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归园田居(其一)》学案(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2《归园田居(其一)》学案(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5 09:2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归园田居(其一)学案
【原诗呈现】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学习目标】
1.结合陶渊明生平了解其归园田的过程,以及这种行为对后世的影响。
2.分析陶渊明在诗歌的展现出来的情感和品格。(思想内容)
3.学习诗歌的炼字、比喻、白描等艺术手法,以及陶渊明的创作风格。(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1.结合陶渊明生平了解其归园田的过程,以及这种行为对后世的影响。
2.分析陶渊明在诗歌的展现出来的情感和品格。(思想内容)
3.学习诗歌的炼字、比喻、白描等艺术手法,以及陶渊明的创作风格。(表现手法)
【文学常识】
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的重要一支,南北朝的谢灵运谢朓等形成山水诗派,陶渊明等形成田园诗派。到唐代就综合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主要有王维、孟浩然。
内容题材方面,多描写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 和生活的向往。
艺术手法方面,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
山水田园诗的鉴别:山水诗并不只写山光水色,名曰“山水”仅举其大端而已。有的关于民生,有的是随性而作……我们也不能以为只要诗中有了山水描写就是山水诗了,至少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是描写山水才可以算作山水诗。同时还要注意作者对所描写的景物的态度:是将山水本身作为审美对象加以观照,还是假借山水别有寄托。有所寄托的内容也要注意区别才行。
陶潜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抒发诗人热爱躬耕生活之情;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淳美的感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个新境界,并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状态,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此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名家辈出,王维、孟浩然是其代表人物。此类诗歌总体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陶渊明其人其诗】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晚年更名潜,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死后由朋友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诗人。
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曾祖陶侃做过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外祖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不过到了他的时代,家境已经衰落,所以他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
大约生于365年。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其母是孟嘉的女儿,孟嘉是陶侃的女婿。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逯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远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刺史王凝之的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
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
后世名家点评:
(1)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北宋文学家苏轼
(2)晋人多放达,独渊明有忧勤语,有自托语,有知足语,有悲愤语,有乐天安命语。
——清代诗人、学者沈德潜
(3)《归园田居》只是把他的实历感写出来,便成为最亲切有味之文。
——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梁启超
(4)陶渊明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是简朴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聪明与谙于世故的人自惭形秽。
——现代作家、学者林语堂
【写作背景】
陶渊明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东晋政治黑暗,陶渊明曾三次辞职,41岁时出任彭泽县令,任职八十余天,恰逢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陶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便辞官回乡,归隐田园,写出了大量田园诗,晚年他写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并诗》,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跟《桃花源记》一样,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了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陶渊明29岁(393)初次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在家闲居了五六年后,又先后在桓玄、刘裕、刘敬宣幕下做僚佐,时间都不长。至义熙元年(405)八月,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十余天,辞官归田,这一年他41岁。从此,直到他63岁时去世,再也没有出仕。我们不难发现,是出仕还是退隐,青壮年时期的陶渊明在这个问题上有过多次反复,而从彭泽县令任上的“逃离”,是他与仕途彻底决裂的开始。他之所以再三出去谋求官职,一是因为家境不好,负担重,有时衣食都不能周全,二是因为他小时候所接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要求他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然而他的天性是热爱田园生活,喜欢读书,不喜欢在俗事杂务上费心思,加上当时朝廷权臣当道,权豪们一心争权夺利,铲除异己,无心致力于清明政治。他一介文士,投身其中,并不能发挥一点儿有益的作用。因此,在奔波劳累的仕途生活中,他时时觉得不适和厌倦,情不自禁地怀念起往日读书、闲居的乡村田园生活,对自己违背本性、汲汲求仕的行为产生怀疑,后悔的念头甚至也冒了出来。而一旦暂时脱离了官场,回到家里,亲自参加耕种和收获,让他感到无限喜悦。不过,陶渊明真正解决了思想上的矛盾,确立自己要走的生活道路,是在辞去彭泽县令以后。如果说,此前他的诗文是动的,那么,此后则是宁静的。辞赋《归去来兮辞》和诗歌《归园田居》正是创作于转折期,真实、完整地记录了他的这一思想变化过程。
【五言诗(五言古诗)】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句数不定,但每句皆为五字。大约起源于西汉而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五言诗属于吸收民歌的形式而成。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先秦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题解】
回归田园,种田度日,就是后世所说的隐居啦!
【课前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羁鸟( ) (2)守拙( ) (3)荫( )
(4)暧暧( ) (5)墟里( ) (6)樊笼(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少无适俗韵: 误落尘网中:
羁鸟恋旧林: 守拙归园田:
榆柳荫后檐: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性本爱丘山 B.守拙归园田
C.榆柳荫后檐 D.依依墟里烟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鸡狗的叫声,与“蝉噪林逾 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
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的知识分子,为了供养家小,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思想内容探究】
1.“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句中“无适俗”“爱丘山”怎么理解?
2.“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对于“守拙”一词该怎样理解?
3.概括本诗的中心思想,在横线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诗以_______开始,以庆幸结束。表现了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_______,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_______;通过对美好、恬适、简单、静谧的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终“_______”、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对隐居山林的生活的怡然陶醉。
【表现手法探究】
1.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起到高度的概括以及线索勾连等作用。那么这首诗歌的诗眼是哪个字?它起到作用的作用?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句中哪个字用得好?(炼字)好在何处?
3.“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八句话,整体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按照什么样的层次来描写?描写了一副怎样的图画?蕴含着作者什么情感?
【课后巩固练习】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性格,天性本来就只喜爱田园、山林。韵,这里指性格、气质。
B.从陶渊明初仕为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令归男,实际是十三年,诗人这里有意夸大。“尘网”,喻污浊、黑暗的官场,表现了作者摆脱污秽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之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C.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在村南的野外开荒,我又能安守清贫回归故里。
D.这首诗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一些平平常常的农家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淡朴素的田园图画。
2.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有哪些特点?作者描写这种田园生活来抒发怎么样的情感?(6分)
【附录】
一、白描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最简练的笔墨,描摹形象,文字简练朴素,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与之相对的,是“细描”,也叫“工笔”。
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鲁迅的作品,也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
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不写背景,只突出主题。不求细致,只求传神。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如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
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如《儒林外史》写范进看中举的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惟妙惟肖地描写了事态的发展。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依风景或环境,间接揭示出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活动,使读者如见其人。
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些描写,犹如用几条墨线,简单几笔,特征显露,尽传神态。
二、译文
译文一(散文)
从小就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我的性格本来就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啊。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我来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我的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也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荡。
狗在深巷子里叫,鸡在桑树顶上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我,居住空房中有的是空闲时间。
我长久地被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
译文二(韵文)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三、赏析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 ,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这是第一首。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尘网:尘世的罗网。“三十年”应该是“十三年”,他从开始作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县令,前后一共十三年。所以“一去三十年”是“一去十三年”之误。这两句是说,自己不得已出去做官,一去就是十三年。
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适俗韵”无非是指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同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两句表现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背自己的本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被束缚的鸟。池鱼:水池里养的鱼。故渊:指鱼儿原先生活的水潭。这两句是说,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山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际:间。拙:笨拙。自谦之词,与世俗的机巧相对而言。这两句是说,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这四句是两种生活之间的过渡,前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的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再从这里转接下文,就显得自然妥帖,丝毫不着痕迹了。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将这幅美好的田园画活起来了。这二句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而稍加变化。但诗人绝无用典炫博的意思,不过是信手拈来。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隐隐之中,是否也渗透了《老子》所谓“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观念,那也难说。单从诗境本身来看,这二笔是不可缺少的。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没有喧嚣和烦躁之感。以此比较王籍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那种为人传诵的所谓“以动写静”的笔法,未免太强调、太吃力。
这八句是写归隐之后的生活,好像诗人带着我们在他的田园里参观一番,他指东道西地向我们一一介绍:田亩、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一经诗人点化,都添了无穷的情趣。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尘杂是指尘俗杂事,虚室就是静室。既是做官,总不免有许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许多无聊应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摆脱了,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闲。不过,最令作者愉快的,倒不在这悠闲,而在于从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但这一呼应与点题,丝毫不觉勉强。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这样的结尾,既是用笔精细,又是顺理成章。
这首诗最突出的是写景———描写园田风光运用白描手法远近景相交,有声有色;其次,诗中多处运用对偶句,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还有对比手法的运用,将“尘网”“樊笼”与“园田居”对比,从而突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再有语言明白清新,几如白话,质朴无华。这首诗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意境,诗的语言完全为呈现这意境服务,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诗便显得自然。总之,这是经过艺术追求、艺术努力而达到的自然。
四、传记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ēng)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箪(dān)瓢屡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衔觞(shāng)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yǘ)?
(评价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喝酒作诗, 以此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这是上古无怀氏时候的百姓 还是远古葛天氏统治下的百姓?)
五、后人心中的陶渊明
桃花源里的陶渊明
路过
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他后来曾写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良好的家教熏陶下,陶渊明学习很努力。八岁的时候,陶渊明的父亲死了,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据说是“好酣酒,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的,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
陶渊明长大了,就搬出祖父家单过,在陶家园盖了几间房子和老母同住。这期间,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出外游学。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逐渐不支,生活每况愈下。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当仕,陶渊明决定外出做官。这个时候正是东晋末年,接二连三地爆发农民起义,军阀割据,民不聊生。陶渊明的仕宦生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公元393年,陶渊明在江州刺史王凝之(王羲之的儿子)手下谋了一个祭酒的差事。可惜好景不长,王凝之这人脾气不好,喜欢用鼻孔看人,可陶渊明官职虽小,也是有傲骨的,四个鼻孔相对,两个人隔阂日深。陶渊明心灰意冷,不久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了,第一次仕途结束。
公元400年,陶渊明三十五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江二州刺使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但陶渊明很快就发现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做皇帝。陶渊明毕竟是正统文人,忠君思想深入骨髓。他当然不想趟这造反的浑水,恰恰这年冬天,陶渊明母亲去世,于是以母丧辞官,第二次仕途结束。
公元402年,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国为楚。公元405年,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攻击桓玄,陶渊明很高兴,马上去投奔刘裕,并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
这一年,刘裕击败桓玄,扶保司马德宗登基,紧接着司马德宗将皇位禅让给刘裕,刘宋王朝诞生,南北朝开始。论功行赏,刘裕却仅仅封陶渊明做了一个无职无权的镇军参军。
陶渊明对刘裕是颇有几分崇拜的,但骨子里的正统思想却使得他对刘裕的“谋朝篡位”颇有不满,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作用下,眼里的刘裕就有了许多异样的味道,刘裕对陶渊明这样的心态自然也是洞若观火,所以当然也不会重用陶渊明。陶渊明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中写道:“日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三月,上表辞官,马上被批准。再回家种地。
还是公元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
这次到任应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生计,他在《归去来兮辞》里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连酒都好久喝不上了……”
但干到第八十一天,浔阳督邮(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要来视察,属下说:“您得穿戴整齐了,去跪迎上差。”这时候,陶渊明心中多年的郁结和文人傲骨终于爆发:“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是陶渊明第四次辞官,也是最后一次,十三年的仕宦生涯结束。
幸甚啊,幸甚!归去来!
魏晋文人洒脱飘逸的风骨对他影响颇大,陶渊明这年为自己更名为“潜”,并开始与佛道隐士来往,思索感悟,在自然天地中体会自然化生,天人合一的快乐。终于得出结论,要“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了,这时候的陶渊明终于不再是一个半吊子政客,半吊子侠客,而成长为我们心目中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了。以此为节点,把陶渊明的一生分为前后两段。
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生活,每天就是流连山水田园、饮酒、吟诗。与当年龌龊官场一比,真有重生之叹,这时候的陶渊明知道,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
他以诗明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就是说过去错了,对仕途彻底绝望了。陶渊明归隐后有自得与快乐:“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欢乐之情溢于言表;但同时也有抑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丰收的年头,陶渊明家会酿几大缸米酒,朋友来了,则必饮,一般总是老陶先醉,醉前会说:“我要醉了,不送你了啊,自己走好。”真是可爱极了。歉收的年头,老婆孩子都一脸菜色,酒就没了。这时候也有朋友送他些钱米,也有的就请他过去,说是谈谈诗什么的,实际上就是想让陶渊明一醉。陶渊明曾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感叹:“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生活的确时有艰难,但归隐后的陶渊明,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里,最终得到了畅快淋漓的自由,他的诗章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最高境界,我们记住并且欣赏的也正是归隐后的田园诗家陶渊明:
《归园田居》里,他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五柳先生传》里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王国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的一个弥满花香的所在,桃花源是个大美的所在,在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里,人们自由和平,天性真纯。成为了历代中国文人心灵的寄所,成为一个代表“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
六、板书设计
参 考 答 案
【课前预习检测】
1.羁jī 拙zhuō 荫yìn 暧ài 墟xū 樊fán
2.
韵:气质,情致。
羁:约束
荫:遮蔽
依依:隐约的样子; 墟里:指村落
樊笼:关鸟兽的笼子,这里指束缚本性的俗世
尘网:指世俗的种种束缚
守拙:持守愚拙的本性,即不学巧伪,不争名利
暧暧:迷蒙隐约的样子
虚室:静室; 余闲;余暇,空闲
3.D (这里指“隐约的样子”)
4.D (其他各项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①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③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思想内容探究】
1.“无适俗”指不能适应仕途中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繁缛的礼节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已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 “爱丘山”提现了其本性真诚率直,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相合, 含蓄表达了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
显示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拙”与“巧”相对,“巧”指巧于人际关系,心思灵敏,善于取巧。“拙”指安于愚拙,不学巧伪,不争名利。言外之意是不愿随波逐流,暗含对官场风气的愤恨和蔑视。
3.追悔 痛苦 厌恶 归园田
【表现手法探究】
1. 归;它高度概括了归园田的整个过程
2.“误”字。精练地刻画出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从痛苦的经验中得出了清醒的认识,也进一步含蓄体现了高阶的品行。
3.①整体运用了白描手法,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鸡八种景物。用简练的笔墨勾勒,不加渲染,不加烘托;
②作者写景,由整体到局部,由静到动,由近到远。
③描写了一幅恬静美好的田园生活的画面。
④“草屋”显示出主人生活的简朴;“榆柳”“桃李”写出田园风光的自然美丽;“暖暖”“依依”如淡淡水墨,模糊缥缈,给人以平静安详之感;“狗吠”“鸡鸣”是乡村寻常之景,却富有农村环境特征,增添了生气。在景物描写中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课后巩固练习】
1.C(文中的“守拙”是“安守本分”的意思。)
2.恬静幽美,清淡朴素(或自然宁静,闲适自由);表达出作者对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回归田园生活的轻松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