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01
目标导航
02
思维导图
03
知识要点
04
历史图片
05
解题技巧
06
课堂探究
07
课堂过关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中世纪后期农村和城市在经营方式上的变化,知道14世纪出现在地中海沿岸和大西洋沿岸的某些城市的手工工场,以及英国农业中出现的租地农场的生产情况。(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初步理解以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为代表的新的经济体与封建经济的本质不同。(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租地农场的产生:
(1)背景:11世纪以后,欧洲各地纷纷开展 ;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和瓦解。
(2)产生:领主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将土地租给一些富裕农民建立 。租地农场主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使农产品和畜产品远销国外。
租地农场
垦殖运动
2.手工工场的产生:
(1)背景: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
(2)产生:13世纪,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 的手工工场,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 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资本主义
集中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1.富裕农民:13、14世纪,富裕农民、骑士等不断集中
,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 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市民阶级:城市居民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成为强化 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王权
农村
土地
左图是中世纪印刷工场。从图片可以看出,劳动者在集中的场所,分工合作,说明出现了集中的 ,这反映了生产组织
化。
资本主义
手工工场
A.西欧庄园制度逐渐衰落
B.西欧封建制度彻底瓦解
C.租地农场逐渐走向衰败
D.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2023攀枝花改编)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
据图片中农奴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或缴纳迁徙税,成为自由农民,并结合九上教材P60内容可知,在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和瓦解的过程中,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图片的历史现象是在西欧庄园制度
逐渐衰落和瓦解时出现的,A项正确
→“彻底”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
→租地农场属于当时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尚未衰败,与史实不符
→农民成为了自由农民,拜托了领主的人身束缚,与史实不符
1.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材料 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理解:在租地农场里,租地农场主、土地所有者掌握土地等生产资料,他们把土地出租给农民,甚至向承租人提供生产必需的生产资料。承租人须向农场主支付地租。双方订立契约,农场主与承租人形成了雇佣关系,这种生产经营方式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2. [课标学业要求:初步理解近代世界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
材料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据[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根据材料,归纳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
根据“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可知,表现有工商业兴起;城市生活产生;市民阶级形成并提出政治要求。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影响主要是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冲击封建统治,促进资本主义兴起;推动欧洲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等等。
表现:①工商业兴起;②城市生活产生;③市民阶级形成并提出政治要求。影响:①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冲击了封建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兴起;②推动欧洲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等等。
( )1 .11世纪以后,随着法律的规范,在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农奴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农奴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的途径是
A.暴动并且集体逃离庄园 B.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
C.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 D.自发垦殖成为新的领主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B
【解析】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农奴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的合法途径是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随着习惯法和庄园法的规范,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而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项。
( )2.在13世纪下半叶,英国汉丁郡托斯兰百户区的陪审员威廉的地产约有160英亩,来自于4个地区的13个土地所有者。当土地集中起来后,他就全部实行雇工经营。这种雇工经营的场所即
A.小型的手工作坊 B.租地农场
C.分散的手工工场 D.封建庄园
B
【解析】
根据题干“在13世纪下半叶,英国农村即已出现具有相当规模的雇工经营,汉丁郡托斯兰百户区的陪审员威廉的地产就是一例。威廉的地产约160英亩,来自4个地区的13个土地所有者。土地一旦集中起来后,他就全部实行雇工经营”和所学可知,当时的土地所有者不再自己经营土地,而是把土地出租出去,雇佣他人耕种,这种经营方式被称为租地农场,B项正确。手工作坊、工场与手工业相关,而材料描述的是农业,排除AC两项;封建庄园普遍存在于中世纪欧洲农村,但庄园中的土地并不是出租出去的,排除D项。故选B项。
( )3.如下图是13世纪欧洲手工业生产出现的新现象。据此可知,当时欧洲开始
A.城市社会结构产业化
B.商品输出市场化
C.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
D.王室权利世俗化
C
【解析】
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常常需要在共同的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它们开始时虽然只占少数,但却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图片反映欧洲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C项符合题意。图片不能说明欧洲城市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排除A项;图片不能反映欧洲商品输出的市场化,排除B项;图片不能体现欧洲王室权利的世俗化,排除D项。故选C项。
( )4 .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一些人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材料中“一些人”主要是指
A.领主与贵族 B.手工业者与商人
C.领主与佃户 D.富裕农民与骑士
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D
【解析】
在西欧13、14世纪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化,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农村的阶级力量,贵族与此无关,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农村的阶级力量,手工业者与题干“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无关,排除B项;领主与佃户反映的是封建庄园的关系,与材料内容“13、14世纪……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 )5.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在市民阶级的大力支持下,1202 年,借口英王约翰不履行封臣义务,宣布剥夺他在法国的全部领地。 据此判断,市民阶级
A.维护王权反对城市自治
B.开始成为新兴的政治力量
C.实力雄厚享有特殊权利
D.已经成为执政的统治阶级
B
【解析】
根据材料“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在市民阶级的大力支持下,1202年,借口英王约翰不履行封臣义务,宣布剥夺他在法国的全部领地”可知,法国得到市民阶层的支持,王权逐渐强化,体现了市民阶级逐渐成为新兴的政治力量,B项正确。市民阶级既拥护王权,也赞成城市自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市民阶级拥有特殊权利,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项。
A.手工业成为社会支柱产业
B.商人阶层垄断了政府机构的要职
C.手工工场实现了分工协作
D.手工工场发展促使商人地位提高
( )6.对下表所示表格内容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D
经营方式 由单纯的经商变为双重身份,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
经济地位 经济实力超过王公贵族
政治地位 可以担任市长、财政顾问
【解析】
据表格看出,随着手工工场的发展,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商人由单纯的经商变为双重身份,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随着经济发展,商人经济实力超过王公贵族,政治地位提高,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能从表格内容得出,排除。故选D项。(共35张PPT)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01
目标导航
02
思维导图
03
知识要点
04
历史图片
05
解题技巧
06
课堂探究
07
课堂过关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如《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初步理解“人文主义”的发展及其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但丁的国籍和生活时代;通过讲述神曲的故事,知道《神曲》的内容及地位。知道达·芬奇的国籍、代表作品,通过将中世纪宗教作品与达·芬奇的作品的对比,能说出达·芬奇的作品体现出了人文主义精神的依据。知道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有“四大悲剧”。(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的了解,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认识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了解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所起的推动作用。(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1.时间: 世纪中叶至17世纪,延续了近三百年。
2.起源:这场运动起源于 ,传播于欧洲。
3.背景:
(1)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教会宣扬苦行禁欲、追求死后升入天堂的生活态度。
意大利
14
4.反对目标:教会“神权至上”的思想;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
5.性质: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
的新文化运动。
6.内容:
(1)这场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
(2)资产阶级提倡发扬 的个性,追求享受 生活。
现世
人
人文主义
7.核心思想: 思想。(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8.作用:文艺复兴时期涌现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 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资本主义
人文主义
9.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1)意大利诗人 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篇诗作《 》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2) 是意大利著名的画家和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他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他的绘画代表作有《 》 和《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达·芬奇
神曲
但丁
(3)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文学家、剧作家,代表作有《 》《罗密欧与朱丽叶》。他的作品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 者的生活理想。
人文主义
哈姆雷特
左图是 的作品《最后的晚餐》,画作把 的形象安排在中轴线上,这条垂线展现了其沉静自若、刚正坦直的形象,彰显出人物的人性之美。
耶稣
达·芬奇
★(2023广州)14—15世纪,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认识到,他们的学问不应仅限于研究古代经典的理论知识,还要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服务。这一认识( )
A.带有“神权至上”色彩
B.推动罗马帝国建立
C.意图复兴古典文化
D.具有人文主义特点
D
联系所学知识,知道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与史实不符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时空概念错误
→与材料中“不应仅限于研究古代经典”不符
→文艺复兴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带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D项正确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文艺复兴时期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青春是多么美丽啊,却留不住这逝水年华!
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态度:这首诗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快乐的人生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享受人生、寻求愉悦和幸福的乐观主义精神。
从材料“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可知,诗歌反映的是一种活在当下的态度,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首诗反映的就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思想。
中世纪欧洲,画家的形象鲜少出现在画作中;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自画像大量出现。根据图1、图2的图文信息,指出文艺复兴时期自画像风格的变化,并分析该变化的原因。
2.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初步理解“人文主义”的发展及其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根据图片对比画像,从其题材、表情分析可知,自画像从隐藏在宗教题材绘画中变为独立自画像;人物表情从呆滞、麻木到丰富。结合所学可从这一时期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和画家的个人意识变化分析,如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画家自我意识的提升,自画像从宗教题材中逐渐独立出来。
变化:①自画像从隐藏在宗教题材绘画中变为独立自画像;②人物表情从呆滞、麻木到丰富。原因: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或画家自我意识的提升,自画像从宗教题材中逐渐独立出来)。
( )1.“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该材料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
A.经济发展 B.思想解放
C.政治民主 D.文化复古
文艺复兴
B
【解析】
根据材料“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及所学可知,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主张,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思想解放。人文主义,即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排除A项;启蒙运动时期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民主,排除C项;文化复古在材料中未体现,在文艺复兴中,因为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所以资产阶级通过文化复古的方式要求思想解放,排除D项。故选B项。
( )2.“那里的离异,主要表现为对中世纪千年黑暗的批判和背离;那里的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上述材料评述的是
A.古希腊罗马文化 B.文艺复兴运动
C.《罗马民法大全》 D.西欧租地农场
B
【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词“对中世纪千年黑暗的批判与背离……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肯定人性、强调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鼓励人追求财富,因此,题干反映的是文艺复兴运动,B项正确。古希腊罗马文化是由希腊人开创,在罗马人那里得到发扬光大的一种文化传统或文化体系,它以典范楷模和启迪之功而成为近现代西方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罗马民法大全》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与人文主义无关,排除C项;西欧租地农场是一种经济形式,与精神文明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 )3.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时“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 他们要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
A.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B.全面否定了基督教教义
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
【解析】
由材料中的“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可以得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即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人性的解放,A项符合题意。文艺复兴并没有全面否定基督教教义,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文艺复兴也没有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排除C项;文艺复兴运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题干表达没有涉及经济,排除D项。故选A项。
( )4.“中世纪后期,西方人像回头浪子一样,终于发现父辈的光辉,于是在废墟上重建了一座辉煌的宫殿。”
“父辈的光辉”是指
A.探险精神 B.民主科学思想
C.革命精神 D.人文主义思想
D
【解析】
据题干“中世纪后期,西方人像回头浪子一样,终于发现父辈的光辉,于是在废墟上重建了一座辉煌的宫殿。”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的历史事件。文艺复兴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D项正确;探险精神是新航路开辟中体现的精神,排除A项;民主科学思想和革命精神都与文艺复兴无关,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 )5.恩格斯在讲到文艺复兴成就时说:“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这位诗人是
A.达·芬奇 B.但丁
C.彼特拉克 D.拉伯雷
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B
【解析】
据题干“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结合所学可知是对但丁的描述。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品是《神曲》。《神曲》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的各种罪恶,谴责了统治阶级的腐败和贪婪,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
( )6.有学者提到,《蒙娜丽莎》的微笑之所以玄妙,不是它的笑容里到底隐含着多少喜悦、多少忧郁,而是在它之前的肖像画作中的人物都不笑。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不能高估该画作的艺术价值
B.达·芬奇是一位旷世奇才
C.这幅画作突破了思想的禁锢
D.蒙娜丽莎的微笑并不玄妙
C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生动地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突破了思想的禁锢,冲破了中世纪欧洲人物绘画的刻板形象,歌颂世俗人生,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表现人性的美,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作品,这也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故题干这幅世界名画创作的时代背景是文艺复兴,C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项。
( )7.他的作品“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他的代表作。”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A.但丁 B.彼得拉克
C.达·芬奇 D.莎士比亚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和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作品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他的代表作,D项符合题意。但丁代表作是《神曲》,排除A项;彼得拉克被誉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代表作品《歌集》,排除B项;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是《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排除C项。故选D项。
A.神权至上的观点 B.贵族阶层的生活
C.精湛的绘画技术 D.人文主义的思潮
( )8.下表是13—17世纪欧洲地区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及简介。这些作品共同反映了
D
作品 简介
《神曲》 但丁借梦游三界(地狱、炼狱、天堂)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蒙娜丽莎》 达·芬奇为佛罗伦萨一位商人的妻子所画的肖像,人物形态生动,富有生命的活力
《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借丹麦8世纪的历史反映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
【解析】
根据表格内容“《神曲》”“《蒙娜丽莎》”“《哈姆雷特》”可知,这些作品都是文艺复运动的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即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D项符合题意。文艺复兴运动批判神权至上的观点,排除A项;文艺复兴运动批判的是贵族阶层的生活,排除B项;《蒙娜丽莎》体现了达芬奇精湛的绘画技术,与《神曲》和《哈姆雷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9. 文艺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中世纪文学的主要类型包括赞美上帝或歌颂圣徒的教会文学和对世俗爱情的理想化追求、对教会统治反抗等的世俗文学。下表为12世纪两部英国文学代表作的概况。
代表作 主要内容
《不列颠诸王史》 亚瑟王无比严酷地对待敌人;面对因战争而受难的无辜教士、大众时,他又无比仁慈、心软
《猫头鹰与夜莺》 诗人用了较多笔墨对爱情以及女性在婚姻中不平等地位进行了描述
材料二 在《神曲》中,但丁以“由于怯懦而放弃大位的人”影射教皇切勒斯蒂诺五世的不作为,以“路途的艰苦”隐喻西欧社会中的动乱,以“身上涂满油的角斗的人们”隐喻因吉卜林派和圭尔弗派之间的争斗而给佛罗伦萨带来的灾难,以“骑兵拔营、发动进攻、举行检阅”隐喻意大利各个城邦之间的混战。
——摘编自张春杰《但丁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两部代表作共同的关注点。(4分)
共同点:①关注人性;②关注世俗生活。(一点2分,共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神曲》对西欧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4分)
作用:①《神曲》抨击教会,宣扬人文主义,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②《神曲》通过批判西欧社会动乱,激发了人们对国家统一的渴望。(一点2分,共4分)(共37张PPT)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01
目标导航
02
思维导图
03
知识要点
04
历史图片
05
解题技巧
06
课堂探究
07
课堂过关
课程标准 通过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险活动,认识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学习目标 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客观背景、主观动机及技术条件;知道哥伦布探险的时间、支持国家和路线、到达地区,体会航海家坚忍不拔、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知道麦哲伦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探险。(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初步认识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正确分析新航路开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后果。(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1.背景:
(1)根本原因:随着 经济的日趋发达,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2)直接原因:东方与欧洲商贸频繁;《马可·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充满无限想象和向往; 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要求商人缴纳高额关税。
2.有利条件: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圆的;中国发明的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奥斯曼
商品
3.目的: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寻找黄金等财富。
4.时间:从 世纪起。
5.经过:
(1)1487年, 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的 。
(2)1497年, 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横渡
,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
印度洋
达·伽马
好望角
迪亚士
15
(3)1492年,意大利人 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从
出发,横渡 ,先后到达今天 洲的巴哈马群岛、 和海地。他误以为到达的是亚洲的
,还把当地人称为“ ”,即印度人。
印第安人
印度
古巴
美
大西洋
西班牙
哥伦布
6.首次环球航行:1519—1522年,葡萄牙人 在西班牙的支持下,第 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
的正确。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
地圆说
一
麦哲伦
7.影响:
(1)积极:
①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 的发展。
②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 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
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 , 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人类社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消极: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和侵略活动从此开始。
世界
整体
直接
资本主义
航线 航海家 时间 意义
A 迪亚士 1487—1488年 打开了绕道① 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B ②______ (意大利人) 1492年8—10月(首航) “发现”新大陆,开辟了欧洲到③______ 的航路
美洲
非洲
哥伦布
航线 航海家 时间 意义
C 达·伽马 1497—1498年 开辟了欧洲到④ 的高回报新航路
D 麦哲伦 1519—1522年 麦哲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⑤ ,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环球航行
印度
★(2023山西)玉米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的物种,16世纪以来广泛见于欧洲和中国的书籍中(如下图所示)。这一现象说明( )
C
A.郑和下西洋促进中外商品贸易往来
B.玉米成为中国古代主要的粮食作物
C.新航路开辟后带来了全球物种交换
D.玉米作为观赏和药用植物广泛种植
欧洲第一幅玉米图(1504年)
明代《本草纲目》所附玉米图
玉米是新航路开辟后从美洲传入中国
→郑和下西洋没有到达美洲,与史实不符
→材料没有体现
→玉米原产于美洲,16世纪以后广泛出现在欧洲和中国,是因为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全球的物种交换,C项正确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与史实不符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哥伦布是意大利热那亚人,他坚信地圆说,也读过《马可·波罗行纪》,向往东方。他曾游说葡萄牙王室,但葡萄牙正在向东发展,不愿寻找新航线。随后,他来到西班牙,获得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根据材料,指出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思想和物质前提。
思想前提:①地圆说的流行;②《马可·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
物质前提:获得了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根据“他坚信地圆说,也读过《马可·波罗行纪》,向往东方”可知,地圆说的流行和《马可·波罗行纪》带来的东方热潮是促使哥伦布探寻新航路的思想前提;根据“获得西班牙王室的支持”可知,在物质上,哥伦布获得了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材料中,能够证明哥伦布到达美洲的关键证据有哪些?请说明理由。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材料 见下图
A.《航海日记》,作者哥伦布,记录首次航行的日记
B. 1452年,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西北部热那亚共和国(现为热那亚市)的档案文件
C.《哥伦布发现美洲》,出版于2016年,介绍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著作
D. 1493年,哥伦布返航后给其航海资助者讲述经历的亲笔信
关键证据:《航海日记》、档案文件和亲笔信。原因:第一手资料也叫原始资料,如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具有实证性的优点。(言之成理即可)
考证史事的最可靠证据是一手史料。A、B、D均为一手史料,C是后人编著的著作,属于二手史料。
( )1.奥斯曼帝国崛起以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交易总量锐减,商品价格飞涨。西欧各国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大西洋,试图通过海上探险,开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上述材料分析侧重的角度是
A.文化传统 B.自然环境
C.政治形态 D.经济状况
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D
【解析】
根据材料“奥斯曼帝国崛起以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交易总量锐减,商品价格飞涨。”可知商业危机是构成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原因,属于经济角度,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新航路开辟的文化传统,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自然环境和政治形态无关,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 )2.从15世纪末起,西欧人具备了向远洋进发的动力和技术条件,新航路发现以后,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其中,来自中国的“技术条件”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C
【解析】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极大地推动了欧洲的进步,如造纸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对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起了推动作用,指南针在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C项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 )3.甘薯最早种植于美洲,明朝万历年间,陈振龙将它从菲律宾引进中国,它在中国广泛种植。为甘薯从美洲走向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A.迪亚士 B.张骞
C.达·伽马 D.哥伦布
哥伦布“发现”美洲
D
【解析】
根据材料“甘薯最早种植于美洲”及所学知识,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首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大陆。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而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其中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D项正确。迪亚士率领船队抵达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排除A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和内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西域的开放,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与美洲农作物外传无关,排除B项;1497年,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横渡印度洋,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与美洲农作物外传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 )4.下图为节选自《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史丛书》一书目录(部分)。目录中的横线处应填入
A.谁是“美洲之父”
B.绕过“好望角”
C.发现麦哲伦海峡
D.叩关中华帝国
A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西班牙民族国家的崛起”“大西洋航路的开辟”,结合所学可知,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被人们称为“美洲之父”,A项正确。欧洲航海家迪亚士发现了非洲南端的一个尖角,称为“好望角”,B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的是美洲大陆,并没有到达中国,排除C项;发现麦哲伦海峡的是麦哲伦及其舰队,麦哲伦及其舰队穿过大西洋,但不是“横渡”,排除D项。故选A项。
( )5.据记载:哥伦布曾到处寻找王室赞助他远航,1492年,他的船队绕着加勒比海航行了几乎三个月,此后他又三次横渡大西洋。哥伦布执着进行海外探险主要是为了
A.绘制航海路线 B.发现美洲大陆
C.证明地圆学说 D.获取海外财富
D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追求黄金,获取海外财富,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大陆,此后他又三次横渡大西洋。哥伦布执着进行海外探险主要是为了获取海外财富,D项正确;绘制航海路线是航海出行的措施,而不是目的,排除A项;发现美洲新大陆是哥伦布航海的结果,而不是目的,排除B项;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排除C项。故选D项。
( )6.1519年,某葡萄牙航海家率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经过风浪险恶的海峡进入太平洋,于1521年到达菲律宾群岛,因介入当地人的冲突,被杀害,其同伴则继续航行,并于1522年回到了西班牙。本次航行
A.证明了地圆学说 B.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
C.到达新大陆美洲 D.开辟到北冰洋的航线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A
【解析】
根据材料“1519年,某葡萄牙航海家率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经过风浪险恶的海峡进入太平洋,于1521年到达菲律宾群岛,因介入当地人的冲突,被杀害,其同伴则继续航行,并于1522年回到了西班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路线,这次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A项正确。1497至1498年,达伽马率船队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B项错误;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了美洲南端的合恩角,C项错误;17世纪,俄罗斯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D项错误。故选A项。
( )7.(2023彬州)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是一次空前的壮举。 同学要探究麦哲伦船队的航行经过,最可信的资料是
A.以麦哲伦船队为主题拍摄的电影
B.“维多利亚号” 船员的航海日记
C.辽海出版社出版的《麦哲伦传》
D.菲律宾流传的关于麦哲伦的故事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麦哲伦船队船员的航海日记属于第一手资料,可信度较高,是探究麦哲伦船队的航行经历的最可信的资料,B项正确。电影属于艺术作品,可能有些夸张的部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流传的故事有很多后添加的成分,有很多不真实的成分,不是探究麦哲伦船队航行经历的最可信的资料,排除D项;辽海出版社出版的《麦哲伦传》属于二手史料,也不是探究麦哲伦船队航行经历的最可信的资料,排除C项。故选B项。
( )8.“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这说明“远航探险”时
A.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B.地中海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C.世界市场已经完全形成
D.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逆全球化
A
【解析】
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相对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因此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出现,A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使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排除B项;新航路的开辟发现了美洲,在殖民美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角贸易”,与“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不符,排除C项;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逆全球化,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乏力,属于当今世界经济中出现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14世纪前后欧亚之间的传统商路
9.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说明:传统的东西方商路大致有三条,陆路一条,中国商品由中国和阿拉伯商人从陆上丝绸之路经中亚沿里海、黑海到小亚细亚,再由意大利商人转运到欧洲;其余两条海陆并用,一条由海上丝绸之路到波斯湾,通过阿拉伯商人经两河流域、叙利亚转运到地中海,再由意大利商人转运到西欧;另一条由海上丝绸之路抵达红海,再穿越苏伊士地峡前往埃及的亚历山大入地中海,再由意大利商人转运到西欧。传统航路都要经过地中海东岸,再转运欧洲。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传统商路”的特点。(4分)
特点:①海陆并用;②连接欧亚非三洲;③主要经营者是中国商人、阿拉伯商人、意大利商人。(任答两点即可,一点2分,共4分)
(2)“新航路”也被人们称为“新商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新的表现。(4分)
“新”的表现:①新航路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②新的活动中心以大西洋沿岸为主;③新航路以海洋为中心;④新的经营者以西欧国家为主。(任答两点即可,一点2分,共4分)
(3)请用一句话表述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趋势。(4分)
趋势:①世界由分散隔绝走向整体;②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言之有理、列出两点即可,一点2分,共4分)(共31张PPT)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01
目标导航
02
思维导图
03
知识要点
04
历史图片
05
解题技巧
06
课堂探究
07
课堂过关
课程标准 通过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物种交换和全球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和残酷性,认识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学习目标 1.知道欧洲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了解欧洲早期殖民国家的殖民扩张情况。(历史解释)
2.了解英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原因和条件,知道“三角贸易”的基本史实。(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了解荷兰、法国、英国的殖民争霸斗争的史实,理解欧洲殖民掠夺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4.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性与贪婪性、殖民掠夺的野蛮性和残酷性,使学生树立鲜明的是非观念。(唯物史观)
一、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1.概况:新航路开辟后,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 _ (最早进行黑奴贸易)和 。
2.葡萄牙:葡萄牙人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殖民据点,控制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
3.西班牙:16世纪,西班牙凭借“无敌舰队”,在美洲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并开始了黑奴贸易。
西班牙
葡萄牙
二、英国的殖民扩张
1.海上霸主:1588年,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与西班牙“无敌舰队”进行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海战,“无敌舰队”遭遇惨败。 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
英
2.“三角贸易”:
(1)目的: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英国殖民者从事贩卖
的活动。
(2)路线:①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 倾销。②在非洲掳获
,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③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
黑奴
非洲
非洲黑奴
(3)影响:①对非洲: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动力,造成非洲更加贫穷落后。②对欧洲:“三角贸易”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③对美洲:为美洲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美洲的黄金、白银、经济作物等源源不断地被运到了欧洲。
三、荷、法、英殖民争霸
1.荷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17世纪加入殖民掠夺者行列,在各地建立殖民地。
2.法国:17世纪下半叶加入殖民争霸的行列,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了法属殖民地。
3.英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 ”。
日不落帝国
4.殖民掠夺的影响:
(1)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
逐渐形成,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世界市场
图片反映的是“三角贸易”。这个航程的路线 为顶点,呈三角形,是以贩卖
为中心的贸易。
黑奴
英国
注意图片关键信息“欧洲”“美洲”
★(2023常州)漫画是对社会生活简约形象的描绘,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有人在学习世界历史时创作了如下漫画,这一作品可能反映了( )
A.古代雅典的工商业经济
B.西欧庄园的对外交换
C.阿拉伯商人的致富路径
D.欧洲人早期殖民掠夺
D
→古代雅典时欧洲人还没有发现美洲,时空观念错误
→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单位,“对外交换”与史实不符
→材料没有提及阿拉伯人
→16—17世纪,欧洲人从美洲得到了大量的金钱和财富,所以这一作品可能反映了欧洲人早期殖民掠夺, D项正确
1. [课标要求:通过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物种交换和全球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和残酷性,认识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材料 欧洲殖民者在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黄金、白银,他们还将美洲、非洲和亚洲殖民地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烟草、可可、茶叶等作物运回欧洲;把欧洲的葡萄酒、啤酒和毛纺织品销往殖民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早期殖民国家殖民扩张的影响。
依据材料画黑色下划线的语句可知,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依据材料画蓝色下划线的语句可得出殖民扩张促进各大洲的物种交流,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影响:这一进程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此期间,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贩奴贸易的实质,并概括英国政府正式开始贩奴活动具备的国际国内条件。
材料强调的是英国殖民扩张与殖民掠夺,尤其是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17世纪的英国开始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开展罪恶的“三角贸易”,黑奴贸易成为最关键的一环。
实质:殖民扩张与殖民掠夺。条件:国际上,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在国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 )1.1494年,经过一年的谈判,两个欧洲国家签署了条约。一个拿走了东方,另一个把美洲抱在了怀里,由此开创了大国瓜分殖民地的先例。这两个国家是
A.葡萄牙、西班牙 B.俄国、日本
C.英国、荷兰 D.法国、英国
A
【解析】
美洲新大陆被“发现”后,最早开始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新航路开辟以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入侵拉丁美洲。葡萄牙独占巴西,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外,其余地区基本都在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之下,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 )2.“当地的印第安人无法用来做种植园的活,因为他们染上了来自欧洲的疾病,正在灭绝。”为了解决种植园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殖民国家开始了
A.罗马扩张 B.奴隶贸易
C.殖民扩张 D.工业革命
B
【解析】
“当地的印第安人无法用来做种植园的活,因为他们染上了来自欧洲的疾病,正在灭绝。”为了解决种植园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美洲种植园主开始大量购买黑人奴隶,于是引发了臭名昭著的贩卖黑人奴隶的三角贸易,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项。
英国的殖民扩张
( )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在小说《耻》中认为:白人必须偿还欠黑人的那笔耻辱的债务。与此“债务”有直接关系的是
A.亚历山大东征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三角贸易” D.世界市场的形成
C
【解析】
三角贸易中欧洲殖民者将黑奴作为商品贩卖到美洲,给非洲带来了灾难,充满了血腥与罪恶。故与此“债务”有直接关系的是三角贸易,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C项。
( )4.下表是某大洲15—19世纪居民人种变化的估计数值(单位:万人)。通过对表中信息的解读,这个大洲最有可能的是
A.亚洲 B.欧洲 C.美洲 D.非洲
C
白人 黑人 混血人种 原住民
1490年 0 0 0 5 000
1570年 13.8 23.5 2.5 970
1650年 72.5 81.5 64.4 910.5
1852年 131.9 118.8 625.2 821.13
【解析】
从表格中可知,某大洲15-19世纪居民人种中的白人、黑人、混血人种都在增加,原著居民在减少。结合已学知识可知,随着早期殖民扩张,大量的欧洲人来到美洲,通过黑奴贸易,非洲的黑人被掠到美洲,故C项正确。ABD三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项。
荷、法、英殖民争霸
( )5.它在鼎盛时期,号称“日不落帝国”,其海外殖民地面积是本土的112倍。到18世纪中叶,它通过殖民争霸战争,成为海上霸主。“它”指的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西班牙
B
【解析】
1588年,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与西班牙“无敌舰队”激战,在此次海战中,英国以少胜多,西班牙“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此后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17世纪以后,英国走上了殖民争夺的道路。它相继打败竞争对手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在世界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项。
( )6.18世纪末当曼彻斯特的一名工人享用“跨越大陆的一杯茶”,这杯茶包括中国的茶、荷兰的代尔夫特瓷茶杯、非洲奴隶生产的南美糖,他从中能获得四大洲的能量。这反映出
A.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B.东方文化影响深远
C.工人生活条件优越 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
【解析】
根据“当曼彻斯特的一名工人在享用“跨越大陆的一杯茶”时(这杯茶包括中国或锡兰的茶、荷兰或英格兰的代尔夫特瓷茶杯、非洲奴隶生产的南美糖),他从中能获得四大洲的能量”可知其反映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排除A项;东方文化影响深远观点错误,应为西方文化影响深远,排除D项;工人生活条件优越与材料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7.新航路的开辟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图1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图2 “三角贸易”示意图
(各大洲位置名称正确2分,行程正确2分,贸易物正确2分,共6分)
(1)根据材料中的图1,提炼图中的历史信息。(4分)
新航路开辟者、时间、路线(路途遥远、任务艰巨、困难重重)、影响等。(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一点2分,共4分)
(2)请你在图2空白处绘制“三角贸易”示意图。(包括大洲及其各州之间的贸易物,6分)
(3)请你根据所学内容比较新航路开辟和“三角贸易”的共同点。(至少两点,4分)
共同点:①都给殖民地带来灾难;②都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③都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一点2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