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24)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综合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24)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综合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25 09:5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球内部在不断运动,驱动地球表层运动,造成地表地形变化
B.地球内部的运动改变地形都是很猛烈的,就像火山和地震
C.地球从外到内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2.深圳的主要地形是(  )。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3.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流淌出来的熔岩冷却后形成的岩石是( )。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4.一阵暴雨后,土地上最容易被冲走的是( )
A.鹅卵石 B.树根旁边的土壤 C.黏土。
5.在地形图上,蓝色通常表示( )。
A.海洋 B.陆地 C.盆地
6.从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 )多高山,( )多平原。
A.东部;西部 B.西部;南部 C.西部;东部
7.关于火山喷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是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B.火山喷发时会形成裂缝,熔岩喷涌
C.火山喷发必定引发地震
8.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 )。
A.不同的国家或省份 B.不同的地形地貌 C.不同的生物分布
9.山脉主要是由( )构成的。
A.土壤 B.沙 C.岩石
10.从地形图上看,我国的地势___________。
A.西低东高 B.西高东低 C.东西差别不大
11.岩石受到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最终会变成( )。
A.土壤 B.腐殖质 C.高山
12.在“火山”模型中,自“山顶”向下挖一个小洞,是为了( )。
A.模拟人类矿井 B.模拟岩层裂缝 C.保持气体流通
二、填空题
13.地球的外部圈层主要包括 、 、 三个圈层。
14.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雄伟的高原、绵延的群山等。 是四周高、中部低的盆状地形。 的特点是近于平坦或地势起伏平缓。
15. 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是火山喷发的原因。
16.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是由于水的 作用形成的,而长江入海口的三角洲是由于水的 作用形成的。
17.水、风、火山喷发、地震都可以改变地形地貌。其中 、 可以快速改变地形; 、 对改变地形的作用比较爱慢。
三、判断题
18.从中国地形图上知道,我国西部地势低,东部地势高。( )
19.砍伐森林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壤的侵蚀。( )
20.火山喷发会改变地表的地形结构。( )
21.地壳的运动只会以地震、火山等剧烈的方式表现。( )
22.地球表面面积最大的是陆地。( )
23.地震会使地面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
24.火山是地下熔融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发形成的。( )
25.长江中下游平原是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 )
四、连线题
26.把下列相关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风的作用
弯曲的岩层 水(降雨)的作用
长白山天池 地震
敦煌的雅丹地貌 火山喷发形成
五、简答题
27.地球内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是如何知道的?
28.为防止水土流失,可行的方法有哪些?(至少写两条)
29.火山喷发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30.地球的地形地貌的变化主要受到什么影响?
六、实验题
31.某科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做火山喷发实验:他们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并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番茄酱适当的稀释一下),然后用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1)模拟“火山”的材料是 ,模拟“ 岩浆”的材料是 。
(2)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中要注意:土豆泥上挖的洞要 (填“挖到中间”或“挖到盒底”),封“火山口”的土豆泥要薄,番茄酱要适当稀释等。
(3)用酒精灯加热模拟地壳深处 (填“高温”或“低温")的状态。
(4)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时,应当用火焰的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进行加热。
(5)由实验可知,火山喷发是由地壳不断运动地球内部的 在不断涌动而引发的。
(6)这实验是一个 (填“对比”或“模拟”)实验。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详解】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地球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壳内,AC正确;B错误,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如火山和地震一样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般缓慢而令人难以察觉。
2.C
【详解】我国地形西高东低,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既有巍峨高耸的大山,也有大小不等的盆地;既有起伏不平的高原、丘陵,也有坦荡肥沃的平原。深圳全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深圳以平原地形为主。C符合题意。
3.B
【详解】在地球运动过程中,日积月累沉积而成的岩石是沉积岩。经过地球运动,火山喷发过程中流淌出来形成的岩石是岩浆岩。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的岩石是化石。
4.C
【详解】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就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雨水对土地侵蚀的过程中,容易被雨水带走的是比较轻的物体,选项中黏土符合。
5.A
【详解】在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丘陵,棕色表示高原。
6.C
【详解】从我国地形图上看,我国的高山(天山、祁连山、昆仑山等)位于我国的西部,我国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第三级阶梯。所以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7.C
【详解】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岩浆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岩浆压力逐渐增大,会形成爆炸性喷发。火山喷发有可能引发地震。
8.B
【详解】地图地球仪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地貌。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耕地和森林,黄色表示山地、高原,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冰川。
9.C
【详解】山脉的形成都是因为地壳的断层和褶皱。新山系高耸而呈锯齿状;老山系则因受风化和侵蚀作用的破坏,显得圆滑。地球上有许多雄伟的山脉,山脉主要是由岩石构成的。
10.B
【详解】在地形地球仪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成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B选项符合题意。
11.A
【详解】地表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12.B
【详解】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火山喷发的原因是: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在“火山”模型中,自“山顶”向下挖一个小洞,是为了模拟岩层裂缝,从而保证实验效果。
13.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详解】地球可以划分为外圈层和内圈层。地球外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内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14. 盆地 平原
【详解】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常见的地形主要有:高原、山地、盆地、平原、湖泊等。不同的地形有各自的特点。盆地是常见的地形之一,盆地的特点是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相对较低、地表起伏较小的地区称为平原。其主要特点是幅员辽阔,地势平坦,起伏平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55米,坡度在5度以下。高原地形开阔,周边以陡坡为界。
15. 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
【详解】地震是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而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所以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引起的。
16. 侵蚀 沉积
【详解】在干冷的气候条件下,位于黄土高原西部的大陆内部地区气候更为干旱,大片沙土裸露,在西北风的作用下,搬运大量沙尘至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风力减弱而沉积,年复一年,最终形成厚厚的黄土堆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形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由长江河水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17. 火山喷发 地震 水 风
【详解】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结果,形式多种多样。地球表面的形态不断发生着变化,有的表现得很猛烈,如火山、地震、海啸等;有的表现的很缓慢,比如风力、水力对地表的侵蚀。
18.×
【详解】地形图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理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分析地形图可知,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丘陵占2/3以上,平原、盆地等不足1/3,我国西部地势高,东部地势低,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
19.×
【详解】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相同的土壤和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砍伐森林会加快侵蚀。
20.√
【详解】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火山喷发会改变地表的地形结构,例如长白山天池就是火山喷发形成的。
21.×
【详解】地壳的运动有的是剧烈的,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就像地震、火山;地壳的运动有的是缓慢的,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就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故题干说法错误。
22.×
【详解】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海洋占71%,陆地占29%,地球表面面积最大的是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则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23.√
【详解】堰塞湖是随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伴生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堆积体阻塞河道而形成的次生灾害。常由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和流动沙丘等造成。它使上游城镇农田受淹,对下游造成威胁,一旦溃决将会产生突发性洪水,造成巨大灾难。
24.√
【详解】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25.√
【详解】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和下游河道比较宽阔,使其流速减慢,导致其携带的泥沙沉淀下来,经过长时间的堆积逐渐形成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土壤沉积形成的,水流从上游带来泥沙,沉积在下游,经过漫长的堆积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
26.
【详解】地球表面地貌是多样的,形成的原因也不相同。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流水侵蚀的作用形成的;弯曲的岩层是地震(岩层受到挤压)形成的;长白山天池是一座休眠火山,火山口积水成湖,所以是火山喷发形成的;敦煌的雅丹地貌主要成因是风的作用。
27.运动的,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能够知道。
【详解】地壳在发生各种不同的变化,也在不断地运动;地壳的运动不是固定的,有时候会让我们感受到很剧烈,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28.如:植树种草,恢复地表植被,合理放牧,陡坡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梯田等。
【详解】土壤被人类破坏的越来越严重,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我们应当植树造林、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修挡土坝、保护原有生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29.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比如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但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庄稼生长得更好;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
【详解】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比如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但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庄稼生长得更好;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
30.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
【详解】地球上的主要的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丘陵、河流、瀑布、沼泽和沙漠等,他们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是内力与外力作用的共同结果。地表的改变是各种自然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不断进行,永不停息的复杂过程。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
31. 土豆泥 番茄酱 挖到盒底 高温 外焰 岩浆 模拟
【解析】【小题1】本实验是利用加热番茄酱沸腾,顶开土豆泥喷涌出来,模拟火山喷发,所以模拟“火山”的材料是土豆泥,模拟“岩浆”的材料是番茄酱。
【小题2】岩浆遇到薄弱地表时,会发生爆炸性喷发,形成火山。本实验需要加热番茄酱,所以土豆泥挖的洞要挖到盒底,保证番茄酱能被加热到。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中要注意:土豆泥上挖的洞要挖到盒底,封“火山口”的土豆泥要薄、番茄酱要适当稀释等。
【小题3】岩浆是高温状态,所以用酒精灯加热模拟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
【小题4】外焰与空气接触充分,温度高,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时,应当用火焰的外焰进行加热。
【小题5】本实验就是模拟火山的喷发,而喷发出的番茄酱就代表岩浆,所以由实验可知,火山喷发是由地壳不断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断涌动而引发的。
【小题6】实验中没有设置对照组,不是对比实验,而是模拟火山爆发,所以这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