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识记文中的通假字,特殊句式,体悟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掌握古典诗歌中的“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3.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品味语言,体会人物的丰富情感以及在特定处境下所起的情绪变化;感悟女主人公的个性特点和人格魅力。
4.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培养坚强独立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结合诵读赏析女主人公的形象;深入分析女主人公婚姻悲剧的根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点拨法 3.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批文入情话诗经
风流百世诗三百,文采千秋事万千。翻开《诗经》,一条清澈的河流蜿蜒而过,无论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对心爱女子的思念追求;还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对爱情难得的惆怅迷茫,有名无名的河流旁,上演了一幕幕爱情的悲喜剧,塑造了一位位美丽的女子形象。追寻流水的足迹,穿越诗经的画廊,让我们走近《卫风 氓》,去结识另一位女子,感受她的美丽与哀愁。
二、倾情诵读知概貌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旋律、读出意思、读出情感。
(诵读提示: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即读二字后稍作延长或停顿。)
(指定一个学生进行朗读,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2.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明确:本文叙述的是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以至婚后婚姻发生变化,走上决绝道路的全过程。
三、细嚼慢咽析品格
合作探究: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
1.想当初,处于恋爱阶段的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请结合具体诗句诵读出此时她的心境。
明确:“送”“至”———恋恋不舍,情意绵绵。“将子无怒”——
—柔情似水,爱让她陷入一个对氓不敢说“不”的处境。“泣涕涟涟”“载笑载言”———痴情,未见时失落、思念,见着时欢欣雀跃。
明确:她对爱情是那么的热烈和执着,她的情感是那么的真挚和细腻,她是一个温柔、痴情的单纯女孩儿。
补充:末两句充满喜悦和幸福,还有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
2.处于婚姻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明确:从“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可以看出一个任劳任怨、忠贞、勤劳的女子形象。
提问:这样一个贤惠的女子遭遇了怎样的不堪现实呢?
明确:“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提问:请同学们来朗读这一章,体会叙述者有着怎样的情绪?
明确:怨恨、愤怒、鄙视。
提问:第五章中的控诉中的6个“矣”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请在品读中寻找答案。
明确:
①表示她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应用愤怒和控诉语气读。
②表示她特别勤劳,应用委屈的语气读。
④表示丈夫变得暴躁,应用愤怒和谴责的语气读。
⑤表示娘家人对自己的不理解,应用无奈和不可思议的语气读。
⑥表示自己遭抛弃时的痛苦,应用伤感和无助的语气读。
(指两到三人有感情地诵读并点评)
提问:请发挥想象,描述主人公此时此刻该是怎样的一个女子?
明确:悲伤、孤独、无奈、可怜。
补充:满腔怨愤终没有化为激烈的反抗,而是说服自己默默承受下来。这大概也是典型的中国女性婚姻心理了。
3.处于婚变时的女主人公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呢?
明确:“亦已焉哉”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理性约束情感,睿智、清醒、刚强、成熟的性格特征。
补充:这真是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形象。恋爱时,她那样痴情、执着;婚变后,她没有被重创击垮,反而在悲愤、无助下逐渐清醒,并最终变得自尊自强。这样,她的人生完成了由纯情少女到成熟女性的心灵之河的跨越。
四、砥志研思悟真谛
合作探究二:
1.当代著名学者鲍鹏山说的:“在《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既然说她是最完美的女子,却为何会遭遇婚姻的不幸?
提示:(结合诗句内容来谈)
氓角度:“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不负责任、始乱终弃)。
女主人公角度:“泣涕涟涟、载笑载言”(太痴情);太幼稚(信誓旦旦);太迁就(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太固执(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2.作为一首爱情诗歌,为何《氓》会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入选的理由是什么?
五、烽烟俱净诉情殇
假设多年以后,氓与女主人公再次在淇水边相遇,你觉得女主人公会对氓说什么,请发挥你的想象,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字。
淇水汤汤,流走了时光,却把淇水岸边那位美丽的卫女塑造成经久不衰的艺术典范,永恒地定格在文学的时空与人们的心中。河水汤汤流走的不仅是一段光阴一段岁月,还是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时光不可倒流,人生不可重演,如果有一天,命运将你逼在无情的河流之边时,你能否像卫女一样勇敢地做出自己的抉择,发出勇敢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