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备课组名
高一地理 周次
称
本节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一课时)——内力作用
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
形态的关系。
本节
地理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 掌握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
2. 结合实例,分析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态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本节
教学重点:内力作用
教学重难
教学难点:内力作用
点
本节内容
讲授法
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
3课时
课时安排
导入:
对庐山的险峻,毛泽东有诗赞道:“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庐山位于长
江南岸、鄱阳湖之滨,山体拔地而起,四周陡立,在海拔 1100米左右,却有一片较为平
坦的开阔地,并建有一座城镇(牯岭)是什么力量使庐山飞峙于江环湖绕的平原上?险峻
的庐山上为什么会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
教
新课讲授:
学
一、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
过
任务一: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程
【自主学习】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有哪些?(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
预
学生回答参考:
设
二、内力作用
任务二:何为内力作用?
【自主学习】何为内力作用?
学生回答参考:
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1、地壳运动
任务三:地壳运动如何塑造地表形态?
【观看视频,合作探究】什么力量驱使珠穆朗玛峰继续生长?
学生回答参考:
地壳运动。
教师讲解:
地壳运动: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
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岩层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压力、张力等,从而发生水平或垂直方
向上的变形或变位。
珠穆朗玛峰的继续生长就是因为地壳的水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山体不断隆升。
【合作探究】地壳的水平运动
动态图
(1)水平挤压对地表形态有什么影响?
(2)水平张裂对地表形态有什么影响?
(3)是不是水平挤压都形成山峰呢?
学生回答参考:
(1)水平挤压为山脉。
(2)水平张裂为裂谷。
(3)不是。
教师讲解:
(1)岩层受到挤压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2)岩层被拉伸形成裂谷、海洋,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
(3)水平挤压也可能形成山谷。
【合作探究】地壳的垂直运动
(1)抬升运动对地表形态有什么影响?
(2)沉降运动对地表形态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参考:
(1)抬升运动形成山脉。
(2)沉降运动形成谷地。
教师讲解:
(1)抬升运动常形成高原、断块山。
(2)沉降运动常形成盆地、平原、洼地、谷地等地貌。
地壳的垂直运动造成地势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导入问题研究:你现在知道庐山的形成原因了吗?
庐山就是由于岩层受到挤压,局部地面抬升时岩层断裂而形成的。
鄱阳湖是断陷湖(断层陷落形成的湖盆积水而成)。
地壳运动的反映
【合作探究】小结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岩浆活动
任务四:岩浆活动如何塑造地表形态?
岩浆活动: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面的过程。
动态图
【合作探究】(1)岩浆活动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吗?
(2)岩浆活动都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吗?
学生回答参考:
(1)岩浆活动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2)不是。
教师讲解:
(1)岩浆活动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岩浆沿单一通道喷出形成火山,如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沿裂隙喷出形
成熔岩高原,如内蒙古高原,德干高原。
按活动状况可以将火山分为:
活火山:还有可能喷发。 例:富士山。
死火山:再也不会喷发。 例:乞力马扎罗山。
休眠火山:历史时期长期熄灭,有时会突然喷发。例:长白山。
再思考:岩浆喷发塑造地表形态的速度如何?
火山喷发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2)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岩浆侵入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再思考:花岗岩有可能出露地表从而影响地表形态吗?需要什么作用才能间接塑造
地表形态呢?
有可能。地壳运动
3、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任务五:变质作用如何塑造地表形态?
【合作探究】(1)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哪里?
(2)变质作用一般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吗?
学生回答参考:
(1)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
(2)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课堂小结:
【合作探究】(1)归纳总结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在内力作用中,谁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3)内力作用在改变地表形态的过程中,速度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参考:
教师讲解:
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如火山喷发和地震,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例如帕里
库廷火山的形成。
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所察觉。但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
代,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如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课堂探究:
a. 我国宋代的学者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写道: “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乃
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
b. 塞拉比斯神庙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滨,建于古罗马时代。公元 79 年,神庙在一场
突如其来的灾难中被毁坏,只留下 3 根大理石柱。18 世纪,神庙遗址重见天日,人们发现大
理石柱 36米至 6.3米高处有海生贝壳动物蛀蚀的痕迹。
c. 1943 年 2 月 20 日,墨西哥一位农民正在田里耕作,忽然脚下的大地隆隆作响,地面隆
起并迅速开裂,喷出蒸汽和火焰,浓重的硫黄味从地下升起。他跑到附近的镇子躲避。第
二天一早,当他回来时,田地已经不存在,那里矗立着 9 米高的锥体。该锥体到中午已经
升至 45 米,一周后,长高到 135米。
1.以上描述的现象分别是哪种内力作用造成的?
2.推测 a、b现象的发生过程?
3.比较这些现象形成的时间长短。由此谈谈你对地表形态变化“很快”和“极其缓
慢”的认识?
1.a和 b地壳运动,c岩浆活动。
2.a 高山螺蚌壳:生活在水中的螺蚌,死亡之后,在地壳缓慢沉降的过程中变为沉积岩
中的化石,后地壳抬升形成高山,因此在高山上见到了螺蚌壳。
b塞拉比斯神庙:公元 79年—18世纪,位于那不勒斯海滨的大理石柱随地壳沉降到海底
6.3米处,受到海生贝壳动物的蛀蚀。公元 18世纪,又随地壳上升到海面以上。
3.a和 b缓慢,c很快。
课堂练习: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湖泊,位于三个构造单元及多条深断裂的交汇部位,周
围高山环绕。形成初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新构造运动使原来注入黄河
的倒淌河被堵塞,后又出现了尕海、耳海等子湖。
滩坝砂体是滩砂和坝砂的总称,是受波浪影响在滨岸地区沉积形成的砂体类型。湖平
面的升降变化决定了已形成滩坝保存与否的地质命运。青海湖存在多期高低排列的成排
滩坝,且分布面积大。下图示意青海湖滩砂与坝砂的分布。
从内力作用角度分析青海湖的演化过程。(6 分)
初期由于强烈的构造运动,断裂下陷形成洼地(湖
盆),积水形成外流湖;后因东部隆起,外泄通道(倒淌
河)堵塞,青海湖演变成了内流湖。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