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新课导入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目标展示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私有制度、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唯物史观: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初步认识、理解人心所向是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西周的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史料实证:阅读史料,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观察相关文物图片,直观感受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成果。
时空观念:掌握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历史解释: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
家国情怀: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目标导学一
新课学习
1.学生阅读课本P22第1、2段,归纳概括夏朝建立的相关知识点(时间、建立者、都城、地位、过程、统治区域)。分析材料,了解“家天下”的含义。
2.学生阅读课本P22第2段,归纳夏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3.合作探究:观察二里头遗址,你有何发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4.学生阅读课本P23第二段,简述夏朝后期的统治状况。
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一)夏朝的建立
夏朝的建立 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 禹
都城 阳城
地位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统治中心 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
过程 启继承了禹的王位
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二)家天下
阅读史料,结合教材知识,说说夏朝建立后,王位继承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益干启位,启杀之。 ——《竹书纪年》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 ——《史记·夏本纪》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
天下为家: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世袭制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 ——禅让制
【史料实证】
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三)巩固统治的措施
1.禹在位时,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
2.禹在位时,征服南方三苗,铸造九鼎加强王权和国家统一。
3.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夏朝的统治中心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四)二里头遗址
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
铜鼎
镶嵌十字纹方钺
铜爵
陶鼎
玉器
铜铃
青铜盉
玉璋
二里头夏都遗址出土的这些文物,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夏朝前后经历了400多年,到了统治后期,各种矛盾开始激化,国势走向衰弱。末代君主夏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初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又筑倾宫、瑶台,生活更加奢侈腐化,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也更加残酷,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史记·夏本纪》。
《尚书·汤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四)夏朝的统治危机
◎商朝的统治◎
目标导学二
新课学习
1.学生阅读P23相关内容,归纳概括商朝建立的相关知识点(背景、时间、建立者、都城、强大的原因)。
2.学生阅读课本P23相关内容,思考商朝为什么要多次迁都?其中盘庚迁殷的影响是什么?
3.学生阅读P23-P24相关内容归纳商朝巩固统治的措施有哪些?
4.学生阅读P24相关内容,结合材料概述商朝后期的统治状况。
目标导学二:商朝的统治
(一)商朝的建立
商朝的建立 背景 夏朝后期,分布于今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的商人逐渐强大。商的首领汤趁夏朝统治面临崩溃之际,联络周围民族,起兵攻伐,一举推翻夏朝的统治。
时间 约公元前1600年
建立者 汤
都城 亳
强大的原因 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的生活相对安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目标导学二:商朝的统治
(二)盘庚迁殷
原因:
商朝为什么要多次迁都?其中盘庚迁殷的影响是什么?
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以后270多年没有再迁都,殷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心,后人把商朝又叫殷朝。
影响: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使商朝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目标导学二:商朝的统治
(三)统治措施
思考:面对如此大的统治区域,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商王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巩固统治的措施:
①设置监狱
②制定酷刑
③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目标导学二:商朝的统治
(四)商朝的统治危机
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奴隶主贵族更加腐朽。末代君主商纣继位后,对外连年征伐,耗费国力;对内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严刑酷法,导致民不聊生。
一座商王墓,殉葬的奴隶有400多个
戴枷奴隶陶俑
殉葬奴隶墓葬
◎西周的兴衰◎
目标导学三
新课学习
1.学生阅读P25第1-2段,阅读教材,梳理西周建立的基本概况(背景、时间、建立者、都城、战役)。
2.学生阅读P25第三段,思考:分封制的含义是什么?分封的依据、对象、目的是什么?诸侯的权力和义务是什么?分封制的影响是什么?
3.合作探究:“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你得到什么启示?
4.阅读P26相关事实,思考周公旦制定礼乐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5.学生阅读P26相关内容,观察图片,阅读教材,简述西周衰亡的过程。
目标导学三:西周的兴衰
(一)西周的建立
西周的建立 背景 农业立国,拓展疆土;重用人才,周部族日益强盛。
时间 公元前1046年
经过 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建立者 周武王
都城 镐京(陕西西安)
目标导学三:西周的兴衰
(一)西周的建立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根据所学归纳商汤灭夏与武王伐纣,为什么都会取得胜利?有何启示?
目标导学三:西周的兴衰
(一)西周的建立
客观原因:
夏桀,商纣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
主观原因:
①商汤和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人心;
②商汤和武王能重用人才,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一起取胜。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目标导学三:西周的兴衰
(二)分封制
思考: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周天子该如何管理呢?
夏
西周
商
分封制 含义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周王室根据血缘关系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依据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对象 宗亲、功臣
目的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权利 管理土地和人民;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义务 受封的诸侯承担向周王进献贡赋的义务,其军队也要服从周王调遭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北山》
士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平民
奴隶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天下共主
确立了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以血缘关系为主,层层分封
目标导学三:西周的兴衰
(二)分封制
目标导学三:西周的兴衰
(二)分封制
阅读课本,结合材料回答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有何影响?
材料一:西周各诸侯国的权力直接来自于周天子的授予,诸侯本人的地位由周王册封。周天子的分封使得周王朝对诸侯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和行政建制上的保证措施,周天子与诸侯间形成的是一种较为固定的君臣统属关系。诸侯国在建立之后,在分封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与西周王畿相同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实际上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使得人们逐渐形成了趋同的文化和政治观念,并在相近的观念下逐渐产生了对周王室的认同感,实际上为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打下了一定基础。
——节选自《高中历史教学中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相关内容探析》
材料二: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节选自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三: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消极作用:地方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威胁中央,为后来的诸侯争霸埋下了隐患。
积极作用: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
目标导学三:西周的兴衰
(二)分封制
周武王去世后,他的弟弟周公旦辅佐年幼的周成王。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周公旦“制礼作乐”,制定了一套严密的礼乐制度,包括严格区分君臣、父子、夫妻等身份和亲疏、尊卑、贵贱等地位的礼仪,以及与这些礼仪相配套的乐舞。例如,青铜鼎的使用数量有严格的区分,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乐舞也有不同的标准,天子用八横八纵共64人的规模,诸侯用六横六纵共36人的规模,大夫用四横四纵共16人的规模。
相关史事
周公旦制定礼乐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目标导学三:西周的兴衰
(三)西周的衰亡
西周灭亡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时,朝政腐败,西周被犬戎所灭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国人暴动”
东周建立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周幽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周厉王
烽火戏诸侯
平王东迁
思考:结合所学,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有何启示?
夏桀
商纣王
周幽王
①共同原因:天子无道,昏庸残暴;诸侯强大,得到民心拥护。
②启示:统治者要勤于政事,广用贤才,勇于纳谏,爱护百姓。
朝代 夏朝 商朝 西周
建立时间
都城
开国之君
亡国之君
开创制度 —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阳城
亳,后迁到殷
镐京
禹
汤
周武王
桀
纣
周幽王
世袭制
分封制
课堂小结
素
养
检
测
1、西周时期,周公主持制定了一套严格贯彻宗法等级制,分别亲疏贵贱尊卑上下的礼仪体系。西周推行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A.增强对诸侯的号召力 B.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C.彰显西周的文明礼仪 D.拉拢诸侯为天子效命
2、)“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这一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早期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亡国的教训
C.礼乐制度的瓦解 D.战争导致的消极影响
B
B
素
养
检
测
4、西周时期,天子“授民授疆土”,将王畿(jī)以外的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诸侯国。材料描述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B
3.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悠久的古代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朝代兴亡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A
5、殷商卜辞中有赛马和比箭的相关记载。周代已经有完备的比箭礼仪,天子者称为“大射礼”,贵族比赛,则称为“乡射礼”。由此可知商周( )
A. 祭祀活动很盛行 B. 竞技体育已出现
C. 军备竞赛已开始 D. 分封制度已建立
B
素
养
检
测
5. 《礼记·礼运》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天下为家”始于( )
A.尧 B.舜 C.禹 D.启
6.学者考证,历史上的商族屡屡迁徙,最后一次迁徙后,定都二百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这次迁徙的组织者是( )
A.商汤 B.武丁 C.盘庚 D.商纣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