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4课时)(分层练习)(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4课时)(分层练习)(PDF版含解析)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9-16 22:1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 4 课时)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组
灵壁石产于安徽省灵壁县,该地在震旦纪期间为一片浅海海滨,在海相沉积作用下发育成各类岩石矿
体。进入古生代,发生火山喷发活动,原有岩石在高温作用下形成灵壁石。下图为灵壁石图和岩石圈物质
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灵璧石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⑤——乙——③ B.⑥——丙——②
C.③——丁——⑥ D.⑤——乙——④
2.下列岩石与灵璧石成因相同的是( )
A.大理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石灰岩
西班牙瓜达尔基维尔河口面朝大西洋,自中新世以来受气候变化影响,海平面波动,形成了河流相、
海相、风相等不同类型的沉积层。下图示意瓜达尔基维尔河口附近典型地质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3.自中新世以来,图示区域海平面经历了( )
A.先升后降 B.先降后升 C.先升后降再升 D.先降后升再降
4.与其形成时期相比,目前沙丘砂沉积层( )
A.位置整体西移 B.覆盖范围缩小
C.迎风坡变缓 D.背风坡变陡
冰川侧碛垄是冰碛物在冰舌侧旁堆积成的垄岗状地貌,顶部凸起、两侧有一定坡度,是古冰川的冰舌
停留的痕迹。当冰川消融后,树木开始向此地繁衍,可以借助冰碛垄上的树木年龄重建冰川后退的时空展
示。由于气候变化,云南省西北部梅里雪山的冰川不断消融,下图为冰川侧碛垄上树心年代分布变化示意
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冰川开始消退的时间( )
A.1992 年前 B.1992 年后 C.1998 年前 D.1998 年后
6.冰川消融导致原冰川覆盖区域气温上升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增强 B.大气逆辐射降低 C.地面辐射减弱 D.地面反射降低
斯托克顿沙丘位于澳大利亚东海岸,长约 32 公里,总面积 420 公顷,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沙丘系统,
被称为“海边的撒哈拉大沙漠”。这里不少沙丘高度超过 40 米,是著名的滑沙胜地,目前沙丘有向内陆扩展
的趋势。下图为斯托克顿沙丘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形成斯托克顿沙丘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8.游客进行滑沙活动的场所主要位于沙丘的( )
①迎风坡②背风坡③缓坡④陡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澳大利亚沙漠中有一种巨大岩层,因形状像海上高高卷起的一排巨浪,被称为波浪岩。巨大岩层经流
水作用,岩石底部露出地面,后在强劲的沙漠风作用下,留下蜷曲状的顶部,渐渐形成了波浪的形状。下
图为澳大利亚波浪岩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9.澳大利亚的波浪岩属于( )
A.冰川地貌 B.岩溶地貌 C.海岸地貌 D.风沙地貌
10.波浪岩的形成过程是( )
A.流水冲刷——风力堆积 B.流水沉积——风力堆积
C.流水冲刷——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风力侵蚀
沙洲的发育及位置变化对河道形态产生影响,间接影响江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长江下游镇扬江河段
不同时期沙洲分布变化较大。图中 a、b 两图分别示意 1779-1843 年、1868 年长江镇扬段支流入江口外沙洲
发育及并岸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1.与 1779-1843 年相比,1868 年该河段形态的变化是( )
A.河道北汊出现明显萎缩 B.河道南汊出现明显扩宽
C.河道由弯曲向笔直发展 D.河道北汊将与长江合并
12.图示河段南岸未来极易出现崩塌,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整治汊道②护岸加固③修建水库④浅滩植树种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能力提升】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水(或海浪)对区域的侵蚀或沉积,主要与其速度相关。山东芝罘岛由坚硬基岩构成,海岸陡峭。
在岛屿西端的砾石、砂砾、砂大小混杂分布的近岸平坦海床上,形成了典型的水下“近岸凹槽”地貌。受
海水侵蚀与沉积影响,海床的表层物质不再混杂分布,离岸由近及远,海底表层物质颗粒依次主要为砾石、
砂砾、砂。图 1 为芝罘岛位置示意图,图 2 为芝罘岛西端近岸凹槽剖面示意图。
图 1
图 2
(1)在图 2 中绘制海水运动方向,并描述海床上“近岸凹槽”形成过程。
(2)推测该地“近岸凹槽”形成的主要季节(冬季或夏季),并阐述理由。
(3)说明“近岸凹槽”处砾石、砂砾、砂分布区差异的形成原因。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东南部(图甲)的摩拉基海滩上约有 50 个圆形巨石(图乙),最大直径逾两米,重达数吨,
散布于海滩中部百余米的地方。据研究,圆石与珍珠的形成原因异曲同工,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围
绕着核心物质(如贝壳、珊瑚碎片等)的钙和碳酸盐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直径两米左右的圆石至少
需要 400 万年到 550 万年的时间形成,大约要覆盖 10 米到 50 米厚的海泥才足以提供充分的矿物质。某些
圆石长期暴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会开裂并逐渐形成龟甲状花纹(图丙)。
(1)指出形成摩拉基圆石的地质作用类型及判断依据。
(2)推测摩拉基圆石形成后出现在海滩的地质过程。
(3)指出形成圆石龟甲状花纹的地质作用类型,并说明其形成机理。
(4)有人认为摩拉基圆石奇景终将彻底消失,请从自然地理方面为其提供依据。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短时间内迅速暴发的季节性水流,形成了暴流侵蚀地貌,成为当地一种自
然景观。哲勒克买尔沟位于新疆萨吾尔山北麓东段的洪积扇上,属于暴流侵蚀沟,沟谷长约 10 千米,宽 1~2
千米,谷深可达 800 米。受多种外力影响,沟内遍布形态各异的沟壑、残丘等地貌形态。图左为萨吾尔山
北麓洪积扇及侵蚀沟分布图。图右为该地洪积扇剖面示意图。
(1)描述该地洪积扇沉积物颗粒的分布特点。
(2)指出形成哲勒克买尔沟内形态各异地貌的外力作用类型。
(3)说明该洪积扇上发育如此大沟谷的原因。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1.D 2.A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灵璧石是原有岩石在火山喷发的高温作用下形成的。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中,甲为变质岩、乙为沉积岩,丙为岩浆岩,丁表示岩浆,②表示沉积作用,③表示重熔再生作用,④表
示变质作用,⑤表示固结成岩作用,⑥表示冷却。海相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⑤)形成沉积岩
(乙),进入古生代发生火山喷发活动,原有岩石在高温作用下形成灵璧石,说明经过变质作用(④)形
成变质岩,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
2.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而成的变质岩,与灵璧石成因相同,A 正确。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B 错误。
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C 错误。石灰岩属于沉积岩,D 错误。故选 A。
【点睛】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玄武岩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石灰岩、砂岩和页岩等;常见的变质岩有大
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等。
3.C 4.B
【解析】3.由图可知,中新世河流相沉积层上覆海相生物碎屑层,说明海平面上升;海相生物碎屑层上覆
沙丘砂沉积层,说明气候变干,海平面下降;沙丘砂沉积层上覆全新世河流相沉积层,说明气候变暖湿,
海平面再次上升,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4.沙丘砂沉积层上覆全新世河流相沉积层,说明气候变暖湿,海平面再次上升,海水侵蚀沙丘砂沉积层外
侧,范围变小,B 正确;迎风坡(西坡坡度较缓,为迎风坡)遭到侵蚀变陡峭,背风坡基本不变,C、D 错
误;西坡为迎风坡,所以不会整体西移,A 错误。故选 B。
【点睛】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
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
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
5.A 6.D
【解析】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树木年龄最早的是 1992 年的,根据材料当冰川消融后,树木开始向此地
繁衍,因此冰川消退的时间应是在 1992 年以前,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6.随着冰川的消融,冰面减少,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也随之减少,更多的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导致地面
辐射增强,进而使得气温上升,C 错误,D 正确。冰川消融对太阳辐射的强弱没有影响,A 错误。“大气逆
辐射降低”通常会导致地面温度降低,而非上升,B 错误。故选 D。
【点睛】终碛垄指在冰川前缘由终碛构成的弧形垄岗状地形,是一种冰川堆积地貌。在冰川的终端位置暂
时稳定时,终碛物会随冰川的移动而不断累积增高,于是在前缘形成弧形垄岗。正由于此,终碛垄常是古
冰川停滞位置的一个重要标志。有时,冰川前进也可将冰碛物向前推挤形成垄岗,这种垄岗中的冰碛物会
有明显的挤压变形构造。终碛垄高达数十米甚至百余米,通常迎冰侧较缓,背冰侧较陡。大陆冰川边缘的
终碛垄延伸可达数百公里,山岳冰川的终碛垄一般较短。
7.D 8.D
【解析】7.结合所学知识,此处海岸沙丘形成过程为:海浪搬运带来泥沙遇到海岸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形成沙滩,由于沙滩沙子裸露干燥,有海风吹拂、搬运,由于风力搬运的沙子在海边地形的阻挡下,风力
减弱,泥沙堆积,形成沙丘,因此形成沙丘的外力作用是风力堆积,D 正确;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堆积
等其他作用在此过程中并不起主导作用,排除 ABC。故选 D。
8.结合所学知识,滑沙活动要求沙丘坡度较陡,富有刺激性,而沙丘一般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因此
②④正确,排除①③。综上所述,D 符合题意,ABC 错误。故选 D。
【点睛】滑沙活动主要在一些拥有广阔沙地或沙漠景观的地区进行,如中国的内蒙古、新疆以及部分沿海
地区的沙滩等。参与者利用特制的滑沙板或其他简易工具,从沙质斜坡上滑下,体验速度与激情的碰撞,
以及与自然环境的亲密接触。
9.D 10.C
【解析】9.根据材料,波浪岩位于沙漠之中,在强劲的沙漠风作用下,留下蜷曲状的顶部,渐渐形成了波
浪的形状,因此它的形状的形成主要是风力作用的结果,是风沙地貌,D 正确;澳大利亚纬度低,该地海
拔也低,气温高,没有冰川,A 错误;该地远离海洋,因此没有海浪侵蚀,C 错误;沙漠地区降水少,流水
作用弱,溶蚀地貌出现的可能性小,B 错误。故选 D。
10.由材料“巨大岩层经流水作用,岩石底部露出地面,后在强劲的沙漠风作用下,留下蜷曲状的顶部,渐
渐形成了波浪的形状”可知,其形成首先是经过流水的侵蚀作用,使岩石裸露,然后再经过风沙的侵蚀,形
成波浪岩。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点睛】波浪岩的形成过程是花岗岩出露地表,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昼夜温差的变化,便花岗岩的表层
白天的温度高,缓慢地传到内部,当内部温度增高时,已经到了夜晚岩石的外表开始降温,而内部岩石受
热开始膨胀,并且在风力的吹蚀作用下,而波浪岩表面的线条是由于含有炭和氢的雨水冲刷时,带走表面
的化学物质,同时产生化学作用,因此在波浪岩表面形成黑色,灰色,红色,咖啡色和土黄色的条纹。
11.A 12.B
【解析】11.读图可知,与 1779 一 1843 年相比,1868 年该河段沙洲面积扩大,河道北汊变为沙洲,河道
出现明显萎缩,A 正确;1868 年河道南汊沙洲增多,河道变窄,B 错误;由图可知,沙洲增多,受沙洲阻
挡,河道更加弯曲,C 错误;1868 年河道北汊变为沙洲,不会与长江合并,D 错误;故选 A。
12.由图可知,北汊沙洲多,河流水多往南汊流,且南汊河道窄,流速快,流水不断侵蚀南岸,南岸有崩
塌风险。整治汊道有利于水流下泄,降低水位,减少崩塌现象发生,①正确;护岸加固增加河岸抗侵蚀能
力,有利于降低崩塌发生的可能性,②正确;修建水库主要是为应对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的问题,对减
少崩塌的作用不大,③错误;浅滩植树种草可以保持水土,减轻流水对河岸的冲刷,减少崩塌现象的发生,
④正确;综上所述,B 符合题意,排除 ACD,故选 B。
【点睛】河流地貌:在河流中下游地区,侧蚀作用增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
积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入湖、海口处地势平缓,加上
湖水、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所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称为三角洲。当河流
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流速减慢,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能力提升】
13.(1)画图如下(注意要绘出表层流向、深层流向):
形成过程:急速海浪涌向海岸,使海岸处海水面抬高;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向下流动并侵蚀近岸海底(海
床)形成凹槽。
(2)冬季。该地冬季盛行强盛的西北风,岛西端为向岸风;向岸冲击风浪速度加快,海床侵蚀加剧。
(3)近岸处,海底水流速度快,侵蚀力强,较小颗粒的砂砾、砂被侵蚀搬运,(较大颗粒)砾石得以保存;
离岸较远处,海底水流速度减缓,砂砾、砂先后沉积下来。
【分析】本题以“山东芝罘岛”为背景设置习题,涉及到海岸地貌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1)由材料可知,海水(或海浪)对区域的侵蚀或沉积,主要与其速度相关。山东芝罘岛由坚硬
基岩构成,海岸陡峭。快速流动的海水在盛行风的影响下在陡峭的海岸处堆积,使海岸处海水面抬高;海
水在重力作用下,沿陡峭的海岸向下流动,不断侵蚀近岸海底(海床)形成凹槽。画图如下(注意要绘出
表层流向、深层流向):
(2)该岛位于山东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由材料可知,“近岸凹槽”
分布在岛屿西端,主要受西北风的影响。冬季盛行来自亚欧大陆的强盛的西北风,在岛西端成为向岸风,
助推了向岸冲击的海浪,使海床侵蚀加剧。
(3)由图文材料可知,离岸由近及远海底表层物质颗粒依次分布砾石、砂砾、砂。颗粒逐渐减小,说明海
水流速逐渐减慢。近岸处,海底水流速度较快,其侵蚀搬运能力较强,较小颗粒的砂砾、砂被海水侵蚀搬
运带走,较大颗粒的砾石保留了下来;离岸较远处,随着海底水流速度逐渐减缓,海水携带的颗粒较小的
砂砾和砂先后沉积下来。因此近岸处有颗粒物直径较大的砾石,离岸较远处有颗粒物直径相对较小的砂砾
和砂的分布。
14.(1)沉积作用。围绕着贝壳、珊瑚碎片等核心物质的钙和碳酸盐不断结晶,层层凝聚,经过长期的堆积,
形成圆石。
(2)圆石存在于海底海泥之中;后来地壳抬升使海底升高;最终圆石上覆物质被侵蚀而出露。
(3)风化作用。圆石长期暴露于水面之上易热胀冷缩或脱水收缩,导致圆石表面产生裂隙;这些裂隙又逐渐
被其他物质填充。
(4)圆石遭受风化、侵蚀或搬运作用;海平面上升淹没圆石。
【分析】本题以新西兰东南部的摩拉基海滩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相关内容,
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图文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综合思维。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摩拉基圆石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围绕着核心物质的钙和碳酸盐慢慢结
晶,层层凝聚而成,经过长期的堆积,而后逐渐形成圆石,因而其形成的地质作用为沉积作用。
(2)早期刚形成时,圆石应存在于海底海泥之中,后来经地壳抬升,使得海底升高,出露于地表,受到外
力作用,圆石上的覆物质被逐渐侵蚀,使得摩拉基圆石出露。
(3)圆石龟甲状花纹源于外力作用。由于圆石长期暴露于水面之上,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容易热胀冷缩或
脱水收缩,会导致圆石表面逐渐产生裂隙;这些裂隙又会逐渐被其他物质填充,慢慢形成龟甲状花纹。
(4)摩拉基圆石暴露于水面之上,易遭受风化、侵蚀或搬运作用;海平面上升,也可能淹没圆石,使得该
奇景最终消失。
15.(1)水平方向上:离山口近沉积物颗粒较大,越远沉积物颗粒越小; 垂直方向上:表层沉积物颗粒最粗,
越往下颗粒越细。
(2)风化作用、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作用、重力崩塌等。
(3)夏季暴雨、春夏冰雪融水形成短时间洪流(暴流);多条河流同时注入,加剧侵蚀 能力;位于洪积扇上,
坡度较大,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洪积扇的沉积物疏松,易被流水侵 蚀下切。
【分析】本题以新疆哲勒克买尔沟为材料,设置 3 道小题,涉及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河流地貌、地理环
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
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洪积扇属于沉积地貌,其沉积物具有分选性,不同位置沉积颗粒大小不同,一般较大颗粒的
沉积物先沉积,较小颗粒的沉积物后沉积。故在水平方向上:离山口近沉积物颗粒较大,越远沉积物颗粒
越小; 垂直方向上:表层沉积物颗粒最粗,越往下颗粒越细。
(2)哲勒克买尔沟内形态各异残丘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从外力作用角度进行分析。由题意可知,哲勒克买
尔沟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风化作用强烈,且遭暴流侵蚀,原始地面被不断侵蚀、切割,面积逐渐减小,形
成孤立丘状;后来在风化、水蚀、风蚀、冻融、重力崩塌等共同参与作用下,形成了形态各异的残丘地貌。
(3)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春夏夏气温较高,周围有众多雪山,冰雪融水多,容易汇聚成山
洪,再加上有多条季节性的河流注入,流量大,流速快,侵蚀能力强;位于洪积扇上,坡度较大,流速较
快,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洪积扇为流水堆积地貌,沉积物非常疏松,且当地植被稀少,抗侵蚀能力弱,极易
被流水蚀下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