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导入新课我们都知道西方的莎士比亚,其实我们中国在莎士比亚之前就出现了一位非常有名的的戏剧家,他的名字跟莎士比亚一样响亮,并且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汤显祖。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临川四梦当中的《牡丹亭》2018/11/2312学习任务任务1.?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
任务2.?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体会人性中的两面:自然人和社会人。?
任务3.?通过精讲汤显祖的《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段《游园》,了解汤显祖反对程朱理学,宣扬个性解放的思想。2018/11/233重点?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
难点?
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2018/11/234释题释题:谁游园:杜丽娘在丫环春香的陪同下游园;游什么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自家的后花园,在此成长十多年竟然不知晓。)为什么游园: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自幼深锁香闺,深深的宅院隔绝了她与外界的一切交流,她日日随先生读书,以女红消遣,虽有侍女春香陪伴,却只能以迂腐的塾师陈最良为师。私塾中,春香不喜教书先生的沉闷、无聊,假?出恭?发现大花园,与小姐相邀明日前去游玩。杜丽娘虽然成长于孤寂之中,但要去花园中游玩的诱惑,激起了她心中的一丝波澜,撩动了她一颗细细的春心。在好奇中,她欣然前往;游园时的所见所闻所感2018/11/2352018/11/236
汤显祖的生平
汤显祖的思想
《牡丹亭》的创作背景
《牡丹亭》的剧情
《牡丹亭》的思想
《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主要内容2018/11/237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一在东方,一在西方,遥相呼应,都是剧坛泰斗。他的剧作"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中《牡丹亭》影响最大。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益处惟在牡丹"。汤显祖的生平2018/11/238生平:
(1)35岁之前:读书应举阶段
5岁读书,12岁能诗,14岁进学 ,21岁中举,34岁中进士
(2)35岁-48岁:为官阶段
太常士博士、礼部祭司司主事
(3)49-67岁:辞官归隐、从事文学创作2018/11/239汤显祖生平 汤显祖一生蔑视封建权贵。早年参加进士考试,因拒绝宰相张居正的拉拢而落选。中进士后,拒绝与执掌朝政的张四维、申时行合作。晚年淡泊守志,不与郡县官周旋。这种性格使他同讲究厉行气节、抨击当时腐败政治的东林党人顾宪成、邹元标等交往密切。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浙江遂昌知县期间颇多善政:抑制豪强,打击恶势力;放囚犯回家过春节,出狱看花灯;五年没有拘捕过一名妇女和打死过一名犯人。2018/11/2310汤显祖的思想 儒、释、道兼有,抨击官场黑暗、政治腐败,追求个性解放。“至情”论——至情悟人、戏曲救世。1、宏观上,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2、程度上,有情人生的极境是“至情”。3、方式上,“至情”的感悟方式借戏剧来演绎。王思任 :“《邯郸》,仙也;《南柯》,佛也;《紫钗》,侠也;《牡丹亭》,情也”。(《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2018/11/2311 汤显祖政治上的开明是由于他思想上的进步。他的老师是左派王学的进步思想家,对他有较大影响。他很崇拜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李贽,与有名的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紫柏)禅师交往密切,尊他们为一“雄”一“杰”,认为“寻其吐属,如获美剑”。李贽和达观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汤显祖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反抗和蔑视权贵、揭露腐败政治和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基础。2018/11/2312汤显祖主要著作图影汤显祖的戏剧创作传奇五种:
《紫箫记》改编自唐传奇《霍小玉传》(未完成)
《紫钗记》改写《紫箫记》
《还魂记》即《牡丹亭》
《南柯记》改编自唐传奇《南柯太守传》
《邯郸记》改编自唐传奇《枕中记》
后四种合称 “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2018/11/2313 “临川四梦”是汤显祖的四部传奇剧,因为都写有神灵感梦的情节,故总名“临川四梦”。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2018/11/2314《牡丹亭》脱稿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汤显祖弃官返回临川之后。
其题材之来源,据作者自叙云:“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微更而演之。”(《牡丹亭·题词》)
真正蓝本应该是《杜丽娘慕色还魂》话本。题材来源2018/11/2315明传奇两大流派:
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沈璟,江苏吴江人。他主张曲词应当通俗本色、“合律依腔”,“宁协律而词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协,是曲中之工巧。”
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汤显祖的主张正与沈璟相反。他主张戏文应以“意、趣、神、色为主”,不能只顾“九宫四声”(《答吕姜山》)。他的剧作比较注意刻画人物,讲究词藻,不以“合律依腔”为意。对于沈璟按音律改写《牡丹亭》(《同梦记》),汤显祖十分恼火:“彼 知曲意哉?余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玉茗堂尺牍·答孙俟居》)
两大流派:一是以汤显祖为领袖的“临川派”,注重文采,忽视韵律;一是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注重音律,忽视文采。风格各异,成就不同。2018/11/2316《牡 丹 亭》版本2018/11/2317时代背景 明王朝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定程朱理学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家从维护封建礼教出发,在“情”、“理”关系上,把“理”与“情”截然对立起来,把“理”说成是“纯善”的,而把“情”看成是“恶”,是人欲;要求以“理”制“情”,直至灭“情”,提出了 “存天理,灭人欲”。
皇帝和皇后亲自编写《女戒》之类的书来提倡“女德”,极力表彰妇女贞节。明代中期,出现了一股怀疑程朱理学的思潮,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之下,当时社会上出现了批判封建礼教,提倡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汤显祖的《牡丹亭》诞生了。
2018/11/2318 情节简介(共五十五出)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从老塾师陈最良读书。她读《关雎》而伤春、寻春,在梦中与一书生幽会于花园的牡丹亭畔。丽娘醒后,因相思而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下。其父升任淮阳安抚史,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画中人就是梦中的佳人。丽娘魂游后园,再度与梦梅幽会。梦梅根据丽娘的嘱咐掘墓开棺,丽娘起死回生。二人一齐到了京城临安。2018/11/2319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全剧以大团圆结局。
2018/11/2320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牡丹亭》卷首题词2018/11/2321梦中相遇 借助梦境,让现实社会中不可能实现的事在梦中得以实现。 杜丽娘之死 杜丽娘受到现实社会中封建礼教和家长制的迫害。揭示了在封建制度的压制下,要找到爱情,拥有幸福的生活,是不可能的。2018/11/2322杜丽娘之复生 用浪漫主义的写作方式(原因、脉络)表明个性解放思想战胜了封建礼教思想,让现实生活中的人获得凤凰涅槃式的新生。
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节表现了思想和现实的矛盾。杜丽娘所追求的理想与当时的现实环境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是在梦想、幻游的境界里,她终于摆脱了礼教的束缚,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
2018/11/2323《牡丹亭》的“情” 《牡丹亭》中所表达的“情”,绝不仅仅是杜丽娘、柳梦梅两位青年之间的这段爱情故事而已。汤显祖通过此剧是讴歌人本性中所具有的真实感情,揭示现实社会生活中人的真实感“情”与维护社会伦理纲常的“理”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精彩曲辞赏析【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揺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2018/11/23242018/11/2325《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 (1)以“情教”反對“理教”,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和压抑僵化的世俗礼法进行批判,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
(2)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
(3)在商业价值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新形式下,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18/11/2326《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一)全剧以浪漫主义手法,巧妙地表现了离魂、梦境,即以虚写实。
(二)塑造了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不仅主人公杜丽娘蕴涵深厚,成千古绝唱,而且其他几个人物,如柳梦梅、杜宝、春香、陈最良等,也个性突出。
(三)语言典雅细腻,生动地表达了人物的情感、思想,环境的景物、氛围,使《牡丹亭》成为一部卓越的诗剧。? 2018/11/2327丫鬟——春香 春香无视封建礼教的威权,插科打诨,逗引说笑,显示了活泼、机智勇敢的性格。就像《西厢记》莺莺身边少不得红娘一样,丽娘身边也少不得春香。作者也借春香之口,剥下了程朱理学“假道学”的外衣,给予无情的嘲弄。??陈最良讲《关睢》时,她骗得陈最良学鸟叫,又故意曲解“在河之洲”的诗句;丽娘习字时,她竟取来画眉的笔墨。因私自溜去花园玩耍,顶撞、戏耍塾师,眼看要挨荆条、受责罚,她仍不放在心上,顶撞、调笑不已。这个活泼率真的少女,鲜活灵动,逗人喜爱。2018/11/2328陈最良 塾师陈最良受儒家思想毒害,行为迂腐,作风寒酸,是个地道的老学究。他在杜太守家设帐教书,杜家便是他的衣食父母,更兼丽娘母亲对他款待周到,故而他并不想过分苛责杜丽娘和春香。但他视程朱理学为正宗学问,不遗余力的宣讲,迂腐至极。??更富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传授的诗经《关睢》及《汉广》《桃夭》诸篇,大多原是歌咏男女爱情、婚姻生活的,他却偏要给予牵强附会的解释,但最终仍是这些诗恰恰引动了丽娘的思春之情。这不仅是对陈最良,也是对整个封建教育的绝妙讽刺。 2018/11/2329杜丽娘 碍于大家闺秀的身份,表面上丽娘确乎显得文静、顺从,似乎愿意循规蹈距,不越封建礼教的雷池一步。但责罚春香时,她是“刀子嘴,豆腐心”,实际上是保护了春香。事后又向春香打听花园的去处与景致,这正说明丽娘心中充满对自由和美满爱情的渴望。所以,后来才有游园惊梦,与柳梦梅生死相爱的故事发生。2018/11/2330杜丽娘:受限于身分与教养,却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
1、苦于幽闺,乐于梦境
2、因情而死,为情再生 →
3、捍卫爱情,勇于争取《牡丹亭》揭露了世俗礼法、程朱理学“存天理,去人欲”漠视情感、压抑人性的问题,但事实上人类的情感是自由勃发,不可扼抑的。通过杜丽娘形象塑造,表现出人们对情感认知、个性解放的强烈渴望,为实现理想的坚定奋斗,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 杜丽娘形象及其意义 爱情与亲情、理想与现实之调和。2018/11/2331《牡丹亭》的影响 王思任《牡丹亭叙》:“若士自谓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张琦《衡曲麈谈》 “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与实甫《西厢》交胜”。 沈德符《野获编》:“汤义仍《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明代就有娄江女子感动于杜丽娘身世,十七岁幽怨而终。 2018/11/2332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这里林黛玉……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2018/11/2333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字的滋味。……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2018/11/2334明代广陵冯小青绝命诗:
冷雨幽窗不可听,
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
岂独伤心是小青。
2018/11/2335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2018/11/2336参考书目1.徐朔方《汤显祖集》(1-4),中华书局1962年版;《汤显祖年谱》,中华书局1958年版
2.毛效同《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上、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3.徐扶明《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4.黄文锡、吴凤雏《汤显祖传》,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年版2018/11/2337牡丹亭·游园惊梦2018/11/23382018/11/23392018/11/23402018/11/23412018/11/23422018/11/23432018/11/23442018/11/2345END2018/11/2346“ 临川四梦”中的另外三部戏一、《南柯记》
取材于唐传奇《南柯太守传》(李公佐)
淳于芬,一日做梦的,飞黄腾达,后被国王逐出槐安国。淳于芬梦醒,经老僧点破,始知槐安国就是庭院里一棵大槐树洞,洞中群蚁纷扰,淳于芬大彻大悟,皈依佛门。
二、《邯郸记》
取材于唐传奇《枕中记》(沈既济)
三、《紫钗记》
题材选自唐传奇《霍小玉传》(蒋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