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的兴起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01
目标导航
02
思维导图
03
知识要点
04
历史图片
05
解题技巧
06
课堂探究
07
课堂过关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初步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进蒸汽机、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火车)等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认识工业革命起始于英国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和应用,发展于瓦特蒸汽机的改进与广泛应用,终结于大工厂生产制度的确立,扩展于铁路运输业的岀现。(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理解这场革命的深刻动因、历史条件、技术变革的顺序性和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以及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知道工厂制度也是一项重要发明,并且在工业革命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体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同样对社会进步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1.背景:(1)17世纪末,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局稳定。
(2)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2.时间: 世纪60年代至 世纪上半期。
3.开始标志: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 业。1765年,
发明了纺纱机,命名为“ ”,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珍妮机
哈格里夫斯
棉纺织
19
18
4.主要动力来源: 。
(1)由发明家 改进,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2)影响:
①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极大地提高了 。②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从而使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 制度最终确立。
现代工厂
生产力
瓦特
蒸汽机
5.交通领域:
(1)1825年,英国人 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 时代的开始。
(2)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铁路
斯蒂芬森
6.工业革命的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 ”。
(2)19世纪中期, 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3)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英
蒸汽时代
图1 图1是19世纪早期使用蒸汽机的英国煤矿。改进后的蒸汽机在化工、冶金和
等许多生产部门投入使用,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最终确立了 。 图2 18世纪以前,英国内陆交通道路基本上是土路,运输工具主要是骡车、马车。到1850年,
图2_____________在 上运行,人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运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
铁路
蒸汽机车(火车)
现代工厂制度
采矿
★瓦特在取得专利的说明书中,把他的蒸汽机说成是大工业普遍适用的发动机。与当时使用其他动力来源的机器相比,它的普遍适用性体现在( )
A.突破地理条件的限制
B.机器简单易于制造
C.能源清洁更加环保
D.可用能源丰富多样
A
回答改进后蒸汽机的普遍适用性
→瓦特改良蒸汽机作动力,它使用煤为能源来源,这样就突破了地理条件的限制,推动工业革命向深层发展,A项正确
→蒸汽机并不易于制造,说法错误
→蒸汽机燃烧煤会造成污染,说法错误
→蒸汽机燃烧煤,可用能源单一,说法错误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棉织工厂都是大建筑,不过这样建造是为了容纳最大量的人。为要尽量利用一切地方,工厂建成几层,各层尽可能不高。机器占了最多的面积……空气中经常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 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动物机器……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
——《受雇于曼彻斯特棉纺工厂的操作人员的精神和
身体状况》(1832年)
上述材料说明当时工厂的环境是怎样的?
环境:①工厂环境恶劣,工人生产与生存条件得不到保障;②工厂使用机器生产,工人受机器的支配,成为机器的附属品。
工厂制度是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现代生产方式,它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人类由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从材料一可知工厂制度早期建立时,环境恶劣,工人生产与生存条件得不到保障。另外,从材料二可知,工厂制度下,工人被机器所控制和物化。
根据材料,指出工业革命中机器动力是如何演进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演进有何意义。
2.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初步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 见下图(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
18世纪60年代,一系列机器发明首先出现在棉纺织行业,新的棉纺机产生了对新的动力的要求。瓦特改进蒸汽机后,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应运而生,并广泛应用到生产领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又要求改进运输工具。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的成功运行,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密切了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工业革命扩展到交通运输业。
演进:由人力、水力、风力到蒸汽动力。
意义: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1.“从18世纪中叶开始,消费需求刺激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变革……生产者求助于新发明,很快,棉纺织工业机械化了。”材料旨在说明
A.科学理论指导了工业革命
B.市场需求刺激了技术革新
C.工业革命创造巨大生产力
D.工业革命带动城市化进程
纺织技术的革新
B
【解析】
据材料“从18世纪中叶开始,消费需求刺激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变革 生产者求助于新发明,很快,棉纺织工业机械化了”并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材料旨在说明市场需求刺激了技术革新,B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说明科学理论指导了工业革命,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工业革命创造巨大生产力,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带动城市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B项
( )2.它的发明,揭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大幕,使得大规模的织布厂得以建立,影响了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这一发明是
A.蒸汽机车 B.蒸汽机
C.珍妮机 D.发动机
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珍妮机的发明,揭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大幕,使得大规模的织布厂得以建立,影响了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C项正确。蒸汽机车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成就,标志着人类进入了“铁路时代”,排除A项;蒸汽机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机器,排除B项。发动机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D项。故选C项。
( )3. 物理学上的单位“W”是以某一历史人物命名的。该人物的主要成就是
A.发明蒸汽机车 B.改进蒸汽机
C.发明“珍妮机” D.修建“铁路”
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B
【解析】
根据题目,物理学上功率的单位“W”是以某一历史人物命名的,这个人物应该是英国机械师瓦特。他的成就是改良蒸汽机,将其应用在工作机上,将人类带入到蒸汽时代,B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发明蒸汽机车的是斯蒂芬森,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排除。故选B项。
( )4.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英国所有的棉布都已经在工厂中生产……生产的集中使规模空前的工人在一起从事专业化的工作。以上介绍的主要是
A.现代工厂制度的形成 B.社会政治制度变革
C.大型手工工场的出现 D.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A
【解析】
根据所学和“生产的集中使规模空前的工人在一起从事专业化的工作”可知,这是现代工厂制度的特点,这体现出现代工厂制度的形成,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社会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手工作坊的出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珍妮机的发明,排除D项。故选A项。
( )5.“工厂是监狱,时间就是狱卒”这是工业革命到来时人们普遍的感觉。这说明工业革命
A.使工人的生活环境恶化 B.造成了贫富差距
C.加速了城市化发展进程 D.改变了工作方式
D
【解析】
根据材料“工厂是监狱,时间就是狱卒”可知,工业革命中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工场,现代工厂制度建立;在工厂制度下,工人受到严格的纪律约束,说明工业革命改变了工作方式,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工人工作环境恶化,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贫富差距,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城市化发展进程,排除C项。故选D项。
( )6.据新闻报道,预计2025年广湛高铁全线完工,届时两地只需要一个半小时就能到达。追溯高铁的发展源头,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的发明者是
A.斯蒂芬森 B.瓦特
C.哈格里央斯 D.牛顿
火车与铁路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的发明者是斯蒂芬森,A项正确。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为工业生产提供强劲动力,排除B项;1885年,以内燃机为动力,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卡尔本茨也被人们称为“汽车之父”,排除C项;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排除D项。故选A项。
( )7.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在英国建成,同年九月“旅行者号”机车拖着三十多节小车厢正式试车,车厢载有450名乘客和90吨货物,“旅行者号”火车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跑完了40千米的路程。材料反映出
A.英国交通技术领先世界
B.世界科技中心西移
C.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蒸汽时代开始到来
C
【解析】
从材料中“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在英国建成”“‘旅行者号’机车拖着三十多节小车厢正式试车”“火车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跑完了40千米的路程”可以看出近代铁路事业的发展,这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表现,C项正确。题干没有比较,不能说明英国交通技术领先世界,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能反映科技中心的转移,排除B项;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排除D项。故选C项。
( )8.1851年在伦敦万国博览会开幕的前两天,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什么都能做”,女王的思想反映了当时英国人自豪的心情。这种自豪主要源于英国
A.首先兴起文艺复兴 B.最早开辟了新航路
C.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D
【解析】
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完成,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D项正确。文艺复兴最开始兴起于意大利,排除A项;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排除B项;英国较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但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9.英国从科技创新中汲取了力量,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崛起成为世界大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成果一览表(部分)
时间 发明者 国别 职业 发明成就
1733 凯伊 英国 钟表匠 飞梭
1765 哈格里夫斯 英国 纺织工 珍妮机
1769 阿克莱特 英国 理发师 水力纺纱机
1769 瓦特 英国 修理工 改进蒸汽机
1779 克隆普顿 英国 纺纱工 骡机
1785 卡特莱特 英国 牧师 水力织布机
1793 伊莱·惠特尼 美国 工程师 轧棉机
1807 富尔顿 美国 工程师 汽船
1814 斯蒂芬森 英国 工程师 蒸汽机车
(1)根据材料一,概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4分)
特点:①工业发明主要集中在英国;②以轻工业为主;③技术发明多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积累。(任答两点即可,一点2分,共4分)
材料二
17世纪中—19世纪中期英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英国的棉布消费量是美国的两倍,它生产的生铁占世界发达地区生铁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英国实际上已成为“世界工厂”……到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摘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6分)
影响:①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②促进英国生产力迅猛发展;③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一点2分,共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崛起的过程中值得我国学习的经验。(4分)
经验:①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动力,要增强科技创新意识;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③坚持“科教兴国”战略,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任答两点即可,一点2分,共4分)(共33张PPT)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01
目标导航
02
思维导图
03
知识要点
04
历史图片
05
解题技巧
06
课堂探究
07
课堂过关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早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2.通过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学习目标 1.知道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掌握《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内容,了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2.了解第一国际、巴黎公社的成立背景、时间及影响,知道巴黎公社的政权性质和失败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格魅力和科学精神,以及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而奋斗的战斗精神。(家国情怀)
一、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1.卡尔·马克思:生于 国,因抨击普鲁士政府,被迫转赴法国巴黎。代表作有《 》。
2.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出身于 国工厂主家庭。马克思思想、事业上志同道合的战友,曾资助马克思。
德
资本论
德
3.马克思主义理论:
(1)形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 理论。
(2)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
三个组成部分。(对工人运动起直接指导作用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的发表。
共产党宣言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4)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4.《共产党宣言》:
(1)出版时间、地点: 年、伦敦。
(2)作者:马克思、恩格斯。
1848
(3)内容:①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
两大对立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②肯定 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而 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他们相对日益贫困。③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 革命。
无产阶级
工人
资产
无产阶级
(4)意义: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二、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1.第一国际
(1)成立: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 ”。
(2)目标:第一国际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
第一国际
2.巴黎公社: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5月28日,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勾结普军联合反扑,公社失败。
巴黎公社
图1 图1《共产党宣言》既是世界各国
人和进步人士必读的经典,也是全人类最重要的精神财富。1920年,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促进了
在中国的传播。 图2 图2 的建立,是建立
专政的第一次实践,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的里程碑,并推进了当时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无产阶级
巴黎公社
马克思主义
共产党
★(2023荆州)《新莱茵报》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6月一起创办的报纸,报纸订数最多时达6 000份左右,“没有一家德文报纸像《新莱茵报》这样有威力和影响,这样善于鼓舞无产阶级群众”。该报纸( )
A.指导了巴黎公社运动
B.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
C.推动了工人运动发展
D.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C
注意材料的时间信息 “1848年 ”
→巴黎公社运动发生于1871年,时空概念错误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与史实不符
→《新莱茵报》善于鼓舞无产阶级群众,销售量巨大,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
1.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材料 1.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
…………
4.没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
5.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
…………
9.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
10.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
——《共产党宣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第1、4、5条纲领的内容。分析哪几条内容最符合工人阶级的利益。
依据“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没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可知,此内容主张用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剥削的私有制。根据“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可知,这些措施反映了工人的切身利益,最符合工人阶级的利益。
内容:社会主义改造(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分析:“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反映了工人的切身利益,最符合工人阶级的利益,故第9、10条最符合工人阶级的利益。
2.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巴黎公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材料 诗人欧仁·鲍狄埃在经历了一场可歌可泣的战斗后满怀悲痛地创作了振奋人心的诗篇《国际歌》歌词,表达了无产阶级永不屈服,一定要最后消灭世界上一切剥削阶级的气壮山河的誓言。后来法国工人作曲家比尔·狄盖特将歌词谱上雄浑悲壮的乐曲,号召全世界受苦的人起来为真理而斗争,无产阶级要胜利全靠自己。1917年十月革命中,进攻冬宫的工人士兵就唱着《国际歌》夺取了冬宫,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歌》一直是苏联的国歌。《国际歌》的中文歌词最早出现于1920年,是由郑振铎翻译的。如今《国际歌》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
《国际歌》为什么“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
原因:①巴黎公社是第一次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国际歌》是为巴黎公社而作;②这首歌号召全世界受苦的人起来为真理而英勇斗争,并指出无产阶级要胜利全靠自己。
为纪念巴黎公社,欧仁·鲍狄埃创作的《国际歌》,成为鼓舞全世界无产阶级为自己的解放继续战斗的革命战歌。
( )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具有代表性的有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但这些斗争都失败了,说明
A.欧洲工人运动不可能取得胜利
B.广大工人阶级在政治上还没有觉醒
C.资本主义的发展还不够充分
D.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马克思与恩格斯
D
【解析】
根据题干“具有代表性的有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但这些斗争都失败了”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主要是因为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目标、方向不够明确。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这表明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D符合题意。欧洲工人运动不可能取得胜利,说法错误,排除A项;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表明广大工人阶级已经觉醒,排除B项;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工业革命蓬勃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 )2.下图的时间轴,简要描述了某伟大人物的一生。据此判断该人物是
A.苏格拉底
B.丘吉尔
C.马克思
D.恩格斯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卡尔马克思,出生于1818年5月5日的德国,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67年出版《资本论》,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1883年,在英国伦敦去世,C项正确。ABD三项人物与题干的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 )3.列宁在1895年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鼓舞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斗争。”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列宁说的书是
A.《资本论》 B.《神曲》
C.《共产党宣言》 D.《独立宣言》
《共产党宣言》
C
【解析】
据所学可知,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C项符合题意。《资本论》这一著作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排除A项。《神曲》是但丁的长诗,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排除B项。《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排除D项。故选C项。
( )4.“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共产党宣言》的这一段文字旨在号召无产阶级
A.建立新的政党 B.进行暴力革命
C.创造社会财富 D.争取普选权利
B
【解析】
据“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拾起头来,挺起胸来”可知,《共产党宣言》的这一段文字旨在号召无产阶级进行暴力革命,B项正确。建立新的政党、创造社会财富、争取普选权利与题干无关,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 )5.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为“改变世界”,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的国际组织是
A.第一国际 B.反法联盟
C.联合国 D.巴黎公社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A
【解析】
根据题干“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的国际组织”和所学知识可知,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A项正确。反法联盟反对的是拿破仑,与工人无关,排除B项;联合国是1945年成立的,排除C项;巴黎公社是1871年成立的,排除D项。故选A项。
( )6.巴黎某处公墓的一面墙上刻写着“纪念1871年5月21—28日公社牺牲者”。其所纪念事件的历史意义在于它
A.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B.标志着欧洲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A
【解析】
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5月21-28日,巴黎公社遭到血腥镇压,5月28日,公社失败,A项正确。英国宪章运动标志着欧洲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B项;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C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排除D项。故选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