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语文 九年级 课型 新授 编号
课题 《给儿子的信》 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了解书信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2、通过作者一些字词句的使用,体会这些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深情朗读部分片段,并详细讲解这些内容如何表达、升华作者的思想。 2、结合其他关于亲情的名篇,来谈如何从细微处来表现,使学生加深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父爱、母爱的伟大、朴实,从内心激起对父母或其他亲人的热爱。 2、文章使用许多写作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应掌握其精髓,并能正确、
重点 进一步理解书信这种文学体裁的有关常识,并能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
难点 体会书信这种文学体裁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并如何使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预习案 1、介绍作者刘亚洲先生: 刘亚洲 1952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10月出生,1968年参军,1972年人武汉大学英文系学习,1974年开始文学创作,处女作长篇小说《陈胜》于1977年出版。大学毕业后到空军联络部工作,以敏锐的目光和宽阔的胸怀捕捉国际军事斗争新动向,创作了一系列国际军事题材的报告文学,代表作品有《恶魔导演的战争》,《攻击、攻击、再攻击》等。1984年,南国有战事,随军采访,负伤,创作了战争题材的小说《一个女人和一个半男人的故事》,引起反响。1984年在第四次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6年,任美国斯坦福大学东方语言系客座教授。1990年后创作了《广场》、《胡耀邦之死》、《实录》等作品。多次获奖。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 2、读了标题后,同学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 明确:刘亚洲先生为什么要给儿子写信 信上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这两个问题正是我们解读这封书信的关键。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人的一生中会拥有许许多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珍贵的东西,生命中你最看重什么 为什么 我们每个人最看重的事物也许不一样。有人最看重艺术,愿意为艺术奉献终生;有人最看重自由,“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有人最看重学识;有人最看重健康;有人最看重诚信等等。然而不管你最看重什么,人的生命中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或缺的,也应该是人人必须看重的,那就是亲情,它是我们每个人生命里的永恒。 今天,我们来学习刘亚洲先生《给儿子的一封信》,这封信寄托着父辈对子女浓浓的真情,相信一定会给大家带来不少新的感受和启发。
自学交流,初步感知 、给加点字注音。 宰相(zǎi ) 悸动(jì ) 锐减(ruì ) 瞟(piáo ) 谄媚(chǎn ) 熟稔(rèn ) 疮痍(chuāng yí) 羞愧(kuì) 希冀(jì ) 咆哮(páo xiāo) 蹂躏(róu lìn ) 嶙峋(lín xún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我曾倚马万言,可给你写信,笔有千斤。 倚马万言: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又快又好。 (2)你最在的特点是心地善良,这种善良是与生俱来的。 与生俱来:不依靠后天培养和教育,从一出生就拥有的特性或行为。 (3)小时候你看见一则报道:海洋动物锐减。
探究质 疑,展示释疑 刘亚洲先生为什么要给儿子写这封信 。2、在这封信中,父亲肯定了儿子的哪些优点? 3、文中作者对儿子提出了哪些希冀? 4、信中谈到了许多事,其中哪些事让你印象最深?谈谈你的感受。 5、说说你初读此文的感悟。
总结规律,当堂检测 一、基础驿站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熟稔(rěn) 嶙峋(lín) 粗犷(kuàng) B.悸动(jì) 豁达(huō) 疮痍(chuāng)C.和煦(xù) 屡次(lǚ) 踌躇(chú) D.涅盘(bān) 诀窍(qiào) 涵养(hán) 2.阅读下面的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横线上。 我的(jué qiào)________是: 从生命入手, 既要珍惜生命, 又不要太过看重。 生命是一种(xuān xiè)___________,生命是一种(páo xiāo)_________,生命也是一种有无。一个人如果连死亡 ,都不怕,还怕什么?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污染 渲泄 谄媚 鸡皮鹤发B.凌迟 附加 斑驳 一马万言C.焕发 取悦 垃圾 瘦骨嶙峋D.血缘 希翼 发誓 一泻千里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曾倚马万言,可给你写信,笔有如千斤。 (倚马万言: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又快又好。) B.连她的儿子,都是鸡皮鹤发,瘦骨嶙峋 ( http: / / www.21cnjy.com )。(瘦骨嶙峋:形容人刚正有骨气。) C. 你妈妈在北京生活了四十年, 还不如只生活了十四年的你对胡同那么熟稔。(熟稔:很熟悉。 D.当自己强大时,用作践别人来取悦自己。(作践:糟蹋) 5.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出法国作家雨果说过的“比陆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一句。
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8.我们从“十四过了,就奔十八;十八过了,就奔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十;三十过了,就如江河一泻千里”一句中,读懂了____________的重要性,正如_________在《匆匆》中写到的“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他去的匆匆了……”请你写出两句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爱自己的父母吗?你理解自己的父母吗?你有信心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吗?请你给父母写 一句或几句你最想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评价 给儿子的一封信:一、感叹十四岁是人生中一个台阶 二、欣赏儿子的优点:心地善良 诚实 具有平民思想 三、对儿子提出希望:应有博大的胸怀 要有铁一般的意志。
教学反思科目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 编号
课题 《给女儿的信》 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2. 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道理的这一写法的好处。3. 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重点 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难点 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预习案 介绍作者: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不满52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听歌曲《爱情是什么》,教师导入,爱情的歌被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数人吟唱过,爱情的故事经无数人传诵过,但爱情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能在涉世未深的你头脑中翻腾过好多次,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他女儿解答这个问题时写的一封信,你们肯定会从其中获得很多教益。(教师板书课题)
自学交流,初步感知 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 (父亲)对此的态度。 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 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3.再读课文,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体展开讨论。
探究质 疑,展示释疑 1、 课文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先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哪三种不同东西?前两次他的反映是怎样的?为什么?最后一次上帝的表现是又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2、作者认为的爱情又是什么呢?请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3、作者为什么把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放在一起解释爱情,这三者有什么联系,可不可去掉其中一个?4、作者为什么用一个童话故事给女儿解释:什么是爱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
总结规律,当堂检测 一、基础驿站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繁殖(zhí) 麦穗(suì) 处罚(chù) B.渗透(shèn) 赋予(fù) 萌发(mēng) C.擅自(shàn) 蕴藏(yùn) 呈现(chěng) D.颤抖(chàn) 消耗(hào) 耸肩(sǒ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忐忑不安 不求甚解 穿流不息B.酣畅淋漓 走头无路 持之以恒 C.呕心沥血 有条不紊 痛心疾首D.不可思议 不言而喻 循序渐近 3. 结合句子解释词语。 ⑴上帝在他们身上看见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美。 不可思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⑴ 爱情将成为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使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纽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下列句子空缺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但是,( )人懂得爱。(2)( )他不懂得爱,不能提到人性美的高度,那就说他( )一个能够成为人的人,但是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人。 A. 只有 只能 如果 B. 只有 如果 只是C. 只要 只有 如果 D. 只有 只要 如果二、综合园地8.“上帝站了很久,看着他们,然后深深地沉思着走了”,发挥想象说说上帝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作者在另一封给女儿的信中谈到自己对爱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认识:“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深入理解这段话的含义,结合现在部分中学生存在的早恋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课堂评价
教学反思 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教师在“讲”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学”,使学生在读、思、议、评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迁移,形成自学能力。然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参与“练”,依据教材的内容练读、练写、练听、练说,从而训练思维,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科目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 编号
课题 《给巴特勒的信》 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对中国近代受列强欺凌的历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 . 1.教师先介绍一下关于圆明园的基本情况,让学生熟悉与文章相关的知识。 2.教师让学生说出关于当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以加深学生对本文的了解。 3.教师和学生共同进入新课,分析法国人对于圆明园的描述是怎样的。 4.分析作者在信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以及他为什么要表达这种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2.培养学生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3.通过学习懂得任何国家的文化遗产不仅属于它自己,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和全人类。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划出文中精彩语言;
难点 采用圈点法精读,仔细体味作者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
预习案 2.作者简介:维克多·雨果(1802—188 ( http: / / www.21cnjy.com )5),法国伟大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九三年》等。
3.历史背景介绍:鸦片战争以后,英法两国不满足在华的既得利益,于1857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9月,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城。10月6日英法联军冲人圆明园,洗劫并焚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接着,英法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在此条约中,将香港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给英国。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搜集一些关于圆明园的图片资料,师生共同欣赏和体会它的壮丽辉煌。 2、让学生观看现在的圆明园,对二者进行对比,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自学交流,初步感知 学生快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在诵读中体味雨果胸怀的博大和品格的高尚。
探究质 疑,展示释疑 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 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封信先极力描绘圆明园的神奇壮丽,然后才写侵略者对其焚烧洗劫,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好处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 、4、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5、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什么主旨呢?
总结规律,当堂检测 一、基础驿站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赃物(zāng) 脂粉(zhǐ) 珐琅(láng) B.箱箧(qiè) 瞥见(piě) 绸缎(chóu)C.苟同(gǒu) 给予(gěi) 琉璃(liú lí) D.晨曦(xī) 行窃(qiè) 洗劫(ji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分享 挽手 眼花撩乱 绫罗绸缎B.来源 征求 丰功伟绩 不可明状 C.赃物 剪影 野蛮 荡然无存D.宛如 惊赅 圆明园 富丽堂皇 3.下列词语的解释在文中正确的是( )A.漂亮:赞扬两个“胜利者”干得体面、出色。 B.荡然无存:揭露两个强盗把圆明园的珠宝洗劫一空。 C.富丽堂皇:用讽刺的手法来赞扬圆明园的宏伟美丽,气势盛大。 D.丰功伟绩:作者用以谴责两个强盗的滔天罪行。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B.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D.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5.雨果,________国作家,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希腊有 ________,埃及有________,罗马有________,巴黎有________,而东方有___________。 二、综合园地 6.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B.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手忙脚乱的洞府。 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D.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7.下列句子中没有用反语的的一项是( )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D.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8.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我们所有的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 )(2)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3)这如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 )9.雨果作为一名法国人,能不受当局政府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支配,没有奴颜媚骨,不迎合巴特勒之流,不顾个人得失,公理至上,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作为一名中学生,如果让你对雨果说几句话,你会怎么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课堂评价
教学反思科目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 编号
课题 《致蒋经国先生信》 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理解文章大意。2、充分认识中国完全统一的历史步伐无可阻挡。3、掌握说理与反驳相结合的方法。4、体会文中蕴含的感情,激发爱国情感
重点 理解书信这种文学体裁的有关常识,能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
难点 理解课文中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对于书信对象所起的作用。
预习案 1、了解作者及蒋经国先生
廖承志:无产阶 ( http: / / www.21cnjy.com )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的统一事业做出重大贡献,成为著名的国际和平战士。
蒋经国:蒋介石之子,蒋介石病逝后,1978年5月20日,蒋经国主政台湾,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病逝。
2、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结合文后"字词积累",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指名唱《七子之歌》,并说出抒发的是一种怎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情感。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深情的歌声,敲打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它是民族的悲愤,是游子的呼唤。当歌声回荡在祖国的天空时,我们还有许多遗憾,虽然民族屈辱已经洗刷,但祖国统一大业还未完成,一湾浅浅的海峡却深深阻隔着两岸的中国人。1982年7月24日,一直为统一大业奔走的廖承志先生给当时在台湾的国民党中央主席将经国去了一封信。
自学交流,初步感知 1、了解作者及蒋经国先生廖承志: 家, 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的统一事业做出重大贡献,成为著名的 。2、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结合文后'字词积累',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3、加拼音或写汉字:咫______尺 会晤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 盍___ 城隅____ 绸móu____ mǐn_____灭 zhuì______言 beì 谬 wú______庸 此诚______憾事 徒______生困扰 了______吾弟孝心4、释词匆匆一晤 历历在目--各得其所-- 局促东隅--
探究质 疑,展示释疑 1、台湾方面有哪些不利于统一的言论,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态度如何?
2、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劝说蒋经国先生的?
3、廖蒋两家是什么关系?请同学们体会这封书信中蕴含的情感,并找出相关句子,揣摩其感情,并有感情地诵读。
示例:第1段中: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至盼善自珍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7段中: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总结规律,当堂检测 一、基础驿站 1.选出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眩耀(xuán) 头衔(xián) 吹嘘(xū) 人迹罕至(hǎn)B、踌躇(chú) 爵士(jǘe) 伶俐(lì) 死不瞑目(míng)C、朗读(lǎng) 害人听闻(hài)赏赐(cì) 崇拜(chóng)D、鞠躬(jū) 模型(mó) 竦峙(sǒng) 随声附和(hè)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海天之遥 实相悖谬 毋庸赘言 敬希诠察B.自欺欺人 经纬万端 前扑后继 展望未来C.局促东隅 时不我与 未雨绸缪 互相监督D.未雨绸缪 彬彬有礼 锲而不舍 声色俱厉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我党一再倡议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 同捐前嫌:( 2)所谓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生,民生乐利”等等,在台诸公,心中有数,亦毋庸赘言。毋庸赘言: 4.本文是一封书信。写信人是著名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家廖仲恺之子_________收信人是蒋介石长子蒋经国,当时任______________,写信人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7.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祭拜黄帝陵时所说的“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 亲”,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两岸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勾起多少人的思乡之情;请根据下面上联所表达的内容,集中或改写平时所积累的名句,对出下联。 上联:少小离家为异客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书信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水平有着很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的作用。教给学生阅读、欣赏、写作书信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关键。引导学生掌握一定欣赏书信的知识,阅读一定数量的名家名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兴趣是学习的最好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多发言,多发表观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诵读、品味的原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书信的语言之美和作者思想的深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