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三章 光和眼睛
第7节 课时1 眼睛及视力矫正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人类获取的信息很多是通过眼睛观察到的。
知识点一: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瞳孔
睫状体
玻璃体
视神经
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相当于光屏
眼睛的结构
人眼视物的过程
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受到光的刺激产生信号,视神经将信号传输给大脑,就看到了物体。
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远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紧张时,晶状体变厚,近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若人眼自身不能调节或调节能力减弱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物体,看不清近处物体
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物体,看不清近处物体
近视眼成因
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长
远处物体的
成像位置
近视眼矫正
视网膜前
凹透镜
知识点二:近视眼和远视眼及其矫正
1.近视眼及其矫正
2.远视眼及其矫正
远视眼成因
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短
近处物体的
成像位置
远视眼矫正
视网膜后
凸透镜
症状 产生的原因 成像的位置 矫正的方法
近视眼和远视眼产生的原因及矫正方法归纳
近视眼
远视眼
只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
只能看清远处物体,看不清近处物体
晶状体太厚
折射能力太强
晶状体太薄
折射能力太弱
视网膜前方
视网膜后方
配戴凹透镜
配戴凸透镜
在配眼镜时,常用“度数”来反映眼镜的性能。眼镜的度数等于镜片焦距(单位:m)的倒数乘100 得到的数值。例如,某一老花眼镜片(凸透镜)的焦距f是0.5 m,眼镜片的度数就是×100=2×100=200(度)。
眼镜的度数
信息浏览
不躺卧看书
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不走路看书
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
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保护视力,“三要四不要”
2.注意营养,饮食要合理搭配。动物蛋白和蔬菜,粗粮和细粮要搭配使用,少吃甜食和零食,不要偏食。
3.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多参加户外活动,使眼与身体能正常发育。
知识点三:照相机
主要构造:
1.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2.胶片:相当于光屏。
3.调节控制系统:
①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
②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
③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④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
成像原理
照相机所成的像是____(倒立、正立)____(放大、缩小)的____(虚、实)像。
F
F
A
B
A’
B’
倒立
缩小
实
原理 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 像的大小
变化
u>2f 倒立、放大、实像 f<v<2f 物近像远像变大
眼睛与照相机的比较
眼睛 照相机
结构 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瞳孔 光圈
视网膜(有感光细胞) 底片(有感光材料)
成像 倒立、缩小、实像 调节作用 像距不变,当物距改变时,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来改变焦距,使视网膜上成的像清晰。 焦距不变,当物距改变时,通过改变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来改变像距,使底片上成的像清晰。
眼睛
眼睛及视力矫正
眼球的结构: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等
远点和近点
明视距离
近视眼及其矫正
成因: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长
矫正:凹透镜
远视眼及其矫正
成因: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短
矫正:凸透镜
1.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的实像。 ( )
A.凸 正立 B.凸 倒立
C.凹 正立 D.凹 倒立
B
2.关于眼睛的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应收缩,使晶状体变得凸一些
B.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应放松,使晶状体变得凸一些
C.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应收缩,使晶状体变得凸一些
D.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应放松,使晶状体变得扁平一些
C
3.图中所示的哪个是近视眼,哪个是远视眼?用眼镜矫正时哪个该用凸透镜,哪个该用凹透镜?( )
A.甲是近视眼,戴凸透镜;乙是远视眼,戴凹透镜
B.甲是远视眼,戴凸透镜;乙是近视眼,戴凹透镜
C.甲是近视眼,戴凹透镜;乙是远视眼,戴凸透镜
D.甲是远视眼,戴凹透镜;乙是近视眼,戴凸透镜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