较发育,容易被侵蚀,
形成山谷,属于地形倒置,D 正确,ABC 错。故选 D。
10.读图可知,图 1 中的①②③④岩层属于沉积岩,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越往下年龄越老,排除①④,
②处有③④之间的含煤层,故最先形成的岩层为③,C 正确,B 错。故选 C。
11.图 1 中 M 岩石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的一种。读图 2 可知,只有一个箭头指向丙,故丙是岩浆岩,只
有丁的岩浆可以形成岩浆岩,则乙是高温高压形成的变质岩,甲是沉积岩,图 1 中 M 岩石与图 2 中岩石形
成相同的是丙,C 正确,ABD 错。故选 C。
【点睛】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技巧(1)关键是判断岩浆与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即
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大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
指向它;(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均可经重熔再
生作用形成岩浆。
12.D
【解析】12.从图中可以看到,冈底斯山、中央谷地、喜马拉雅山海拔有明显提高,但提高的高度和时间
点并不相同,说明青藏地区虽隆升为主,但隆升差异较大,各地并不相同,属于差异隆升。D 项正确,ABC
三项错误。故选 D。
【点睛】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碰撞,导致了青藏高原的形成,地质学上把高原崛起这段时间的地质构造
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
【能力提升】
13.甲区域为构造沉降区,易接受沉积;主要为白垩纪和第四纪地层,年代较新;乙区域为构造抬升区,
背斜顶部,易受剥蚀;仅有侏罗纪地层,缺失侏罗纪之后的地层,年代较老。乙区域遭受的地表剥蚀作用
更强烈。
【分析】本题以四川仁寿县牛角寨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 1 道题目,涉及背斜、向斜的成因与形态等相关
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读图可知,甲区域位于断层下降的一侧,为构造沉降区,地势低洼,易接受沉积;主要为白垩纪
和第四纪地层,相较于侏罗纪地层,年代较新;乙区域为断层上升的一侧,为构造抬升区,且位于背斜顶
部,岩层较破碎,易受外力剥蚀;乙区域仅有侏罗纪地层,缺失侏罗纪之后的地层,年代相对较老。综上
所述,乙区域遭受的地表剥蚀作用更强烈。
14.(1)平均海拔高,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四周高,中间低;中部风沙地貌发育典型。
(2)伊朗高原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两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导致伊朗高原边缘地壳
上升,岩层褶皱或断层隆起,形成众多山脉。
(3)伊朗高原周围被海拔较高的山脉环绕,阻挡海洋气流深入;高原内部地势较平缓,缺少抬升条件,降水
较少,蒸发繁盛,气候干燥;植物生长条件恶劣,植被稀疏,地表裸露,形成大片荒漠。
【分析】本题以伊朗地形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形地势特点、板块运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地形地势特点包括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高低及起伏、特殊地貌等。由材料可知,伊朗绝大
部分国土在伊朗高原上,是高原国家,海拔一般在 900—1500 米之间;平均海拔高,地形以高原、山地为
主;伊朗西部和西南部是宽阔的扎格罗斯山山系,东部为加恩-比尔兼德高地,北部有厄尔布尔士山脉,德
马万德峰海拔 5670 米;中部为干燥的盆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有卡维尔荒漠与卢特荒漠,中部风沙地
貌发育典型。
(2)地表形态的变化与内、外力作用有关,内力表现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只有
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直接塑造地表形态,伊朗高原上山脉的原因主要与构造运动
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构造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形成巨大的山系或断裂带。因此伊朗
高原上的山脉与水平运动有关。从板块位置来看,伊朗高原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处(消亡边
界),两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导致伊朗高原边缘地壳上升,岩层褶皱或断层隆起,多高大褶皱山系,形成
众多山脉。
(3)中部荒漠,说明降水少,蒸发旺盛,可从影响降水和蒸发的因素展开分析。伊朗高原周围被海拔较高
的山脉环绕,阻挡海洋气流深入,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高原内部地势较平缓,缺少抬升条件,降水较少,
且地形封闭,纬度较低,蒸发繁盛,气候干燥;上述条件综合作用,导致植物生长条件恶劣,植被稀疏,
地表裸露,形成大片荒漠。
15.(1)地质时期,里海水蒸发旺盛,盐分析出形成盐层;盐层上方沉积形成深厚的砂岩层;在乌拉尔造山运
动产生的区域挤压力和上覆砂岩差异压力等共同作用下,盐层产生塑性流动;盐层密度较小,在砂岩薄弱处向
上隆起,形成盐底辟构造。
(2)盐底辟构造定义:埋藏在地下的某盐类岩层受到挤压作用,向上拱起甚至刺穿上覆岩层的构造。
(3)
【分析】本题以滨里海盆地盐底辟构造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盐底辟形成过程、定义、油气藏判断等相关
知识和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
学科素养。
【详解】(1)由左上图可知,泥灰岩上覆盐层,可推知,早期里海水蒸发后,盐分析出,形成厚厚的盐层;
右上图可看出,盐层上方接受沉积,形成深厚的砂岩层,且出现了盆缘断裂,结合材料可推知,在乌拉尔
造山运动产生的区域挤压力和上覆砂岩差异压力等共同作用下,盐层产生塑性流动,形成了左下图所示的构
造;由于盐层密度较小,能塑性流动,在压力作用下,在砂岩薄弱处向上隆起,从而形成盐底辟构造。
(2)结合材料可知,盐底辟构造的形成,首先需要形成埋藏在地下的某盐类岩层,结合图文材料,可推测
形成过程是,盐类岩层受到压力作用,发生塑性流动,在上覆岩层的薄弱位置,盐层向上拱起,甚至刺穿
上覆岩层,最终形成盐底辟构造。故定义应较简洁,且包括必要的关键词:埋藏在地下的某盐类岩层受到
挤压作用,向上拱起甚至刺穿上覆岩层的构造。
(3)油气成藏,需要有一定的空间,且被盐层封堵(盖),结合题意可标出具体部位,在上覆砂岩中选择
盐层向下凹陷的位置,有油气存储空间,且盐层封堵砂岩中的油气;在下伏泥灰岩中选择盐层向上凸出的
位置,有油气存储空间,且封盖泥灰岩中的油气。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