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透明镜片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A. B. C.
2.小明找来了不同的物体进行观察,发现没有放大作用的是( )。
A.树叶上的小露珠 B.装满水的透明圆柱形玻璃杯 C.厚度为4厘米的正方形的冰块
3.( )是目前为止放大倍数最高的显微镜,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A.电子显微镜可放大约200万倍 B.扫描隧道显微镜可放大约3亿倍
C.光学显微镜可放大约1500倍
4.如果使用的显微镜目镜、物镜分别标着“10×”和“16×”,那么图像将被放大( )倍。
A.6 B.26 C.160
5.小明想起在学校里制作的组合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那么组合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的( )。
A.目镜 B.物镜 C.目镜与物镜
6.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微生物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但不会对刺激产生反应
B.微生物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C.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特征
7.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生物只能生活在水中
B.衣藻太小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蘑菇是一种微生物
8.面包等食物如果保存不当,容易滋生各种霉菌。以下措施不能很好防霉的是( )。
A.将食物密封包装并放入干燥剂
B.将食物放在潮湿温暖的地方保存
C.将食物放在冰箱冷藏室低温保存
9.制作水中微生物装片时,要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作用是( )。
A.把微生物吸到一边 B.让盖玻片更贴紧载玻片 C.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10.到医院看病时,医生会向病人哪里不舒服?有没有咳嗽?然后用听诊器听,用压舌板扩开口腔看扁桃体,并要求病人去化验血液等,医生这些行为属于( )。
A.获得事实和证据 B.提出问题 C.制定计划
11.下列食物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利用微生物的是( )。
A.馒头 B.酸奶 C.豆腐
12.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滴碘液的目的是( )。
A.检测淀粉 B.使图像明显 C.消灭细菌
二、填空题
13.馒头和面包内部疏松多孔,吃起来口感很好。这是由于蒸馒头或烤面包之前,生面团中加入了 。
14. 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植物、动物和人体都是由很多各式各样的 构成的。
15.放大镜放大倍数与 有关, 越大,放大镜的 越大。
16.人类利用 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各种疫苗为 和 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7.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最大的区别,动物细胞没有 、 、 。
18.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 。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 了。
三、判断题
19.光学显微镜一般是由两块凸透镜组成的。( )
20.改变组合凸透镜中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放大的倍数和清晰度不会发生改变。( )
21.我们日常喝的桶装的水是经过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
22.病毒离开活细胞后仍然具有生命活动。( )
23.人们利用一些微生物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 )
24.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和反光镜等,其中“反光镜”的作用是反射光线到镜筒中。( )
四、连线题
25.请将下列选项相对应的连线
病毒的样子 放大镜
食盐晶体的形状 光学显微镜
池塘里的微生物 肉眼
一朵花的形状和颜色 电子显微镜
五、简答题
26.请你简单说说人类是如何一点点地认识微小世界的。
27.放大镜有什么作用呢?请举例说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工作需要经常用到放大镜? (请举3个例子)
28.说一说人们可以利用微生物做哪些有利于生产生活的事?
29.细胞对生命体有什么意义?你知道的单细胞生物有哪些?
六、实验题
30.某实验小组要进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前,他们应选择洋葱的_________进行切片。
A.内表皮 B.外表皮
(2)使用显微镜时, 典典看到视野内有一个黑点, 他通过移动标本、更换物镜、调节反光镜三种方法, 发现小黑点依旧存在且位置不变, 那么小黑点可能在 上。
(3)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从显微镜目镜中看到物体圆点,如下图所示,要想把这个圆点移到视野中心,应将玻片往_________移动。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详解】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至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B选项的特点符合要求。
2.C
【详解】放大镜又叫做凸透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具有这样特点的物体也具有放大作用,比如树叶上的小露珠,装满水的透明圆柱形玻璃杯,厚度为4厘米的正方形的冰块不具有放大作用。
3.B
【详解】显微镜是观察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电子显微镜可放大约200万倍,扫描隧道显微镜可放大约3亿倍,光学显微镜可放大约1500倍。扫描隧道显微镜是目前为止放大倍数最高的显微镜,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4.C
【详解】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倍数的乘积,所以显微镜目镜、物镜分别标着“10×”和“16×”,那么图像将被放大160倍。
5.C
【详解】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制作简易显微镜就是将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其中位于上方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的凸透镜则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
6.B
【详解】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它生物一样的特征,.微生物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会对刺激产生反应,微生物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选项B的说法是错误的。
7.C
【详解】A选项错误,微生物可以生活在多种环境中,包括空气、土壤和水中。B选项错误,衣藻虽然很小,但它是一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藻类。C选项正确,蘑菇属于真菌类,是一种微生物。
8.B
【详解】霉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环境,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较快,破坏它们生长的条件就能达到防霉的效果。将食物密封包装并放入干燥剂,将食物放在冰箱冷藏室低温保存,能很好防霉;将食物放在潮湿温暖的地方保存不能很好防霉。B符合题意。
9.C
【详解】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生物,用吸水纸在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10.A
【详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步骤。到医院看病时,医生会向病人哪里不舒服?有没有咳嗽?然后用听诊器听,用压舌板扩开口腔看扁桃体,并要求病人去化验血液等,医生这些行为属于获得事实和证据。
11.C
【详解】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我们还可以利用它来酿酒、制作酸奶、面包、酱油、腐乳、醋等。豆腐不是在微生物帮助下生产的。
12.B
【详解】在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给洋葱内表皮细胞染色的药品是碘酒,染色后能够使图像明显,更好地观察细胞的各个结构,尤其是细胞核着色最深,在显微镜非常清晰。
13.酵母菌
【详解】在一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酵母菌可以把生面团中的一些糖类分解。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促使面团体积膨胀,使制作出来的馒头和面包松软可口。
14. 细胞 细胞
【详解】细胞是生命体组成的基本单位,目前已知的生物中除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外,其他生物均为细胞构成。植物、动物和人体都是由很多各式各样的细胞构成的。
15. 凸度 凸度 倍数
【详解】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至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央凸起有关,中央凸起越大,其放大物体图像的倍数就越大。
16. 病原微生物 预防 控制
【详解】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们身体微小,构造简单。微生物分布广泛,繁殖快,并且类型多样,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各种疫苗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7. 细胞壁 液泡 叶绿体
【详解】动物细胞和植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
不同点:是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18. 大 放大
【详解】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19.√
【详解】显微镜中的目镜和物镜其实就是两个凸透镜。光学显微镜一般是由两块凸透镜组成的,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20.×
【详解】在调试两个凸透镜组成的简易显微镜时,为了能够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我们的操作方法是上下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就能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故题干说法错误。
21.×
【详解】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酵母菌等。我们喝的桶装水、矿泉水经过净化处理,但仍然含有少量微生物。
22.×
【详解】病毒没有细胞构造,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所以,病毒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3.√
【详解】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克隆生物;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等。
24.√
【详解】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反光镜是显微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反射光线到镜筒中。
25.
【详解】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可看到病毒的样子,光学显微镜可看到池塘里的微生物,放大镜可看到食盐晶体的形状,肉眼可看到一朵花的形状和颜色。
26.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更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经历了以下发展过程:①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②放大镜能放大几倍到几十倍,观察到生物的一些较小的器官和组织。③光学显微镜能放大几百倍,观察到生物的细胞、微生物、极少数细菌。④电子显微镜能放大几百万倍,观察到细菌、病毒、物质的极小微粒(原子)。
【详解】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涵盖各方各面,工具的使用推动着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那时候,人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就是蚂蚁等昆虫。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细胞。所以人类的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为: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27.放大镜的作用;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用到放大镜的工作有考古、精密电器维修、修表、古玩收藏、珠宝鉴定,玉石检验、观察现场指线。
【详解】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至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用到放大镜的工作有考古、精密电器维修、修表、古玩收藏、珠宝鉴定,玉石检验、观察现场指线。
28.①酵母菌在制作面包中起到关键作用。
②微生物还用于生产酱油、醋、味精等调味品。
③乳酸菌在制作腌制食品时,保护食品不受其他有害细菌的污染,从而延长保质期。
④微生物肥料能提高土壤肥力。
⑤微生物在废水处理过程中能有效去除污染物。
【详解】酵母菌和细菌在面团发酵、啤酒酿造以及乳制品如酸奶和奶酪的生产中起到关键作用。微生物还用于生产酱油、醋、味精等调味品。比如,酱油的生产过程中,曲霉和酵母菌共同作用,分解大豆和小麦中的蛋白质,形成具有鲜味的氨基酸。 乳酸菌在制作腌制食品时,通过产生乳酸和其他抑菌物质,保护食品不受其他有害细菌的污染,从而延长保质期。 微生物肥料也称为生物肥料,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代谢产物改善作物养分供应,提高土壤肥力。微生物在废水处理过程中通过好氧或厌氧消化,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有效去除污染物。
29.大多数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体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单细胞生物有草履虫、眼虫、喇叭虫等。
【详解】大多数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除病毒外)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单细胞生物有草履虫、眼虫、喇叭虫、有孔虫等。
30.(1)A
(2)目镜
(3)A
【分析】细胞是生命体组成的基本单位,目前已知的生物中除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外,其他生物均为细胞构成。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洋葱表皮细胞呈长方形,细胞里有较大的液泡,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细胞核。
【详解】(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在实验前,他们应选择洋葱的内表皮进行切片。
(2)显微镜由目镜、镜筒、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显微镜具有放大作用。使用显微镜时,典典看到视野内有一个黑点,他通过移动标本、更换物镜、调节反光镜三种方法, 发现小黑点依旧存在且位置不变, 那么小黑点可能在目镜上。
(3)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所以在目镜中观察到物体图象在左上方,如果要将图象移到中央,应该把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