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3.1分子热运动(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3.1分子热运动(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9-15 14:1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
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的大小:直径约为10-10m。
3.分子极其微小,人肉眼看不见,光学显微镜也看不见,只有电子显微镜
练习题1:关于物质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为10-10cm
B.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分子
C.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D.分子是物体中不能再分割的最小颗粒
练习题2:如图所示是电著显微镜下的一些金原子.下列有关金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也可以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分辨出它们
B.金是否处于固态可以从其原子的排列方式上进行推断
C.这些金原子是保持静止不动的
D.金原子之间有间隙,说明金原子间只有斥力
知识点二、扩散现象(分子热运动)
扩散的定义: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同种物质之间相互接触进入彼此,不叫扩散。
例如:两个铅块放在一起,时间久了,“粘”在一起。这不是扩散,因为不是不同物质。
例如:糖放入热水中,水变甜了。墨滴入水中,谁变黑了。(这都是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表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间有间隙
分子热运动现象:花香四溢、酒香不怕巷子深、放有煤炭墙角一段时间后变黑了
练习题1:下列关于分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内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B.水很难被压缩是因为水分子间无空隙
C.将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是扩散现象
D.扫地时,灰尘满屋,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练习题2:如图所示,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现象可以说明气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B.该现象可以说明气体分子间存在间隙
C.若将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上面,抽掉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相同的现象,得出相同的结论。
D.这种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物的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练习题3:下列小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①端来一盘美味佳肴,香气扑鼻,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②将红墨水滴在不同温度的等量水中,通过现象能证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③两玻璃使劲挤压无法合并成一块玻璃,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④用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练习题4: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
B.五月份怀化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
C.春天来了,怀化乡村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
D.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
练习题5: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分子处于静止状态
B.乙图中实验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C.丙图实验表明分子间有引力
D.丁图从左至右依次是描述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排布规律
练习题6:甲、乙两杯水温度各为40℃、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加热才能使水升温
B.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的小
C.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一定减小
D.甲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的剧烈
知识点四:分子间有作用力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
1.分子间存在引力
宏观表现: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体积,不致散开,例如水珠。
2.分子间存在斥力
宏观表现: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练习题1: 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这说明铁棒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B.液体非常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主要是斥力
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没有作用力
D.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练习题2:两块纯净的铅压紧后结合在一起,而将一块打破的玻璃细心地按原样拼凑,且施加一定的压力,结果并不能合成一块,其原因是( )
A.玻璃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B.对接处玻璃分子间距离较大,引力很小
C.玻璃一旦破了就相互排斥
D.玻璃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
练习题3: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原子静止 B.抽掉玻璃板后,上方瓶内气体密度变小 C.气体分子的距离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D.铅柱之间由于分子间引力作用结合起来
练习题4:两分子间的作用力F与分子间距r的关系图线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rB.r1C.r=r2时,两分子间的引力最大
D.r>r2时,两分子间的引力随r的增大而增大,斥力为零
练习题5: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增大,其原因是( )
A.玻璃板受到重力 B.玻璃板受到浮力
C.玻璃板受到大气压力 D.玻璃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知识点五: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1.固态物质: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作用力强,分子虽然做无规则运动,但位置相对稳定。
2.液态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分子没有固定位置,运动比较自由。
3.气态物质:分子间距很大,高速向周围运动,分子间作用力很小。
练习题1: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微观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分子相距最近,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小
B.甲图中分子静止,乙、丙两图中分子在做热运动
C.乙图中分子相距最远,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
D.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排列情况
练习题2: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分析表格所填写的信息可知,表格中①②处应分别填写( )
物态 微观特性 宏观特性
分子和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 有无形状 有无体积
固态 很小 ① 有固定形状 有固定体积
液态 较大 较大 无固定形状 ②
气态 很大 很小 无固定形状 无固定体积
A.很小;有固定体积 B.很小;无固定体积
C.很大;有固定体积 D.很大;无固定体积
练习题3:如图所示是物质在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物质具有流动性,但较难被压缩
B.乙图中分子相距最近,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小
C乙图中分子静止,甲、丙两图中分子在做热运动
甲、乙、丙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排列情况
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
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的大小:直径约为10-10m。
3.分子极其微小,人肉眼看不见,光学显微镜也看不见,只有电子显微镜
练习题1:关于物质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为10-10cm
B.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分子
C.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D.分子是物体中不能再分割的最小颗粒
练习题2:如图所示是电著显微镜下的一些金原子.下列有关金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人们也可以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分辨出它们
B.金是否处于固态可以从其原子的排列方式上进行推断
C.这些金原子是保持静止不动的
D.金原子之间有间隙,说明金原子间只有斥力
知识点二、扩散现象(分子热运动)
扩散的定义: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同种物质之间相互接触进入彼此,不叫扩散。
例如:两个铅块放在一起,时间久了,“粘”在一起。这不是扩散,因为不是不同物质。
例如:糖放入热水中,水变甜了。墨滴入水中,谁变黑了。(这都是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表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间有间隙
分子热运动现象:花香四溢、酒香不怕巷子深、放有煤炭墙角一段时间后变黑了
练习题1:下列关于分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物体内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B.水很难被压缩是因为水分子间无空隙
C.将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是扩散现象
D.扫地时,灰尘满屋,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练习题2:如图所示,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该现象可以说明气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B.该现象可以说明气体分子间存在间隙
C.若将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上面,抽掉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相同的现象,得出相同的结论。
D.这种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物的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练习题3:下列小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 )
①端来一盘美味佳肴,香气扑鼻,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②将红墨水滴在不同温度的等量水中,通过现象能证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③两玻璃使劲挤压无法合并成一块玻璃,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④用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练习题4: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C )
A.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
B.五月份怀化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
C.春天来了,怀化乡村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
D.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
练习题5: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
A.甲图中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分子处于静止状态
B.乙图中实验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C.丙图实验表明分子间有引力
D.丁图从左至右依次是描述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排布规律
练习题6:甲、乙两杯水温度各为40℃、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只有加热才能使水升温
B.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的小
C.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一定减小
D.甲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的剧烈
知识点四:分子间有作用力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
1.分子间存在引力
宏观表现: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体积,不致散开,例如水珠。
2.分子间存在斥力
宏观表现: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练习题1: 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这说明铁棒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B.液体非常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主要是斥力
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没有作用力
D.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练习题2:两块纯净的铅压紧后结合在一起,而将一块打破的玻璃细心地按原样拼凑,且施加一定的压力,结果并不能合成一块,其原因是( B )
A.玻璃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B.对接处玻璃分子间距离较大,引力很小
C.玻璃一旦破了就相互排斥
D.玻璃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
练习题3: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原子静止 B.抽掉玻璃板后,上方瓶内气体密度变小 C.气体分子的距离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D.铅柱之间由于分子间引力作用结合起来
练习题4:两分子间的作用力F与分子间距r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rB.r1C.r=r2时,两分子间的引力最大
D.r>r2时,两分子间的引力随r的增大而增大,斥力为零
练习题5: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增大,其原因是( D )
A.玻璃板受到重力 B.玻璃板受到浮力
C.玻璃板受到大气压力 D.玻璃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知识点五: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1.固态物质: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作用力强,分子虽然做无规则运动,但位置相对稳定。
2.液态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分子没有固定位置,运动比较自由。
3.气态物质:分子间距很大,高速向周围运动,分子间作用力很小。
练习题1: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微观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甲图中分子相距最近,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小
B.甲图中分子静止,乙、丙两图中分子在做热运动
C.乙图中分子相距最远,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
D.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排列情况
练习题2: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分析表格所填写的信息可知,表格中①②处应分别填写( C )
物态 微观特性 宏观特性
分子和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 有无形状 有无体积
固态 很小 ① 有固定形状 有固定体积
液态 较大 较大 无固定形状 ②
气态 很大 很小 无固定形状 无固定体积
A.很小;有固定体积 B.很小;无固定体积
C.很大;有固定体积 D.很大;无固定体积
练习题3:如图所示是物质在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甲图中的物质具有流动性,但较难被压缩
B.乙图中分子相距最近,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小
C乙图中分子静止,甲、丙两图中分子在做热运动
D.甲、乙、丙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排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