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3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了解有机物的含义和性质;知道甲烷、丁烷和乙炔等一些常见的有机物;知道人体所必需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三种有机物;了解自然界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种物质循环的基本途径;了解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
科学思维:会熟练书写甲烷的化学式及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归纳出书写方法。
探究实践:实验验证甲烷燃烧的生成物;利用有机物的特性,鉴别生活中的有机物的方法;注意操作安全,并掌握检验实验产物的方法。
态度责任:通过对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体会有机物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01 简单的有机物
1.(2024九上·杭州期末)工业上常用乙炔(C2H2)和氧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火焰来切割、焊接金属,其中乙炔属于( )
A.酸 B.氧化物 C.盐 D.有机物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分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乙炔是一种含碳的物质,因此属于有机物,故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2.(2023九下·义乌期中)某纯净的有机化合物2.6克,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该物质组成中( )
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B.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有O元素
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计算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和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然后将二者相加与有机物的质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它的组成元素。
【解答】碳元素的质量:;
氢元素的质量:;
因为2.4g+0.2g=2.6g,
所以该有机化合物中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
故选B。
3.下列有关甲烷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B.甲烷具有可燃性,可做燃料
C.甲烷燃烧可产生3000℃的高温,可进行金属的焊接和切割
D.甲烷的燃烧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C
【解析】【分析】A、根据甲烷为最简单有机物分析;
B、根据甲烷的可燃性分析;
C、根据甲烷燃烧不能产生高温分析;
D、根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解答】A、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不符合题意;
B、 甲烷具有可燃性,可做燃料 ,不符合题意;
C、 甲烷燃烧不能产生3000℃的高温,符合题意;
D、 甲烷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02 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1.(2023九上·安吉月考)《汉书》记载:交趾有甘蔗,榨取汁,曝数时成饴,入口消释,彼人谓之石蜜。“石蜜”主要的成分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维生素 D.油脂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人体六大营养素的知识,结合食物来源的知识判断。
【解答】根据题意,石蜜主要是从甘蔗里面提炼出来的蔗糖,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2.下列各组物质,用灼烧的方法不易区别的是( )
A.聚乙烯、聚苯乙烯 B.羊毛线、纯棉线
C.面粉、葡萄糖 D.炭粉、二氧化锰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各个选项中两种物质燃烧时的现象分析判断。
【解答】A.灼烧时有石蜡状油滴滴落,并有蜡烛燃烧气味的是聚乙烯;若不易燃烧,离火即熄灭,火焰呈绿色为聚氯乙烯薄膜塑料,二者现象不同,故A不合题意;
B.羊毛绒灼烧时会有焦羽毛味产生,而棉纤维灼烧时会有烧纸的味道,二者现象不同,故B不合题意;
C.面粉、葡萄糖灼烧时均会炭化变黑,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C符合题意;
D.炭粉灼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断变少,二氧化锰灼烧不会发生反应,二者现象不同,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03 有机合成材料
1.(2023九上·洞头期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是小明和同学去大沙岙游玩时捡拾的垃圾,其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矿泉水瓶 B.泡沫饭盒
C.易拉罐 D.垃圾袋
【答案】C
【解析】【分析】合成材料: 塑料 、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
【解答】A. 矿泉水瓶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不符合题意。
B. 泡沫饭盒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不符合题意。
C. 易拉罐是铝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符合题意。
D. 塑料垃圾袋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2023九上·萧山期中)化学工业的发展容易对环境造成不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做法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
A.印刷厂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流 B.向农田中施入化肥越多越好
C.把废料中的铁回收再生 D.废旧橡胶制品就地焚烧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环境、水、空气等污染原因分析,由污染原因确定各做法是否符合环保理念。
【解答】A、 印刷厂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流会造成水体污染 ,不符合题意;
B、 向农田中施入化肥并非越多越好,且太多会污染水资源 ,不符合题意;
C、 把废料中的铁回收再生,可节约资源及保护环境 ,符合题意;
D、 废旧橡胶制品就地焚烧会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C
【详解】A、尼龙书包是用尼龙制成的,尼龙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B、塑料杯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是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C、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物,符合题意;
D、橡皮擦主要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详解】泽中有火,即湖泊池沼有可燃性气体,该气体为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选A。
3.B
【详解】A、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不属于有机物,选项错误;
B、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属于有机物,选项正确;
C、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物,选项错误;
D、陶瓷与玻璃一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物,选项错误,故选B。
4.B
【详解】银铭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故选B。
5.B
【详解】A、废弃塑料在自然界很难分解,因此会带来“白色污染”,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B、铝表面致密氧化膜主要成分是氧化铝,氧化铝和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然后里面的铝会继续与酸反应,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指甲、羊毛里含有蛋白,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D、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6.D
【详解】A、甲烷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错误;
B、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错误;
C、甲烷具有可燃性,而不是助燃性,错误;
D、甲烷具有可燃性,不纯时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正确。
故选D。
7.B
【详解】A、甲烷的化学式为CH4,错误;
B、有机物为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以外的含碳化合物;甲烷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正确;
C、甲烷的化学式为CH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错误;
D、甲烷具有可燃性,与空气的混合物,浓度在爆炸极限内遇火会发生爆炸,浓度不在爆炸极限内遇火不会发生爆炸,错误。
故选B。
8.C
【详解】A、淀粉、纤维、橡胶、蛋白质都属于有机高分子物质,故A说法正确;
B、甲烷、尿素、醋酸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有机化合物,故B说法正确;
C、棉花、羊毛都是天然材料,故C说法错误;
D、使用过的塑料、橡胶制品应回收利用,节约资源,也可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9.A
【详解】A、塑料属于石油产品,是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故说法错误;
B、淀粉是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故说法正确;
C、土豆农膜可被细菌和微生物释放的酶分解,有助于解决农村“白色污染” 问题,故说法正确;
D、土豆农膜可被细菌和微生物释放的酶分解,所以土豆农膜比普通塑料农膜容易降解,故说法正确。
故选A。
10.C
【详解】A、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区别羊毛纤维、棉花纤维,用灼烧、闻燃烧产生的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观察燃烧后的灰烬,羊毛纤维接近火焰时先蜷缩,燃烧灰烬为带有光泽的硬块,用手指轻轻挤压就变成粉末,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糖类、蛋白质、脂肪是人体内基本的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废旧轮胎属于可回收物,有回收价值,不能直接烧掉,故选项说法错误;
D、乙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可利用乙炔和氧气燃烧产生的氧炔焰焊接和切割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1.D
【详解】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有6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反应后除丁外,有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则还少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则丁的化学式为H2O,但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图可知,甲为H2、乙为CO2、丙为CH3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1×6):(12+16×2)=3:2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氢气和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甲醇属于有机物,则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2.C
【详解】相同情况下,气体体积相同所含分子数相同;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相同分子即同体积的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液化石油气需要更多的氧气;为确保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氧气量充分,需要把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的燃料进气量减少或增大空气进入量;故选C.
【点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微粒间个数关系,即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
13.A
【详解】根据“3g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
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5.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2.4g+0.6g=3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说明有机物只有C、H两种元素,不含有O元素。
故选A。
14.(1) 有机物
(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详解】(1)甲醇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从生产甲醇到燃烧甲醇,消耗和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从而实现“零增碳”,其意义是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15. ①③④⑥ 12:1
【详解】(1)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①尿素属于有机物;②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无机化合物中的盐。;③酒精属于有机物;④葡萄糖属于有机物;⑤碳酸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属于无机化合物;⑥甲烷属于有机物。则属于有机物的是①③④⑥。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8.8g+1.8g-8g=2.6g。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8.8g×=2.4g,1.8克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8g×=0.2g,2.4g +0.2g =2.6g ,所以X中只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则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4g:0.2g=12:1。
16. 塑料顶盖 可回收 置换反应
【详解】(1)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顶盖;
(2)塑料是可以回收重新利用的,所以塑料矿泉水瓶应放入可回收筒中;
(3)由2Al+6HCl=2AlCl3+3H2↑可知,此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17. 提高燃料利用率,减少空气污染物 可燃 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每个月被捕获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解:设每个月可生产甲烷质量为x
故填写:64万吨
【详解】(1)用天然气代替蜂窝煤作燃料,因为天然气燃烧的生成物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明显降低,因此,它可以提高燃料利用率,减少空气污染物等,故填写:提高燃料利用率,减少空气污染物(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CO、H2、CH4等气体能够用做燃料,是因为它们具有可燃性,故填写:可燃;
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燃料通过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燃气的内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释放出能量,故填写: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3)详解见答案。
【点睛】该题中包含化学方程式计算部分,一定要注意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18. 聚氯乙烯 不能 理由是HCl气体在进入D装置时会与石灰水反应,导致C装置无法检验出HCl气体的存在 7.2g 17.6g 无 6:1
【详解】(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水蒸气能使无色的硫酸铜变成蓝色,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得到盐酸,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由题干信息可知,B、C、D装置都产生明显的现象,所以可知燃烧的生成物中有水、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该塑料袋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
继续反思:
装置C是用来检验氯化氢气体存在的,石灰水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存在的,若将装置C、D顺序调换,氯化氢气体就会被石灰水所吸收,无法通过硝酸银溶液来检验是否生成了氯化氢气体。
实验结果:
(2)根据反应后的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通过氢氧化钠溶液要带出水蒸气,故应该先吸收水,再吸收二氧化碳,所以B装置吸收的是水,故水的质量为220.8g-213.6g=7.2g;
其中氢元素的质量为:7.2g××100%=0.8g,而C装置增加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故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17.8g-200.2g=17.6g。
(3)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7.6g××100%=4.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碳元素和氢元素来自于聚乙烯,其质量之和与聚乙烯的质量相当,所以可以判断聚乙烯中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而没有氧元素,所以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8g:0.8g=6:1。
19. CH4(或甲烷) 13.5kg
【详解】(1)图中化学式标注的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CH4(或甲烷)。
故填:CH4(或甲烷)。
(2)设生成0.8kg氧气需要水的质量为x,
x=0.9kg,
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2H2O+CH4,
结合2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水汽整合系统电解的水有一半可以循环利用,因此理论上至少需要给该水气整合系统补充水的质量:0.9kg×0.5×30=13.5kg,
答:理论上至少需要给该水气整合系统补充13.5kg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3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了解有机物的含义和性质;知道甲烷、丁烷和乙炔等一些常见的有机物;知道人体所必需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三种有机物;了解自然界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种物质循环的基本途径;了解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
科学思维:会熟练书写甲烷的化学式及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归纳出书写方法。
探究实践:实验验证甲烷燃烧的生成物;利用有机物的特性,鉴别生活中的有机物的方法;注意操作安全,并掌握检验实验产物的方法。
态度责任:通过对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体会有机物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01 简单的有机物
1.(2024九上·杭州期末)工业上常用乙炔(C2H2)和氧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火焰来切割、焊接金属,其中乙炔属于( )
A.酸 B.氧化物 C.盐 D.有机物
2.(2023九下·义乌期中)某纯净的有机化合物2.6克,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该物质组成中( )
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B.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有O元素
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不能确定
3.下列有关甲烷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B.甲烷具有可燃性,可做燃料
C.甲烷燃烧可产生3000℃的高温,可进行金属的焊接和切割
D.甲烷的燃烧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02 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1.(2023九上·安吉月考)《汉书》记载:交趾有甘蔗,榨取汁,曝数时成饴,入口消释,彼人谓之石蜜。“石蜜”主要的成分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维生素 D.油脂
2.下列各组物质,用灼烧的方法不易区别的是( )
A.聚乙烯、聚苯乙烯 B.羊毛线、纯棉线
C.面粉、葡萄糖 D.炭粉、二氧化锰
03 有机合成材料
1.(2023九上·洞头期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是小明和同学去大沙岙游玩时捡拾的垃圾,其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矿泉水瓶 B.泡沫饭盒
C.易拉罐 D.垃圾袋
2.(2023九上·萧山期中)化学工业的发展容易对环境造成不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做法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
A.印刷厂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流 B.向农田中施入化肥越多越好
C.把废料中的铁回收再生 D.废旧橡胶制品就地焚烧
1.小明携带了以下物品上学,其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 尼龙书包 B. 塑料杯 C. 不锈钢直尺 D. 橡皮擦
2.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 )
A.甲烷 B.一氧化碳 C.氧气 D.氢气
3.下列生活常见物品,其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 )
A.易拉罐 B.塑料脸盆 C.玻璃杯 D.陶瓷碗
4.雅万高铁是中国境外首条采用中国标准和技术合作建设的高速铁路,其车身主要采用的银铭奥氏体不锈钢属于( )
A.复合材料 B.金属材料
C.有机合成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
5.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废弃塑料会带来“白色污染” B.铝表面致密氧化膜防止铝制品被酸腐蚀
C.指甲、羊毛里含有蛋白质 D.塑料、合成橡胶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6.《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这是对甲烷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下列有关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分类上看:属于无机物 B.从变化上看:燃烧只生成一种物质
C.从性质上看:具有助燃性 D.从使用上看: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7.《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这是对甲烷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下列有关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烷的化学式为C2H4
B.甲烷属于有机物
C.甲烷燃烧只生成水
D.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一定不会发生爆炸
8.人类生活生产中时常用到各种材料,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淀粉、纤维、橡胶、蛋白质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甲烷、尿素、醋酸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C.棉花、羊毛、涤纶都是合成材料
D.使用过的塑料、橡胶制品应回收利用
9.“土豆农膜”是一种新型环保农膜,通过在塑料中添加土豆淀粉制成。“土豆农膜”可被细菌和微生物释放的酶分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塑料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B.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该新型农膜有助于解决农村“白色污染”问题
D.土豆农膜比普通塑料农膜容易降解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区别羊毛纤维、棉花纤维,用灼烧、闻燃烧产生的气味,观察燃烧后的灰烬进行区分
B.糖类、蛋白质、脂肪是人体内基本的有机物
C.废旧轮胎没有回收价值,可以直接烧掉
D.可利用乙炔和氧气燃烧产生的氧炔焰焊接和切割金属
11.我国科学家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
C.该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变了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12.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4+2O2=CO2+2H2O;C3H8+5O2=3CO2+4H2O。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要改为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灶具,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减小
B.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增大
C.减小燃料气进入量或增大空气的进入量
D.增大燃料气进入量或减小空气的进入量
13.实验室通过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3g的某种有机物与足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燃烧,生成8.8g的二氧化碳和5.4g的水,则该有机物中( )
A.只有C、H两种元素,不含有O元素
B.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可能含有H元素
C.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14.第19届杭州亚运会的主火炬燃料为甲醇 (CH3OH),其制取方法是用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醇和水。
(1)甲醇属于 (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制取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从生产甲醇到燃烧甲醇,消耗和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从而实现“零增碳”,其意义是 。
15.有机物是自然界物质中的一个大家族。
(1)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①尿素[CO(NH2)2];②纯碱(Na2CO3);③酒精(C2H5OH);④葡萄糖(C6H12O6);⑤碳酸(H2CO3);⑥甲烷(CH4),属于有机物的是 。(填序号)
(2)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X与8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X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
16.近年我省多地纷纷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垃圾分类回收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我区街头垃圾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塑料矿泉水瓶应放入 (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筒中。
(3)内筒铝合金具有密度小,硬度大,具有一定的抗腐蚀等特性。但需要恰当使用,铝与稀盐酸易反应:2Al+6HCl=2AlCl3+3H2↑,该反应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的 。
17.某项目化学习小组在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后,画出了当地的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为燃料的主要成分),如图所示。
(1)用天然气替代蜂窝煤的优点是 (写出1点即可)。
(2)上述CO、H2、CH4等气体能够用做燃料,是因为它们具有 性,在燃料燃烧过程中涉及的能量转化是 。
(3)在“碳中和”的背景下,科学家提出了碳捕集合成甲烷的方法,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气绿色合成甲烷(CO2+4H2=CH4+2H2O),杭州市每个月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20万吨,假设总量80% 的二氧化碳可被捕获消纳,则每个月可生产甲烷 万吨。
18.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有用聚乙烯制成的,也有用聚氯乙烯制成的。小明同学听说包装食品的塑料袋应该是前者而不是后者,便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用平常在超市买东西时带回来的塑料袋进行探究,以验证其成分。
查阅资料:聚乙烯燃烧生成CO2和H2O;聚氯乙烯燃烧除了生成CO2和H2O之外,还会有HCl气体产生。
实验探究:小明将以下实验装置按ABCD顺序连接好,然后进行探究。
(1)在实验过程中若B、C、D装置都产生明显的现象,则该塑料袋是用 制成的。(填“聚氯乙烯”或“聚乙烯”)
实验反思:连接实验装置时,能否将装置C、D顺序调换?请简述。答: 理由是 。
继续探究:小明为了测定包装食品的塑料袋聚乙烯的组成,取了5.6g聚乙烯塑料碎片放在硬质玻璃管中,鼓入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结果:
实验前 实验后
B装置的质量/g 213.6 220.8
C装置的质量/g 200.2 217.8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聚乙烯燃烧生成的水的质量是 ;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3)聚乙烯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填“有”或“无”);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19.如图表示某国际空间站的水气整合系统,其中“氧气生成系统”能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萨巴蒂尔系统”能把氢气和航天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液态水和甲烷气体;液态水即循环利用,甲烷排放到外太空。
(1)图中化学式标注的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
(2)已知一个航天员平均一天要消耗约0.8千克的氧气,请计算一个航天员在空间站30天,理论上至少需要给该水气整合系统补充多少质量的水 (已知二氧化碳足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