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黄河三角洲的面积有什么变化特点?为什么?
2.3 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2课时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河谷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地表形态特点。
2.结合实例,认识不同河段冲积平原的形成原因和特地。
3.以河流地貌为例,说明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沉积下来,形成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
山前
山前冲积平原
海滨
三角洲平原
河流中下游
河漫滩平原
山前的堆积体大致呈什么形状?如何形成的?
【合作探究】
山区地势陡峻,水流速度快,
携带砾石和泥沙。
几条河流的冲积扇不断扩大彼此联合,形成广阔的山前冲积平原。
流出山区进入平原,地势平缓,河道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搬运物质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流水沉积物具有典型的分选性的特征,
即大颗粒先沉积,小颗粒后沉积。
从扇顶至扇缘,沉积颗粒物逐渐变小,
颗粒孔隙变小,透水性变差,保水性变好。
扇缘
扇顶
1. 分布在太行山东麓地带的山口处,二、三级阶梯交界处的河流出山口,并且大小不一样;
2. 影响因素:主要与气候、河流流量、流速、物质来源区、堆积区的地形条件有关。
一般来说,河水流速大,冲蚀力强(动力条件),上游地区松散物质供应充足,河水泥沙含量高(物质条件),堆积区地形平坦开阔(沉积条件),形成的冲积扇面积大。
1. 图示区域冲积扇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2. 哪些因素影响冲积扇大小?
【合作探究】
黄河与其他河流形成的山前冲积平原
“六合垸”和“永和垸”曾经位于长江的北岸还是南岸?
位于凹岸还是凸岸?河流河流以什么作用为主?
【合作探究】
位于长江南岸,因长江自然裁弯取直后,形成了江北的绿洲。
凸岸堆积
洪水期
枯水期
河漫滩
河漫滩
河漫滩
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地区常形成曲流(中下游)
堆积体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堆积
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河漫滩平原
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常沿河呈带状分布,尤以中下游地区常见。
河流阶地的形成
【知识拓展】
地壳稳定,侧蚀,
河谷堆积形成河漫滩
地壳抬升,河流下切
原来的河漫滩
形成阶地
地壳稳定
形成新的河漫滩
【自主思考】
右图哪个阶地形成时间最早?
三级阶地形成时间最早
三角洲平原在什么位置形成?如何形成的?
【合作探究】
1984年
1994年
2004年
人教版必修一4.1 常见地貌类型2 - 河流地貌(共16张PPT)
三角洲面积增加:河流沉积物向海堆积速度大于海浪潮汐改造
三角洲平原在什么位置形成?如何形成的?
【合作探究】
黄河三角洲
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到入海口
水下坡度平缓,并受海水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
泥沙沉积在河口,形成三角洲。
沉积物质增加,堆积体向海洋发展,成为面积广大的三角洲平原
尼罗河三角洲
多瑙河三角洲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
【合作探究】
大河入海口是否一定会形成三角洲?
【自主思考】
河口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平原
【知识拓展】
刚果河
钱塘江
流经热带雨林区,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少,河水含沙量小。
中部流经盆地地形,流速较慢,易于泥沙沉积。
入海口处地形落差大,水流速度较快,不利于泥沙沉积。
钱塘江流经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相对较少;
河口呈现宽阔的喇叭状,海潮落差大,涌潮的巨大冲刷力不仅使泥沙难以在河口堆积,而且造成强烈的冲刷,使河口加深与展宽,还形成了著名的钱塘江涌潮。
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能力下降;物质逐渐在山前沉积,形成冲积扇。几条河流的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联合而形成山前冲积平原。
中下游:形成曲流,凸岸堆积,堆积体不断扩大并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
入海口: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挟带的泥沙便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沉积物质增加,堆积体向海洋发展,成为面积广大的三角洲平原。
世界上一些主要河流的两岸,常常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城市,越往河流的中下游,城市越密集。多数乡村的分布也与河流有关。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也都诞生在大河流域,河流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自主思考】
四大文明古国示意图
长江流域示意图
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水运便利,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
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河流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自主思考】
扬州古运河
扬州古运河
是否所有的冲积平原地区都是聚落的密集区?
【自主思考】
并非所有的平原都是聚落密集区。
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处于热带地区,由于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因而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西西伯利亚平原气候寒冷聚落也少。
亚马逊平原
秋季的西西伯利亚平原
河流对在冲积平原上的聚落可能会有何不利影响?聚落如何分布?
【自主思考】
在冲积平原上的聚落,首先要考虑洪水的威胁,趋利避害,避免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
聚落一般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
在山区河谷中,为防御洪水,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而且还要注意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从河网密度、耕地状态、聚落规模等方面比较华北平原与江南水乡的差异。
【自主思考】
耕地连片
聚落规模大
河网密布,耕地破碎
聚落规模相对较小
江南水乡
华北平原
【自主思考】
比较山区聚落与平原聚落的差异。
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多位于河谷低地;
聚落规模较小
多呈团聚型、棋盘式
聚落规模较大
平原聚落
山区聚落
阆中古城的选址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关系密切。明清阆中古城位于嘉陵江畔的河漫滩阶地上,三面环水、北面靠山。古城在历史上一直为四川北部地区的军事、商业、政治、交通中心。当地有“夏湿热、冬阴冷、多水患”的自然环境特点。古城的布局巧妙地利用自然条件趋利避害。阆中古城城址曾经历过几次变迁。下图示意阆中古城位置及明清阆中古城内部空间结构。
(1)分析阆中古城城市布局顺应山水自然格局的主要功效。
(2)历史上,阆中古城通过改变城址以避水患,说明古城城址变迁利于避水患的原因。
【合作探究】
阆中古城的选址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关系密切。明清阆中古城位于嘉陵江畔的河漫滩阶地上,三面环水、北面靠山。古城在历史上一直为四川北部地区的军事、商业、政治、交通中心。当地有“夏湿热、冬阴冷、多水患”的自然环境特点。古城的布局巧妙地利用自然条件趋利避害。阆中古城城址曾经历过几次变迁。下图示意阆中古城位置及明清阆中古城内部空间结构。
(1)分析阆中古城城市布局顺应山水自然格局的主要功效。
【合作探究】
可为城市提供水源和排水便利;
濒临嘉陵江,水运便利;
三面环水、北面靠山,便于军事防御,为区域重要的军事中心;
建在河流阶地,有利于防洪、排水。
阆中古城的选址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关系密切。明清阆中古城位于嘉陵江畔的河漫滩阶地上,三面环水、北面靠山。古城在历史上一直为四川北部地区的军事、商业、政治、交通中心。当地有“夏湿热、冬阴冷、多水患”的自然环境特点。古城的布局巧妙地利用自然条件趋利避害。阆中古城城址曾经历过几次变迁。下图示意阆中古城位置及明清阆中古城内部空间结构。
(2)历史上,阆中古城通过改变城址以避水患,说明古城城址变迁利于避水患的原因。
【合作探究】
秦、汉时期古城接近河流凹岸,河水对河岸侵蚀强烈,威胁古城安全,明、清时期迁往凸岸,河岸不易受到侵蚀;
秦、汉时期古城海拔较低,明、清时期迁往地势较高的河漫滩阶地,更加安全。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谷的演变
冲积平原的形成
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初期:“V”形河谷
中后期:槽形河谷,河道弯曲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出山口:山前冲积平原(冲积扇)
中下游:河漫滩平原
河口:三角洲平原
有利条件:用水、交通、农业发展
不利条件:洪水
聚落规模
下图为“四地景观图”。完成以下各题。
1.关于四地景观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山高谷深,植被丰富 B.乙—气候干旱,地表崎岖
C.丙—地形平坦,植被稀少 D.丁—地表崎岖,雪山连绵
2.乙景观属于( )
A.冰川地貌 B.河流地貌 C.海岸地貌 D.风积地貌
【解析】1.依据图文资料,甲地山高谷深,垂直植被差异显著,植被丰富,A正确;乙地是曲流,发育在地形平坦的高原或平原,B错误;丙地是山前冲积扇,地形坡度较大,并且依据图中显示,该地植被稀疏,C错误;丁地属于海蚀柱景观,位于沿海地区,海拔不高,一般不存在雪山,D错误。故选A。
2.乙地景观是曲流。河流流经平坦地区受地转偏向力和土壤质地影响,形成曲流,属于典型的河流地貌,B正确,不属于冰川地貌、海岸地貌、风积地貌,ACD错误。故选B。
A
B
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河系。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下列乙图是甲图中方框处的分水岭变化图,该处分水岭从Ⅰ经Ⅱ演化到Ⅲ,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甲图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 )
A.a B.b C.c D.d
4.乙图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解析】3.读图,由乙图判断,东边河流地势低,西边地势高。河流袭夺会导致地势高处的河道水流流入地势低处,地势高处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所以流量减少的是a河段,A正确;b、d不受影响,c流量增大,BCD错误。所以选A。
4.乙图展示的是河流袭夺现象,是流水侵蚀下切,将另一河道中的水夺走的现象。所以,乙图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A
C
沙洲的发育及位置变化对河道形态产生影响,间接影响江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长江下游镇扬江河段不同时期沙洲分布变化较大。图中a、b两图分别示意1779-1843年、1868年长江镇扬段支流入江口外沙洲发育及并岸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5.与1779-1843年相比,1868年该河段形态的变化是( )
A.河道北汊出现明显萎缩 B.河道南汊出现明显扩宽
C.河道由弯曲向笔直发展 D.河道北汊将与长江合并
6.图示河段南岸未来极易出现崩塌,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整治汊道②护岸加固
③修建水库④浅滩植树种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5.读图可知,与1779一1843年相比,1868年该河段沙洲面积扩大,河道北汊变为沙洲,河道出现明显萎缩,A正确;1868年河道南汊沙洲增多,河道变窄,B错误;由图可知,沙洲增多,受沙洲阻挡,河道更加弯曲,C错误;1868年河道北汊变为沙洲,不会与长江合并,D错误;故选A。
6.由图可知,北汊沙洲多,河流水多往南汊流,且南汊河道窄,流速快,流水不断侵蚀南岸,南岸有崩塌风险。整治汊道有利于水流下泄,降低水位,减少崩塌现象发生,①正确;护岸加固增加河岸抗侵蚀能力,有利于降低崩塌发生的可能性,②正确;修建水库主要是为应对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的问题,对减少崩塌的作用不大,③错误;浅滩植树种草可以保持水土,减轻流水对河岸的冲刷,减少崩塌现象的发生,④正确;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A
B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冰雪融水丰富 B.坡度和缓 C.岩石裸露 D.河流、沟谷众多
8.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①河流流程较长②地表破碎
③地势起伏大④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7.结合所学知识,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水流携带的碎眉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河流、沟谷众多,D正确;冰雪融水丰富影响河流水量,不是洪积扇直接成因,A错误;岩石裸露易受外力侵蚀,坡度和缓泥沙易沉积,不是洪积扇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BC错误。故选D。
8.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河流流程较长,砾石在河流到达出山口前已经沉积,①正确;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水流搬运能力较弱,④正确;地表破碎,水流携带砾石多,②错误;地势起伏大,流速快,水流携带砾石较多,③错误。故选D。
D
D
钱塘江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在不同季节、不同河段受侵蚀或堆积作用而发生明显变化。研究人员曾连续多年对闸口至澉浦段河床高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枯水期仓前以西升高,以东降低。历史上钱塘江河口潮强流急,河床宽且浅,冲淤幅度很大,导致主河道摆动频繁。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利部门对钱塘江河口进行了治理,缩窄江道是其中重要措施(如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9.江道缩窄前,关于夏季仓前东西两侧河段河床高度的变化及其形成,推测合理的是( )
A.以河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
B.以河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
C.以潮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升高,东侧堆积降低
D.以潮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降低,东侧侵蚀升高
10.缩窄江道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小海水入侵强度 B.增加陆地面积
C.缩短南北航运距离 D.稳定入海河道
【解析】9.钱塘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河流为丰水期,径流量大,所以以河流作用明显,排除C、D选项;西侧为凹岸,东侧为凸岸,在西侧侵蚀,在东岸堆积,由于江道缩窄前河道宽阔,水流速度慢,河流以沉积作用明显,所以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A错误,B正确。故选B。
10.缩窄江道几乎不会影响海水的运动的,因此A错误;靠缩窄江道来增加陆地面积其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因此B错误;缩窄江道的主要目的不是缩短南北航运距离,因此C错误;历史上钱塘江河口潮强流急,河床宽且浅,冲淤幅度很大,导致主河道摆动频繁,航道不稳定,不利于通航,缩窄江道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海潮及江水的流速,提高冲淤能力,同时稳定入海江道,减少摆动,故D项正确。故选D。
B
D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