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课程标准: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通过阅读教材,研读材料,分析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认识到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阅读教材,赏析图文及视频,概括党诞生的基本史实,归纳对比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的概况,准确阐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通过阅读教材,合作探究,说出党诞生后领导工人运动的状况及启示,理解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社会建设中体现出的伟大的建党精神,树立为民族复兴而努力的志向与信心,涵养家国情怀素养。
导入新课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审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稿。
那么,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时候成立的,又是在什么样的境况下成立的呢?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背景
1917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把眼光从西方转向俄国。
十月革命(1917年):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暴力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由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国际:
(2)国内:
五四运动后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主要著作: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1)思想基础: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人们有了新的觉醒,马克思主义逐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
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报刊
长沙的新民学会
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1920年5月陈独秀、李达等人在上海组织第一个公开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919年9月
周恩来等人在天津成立觉悟社
1920年9月毛泽东等人在
长沙成立长沙文化书社
建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1920年3月
李大钊、邓中夏等人在北京成立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2)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发挥重要作用。知识分子向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
长辛店劳动补习所旧址
五四运动时期,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应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
(3)组织基础: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上海 陈独秀 1920年8月
北京 李大钊 1920年10月
武昌 董必武、陈潭秋 1920年夏
长沙 毛泽东、何淑衡 1920年冬
广州 陈公博、谭平山 1920年秋
济南 王尽美、邓恩铭 1921年春
巴黎 周恩来
东京 周佛海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1920年初,两人秘密出发了。他们雇了一辆骡车,李大钊坐在骡车外面的车把上,陈独秀坐在车里面。沿途住店一切交涉,都由李大钊出面办理。到天津后,陈独秀又坐船去了上海。两人在路上商量了建党的问题。“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便始于此。
——《李大钊,为少年中国“点种”》
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投身到工人群众中去做宣传组织工作,以他们为桥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而共产国际的帮助,促进加快了这一进程。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919-1949)》
(4)外部条件:
共产国际的帮助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五四运动
思想基础
组织
基础
阶级基础
感悟人生
要点归纳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标志: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一大”)在上海开幕
1.时间:
1921年7月23日
3.地点:
上海
浙江嘉兴南湖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1、概况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期间,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以游客泛舟为掩护,继续进行,最终完成会议议程。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充分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就是其重要体现。
王会悟到博文女校借用三个房间,给外地代表落脚,还机警地给代表们挂上了“北京大学生暑期旅行团”的名头。
在选择会场时,王会悟提醒李达:法租界较少受到巡捕与密探的骚扰,李汉俊的哥哥位于法租界的公馆正好可以用作会场。
参会者撤离后不到10分钟,法国巡捕就开来两辆警车,包围了李公馆。
她安排代表们分开购买火车票,散坐在不同的车厢。会议期间,王会悟一直坐在船头,看似浏览风景,其实是在望风。只要有游船靠近,她就哼起小曲儿,用手指轻轻叩击船板。
——《王会悟:中国共产党诞生时 我就在那条红船上》
史料链接
2、代表人物
参会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了会议。
李汉俊 李达 张国焘 刘仁静 毛泽东 何叔衡 董必武 陈潭秋
王尽美 邓恩铭 陈公博 周佛海 包惠僧 马林 尼科尔斯基
3、中共一大主要内容
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确定党的名称
中国共产党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明确党的奋斗目标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陈独秀
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确定党的中心工作
确定党的领导机构
为什么当选?
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领导者,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4、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思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新编中共党史简明教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摘自《信念永恒》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不是偶然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建,适应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中国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选择的必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
知识拓展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中国共产党诞生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奋斗目标
革命结果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共产主义
胜利
农民阶级
失败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中体西用
变法图强
民主共和
维护清朝统治
君主立宪
三民主义
失败
失败
失败
绝对平均主义
四有两无社会
事实证明
(启示)
只有无产阶级可以领导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那么到底新在哪里呢?
1.新的领导力量:
2.新的指导思想:
3.新的奋斗目标:
4.新的革命道路: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实现共产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中共一大的奋斗目标切合当时的国情吗?
不符合:
①对中国革命形势认识不准确;
②没有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革命
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指导思想 绝对平均主义 中体西用 变法维新 三民主义
奋斗目标 “四有两无” 维护清朝 统治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结果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实现共产主义
胜利
新的领导力量
新的指导思想
新的奋斗目标
拓展延伸
伟大建党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不懈探索中生根发芽,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茁壮成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发展成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进程中焕发时代光芒。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一切奋斗、一切创造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原点和思想基点。
6、中共二大
(1)时间:
(2)地点:
(3)主要内容:
1922年7月
上海
①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②党的最低纲领:
实现共产主义
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4)意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吴玉章回忆录》
中共一大与中共二大对比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召开时间 1921年7月
召开地点 上海
与会代表 13人
纲领内容 奋斗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实现共产主义 最终奋斗目标(最高纲领):
民主革命任务(最低纲领):
建设共产主义
1922年7月
上海
12人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实事求是
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比较提升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1、领导机构
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公开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
了解工人群众生活
2、成就
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
全国工人运动高涨
持续 时间 13个月
罢工 次数 100多次
罢工 人数 30万以上
推向 顶峰
京汉铁路大罢工
3、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时间:
意义:
结果:
1923年2月
口号:
“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吴佩孚制造“二七惨案”,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河南郑州二七纪念塔
1923年2月7日,吴佩孚调动军队镇压京汉铁路罢工工人,制造了血腥的“二七惨案”。京汉铁路总工会汉口江岸分会工人领袖、共产党员林祥谦被捕。刽子手把他绑在电线杆上,逼他下复工命令,遭到林祥谦严词拒绝。刽子手先砍一刀,怒声喝道:“到底下不下上工命令?”林祥谦忍痛疾呼:“我们的头可断,工不可上的!”最后,林祥谦英勇就义。
从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中,中国共产党得到什么认识?
“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
——1925年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①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②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