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3课时)(分层练习)(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3课时)(分层练习)(PDF版含解析)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9-17 08:0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 3 课时)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组
和田玉形成于地下高温高压环境,按其产出环境可分为山料、山流水料、籽料和戈壁料。籽料表面光
滑圆润、质地细腻紧密,是新疆软玉中的上品。图 1 为“和田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 2 为“岩石圈物质循环
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和田玉所属岩石类型对应图 2 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形成和田玉的必要条件是( )
A.岩浆活动 B.冰川侵蚀 C.风力搬运 D.风化作用
叠嶂是浙江省雁荡山一种巨厚流纹岩地貌,它由岩浆在快速冷却过程中形成大量裂隙,后受内、外力
共同作用而成,朝阳嶂是其典型代表(左图)。某研学小组前往该山考察。右图为朝阳嶂所在地区等高线
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3.右图中能观察到朝阳嶂的地点最有可能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4.朝阳嶂岩体的成因是( )
A.火山喷发 B.岩浆侵入 C.变质作用 D.沉积作用
5.叠嶂形成的地质过程为( )
A.流水堆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岩浆活动
B.岩浆活动→固结成岩→地壳下沉→流水侵蚀
C.岩浆活动→地壳抬升→风力侵蚀→重力崩塌
D.岩浆活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重力崩塌
浮山被称为青岛市的“城市之肺”,是青岛市区内海拔最高的山,风景秀丽,地势陡峭,岩石裸露高
耸,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巨大花岗岩体就取自浮山。下图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
6.浮山的岩石属于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7.浮山形成过程中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最可能是( )
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搬运、沉积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C.岩浆喷出——变质作用——地壳运动
D.岩浆侵入——固结成岩——风化、侵蚀
2024 年 4 月 3 日,我国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 7.3 级地震,震源深度 12km。图 1 为震源附近龟山岛
的位置示意图,龟山岛的岩石主要是疏松多孔的安山岩。图 2 为地球部分圈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
A.a、b 层——岩石圈 B.a 层——硅铝层
C.b、c 层——下地幔 D.d 层——软流层
9.龟山岛的安山岩属于( )
A.Ⅰ类岩石 B.Ⅱ类岩石 C.Ⅲ类岩石 D.Ⅳ类岩石
百内国家公园位于安第斯山脉南端,公园内三座并肩耸立的花岗岩塔形山峰被称为“百内三塔”。图
1为“‘百内三塔’及周边景观图”,图 2为“岩浆与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百内三塔”的岩石属于图 2 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1.“百内三塔”的岩石特征是( )
A.有层理构造 B.质地较坚硬 C.常含有气孔 D.矿物重结晶
12.“百内三塔”景观形成过程为( )
A.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岩浆喷发 B.岩浆喷发→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C.岩浆侵入→风化、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能力提升】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土型金矿是含金较高的原生金矿通过风化和雨水淋滤作用,使岩石中的易溶元素流失,铁、金元素
保留下来形成红土(质地偏黏重),后经化学作用,金元素逐渐从化合物形态转变为单质形态,再经淋滤、
下沉、富集形成的次生金矿。爬奔金矿是老挝著名的红土型金矿,矿石品位高,矿区海拔 750~1060 米,属
山坡型矿体,勘探发现红土型金矿体 10 余条,其下部原生金矿总量达 11 吨。图示意爬奔金矿的位置和岩
层分布。
100°
(1)指出红土型金矿形成过程中,红土所起的作用。
(2)据图判断爬奔金矿所在区域发生过的主要构造运动,并说明依据。
(3)推测爬奔红土型金矿成矿的物质来源。
14.岩石转化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黄山“猴子观海”景观,“猴子”(图一)由花岗岩组成,独居峰顶,静观山下云海。图二为岩石圈物质
循环示意图。
(1)判断图二中数字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类型。
(2)运用岩石圈物质循环原理解释“猴子”的形成过程。
(3)与 A、C 两类岩石相比,B 岩石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大理是大理岩的命名地,自古就有下关风、上关花(四季鲜花不断)、苍山雪、洱海月四大美景
的美誉,西侧剧烈抬升,形成海拔约 4000米的苍山。苍山山体有大量混合花岗岩和大理岩出露地表,东坡
发育了多条河流,在河流入湖口处形成集中连片的洪积扇,此处洪积扇砾石含量较高且缺少泥质沉积。东
侧洱海属于断陷湖,下图为苍山洱海及其周边事物分布示意图。
(1)运用地质作用原理,推测苍山大理岩的形成过程。
(2)说明泥石流多发生于点苍山东麓地带的原因。
(3)分析洱海西岸洪积扇砾石含量较高且缺少泥质沉积的原因。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1.C 2.A
【分析】1.读题干“和田玉形成于地下高温高压环境”可知,和田玉所属岩石类型是变质岩。读图 2 可知,
戊可以形成喷出岩和丁,则戊是岩浆,丁是侵入岩;喷出岩可以形成戊和甲,则甲是沉积物,沉积物形成
乙沉积岩,乙沉积岩和丁侵入岩都可以形成丙变质岩。综上所述,和田玉所属岩石类型对应图 2 中的丙,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2.读题干“和田玉形成于地下高温高压环境”可知,和田玉所属岩石类型是变质岩,形成和田玉的必要条件
是岩浆活动,形成高温高压的环境从而使岩石变质,而冰川侵蚀、风力搬运和风化作用对形成和田玉作用
不大,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点睛】岩石是指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依据其成因可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三大类。岩浆岩是由地壳下面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沉积岩是由
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等疏松沉积物团结而成的岩石。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和
化学性活泼的物质(水气、各种挥发性气体和热水溶液)渗入的作用下,在固体状态下改变了原来岩石的结构、
构造甚至矿物成分,形成一种新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3.C 4.A 5.D
【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丙地与朝阳嶂之间坡度上缓下陡,能够观察到朝阳嶂,C 正确;甲地与朝
阳嶂之间上陡下缓,不能通视,A 错误;乙地与朝阳嶂之间有山脊阻碍视线,不能通视,B 错误;丁地与朝
阳嶂之间上陡下缓,不能通视,D 错误。故选 C。
4.根据材料信息“叠嶂是浙江省雁荡山一种巨厚流纹岩地貌,它由岩浆在快速冷却过程中形成大量裂隙,
后受内、外力共同作用而成,朝阳嶂是其典型代表(左图)。”可知,朝阳嶂是流纹岩地貌,流纹岩是火山
喷发形成的,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5.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朝阳嶂是岩浆活动形成喷出岩,然后地壳抬升形成高大山系,该地植被茂盛,推测
降水较多,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叠嶂裂隙较多,遭受外力作用侵蚀之后,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该地貌,
D 正确,AB 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叠嶂所在地海拔较低,受周围山地阻碍,风力较弱,风力侵蚀作用
较弱,C 错误。故选 D。
【点睛】朝阳嶂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是一个具有特定地质构造的景点。根据提供的信息,
朝阳嶂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有关,其地质构造主要以流纹岩为主,这种岩石通常与火山活动相关。流纹岩是
一种火山岩,由于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常常显示出岩浆流动的构造。朝阳嶂的流纹岩包含了角砾和球泡,
这些特征是岩浆在地下流动并冷却过程中形成的。角砾和球泡的形成易导致岩石表面剥落,进而形成小型
洞穴,这些特征都是火山活动留下的痕迹。此外,朝阳嶂的地理位置和形态特征也表明了其成因与地质历
史事件有关。它位于山体的顶部,呈现出锐峰的特征,这类地貌一般位于山体的顶部,与沟谷型锐峰相比,
体积大、敦厚粗壮,呈桶形。这种形态通常是早期区域构造抬升、沟谷下切,相对抬升的岩嶂长时期持续
崩塌,导致其所包围的山体不断收缩后的结果。这类锐峰代表了一个地貌发育的历史阶段,显示了朝阳嶂
在地质历史中经历了长期的构造运动和侵蚀作用。综上所述,朝阳嶂的成因与火山活动导致的流纹岩的形
成以及后续的地质构造运动和侵蚀作用有关,这些过程共同作用形成了今天的地质地貌景观。
6.B 7.B
【解析】6.由材料可知,浮山的山体岩石为花岗岩,其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图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
己与火山相关,应为岩浆,岩浆一部分通过火山喷发喷出地表经过冷却凝固作用①形成喷出岩甲,另一部
分没有喷出地表,在地下冷却凝固形成乙侵入岩,浮山以侵入岩的花岗岩为主,B 正确,A 错误;甲喷出岩
再通过外力作用变成沉积物戊,岩石的沉积固结作用③形成沉积岩丙,甲喷出岩和乙侵入岩以及丙沉积岩
都可以经过变质作用④形成变质岩丁,丙丁不是侵入岩,CD 错误。故选 B。
7.由材料可知,浮山的山体岩石为花岗岩,其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则其最开始的地质作用应是岩浆侵入,
AC 错误;浮山是青岛市区内海拔最高的山,则该侵入型岩浆岩由地下出露地表,经历的地质作用应是地壳
抬升,D 错误;浮山地势陡峭,岩石裸露高耸,则经历了风化和侵蚀,B 正确。故选 B。
【点睛】花岗岩属于酸性岩浆岩中的侵入岩,这是此类中最常见的一种岩石,多为浅肉红色、浅灰色、灰
白色等。中粗粒、细粒结构,块状构造,由于质地坚硬,是良好的建筑材料。
8.A 9.A
【解析】8.结合所学知识,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
依次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其中地壳为最薄的一层,大陆地壳平均 39-41 千米,海洋地壳平均 5-10 千米,
上地幔上部,有一层熔融物质构成的软流层(地下 80—400 千米),此次地震震源在海洋中 12 千米处,位
于上地幔,岩石圈由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构成,由图可知,a 层为地壳,b 层为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
所以此次地震震源既位于上地幔,又位于 ab 层构成的岩石圈中,A 正确;根据元素的组成不同地壳又被分
为上层硅铝层,下层硅镁层,B 错误;c 层为软流层,d 层为软流层以下的地幔,D 错误;bc 层都在上地幔
中,C 错误;故选 A。
9.岩石按照成因分为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三类,三类岩石在一定条件下可进行物质循环。岩浆岩分为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和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喷出型岩浆岩:岩浆喷出地表后温度与压力骤降,
岩石内气体迅速逸出,形成气孔构造,颜色较深。侵入型岩浆岩:由于冷凝速度慢,矿物晶体颗粒大,质
地坚硬,颜色多。沉积岩是在风吹、日晒、雨淋作用下逐渐形成,沙子、泥土这些物质在风、水的搬运作
用下沉积,经过压紧、固结作用形成的岩石,由于沉积岩是一层一层的沉积起来的,因此具有不同的岩层,
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由图可知,Ⅰ由岩浆直接喷出地表,为喷出型岩浆岩,Ⅱ由岩浆侵入地表形成,
为侵入型岩浆岩,沉积物经过沉积作用后形成Ⅳ沉积岩,Ⅲ是其他几类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变质形成的变质
岩,龟安山岩石主要是疏松多孔的安山岩,有气孔构造,属于喷出型岩浆岩, 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点睛】地球内部圈层由地震波特性划分出来: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以在固体、
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地震波在莫霍界面处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加快,
判断莫霍界面两侧物质不一致,分出地壳与地幔;在古登堡界面以下,横波传播消失,纵波传播速度减慢,
判断古登堡界面上下两侧物质不一致,分出地幔和地核。
10.D 11.B 12.D
【解析】10.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由于岩浆只能生成岩浆岩,故在图 2 中,根据箭头指向可知,甲
是岩浆,丁为岩浆岩;乙为变质岩或沉积岩,丙为变质岩或沉积岩。因此“百内三塔”的岩石属于图 2 中的丁。
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
11.花岗岩质地较坚硬,B 正确。有层理构造的是沉积岩,A 错误;常含有气孔的是喷出型岩浆岩,C 错误;
矿物重结晶是变质岩的特征,D 错误。故选 B。
12.“百内三塔”景观形成过程为:首先是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然后地壳抬升,花岗岩出露地表,最后经风
化、侵蚀作用形成现在的景观,即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
【点睛】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
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
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能力提升】
13.(1)红土中的黏粒对金元素有吸附作用;红土为单质金的淋滤、下沉、富集提供空间。
(2)地壳抬升,依据:海相沉积岩(石灰岩)出露地表;挤压断裂,依据:矿区内有褶皱和断裂构造。
(3)下部的原生金矿经风化,提供成矿物质;周边地势较高的原生金矿,经风化、重力和外力搬运,在低洼
处沉积。
【分析】本大题以“老挝著名的红土型金矿爬奔金矿”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质作用、相关内容(知识
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关
键能力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红土在红土型金矿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首先,红土是含金较高的原生金矿的载体,
原生金矿中的金元素通过一系列过程在红土中富集。其次,红土通过风化和雨水淋滤作用,使岩石中的易
溶元素(如碳酸盐、硅酸盐等)流失,而铁、金等不易溶元素则保留下来,形成了富含金的红土。最后,
这些金元素在红土中经过长期的化学作用,逐渐从化合物形态转变为单质形态,并在淋滤、下沉、富集的
过程中形成红土型金矿。
(2)根据图所示,首先,区域内地形呈山坡型,且海拔较高(750-1060 米),图中有石灰岩,石灰岩是沉
积于浅海的岩石,现在裸露地表,表明地壳发生了抬升运动。其次,图中明确标出了断裂构造,这是地壳
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构造,进一步证明了该区域还发生了断裂运动。
(3)爬奔红土型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两部分。首先,原生金矿是其中最重要的物质来源,这些原生
金矿中的金元素在风化和雨水淋滤作用下被转移到红土中。其次,富含铁、金的岩石在风化过程中,其铁、
金元素得以保留下来,为红土型金矿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并经外力搬运在低洼处沉积。
14.(1)①为冷却凝固作用,②为外力作用,③为变质作用,④为重熔再生作用。
(2)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地壳不断抬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出露地表的花岗岩受外力作
用(风化作用)棱角不断崩解破碎形成“猴子”。
(3)常含有化石,有层理构造。
【分析】本题以黄山的“猴子观海”景观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三大岩石的特征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详解】(1) 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可以判断,①由岩浆指出,并指向 A,则①为岩浆的冷却凝固作
用,A 岩浆岩;②为其他岩石指向沉积物,为外力作用,沉积物指向 B,则 B 沉积岩,C 只能为变质岩;③
为其他岩石指向 C(变质岩),为变质作用,④指向岩浆,为重熔再生作用。
(2) “猴子”由花岗岩组成,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因此“猴子”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先是岩浆侵入冷
却后形成花岗岩,后经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在外力作用不断风化和发生机械性崩塌的作用下,最终形成“猴
子”。
(3) 据第一问可知,A 是岩浆岩、B 是沉积岩、C 是变质岩,据此可知是回答沉积岩的特征,沉积岩为沉
积物堆积后,受重力逐层固结形成的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而岩浆岩、变质岩的形成都
与岩浆有关,化石容易受到破坏,不可能含有化石。
15.(1)外力沉积形成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地壳断裂抬升,岩浆沿裂隙侵入;高温使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
岩。
(2)东麓地带河流多;流出处多巨大洪积扇,砾石多,泥质少,结构疏松;河床纵比降大(落差大);多顺
直,流速快,搬运作用强。
(3)①河流流程短,洪水期,径流量大;②地势落差较大,坡度较陡,流速快,搬运能力强;③山体以硬度
较大的变质岩为主,风化碎屑产物粒径偏大;④物源区海拔高,冻融风化作用强烈。
【分析】本题以云南大理是大理岩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
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大理岩由石灰岩变质形成。由材料“苍山山体有大量混合花岗岩”可知,该地区在地质时期,
存在大强度的岩浆侵入活动。外力作用沉积形成碳酸盐类岩石,主要是石灰岩由于地壳断裂,苍山山体抬
升过过程中,内部岩浆沿裂隙侵入,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石灰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大理岩。
(2)点苍山东麓地带河流稠密,分布多;流出处多巨大山前洪积扇,砾石多,泥质少,地表堆积物质结构
疏松;从图中看点苍山东麓有南北走向的断层陡坡分布,使河床纵比降大,落差大,河曲少,多顺直河道,
阻力小,流速快,搬运作用强。
(3)洪积扇砾石含量较高且缺少泥质沉积主要从河流的搬运能力或物源等角度来分析。该区受夏季风影响
强,洪水期,径流量大,搬运能力强;受点苍山东麓南北走向的断层陡坡影响,地势落差较大,河床落差
大,河流流程短,坡度较陡,河流流速快,流水搬运能力强;山体以硬度较大的变质岩为主,风化碎屑产
物粒径偏大,小颗粒的物质少;物源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冻融风化作用强烈,大颗粒物质的砾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