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二课时)——外力作用(导学案)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掌握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
2. 结合实例,识别野外典型的外力作用地貌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外力作用
教学难点:外力作用
【课前预习】
知识点一 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 。
2.表现形式及作用
表现 因素 作用
温度、水、 使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 等;为其他
风化作用
大气、 等 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的
侵蚀作用
、波浪、 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风、 等、 风化或侵蚀的产物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为堆积地
搬运作用
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外力减弱或遇到障
堆积作用 被搬运的物质逐渐 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碍物
3.作用特点
(1)不同地区主要外力及其作用的 、 等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地表形态。
(2)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 。
特别提醒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
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
同的概念。
【课中探究】
情境导入
导入:展示多姿多彩的地貌景观图
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并不是内力作用下的“本来面貌”,还会受到哪些作用的影响呢?
新课讲授:
任务一:何为外力作用?
【自主学习】何为外力作用?
一、风化作用
任务二:风化作用如何塑造地表形态?
【合作探究】何为风化作用?如何塑造地表形态?
【自主思考】三种风化作用与温度、水、大气及生物等因素有关,完成表格。
过渡:风化作用产生的松散物质残留在地表,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二、侵蚀作用
任务三:侵蚀作用如何塑造地表形态?
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破坏,这一过程称为侵蚀作用。
展示:四张侵蚀地貌图片
【合作探究】识别上列地貌景观,形成的外力作用是什么?多分布在哪里?
1、风力侵蚀
雅丹地貌:风力侵蚀,本质是风的吹蚀+携带沙石的磨蚀。盛行风向与垄槽相互平行。
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自主小结】完成表格
2、流水侵蚀
丹霞地貌:流水侵蚀,多分布湿润、半湿润地区。
【自主小结】根据瀑布形成动态图描述瀑布的形成过程
展示:喀斯特地貌、壶穴、瀑布、峡谷等地貌图片。
【自主小结】完成表格
3、海浪侵蚀
基岩海岸一般水下岸坡坡度大,波浪能直接冲击岸边;巨大的冲力直接施加在岩石上;在波浪的长期作用
下,崖壁破碎,海岸崩塌,形成侵蚀海岸。
在海浪的长期侵蚀下,岩石海岸崩塌,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叫海蚀崖。
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因同时受到不同方向海蚀崖前方形成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台,称为海蚀平台。
海蚀崖逐渐后退,在海浪的侵蚀,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形成海蚀拱桥。
海蚀柱是海岸受海浪侵蚀 、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柱。它是在海蚀拱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海浪侵蚀地貌多分布滨海地区。
展示: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平台等地貌图。
【自主小结】完成表格
4、冰川侵蚀
冰斗是一种三面环以峭壁、呈半圆形状或圆椅状的洼地。冰川刨蚀作用使洼地加深,同时后缘陡壁受冰川
刨蚀作用而后退变高,从而形成冰斗(冰川的源头)。
角峰是因冰斗后壁不断后退,使所围山峰成为高耸尖锐的山峰。
刃脊是两条相邻冰川的冰斗不断扩大、后退使相邻山脊变成刀刃状。
冰斗、角峰、刃脊地貌:冰川侵蚀,多分布高海拔、高纬度地区。
展示:峡湾、U 形谷、冰蚀湖地貌形成动态图和地貌图。
【自主小结】完成表格
三、搬运作用
任务四:搬运作用如何塑造地表形态?
播放视频:《地理中国》视频片段。
【观看视频,合作探究】(1)水潭底部的沙砾来自于哪里?
(2)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到哪里去了?
(3)体现哪一种外力作用?
展示:流水搬运、风力搬运、海浪搬运、冰川搬运动态图。
【自主小结】搬运作用会产生地貌吗?
过渡:什么情况下搬运能力会减弱?
四、堆积作用
任务五:堆积作用如何塑造地表形态?
堆积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的作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
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者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展示:四张堆积地貌图片
【合作探究】识别上列地貌景观,形成的外力作用是什么?多分布在哪里?
【合作探究】判断图中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在图上用箭头标注风向。
示:海岸沙丘和河谷沙丘地貌图。
【自主小结】完成表格
2、流水堆积
展示: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地貌图。
流水堆积: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物质、泥沙沉积。
【自主思考】其中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大小及厚度变化是怎么样的?
【自主小结】完成表格
3、海浪堆积
海浪堆积:波浪在向海运动过程中,由于速度减慢,会将大量的沙子堆积在海岸地带。
展示:沙滩、泥滩、砾滩地貌图。
【自主思考】其沉积物具有分选性吗?
展示:沙嘴、沙坝、潟湖地貌图。
【自主小结】完成表格
4、冰川堆积
展示:冰碛物地貌图。
冰川堆积:冰川消融以后,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自主思考】其沉积物具有分选性吗?
展示:冰碛丘陵、冰碛湖地貌图。
【自主小结】完成表格
【合作探究】风化作用就是风力作用吗?判断图中的外力作用。
【课堂总结】
【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课堂练习】
海蚀凹槽是指基岩海岸下部的岩石在遭受海水侵蚀后形成的凹槽。芬迪湾位于加拿大东南部,是
世界上潮差最大的海湾,海湾附近有大片的海蚀柱群。下图为“芬迪湾好望角海蚀柱分布示意图”。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四座海蚀柱中,形成海蚀凹槽最早的是()
A.a B.b
C.C D.d
2.推测芬迪湾好望角海岸带( )
A.沉积物粒径小 B.砾石分布较多 C.潮差变化较小 D.淤泥层较厚
人们赞美太行山往往会说“八百里太行……”,而嶂石岩地貌中绵延不绝的赤壁长墙最能体现八百
里太行的气势。长墙上有自崖顶垂直延伸到崖底的深沟发育,其岩体为元古界石英砂岩地层,下面则
是一层比较薄、比较软的泥岩或泥质砂岩。图为嶂石岩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太行山嶂石岩地貌景观属于( )
A.流水侵蚀地貌 B.风力侵蚀地貌
C.流水堆积地貌 D.风力堆积地貌
4.图示山峰地带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
A.泥石流 B.重力坍塌
C.地震D.火山喷发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知识点一 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
表现 因素 作用
温度、水、 使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为其
风化作用
大气、生物等 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的
侵蚀作用
流水、波浪、风、 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冰川等、 风化或侵蚀的产物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为堆积地
搬运作用
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外力减弱或遇到障
堆积作用 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碍物
3.作用特点
(1)不同地区主要外力及其作用的方式、强度等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地表形态。
(2)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特别提醒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
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
同的概念。
【课中探究】
任务一:何为外力作用?
【自主学习】何为外力作用?
答案:(1)概念: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作用力)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被统称为外力作用。
(2)能量来源: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3)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一、风化作用
任务二:风化作用如何塑造地表形态?
【观看视频,合作探究】何为风化作用?如何塑造地表形态?
学生回答参考:
风化作用:在温度、水、大气及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
解和生物分解的过程。
教师讲解:
1、物理风化
物理风化:岩石在温度、冻融、水、风和重力等物理机械作用下崩解,破碎成大小不一的碎屑和颗粒
的过程。
播放视频:《地理中国——神奇的洞穴 通天奇洞》的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
展示:物理风化动态示意图(温差风化和冻融分化)
温差风化:由于温度的变化,岩石产生差异膨胀和收缩,从而崩解破碎。
冻融风化:岩石裂隙中的水反复冻融,使岩石裂隙撑大,而发生破裂的作用。在高寒地区和温带严冬
季节冰劈作用特别突出。也称冰劈风化。
展示:温差风化和冻融分化地貌图
2、化学风化
化学风化:岩石在水的参与下,发生氧化还原、溶解、水合与脱水、水解、碳酸化等作用。
展示:化学风化地貌图
3、生物风化
生物风化:生物对岩石、矿物产生机械和化学的破坏作用。
展示生物风化地貌图:植物的根系起楔子作用对岩石挤胀而使岩石崩解;动物的挖掘和穿凿活动加速岩石
破碎;地衣分泌酸性物质破坏岩石。
【自主思考】三种风化作用与温度、水、大气及生物等因素有关,完成表格。
过渡:风化作用产生的松散物质残留在地表,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二、侵蚀作用
任务三:侵蚀作用如何塑造地表形态?
【合作探究】识别上列地貌景观,形成的外力作用是什么?多分布在哪里?
学生回答参考:
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海浪侵蚀、冰川侵蚀。
教师讲解:
1、风力侵蚀
雅丹地貌:风力侵蚀,本质是风的吹蚀+携带沙石的磨蚀。盛行风向与垄槽相互平行。
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自主小结】完成表格
2、流水侵蚀
丹霞地貌:流水侵蚀,多分布湿润、半湿润地区。
【自主小结】根据瀑布形成动态图描述瀑布的形成过程
学生回答参考:
河床受到冲击被侵蚀,下部较软的岩层先被侵蚀,崖壁上部岩石破碎重力作用下坍塌,崖壁后退,从
而形成瀑布。
【自主小结】完成表格
3、海浪侵蚀
基岩海岸一般水下岸坡坡度大,波浪能直接冲击岸边;巨大的冲力直接施加在岩石上;在波浪的长期作用
下,崖壁破碎,海岸崩塌,形成侵蚀海岸。
在海浪的长期侵蚀下,岩石海岸崩塌,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叫海蚀崖。
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因同时受到不同方向海蚀崖前方形成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台,称为海蚀平台。
海蚀崖逐渐后退,在海浪的侵蚀,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形成海蚀拱桥。
海蚀柱是海岸受海浪侵蚀 、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柱。它是在海蚀拱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海浪侵蚀地貌多分布滨海地区。
【自主小结】完成表格
4、冰川侵蚀
冰斗是一种三面环以峭壁、呈半圆形状或圆椅状的洼地。冰川刨蚀作用使洼地加深,同时后缘陡壁受冰川
刨蚀作用而后退变高,从而形成冰斗(冰川的源头)。
角峰是因冰斗后壁不断后退,使所围山峰成为高耸尖锐的山峰。
刃脊是两条相邻冰川的冰斗不断扩大、后退使相邻山脊变成刀刃状。
冰斗、角峰、刃脊地貌:冰川侵蚀,多分布高海拔、高纬度地区。
【自主小结】完成表格
三、搬运作用
任务四:搬运作用如何塑造地表形态?
【合作探究】
(1)水潭底部的沙砾来自于哪里?
(2)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到哪里去了?
(3)体现哪一种外力作用?
学生回答参考:
(1)河流上游。
(2)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的作用下被搬运。
(3)搬运和堆积。
教师讲解:
搬运作用: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地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风化、侵蚀的产物搬运并堆积起来。
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的作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
【自主小结】
搬运作用会产生地貌吗?
学生回答参考:搬运作用是一个过程,并不会产生地貌类型。
过渡:什么情况下搬运能力会减弱?
学生回答参考:风和流水的速度减慢以及冰川消融等都会使得搬运能力减弱。
四、堆积作用
任务五:堆积作用如何塑造地表形态?
【合作探究】识别上列地貌景观,形成的外力作用是什么?多分布在哪里?
学生回答参考:
风力堆积、流水堆积、海浪堆积、冰川堆积。
教师讲解:
1、风力堆积
风力堆积地貌:常见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某些海岸、河谷。
堆积物质具有分选性:颗粒较均匀;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合作探究】判断图中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在图上用箭头标注风向。
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新月形沙丘连在一起的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方向大致垂直。
【自主小结】完成表格
2、流水堆积
流水堆积: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物质、泥沙沉积。
【自主思考】其中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大小及厚度变化是怎么样的?
学生回答参考:流水堆积具有分选性,颗粒大的、重的先沉积;颗粒小的、轻的后沉积
【自主小结】完成表格
3、海浪堆积
海浪堆积:波浪在向海运动过程中,由于速度减慢,会将大量的沙子堆积在海岸地带。
【自主思考】其沉积物具有分选性吗?
学生回答参考:海浪堆积具有分选性,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自主小结】完成表格
4、冰川堆积
冰川堆积:冰川消融以后,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自主思考】其沉积物具有分选性吗?
学生回答参考:堆积物不具有分选性:堆积物颗粒棱角分明、大小混杂。
【自主小结】完成表格
【合作探究】风化作用就是风力作用吗?判断图中的外力作用。
学生回答参考:不是。
教师讲解:
风化作用是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的过程。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
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
【课堂总结】
【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学生回答参考:
教师讲解:
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课堂练习】
【解析】
1.海蚀凹槽是指基岩海岸下部的岩石在遭受海水侵蚀后形成的凹槽,越深入海洋的位置受海水侵蚀越强烈,
因而形成海蚀凹槽的时间越早。图中四座海蚀柱形成海蚀凹槽的时间先后为 dcba,D 正确,ABC 错误。故
选 D。
2.芬迪湾好望角海岸带属于基岩海岸,海水侵蚀强烈,导致岩石不断分解破碎,并在海岸带沉积,因此砾
石分布较多,沉积物粒径大,A、D 错误,B 正确;芬迪湾位于加拿大东南部,是世界上潮差最大的海湾,
C 错误。故选 B。
【解析】
3.嶂石岩地貌位于太行山,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较大,流水作用较强、风力作用较弱,故并不是由
风力作用而形成的,BD 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嶂石岩地貌长墙上有自崖顶垂直延伸到崖底的深沟发育,这
些深沟是由于流水冲刷而形成的,故判断该地貌属于流水侵蚀地貌,而不是流水堆积地貌,A 正确、C 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 A。
4.根据材料可知,该地貌岩体为元古界石英砂岩地层,下面则是一层比较薄、比较软的泥岩或泥质砂岩,
受到较长时间外力作用,下层较薄、较软的泥岩或泥质砂岩容易被侵蚀,从而导致上方岩体在重力作用下
坍塌,B 正确;泥石流发生需要具备松软的地表物质、较陡的地形坡度和较大的降水量,该地表面并没有大
量松软物质,A 错误;在板块交界等地壳不稳定地带,火山地震多发,该地并不具备条件,CD 错误。综上
所述,本题选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