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19世纪60-90年代
1898年
1911年
1915年开始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历程:
阶级:
学习器物技术
(经济工业化)
学习政治制度
(政治民主化)
学习思想文化
(思想科学化)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改良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18年开始
特点:
无产阶级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井冈山道路等
事件:
中国近代化开端
中国近代化探索史
近代化
探索史
发展史
近代化是指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
政治上的民主化,
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核心
思想上的科学化。
两次鸦片战争的战败,让中国人意识到自身实力远差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有识之士掀起一场自救运动。
1840 1842 1851 1856 1860 1864 1894 1895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西方列强的侵略(外患)
内忧
1.背景: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
朕
的
心
好
疼
变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西方列强的侵略已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内忧外患使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岌岌可危。
名词释义
洋务?
近代化
是指一切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涉外事务。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修路、传教......
是指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图存的过程,即由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思想的科学化
面对内忧外患,统治阶级怎么看?
奕 :“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
曾国藩:“将来师夷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李鸿章:“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文渊阁大学士倭仁:“窃闻立国之道,在人心不在技艺。天下之大,不患无才,何必师事夷人?”
顽固派
地主阶级洋务派
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的统治。。
2.洋务运动的目的:
顽
洋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派
顽固派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洋务派思想家冯桂芬
主张:因循守旧的官员认为“赞夷师夷误国之策!”。
表示暂时支持
太后
慈禧
师夷长技以自强
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
性质:晚清时期统治集团(地主阶级)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与西方资本主义
相关的事物
洋务
变法之争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1个中央代表 + 4个地方代表
3.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阅读教材,从中找出洋务运动的相关信息
时间
目的
口号
代表人物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自强、求富
中央:恭亲王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恭亲王奕?
李鸿章
曾国藩
左宗棠
张之洞
4.基本概况:
探究清政府病状
今天,我军和太平军在青浦大战了一场,损失惨重,如果不是友军美国人华尔率领的洋枪队的帮忙,很可能已经全军覆没了。这也让我想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我军和英法联军交战的情况。用我们的刀盾去对抗英法的枪炮,往往还没有看到敌人,我军已经倒下一大片。看来,我军的实力实在太弱了,必须要改良武器装备,给他们配备洋枪洋炮。
天气晴今天老佛爷让我接管了户部。我让有关的官员拿来账本,想查一下看看国库里还有多少钱。可看到却吓我一跳,竟然只有白银300多万两,连赔给英法的赔款都不够。国家实在太穷,接下来我要想办法给国家赚点钱了。
我们从德国请来的技师,竟然听不懂中国话,简直没法交流,他送给我的几本制造枪炮的书,竟没有人看明白。这让我想起了鸦片战争结束时与外国签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时,竟连一个懂得外文的中国人都找不到,任凭侵略者的蒙骗。看来我们的人才实在太少了,是到了要培养一批翻译人才的时候了。
军事上——弱(武器落后)
财政上——穷(国库空虚)
人才上——少(人才缺乏)
李鸿章的日记
①军事上——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代表企业
时间 创办者 企业名称
1861年 曾国藩
1865年 李鸿章
1866年 左宗棠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规模最大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最早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设备最全
①前期: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 为口号,发展
“自强”
近代军事工业
5.洋务运动的内容:
中国第一艘蒸汽船黄鹄号模型
安庆内军械所是清末第一个
官办的制造近代武器的军事工厂
1861年9月,在与太平天国的战争中,湘军攻陷天平天国的军事重镇安庆,曾国藩成立了安庆军械所,尝试学习西方技术,制造新式的枪炮弹药。因为军械所所需资金全靠湘军内部供应,产品全部供给湘军内部使用,技术力量完全来自中国国内,没有聘请任何西方顾问,因此得名“安庆内军械所”。
洋务运动前 洋务运动后
兵器 传统武器
制造方式 手工制造
近代武器
机器制造
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
江南制造总局生产大炮的厂房
鸦片战争时期
清军使用的竹制火铳
福州船政局
材料一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终于建成一家军工厂。可是接着问题又来了:我们从德国请来的技师,竟然听不懂中国话,简直没法交流,他送给我的几本制造枪炮的书,竟没有人看明白。
——李鸿章的日记
依据材料,分析军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它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间,狭技居奇,唯利是图。
——《李忠文公全·奏稿》
人才紧缺
为了满足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海军建设的需要,培养与西方打交道的翻译人才,引进西方军事和科技的专业人才,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设立翻译馆等,开启了我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Q1:观察下图,我国第一所新式学校是?
姓名 籍贯 年龄 职业
蔡绍基 广东香山 14 北洋大学校长
詹天佑 广东南海 12 铁路工程师
吴仰曾 广东四会 11 矿业工程师
容尚谦 广东香山 10 海军舰长
梁敦彦 广东顺德 15 清朝外务尚书
唐国安 广东香山 14 清华学校校长
京师同文馆
Q2:观察图文材料,概括洋务派在教育方面的措施.
②教育: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设立翻译官,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福州船政局
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
第一批留美幼童
詹天佑
中国铁路之父
唐国安
清华大学首任校长
唐绍仪
民初国务总理
据不完全统计,留美幼童被召回国后,有30人进入工矿、铁路、电报行业,其中工矿负责人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有5人进入教育界,其中清华大学校长1人、北洋大学校长1人;有24人进入外交界,其中领事、代办以上者12人,外交部部长1人、副部长1人,驻外大使1人,国务院总理1人;有20人进入海军,其中14人为海军将领。
并结合明清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和目的,说说新式教育的变化和作用?
项目 科举制度 新式教育
学习内容 四书五经
学习目的 做官
近代科学、文化
实用型技术人才
新式教育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李鸿章日记
今天老佛爷让我接管了户部。我让有关的官员拿来账本,想查一下看看国库里还有多少钱。可看到却吓我一跳,竟然只有白银300多万两,连赔给英法的赔款都不够。国家实在太穷,接下来我要想办法给国家赚点钱了。
缺乏资金
民用企业 主办人 行业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李鸿章
张之洞
航运
能源
重工业
轻工业
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的进行还面临着什么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③财政上——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
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毛泽东
1888年两广总督张之洞筹设,从英国购置机器。有布机一千张,纱锭三万枚,雇用工人约2500名,产品销售获利甚厚,畅销湖北、湖南、四川等省,还远销海外。
于1890年创办,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湖北织布局
汉阳铁厂
于1873年在上海创办,是由李鸿章发起的“官督商办企业”,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该局成立时只有3搜轮船,1877年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后,拥有30多艘。1873年至1893年,获利白银600多万两,但大都归入李鸿章等人的私囊。
我国为一陆地大国,亦为一个海洋大国。拥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以及星罗棋布的众多岛屿。但从明清开始我们“有海无防”,只能“望洋兴叹”——
一位晚清官员的日记——
为此,洋务派采取了哪些措施?
④建立新式海陆军:
陆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组建新式洋枪队,配备新式枪炮,采用西式方法练兵。这些军事改造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重要内容。标志着中国军队从旧式陆军到新军的过渡和转型。
汉阳造
88式
汉阳造
88式
1895年
1895年
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②海军
北洋海军
福建海军
南洋海军
广东海军
驻防大沽、旅顺、威海、营口、烟台
厦门、马尾
驻防于广东(今广西、广东、海南三省)沿海各地
驻防江苏、浙江海面及长江口
布防情况
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北洋水师主力舰艇 舰名 舰种 排水 马力 航速 火炮 鱼雷 乘员(人) 管带 制造地 下水(年)
定远 铁甲舰(旗舰) 7335 6900 14.5 22 3 331 刘步蟾 德国 1882
镇远 铁甲舰 7335 7200 15.4 22 3 331 林泰曾 德国 1882
来远 装甲防护巡洋舰 2900 4400 15.5 14 2 202 邱宝仁 德国 1887
经远 装甲防护巡洋舰 2900 4400 15.5 14 4 202 林永升 德国 1887
致远 穹甲防护巡洋舰 2300 7500 18 25 4 202 邓世昌 英国 1886
靖远 穹甲防护巡洋舰 2300 7500 18 25 4 202 叶祖珪 英国 1886
济远 穹甲防护巡洋舰 2300 2800 15 18 4 204 方伯谦 德国 1883
平远 岸防铁甲舰 2100 2400 14.5 11 1 145 李和 福建 1889
超勇 撞击巡洋舰 1350 2400 15 18 3 135 黄建勋 英国 1881
扬威 撞击巡洋舰 1350 2400 15 18 3 135 林履中 英国 1881
镇东 炮舰 430 350 10 3 - 55 英国 1879
镇西 炮舰 430 350 10 3 - 54 英国 1879
镇南 炮舰 430 350 10 3 - 54 蓝建枢 英国 1879
镇北 炮舰 430 350 10 3 - 55 吕文经 英国 1879
镇中 炮舰 430 350 10 3 - 55 林文彬 英国 1881
镇边 炮舰 430 350 10 3 - 54 英国 1881
东亚第一,世界第九。
——《美国海军年鉴》
30多年的洋务,耗费了多人的心血,大清的财力和期许。那些枪炮、那些船舰、那些煤铁,那些精英人才,它们给中国带来了命运拐点吗?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破产。洋务运动最终没能实现“自强求富”,洋务派“富国强兵”的梦想破灭了。
Q:洋务运动为何失败?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6.洋务运动的结果:
洋务运动难以摆脱破产厄运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洋务运动期间,雇用洋匠。他们大都挟技居奇,刻意延长工期,唯利是图;核心技术独立完成,回避中国工匠。”
材料二:“洋务运动期间,慈禧太后支持顽固派,用来制约洋务派。”
材料三(相关史事):“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所获利润大都归入李鸿章等人的私囊……民间有‘宰相肥(李鸿章)天下瘦’的说法。
材料四:“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①外国势力的挤压
②清政府内部腐败
③洋务派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没有变革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根本原因
7.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性质: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8.洋务运动的评价:
军工
铁路
电报
电车
航运
积极方面
①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推动了中国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
(社会性质变化)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向西方学习科技)
8.洋务运动的评价:
材料一: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企业的利润更吸引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
积极方面
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花”:洋务运动兴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8.洋务运动的评价:
积极方面
③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材料二: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材料三:留学教育的出现,一扫旧教育体制的腐朽陈旧,改变了一些传统的教育内容,部分废除了旧教育体制的封建等级,择优选派人才出国,是中国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④开启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促进西学的传播。
中国和日本竞争,日本必胜,中国必 败。因为日本到欧洲来的人讨论各种学术,讲求政治原理,谋求回国做根本的改造;中国只问某厂的船造得如何,买了回去使用就完事。
—— 德国宰相俾斯麦
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 …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局限性:
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没有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边疆危机——西北边疆
西北——新疆
19世纪60年代,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
19世纪70年代,沙俄占领伊犁
俄国出兵侵占伊犁
日本侵占琉球
改为冲绳县
美国日本
侵略台湾
英俄入侵西藏
法国入侵西南
西北
塞防危机
东南
海防危机
西南
边防危机
浩罕国将领阿古柏
占据新疆部分地区
19世纪中后期,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边疆危机。根据图片和教材P22-24,归纳中国边疆出现了哪些危机?
19世纪70年代,边疆危机,四面受敌
新 疆
台湾
李鸿章
左宗棠
“新疆不复,于肢体元气无伤;
海疆不防,则腹心大患愈棘。”
“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力主收复新疆”
“海防与塞防之争”
塞防海防两手抓
(2)经过:1867年,美国借口“罗佛”号船事件,两次派遣海军陆战队到台湾南部琅桥(今恒春)登陆寻衅,均被当地高山族人民击退,使美侵台野心未能得逞。
(3)结果:此后美国便改换手法,转而采取勾结、支持日本进行侵略,自己从中渔利的政策。
1.美国侵略台湾
(1)背景:19世纪中期以后,列强凯觎中国东南海疆。
美国侵略台湾
日本侵略台湾
日本侵占琉球
改为冲绳县
琉 球
总理船政大臣沈葆桢为钦差大臣率兵入台
(1)起因:1871年11月,中国邻邦琉球的一艘渔船因遭遇飓风飘流至台湾,部分船员为高山族人误杀。
(2)借口:此事与日本毫不相干,日本竟以此作为侵略。
(3)经过:1874年5月,日本在美国帮助下派兵侵犯台湾,在琅桥遭到台湾人民反击后退踞龟山,设立都督府。
(4)结果:10月,清政府接受英、美、法等国站在袒护日本立场上的“调停”,与日订立《台事专条》,日军限期从台湾撤退,中国“赔偿”日本兵费50万两。
2.日本侵略台湾
琉 球
意义:台湾建省,加强了东南海防,强化了对台湾的治理,推动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
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
收复新疆
塞防与海防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左宗棠
新疆不复,于肢体元气大伤;海疆不防,则腹心大患愈棘。
李鸿章
新疆
西藏
台湾
朝鲜
1、背景:
(1)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
(2)19世纪70年代,俄国侵占伊犁。
(3)当时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的形势紧张,清政府内部发生了“海防”和“塞防”的激烈争论。
2、过程:
① 1875年,清政府命左宗棠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②命刘锦棠入疆,采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3.新疆建省:
③1878年,成功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领土。
④中俄交涉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
中俄就伊犁问题交涉,清政府先后派崇厚、驻英法公使曾纪泽赴俄谈判。俄国肆意要挟,左宗棠再次被任命为钦差大臣,清军士气亦为之一振。俄国最终在谈判桌上让步,双方签订《中俄伊犁改订条约》俄国归还伊犁,但仍攫取不少利益。
1884年,新疆建省,改西域为“新疆”。
4.意义:
巩固了西北边防,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注释:左公柳是晚清重臣左宗棠西进收复新疆时带领湘军一路所植道柳。
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清代·杨昌浚《恭诵左公西行甘棠·其二》
1875年左宗棠收复新疆;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
背景
时间
战况
战果
①马尾海战:战败,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1883—1885年
①1885年6月,李鸿章与法国公使签订中法《越南条约》,承认越南受法国“保护”。
②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
1883年8月法国控制越南,矛头直指中国
②刘铭传抗法:1884年法军进攻台湾,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击退法军。
③镇南关大捷:1885年3月,冯子材率领清军取得大捷,法国内阁倒台。
马尾
中法战争形势图
中法战争
台湾建省的意义:
1.加强了东南海防;
2.强化了对台湾的治理;
3.推动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
马尾海战图
冯子材杀敌图
镇南关大捷
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
课堂小结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边疆危机
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3、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
4、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5、起止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6、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7、主要内容:(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2)兴办新式教育
(3)创办近代民用工业(4)建立新式海陆军
8、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9、评价:①地位②积极性③局限性
1、东南:台湾危机
2、西北:左宗棠收复新疆
3、西南:中法战争(1883-1885)
随堂练习
1.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裱糊即修补墙壁、房屋),他裱糊的屋子和所用的材料分别是( )
A.清朝统治、民主共和制度 B.清朝统治、西方先进科技
C.中国富强、民主与科学 D.中国富强、西方先进制度
2.在与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统治阶级内部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后来康有为明确提出:“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由此可见,他们共同的主张是( )
A.建立军工企业 B.建立新式军队 C.提高民生质量 D.发展近代工业
3.1881年,清政府为了运输开平煤矿的煤炭,建成唐胥铁路,后来铁路两端不断延伸,到1894年扩建成为天津至山海关铁路,弥补了北方多条水系互相平行、无法联通的缺憾。这说明( )
A.近代军事工业开始出现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洋务运动推动了交通运输业发展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
A
C
随堂练习
B
C
4.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至甲午战争前,先后创办了近.20个军事企业,民用企业总数40个以上,创办的新式学校培养了大批科技、军事、翻译人才。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实现了国家富强
C.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D.动摇了封建礼教统治地位
5.洋务运动中花钱最多、费时最长的军事设施是建立北洋舰队及在旅顺等地的海军基地。每当与列强关系紧张、边疆告急时,这些军火厂便加紧生产。这表明洋务运动( )
A.建立军事企业对内镇压革命 B.对外一定程度上抵御了侵略
C.经济上抵御了外国资本入侵 D.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