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十课 水墨画风景 活动二
三远法
中国山水画传说的透视法之,通常指“高远法”“深远法”“平远法”三种,高远法三种。高远法画的是从仰视的角度看到的景色,其构图有挺拔伟岸的感觉;深远法画的是俯视所看到的景色,其构图产生曲折幽深的感觉;平远法画的是平视所看到的景色,其构图具有悠远渺茫的感觉。
国画中的“三远法”是构图用的,高远的意思是自下而望山巅,深远意为自山前望到山后,平远意为自近山望到远山。如何分别呢?《芥子园画谱》还有三句话来形容三远,即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致冲融。高远比较好判断,而平远则多有冲融之致,一般画面有开阔的地带如湖面、平野等。如下是高远法和平远法。
平远构图法
平远构图法分三段式绘之。近景绘一高坡,中景绘一洲渚,右一座小山。远山以数笔淡墨成之。中间留白的湖面画一泛舟。全幅也诚如作者题曰: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平之色而缥缈。”
高远构图法
高远构图法绘一巨型高山,山顶密密麻麻的苔点点厾其上,山体纯用小斧劈皴之,显得苍茫葱郁。高山左边皴以二小石山、右边绘有三段式悬瀑,以流泉汩汩而出。全幅画虽似简单,但正如画幅所题:“自山下仰山巅谓之高远。高远之色清明。”
深远构图法
深远构图法画得较为繁复。近景绘一、二土坡,坡上杂树丛生,一小桥闪烁其间。画幅中部绘有一崇山,左、右两边数峰耸立。山顶草木丛生,繁密一片,屋宇、山泉、浮云、路径掩映其间。全幅显得深严郁勃,庄重伟岸。显示出作者绘制深远构图创作的那种自信与高傲:“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深远之色重晦。”
明代画家谢时臣 《仿黄鹤山樵山水图》中“三远法”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这幅画中,人们既可以看见近处的山、远处的山这些平视时能看到的景物;还可以看见山下的小桥流水,山背后的蜿蜒栈道,山窝中亭台楼阁,这些站在山顶俯视才能看见的景物;同时,又能看见半山上的崎岖石径,山顶的佛寺庙宇等需要仰视才能看见的景物。
值得一提的是三远法构图与西方的焦点透视有区别的,是不能强加于中国画,中国画有中国画的法则,中国画的元素是笔少话多,是多点透视,也就是流动点的透视方法,不是移动是流动,相互之间是有连带关系的,只有融合,融入其中的文化过程,不是结合。三者之间的关系整合,可和可分,这是基本原则,必须切记。
富春山居图
整体观看,运用了平远法
《千里江山图》正是运用高远、深远、平远多种构图方式的穿插使用,使画面跌宕起伏 ,富有层次。
创作实践:为古诗配画
选自己喜欢的古诗,结合中国画中“三远法”的构图知识,运用干湿浓淡焦的墨色以及行笔的变化,将古诗中的意境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诗词大会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轻舟已过万重山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寻找诗词中的作画元素
遥看瀑布挂前川
横看成岭侧成峰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落花
唐代: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唐代: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灞上秋居
唐代: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送友人
唐代: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